俄羅斯-伏爾加-6

作者: laoweizi

導讀6.7月27日。第三天的早上看到天空已經發亮,5點了,希望看到日出,就趕快起床了。在甲板上看周圍,寬大的河面上有一葉小舟,驚訝有人這麼早就出來釣魚了。一個個海鷗還縮著頭飄浮在水面上睡覺,四周靜悄悄的,船在水面上滑行。雲彩稍微有一點點粉紅,岸上出現了洋蔥頭狀的教堂頂和鐘樓的輪廓。最終還是沒有看到日出的過程,天邊的雲層太厚了,當太陽終於從厚厚 ...

6.7月27日。第三天的早上看到天空已經發亮,5點了,希望看到日出,就趕快起床了。在甲板上看周圍,寬大的河面上有一葉小舟,驚訝有人這麼早就出來釣魚了。一個個海鷗還縮著頭飄浮在水面上睡覺,四周靜悄悄的,船在水面上滑行。雲彩稍微有一點點粉紅,岸上出現了洋蔥頭狀的教堂頂和鐘樓的輪廓。最終還是沒有看到日出的過程,天邊的雲層太厚了,當太陽終於從厚厚的雲層裡出來時,已經很亮了。因為學習照逆光的照片,所以殺了不少膠卷。 早上到達亞羅斯拉夫爾,因為城市比較大,有幾輛大巴在碼頭上,接了游客到城裡。據導游介紹,10世紀就開始有人居住。這個地區原來是異教徒的地盤,認為熊是神,但是一個叫智者亞羅斯拉夫爾的人,原來住在河的對岸,經常到這裡打獵,用斧頭打死了大熊,被認為是聖人。得到了異教徒的崇拜。後來逐漸有居民聚居,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城市。1218年該城成為雅羅斯拉夫公國的首都。作為文化名城,市郊有詩人涅屯拉索夫的故居博物館,其他名勝還有伊利亞•普羅羅克教堂、斯巴索聖主顯聖容修道院等。

我們一行人,先來到城市中心一個廣場,先知伊利亞•普羅羅克教堂就在廣場的中央,是雅羅斯拉夫城中享有盛名的東正教教堂,建於1647-1650年。是古俄羅斯藝術的傑作,外表為白磚石牆,有5個綠色圓頂,一側有塔樓。體現了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城市的建築特點。 因為時間太早還沒有開門。另外一邊是原來的商人住宅,現為政府機構,凡是政府機關均有俄羅斯旗幟飄揚。

導游介紹現在這個城市有60萬人口,80個城市雕塑。伊凡雷帝時期修建了林蔭路和廣場,蘇維埃時期建立了多種工業。18世紀的廣場,17世紀的教堂。在當時是俄國最大的城市之一。當時商業很發達,從伏爾加河與歐洲進行東西兩個方向的貿易。所以商人修建的私人教堂很多,教堂的外牆上有鑲嵌的瓷磚畫是18世紀的特點。該城市有一個150多年歷史的糖果廠。

俄國的導游說現在每年游客很多,去年該城有270萬游人,到現在為止已經有260萬了,中國人不多,主要是歐洲人,亞洲的就是韓國人和日本人。最早到達這個城市的中國人是1918年的紅軍中的8個中國人。1918年白軍和紅軍在這裡激烈戰鬥,國際隊伍在此打了16天。所以在城市中的一個小廣場上有一個紀念碑記述了這個事件。

後來又乘車經過了三個教堂,尼古拉•納傑納教堂,他是保佑在水上航行的人們,切爾救世主大教堂,17世紀的教堂,保佑所有離家外出的人們。第三個是米哈伊爾教堂,他是保佑在戰爭中的勇士的。然後我們去參觀了13-17世紀的救世主修道院。它建於12世紀末,其中的基督顯靈教堂是當地最早的石教堂之一,初建於13世紀,16世紀重建。該修道院有一個17世紀的鐘樓,我們登上了36米的鐘樓,俯瞰伏爾加河畔的這座美麗的城市景色。小教堂裡有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的塑像,他是打敗蒙古人的俄羅斯人的民族英雄。修道院大門口有俄國文化遺產的標志。是一個圓形的圈,有許多箭從兩邊射進。1000盧布紙幣上的圖案就是修道院前面的小鐘塔。在修道院的院子裡,我們看到了鐘樓上敲鐘的方法的表演。是用幾條繩子捆在幾個鐘上,用手的五個手指掌握,可以敲出不同的節奏和旋律,十分動聽。這也就明白了烏格裡奇有教敲鐘的學校是什麼意思了。看得出,還真是要學習一陣子才能敲出好的音樂來。據說該修道院最少的時候有16個修士,最多的時候有1萬2千個奴隸為他們工作。(??導游就是這麼說的)當時修士是不勞動的。到了彼得大帝時期,不允許修士游手好閑,除了教會活動也必須勞動。現在的教堂是17世紀修建的,修士的住房時15世紀的,也是紅色的磚房。內戰時期1912年這裡曾經駐軍。16世紀的救世主大教堂正在維修。這幾年俄羅斯經濟發展還可以,所以許多古跡開始整修。旁邊有一個16世紀的修士餐廳是紅色的長長的建築。修道院的圍牆從裡面看,是兩層的,上層是一個長廊,有著觀察孔,下層是牆體。從外面看就是高牆,上層有一排觀察孔。修道院的圍牆顯而易見在當時有著城堡的防守作用。

