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篇傳說中南疆少數民族仇視漢人,所以出行前是捏了一把汗下決定的。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這回事,維吾爾族是非常熱情、好客的。我們在喀什作了一次家訪(所謂家訪就是去當地人家裡做客),女主人和她的女兒熱情的招待了我們,我們只是隨便坐坐,她們卻拿出葡萄、甜點、核桃和茶讓我們品嘗,女兒愛莉姆還特意把她養的鴿子拿下樓讓我們拍照,主人非常好客的留我們吃午飯,實在不好意思婉拒了,而所有這些主人沒有要一分錢,只是留給我們地址希望能把照片寄給她。
南疆的許多老城是四通八達的,這些巷子裡有藏著成群的孩子和他們的歡笑。我們在古城老巷裡閑逛的時候,經常不經意的在拐過一個彎後看到三三五五的維族孩子在嬉戲。維族的孩子非常可愛,一色都是大眼睛、長睫毛,忽閃忽閃的透著靈氣。看到我們這些異鄉客,他們都會大方的對我們說“HELLO”或者“你好”,還熱熱鬧鬧的跟著我們走上長長的一段路。他們也最喜歡拍照,特別是數碼的,拍完了讓他們看一下,他們會開心大笑。不過也得留神,不一會兒孩子們會從四面八方湧出來,把你團團圍住,纏著讓你拍照,還會不客氣的搶照相機來看。所以,我們給他們拍照時都點到為止,免得自己身陷重圍。直到現在我都感到非常納悶和有趣,這些看似空空的巷子怎麼能藏著這麼多的孩子?不過能在那樣的巷子度過自己的童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南疆的少數民族除了維吾爾族,還有回族、塔吉克族等,大部分都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南疆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大的如喀什的艾提尕爾清真寺,可容納好幾萬人同時禮拜,小的則如老城古巷中散落的小寺,就是一幢小樓。穆斯林都是虔誠的教徒,恪守教律。記得在去塔中的路上,正值下午四時,見一輛過路班車停在路邊,所有車上的穆斯林都下車朝著西方聖地麥加的方向靜靜的朝拜,讓人感動。穆斯林也是非常互助的,南疆形形色色的巴扎裡有許多的乞丐,雖然趕巴扎的人們本身並不富裕甚至窮困,但他們都能樂善好施,這些場景在內地的城市裡是無法想像的。
維族女人,包括小女孩,幾乎人人都身著長裙,頭包方巾,非常有特色。年輕女子身材大都不錯,修長而勻稱,但一上年紀都走樣了,個個都變成了水桶腰。司機說維族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日子也過的苦,雖然在國內也是一夫一妻制,但是男人娶的女人多是一種成功的像征,所以維族離婚率很高,男人前後討了很多老婆,生了很多孩子,但是離婚後孩子還是女人來養,男人沒什麼責任,所以維族女人是非常辛苦的。無法考證司機的話是否正確,但在阿拉伯國家,一夫多妻制的存在多少也反映了穆斯林地區女子地位的低下。
購物篇
南疆有許多特色的工藝品,如各色樂器、英吉沙小刀、和田玉、地毯、艾得萊斯土布等等等等。樂器可以在喀什東巴扎裡買,價格相對其他地方便宜,我花了130元買了一個中等的和迷你的冬不拉,朋友小蔡則幫人帶了大的,開價300,最後連同另一個小一起300。司機說大的才可以彈,其他的只能玩玩看看而已,不過對我們這些沒有音樂細胞的看看就足以了。小刀當然到英吉沙買,刀廠裡可以去看看制作工藝,買卻要到路邊的小店,價格便宜許多。挑刀時千萬小心,刀口非常鋒利,我就被劃開了一道深的口子,弄得鮮血淋漓,老婆看得頭皮直發毛。我們對玉一無所知,也沒太大興趣,所以即便司機極力推薦帶我們下和田河撈玉石,我們還是無動於衷,不過感興趣的不妨一試,說不定可以淘到寶。如果是去買的,則一定要有個懂行的同行,否則很容易上當。地毯和土布倒也沒什麼出奇,看看就可以了。新疆還有許多巴基斯坦手工制作的銅制花瓶等裝飾品,值得一買。不過我自己更喜歡錫器,雖然不一定是手工的,但非常有特色,錫制的阿拉丁神燈一看就有異域風情,一般四五十塊就能買到。
總的來說,在烏魯木齊這樣的大城市,什麼東西都有,就是價格稍貴了些,當然開價的水分很多,如果砍價的水平高也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所以並不建議一路走一路買,帶著很多東西趕路實在也非常辛苦,特別是大的冬不拉,占了很大的空間,一路上還擔心是否會把長柄弄折了,全部到烏市買就可以了,二道橋、國際大巴扎都可以,關鍵是有充裕的時間貨比三家。南疆一行,購物不多共花了500多元,除水果干果外買了冬不拉兩個、羊角柄小刀三把、錫制神燈、扁壺、首飾盒各一,工藝刀一把、手鏈一條,收獲多多。需要提醒的是直柄的英吉沙小刀是不可以帶出疆的,坐飛機不管是否托運一律不得攜帶,折疊的可以,所以建議買好了就打包郵寄回去,否則只有在機場碰運氣看是否可以蒙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