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王城游歷高句(gou)麗王城今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大大提高了集安的知名度,近期湧向集安的游客大量增加,給地方政府帶來不小的壓力.
從通化到集安大約兩個半小時車程,路修的很好,道路兩旁是新栽的鮮花,一路行進在花海裡,十分賞心悅目.一出通化,經過幾家著名的制藥廠,後爬上一座小山,在小雨和薄霧中上下穿梭,好比進入仙境,如果10月中旬來這裡,會看見漫山遍野五彩繽紛的景像.路邊的村莊,山林,樹木,鐵路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沿途好客的主人打出歡迎來世界遺產的標語牌.空氣中彌漫著花香和草香.山中寧靜,偶爾有鳥鳴,汽車輕盈的沿山路飛馳.
進入集安,迎面是朝鮮的山區,山上種上莊稼,光禿禿的,與我們這邊形成鮮明的對比.隔著樹叢望去,東方金字塔—將軍墳在遠處顯現.這就是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地方.
一下車,就聽到日本人和韓國人的語言充斥著不大的停車場,這裡一半以上的游客都是來自這兩個國家的,門口立著的說明牌也有日文和韓文.他們紛紛在標有本國文字的碑前留影.韓國人認為這裡是鮮族的發祥地,而日本人來這裡的目的還不太清楚.他們都顯出虔誠的樣子,不辭辛苦遠道而來.
將軍墳是高句麗王朝長壽王的墓地,是小型的金字塔,外圍用巨大的石料砌成,中央填些碎石,沿外圍還有巨大的石塊加固,以防因雨水衝刷而坍塌.沿金字塔後邊的木梯拾階而上,繞到前面,就進入墓穴,裡面是個巨大的石室,長寬高都是5米,頂部的巨石有30多平米,重量達50噸,這麼巨大的石料產自80公裡外的五女峰地區,古時,人們夏季開石,冬季用水鋪冰,用滑輪將巨大的石塊運到這裡,用土壘成坡地,將石料安放在合適的位置,工程巨大,每修一座陵墓要8-10年.我爬到了塔頂,這裡滿是浮土和雜草,從這裡俯視集安全城,一覽無余,遠方的朝鮮和鴨綠江盡收眼底.
好太王碑是世界第一碑,100多噸巨大的石料產自鴨綠江,整塊石碑上四面刻滿了漢字,說明古代高句麗王朝起源在這裡,後分化成鮮族,遷往平壤,滿族,遷往敦化,女真族,遷往佳木斯.
大碑巨大的份量已經將地基壓得凹陷下去,為保護石碑,在外邊修建了亭子,還用玻璃擋住,亭子修的有些朝鮮味道.
太王墓已經坍塌,由於地基過大,加上雨水衝刷,早年坍塌,後石料被當地老百姓用於建築民宅,已經遺失很多,現在是一攤碎石,上面還有一間小小的墓室,當時盜墓者是從墓室頂部打開墓道進來的.從這裡看好太王碑和將軍墳,是在一條直線上.
將軍墳後面還分散有妃子的墓地,按行排列,喜愛的妃子離自己近些.
鴨綠江是中朝的界河,歷史上沿主航道分界,可前些年朱熔基答應朝方江上的島嶼歸朝鮮所有,這樣一來,邊境線的劃分又向我方靠近許多,在碼頭可以乘快艇100元一趟20分鐘,沿中朝邊境在鴨綠江上飛馳,眼望對面的江山,都是莊稼地,對面缺糧食,地都開上了山,沿江的公路邊不時出現幾個行人,有當地村民也有便衣.電線杆都是木制的,村莊都是低矮的毛草房,江邊還有一座煉銅廠,冒著黑煙無人問津.
朝鮮還是合作化體制,社員們忙完農活,集體休息,都坐在江邊向我們這邊看,我衝他們揮揮手,有人有反應,也衝我揮揮手.對面山上什麼標志都沒有,只有朝文書寫的封山育林四個大字,這裡的國境線沒發現界碑什麼的,我們這邊還插有國旗,算是有點邊境氣氛.
邊境線一般是關閉的,只有探親訪友和考察團隊可以出入境,但這段時間中朝關系不穩定,沒有開放.
中午在江邊吃了頓原汁原味的韓式燒烤,好吃,繁瑣,自己動手,勤翻騰,石鍋飯很好吃,燒酒味道濃列,不適應,喝啤酒比較爽.
五女峰景色秀麗,樹木茂盛,山珍野味到處都是,中途我們下車爬了一次.
晚霞是在電視微播站上看的,層層疊疊的遠山,在落日的余輝下被燃成桔紅色,雲層在中間飄曳,一副巨大的山水畫卷展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