我們還參觀了該市的藝術博物館,是在沙俄時期有17個州一級的首領住過的官邸。有18世紀的油畫,歐洲和俄國的畫家的作品,以及當地畫家的作品,如羅曼諾夫家族成員,當地的高官和富豪畫像等。莫斯科的普希金廣場上的普希金像的原作就是這個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

然後我們就回到了河邊的高地上。在13世紀前人們就在河邊修建了救世主修道院和聖像。13世紀時蒙古人有稱韃靼人占領(1238-1480),拆掉了原來伏爾加河邊的聖像,15世紀又重新建了,但是斯大林時期又炸掉了,藝術家在1994年在伏爾加河畔的公園裡修建了聖三一紀念碑。17世紀沿河就修建了教堂。伏爾加河畔從19世紀開始修建了花園,修建了鐵欄杆觀景台,種了樹,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後來富人在河邊開始修建住宅,十月革命後充公成為了醫院,博物館等。如白色的聖像畫博物館等。一戰和二戰時期都有損環,但是公園都恢復建設,樹林綠地,是市民慶祝節日的主要場所。由於是在河岸的高處,所以是看伏爾加河風光的一個好去處。

下了高坡,就到了碼頭。回到船上,又繼續觀賞著伏爾加河兩岸秀麗的風光。

下午6點,岸邊逐漸看到一些房屋,應該是科斯特羅馬到了,遠遠看到一個揮手的塑像站在高處,是不是列寧像?導游說一會兒就會看到了。船靠碼頭的時候掉了一個頭,因為我們的船從這裡就返回莫斯科。上了岸,跟著岸邊等候我們的俄羅斯女孩上了岸邊的山坡。很快就走到了一個塑像前,就是我們在船上看到的那個揮手的塑像,正是列寧像。因為1613年米哈伊爾沙皇和1913年尼古拉二世都來到過這裡。所以20世紀初期要興建羅曼諾夫家族的紀念碑,但是沒有建成的時候,十月革命了,1928年在原來沙皇紀念碑的底座上立起了列寧的塑像。所以我們看到的列寧像底座上有沙皇家族的圖案,上面是革命領袖像。實際生活中歷史常常就是這樣陰差陽錯的。

科斯特羅馬,1152年尤裡大公成立,科斯特羅馬這個名字在俄文中沒有含義,已存在了800多年。城標是一個船的形狀,在河邊有一個葉卡捷琳娜大帝送來的城標。當地的克裡姆林宮毀於火災。兩岸分布27萬人口,70個工廠,有巨大的煙囪,導游說最大的工廠是雪糕。還說工業有石油加工,發動機等。很是奇怪。1970年建設行人大橋,1936年修建的鐵路橋河公路橋。

沿河走過一個漂亮的羅馬式小亭子,據說也是150多年的了。從伏爾加河碼頭上坡走到街市中,看到白色的長廊式的建築,這就是18世紀建造的貿易市場。長廊裡是相連的一個個大小商店食品店,咖啡店等等。廣場的中間有一個18世紀的教堂和鐘樓,現在是小型的博物館。該市是俄羅斯重要的河港和鐵路要站,從材料上看到該市是亞麻紡織工業中心,說亞麻織物是最佳的旅游紀念品。我非常喜歡亞麻的東西,躍躍欲試想著大買一通。據說機械制造業和木材加工業也很發達。

此城的建築有一部分為木結構,別具一格。它還保存有16-19世紀的木造教堂、木造住宅屋頂大都有別致的木造閣樓,木建築的護欄、門檻、窗欞均有精致的木雕裝飾。我們經過的大街上,有一些很棒的木建築民宅,修飾一新,色彩或柔和或鮮艷,門和窗框有復雜的雕飾。但是大部分都還是年久失修。

在俄國歷史上有100年的混亂時期,是在德米特裡太子被殺以後,後來伊凡蘇薩寧民族英雄拯救了羅曼諾夫王朝。打敗了波蘭人。他將波蘭人領到沼澤地,使他們沒有能找到路。波蘭人殺死了他,在這個城市中心廣場上有一張1918年時的廣場上伊凡蘇薩寧紀念碑的照片,相當的雄偉。廣場邊的地上躺著一大段大理石的柱子是當時的遺物。紀念碑在內戰時期被毀壞。廣場上說明寫著到2013年廣場上將矗立起一個完全相同的全新的紀念碑。不知道這是市政府的計劃還是募捐的說明。城市以廣場為中心,有7條呈放射狀的道路,這也是當時城市建設學習法國的結果。廣場周圍有政府機構,法院建築等,廣場四周全部是19世紀的建築,其中19世紀的消防塔樓36米,現在是消防博物館。原來的軍官牢房現在是文學博物館。都是19世紀歐洲建築風格。該城有5個學院,8個中等職業學校。經過了一個19世紀漂亮的三層建築,十月革命前是富人的住宅,現在是一個音樂學校,據說該城有2個音樂學校。27萬人口,兩個音樂學校,怪不得俄羅斯人的音樂修養這麼好。在音樂學校的旁邊就是一個女修道院。

感謝聖母女修道院建於15世紀,除了教堂是16世紀的建築外,大多是18-19世紀的建築,女修道院金頂閃閃,現共有100個女修士,過去女修道院是16-18歲的女子學習的地方。我們在北京被告知要進東正教的教堂女士應該帶圍巾,進教堂之前把頭巾帶上,對教堂和信徒都是一種禮貌。但是這次忘了帶,教堂的門口,有一個女孩發給我們每個人一個一揸寬的一色的帶子,權當是頭巾,系在頭上就行,很有意思。短褲和超短裙是不能進入教堂的,看到一個婦女在門口在超短裙外面套上一個長裙才進去的。

又參觀了當地的俄羅斯藝術博物館,是1874年出生在當地的一個畫家,1901年曾在彼得堡學習美術,但是因為要供養父母,回到當地當了教師,他的畫自成一格,表現的是當地農民四季的生活以及婚喪嫁娶等活動,兒童的游戲,農家的聚會,節日活動等等。有一幅畫是講一個老頭和7個小孩拉著一個大車,車上有一個大蘋果,他們要帶回去,給全村的人吃。叫善良的蘋果。婚禮的畫是周圍的人拿著向日葵花,表示對未來夫妻生活的祝福。富足和向上。還有一個聖像畫的廳,聖像畫是11世紀進入俄羅斯,有奇思科瓦 16-18世紀的聖像畫,16世紀的米哈伊爾天使長等等。一個廳是當地有名人士的畫像,還有當地人收藏的油畫,其中還有列賓的一幅畫,亞羅申科的一幅畫。還有一個廳是19-20世紀的現代派,印像派的畫。可以看出一個小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這在中國是不多見的,尤其有一些自己獨特的東西,如普希金有名的塑像的原件,有名的畫家的真跡等等。對一個小城市的文化環境的了解就會知道當地人民文化素養的情況。

介紹說是盛產亞麻,結果什麼也沒有看到。市場裡,在游客經過的地方也找不到一個賣特產的商店。語言也不通,只好作罷。回到碼頭居然連一個小攤販也沒有,不僅是紀念品沒有賣的,連汽水冰棍也沒有賣的。一船游客的生意也不做,俄羅斯人真是把掙錢不當回事。有一次,要買冰激凌,一個攤販搖手表示不賣了因為他要收攤回家了。你說瀟灑不瀟灑。最便宜的當地冰棍是5個盧布,小城市一般有10-20盧布的,大城市一般是雀巢的冰棍多一些,有20到30盧布。30盧布約一美元。我和朋友議論說是不是到這裡的碼頭上開個小商店,24小時營業,會把當地的俄羅斯人弄懵的。

回到船上,開始了返回莫斯科的航程。晚吃飯的時候拿了一些面包。晚上,欣賞著伏爾加河的日落,許多的海鷗衝到水中銜起我們扔下的面包碎塊,又快速的飛起來,在船尾的浪花中上下飛舞。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