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歲月

作者: 廬山家園

導讀(一)從廬山回來後,身處南京酷暑驕陽之下,很快便格外地懷念起廬山的清涼與幽靜了。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樣地悶熱難當,廬山卻是一意孤行地涼爽宜人,上得山來,就將山下的酷暑炎熱連同種種煩雜俗務一齊拋了開去。山頂上有個小鎮,叫牯嶺,鎮應該是老鎮,卻繁華的比得上任何一個江南小城,要不是街道上來來往往的各種膚色不同口音的游人,真無法讓人想像到這是 ...

(一)從廬山回來後,身處南京酷暑驕陽之下,很快便格外地懷念起廬山的清涼與幽靜了。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樣地悶熱難當,廬山卻是一意孤行地涼爽宜人,上得山來,就將山下的酷暑炎熱連同種種煩雜俗務一齊拋了開去。山頂上有個小鎮,叫牯嶺,鎮應該是老鎮,卻繁華的比得上任何一個江南小城,要不是街道上來來往往的各種膚色不同口音的游人,真無法讓人想像到這是個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頂上的小鎮。

在鎮上住了下來,就沿著如琴路去尋錦繡谷。如琴路是一條綠蔭重重的林間小道,腳邊有汩汩小溪,頂上有嘁嘁鳥鳴,陽光透過樹葉跳躍在身上,收斂起了它所有的暴戾與刁蠻。曲徑通幽。卻不料錦繡谷離鎮子那麼近。剛從如琴路的幽幽綠蔭下走出,眼前豁然一亮,一片秀美絕倫的山谷躍然眼前──錦繡谷到了。

霧是錦繡谷的主人。濃濃淡淡、忽遠忽近、忽起忽落,像少女手中輕舞的面紗,更像少女捉摸不定的心思。站在“黃雲萬裡”上,與對面嫵媚動人的秀巒深情相望,腳底有山泉挾著激流穿峽而過,涑涑有聲。萬物此俱籟。霧,就在不經意間悄然襲來。它從峽底一點點湧起,蒸騰著、飛舞著,纏繞在翠的山峰上,帶著峽底山泉的清冽。嫵媚的山巒變得朦朧而害羞,透過輕紗眨著眼,遠遠傳來的鳥鳴也帶上了濕氣。霧越來越濃,像一匹厚厚的白紗,除了腳下的這塊石頭,四周已經都成了霧的領地。天地間仿佛只剩下了我一個人,獨立雲海,所有的音響都已經成了天外之音。伸開雙臂,迎著霧氣,我欲乘風!

(二)

一路攀援跋涉,穿錦繡谷、過仙人洞,在龍首崖絕壁凌風,在懸索橋指點山河,當夕陽如醉,層林盡染的時候,終於來到了蘆林大壩下。

夕陽如胭。大壩如高大威猛的巨人,常年累月水流的衝刷給它的軀體留下深深的印記,可此刻,夕陽給它灰白的軀體染上了一層艷的胭脂紅。大壩沉默著,在滿天的晚霞下猶如待娶的新郎,四周有著金色樹冠的叢林為它妝點新房。

而溫柔多情的蘆林湖便是它美麗的新娘了。晚霞中的蘆林湖嬌柔嫵媚,那金色的粼粼波光是她欲言又止的多情的眼,那輕柔的晚風是她呢喃的情語。坐在湖邊白色的欄杆上,我見證了一場天地為媒的絕戀。

暮色籠罩了蘆林湖。風忽然大了起來,遠處已能聽到隱隱雷聲,雨的腥氣也已隱約可聞。都說廬山的雨來的凶猛,便趕快回到了賓館。雨果然是驟來驟去,猶如鄱陽湖底的海龍王駕雲騰雨,呼嘯而過。雨後的廬山格外清新,空氣中夾雜著樹木、泥土的清香。

鎮上街邊的小飯館人聲鼎沸,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這裡,卻和諧的像一家人。一齊吃著長江獨有的魚,喝著廬山特產的啤酒,杯籌交錯,好像他們本來就是小鎮的一民。

街上濕漉漉的,倒映著沿街店鋪的燈光,還有天上一彎月、幾顆星。到處都是三五成群的人,穿著寬松的大T恤,慢慢晃著,吹著風。我夾在人群中,慢悠悠地在一個個店鋪門前踱過,好像回到了自己居住的那個城市。不經意一抬頭,卻看見四周黑黝黝的山的輪廓。再抬頭看看近在咫尺的星星,頓時恍若天上人間。

沿著湖邊小路,不經意便踱到了如琴湖。夜色中的如琴湖寧靜安謐,湖心九琴亭上星星點點的燈光像一顆顆的碎鑽鑲嵌在湖中。月亮細細的一彎,斜掛在湖的上空。鳥兒已經安睡了,只有風穿過樹林,掠過水面,將鳥兒夢中的呢喃帶入夜的深處。

(三)

其實在廬山,哪怕不去登高涉險地探古尋幽,只在牯嶺小鎮的街道上走走,看看尋常人家的生活,也是件舒適愜意的事情。

清晨的牯嶺鎮,寧靜安謐,薄薄的乳白色的晨霧與淡淡的青灰色的炊煙交織在一起,把小鎮籠罩在如夢如幻的仙境中。牆角的美人蕉還在擁被高臥,睡出一臉的慵懶嬌媚,河岸的蘆葦卻已在晨風中蘇醒,對鏡梳妝。

山中無歲月。睡意朦朧中的小鎮,沒有趕公交車的上班族強睜的睡眼,也沒有忙做生意的大老板未消的醉意,有的只是早起的鳥兒,和不眠的風。在這裡,時間已經並不重要,生命卻坦露出它最純的本質。

太陽出來了。霧消然離去。小鎮掀去了它美麗的面紗,露出了燦爛明媚的笑容。街上的行人漸漸多起來,有才起床從家裡或賓館裡出來的,也有看過了日出從山上下來的,但每個人臉上的神情都是悠悠然、坦蕩蕩的,仿佛陽光通過他們的皮膚,已經照到了他們心底的每一個角落。

連游人也不例外。我去過很多名山大川,有的非常雄偉,有的非常秀麗,但沒有一個地方像廬山這般,給我一種悠閑自如的感覺。來這裡不像是在旅游,不像是客居他鄉,而更像是從小生長在這裡,一回來便放松了繃得緊緊的心弦,讓脈搏的每一次跳動都與它同起同落,息息相關。

沒有再去尋訪什麼古跡景點,今天,就在小鎮上隨意走走。可就是這麼隨意走著,卻還是不經意地撞到了一些。穿過如琴湖,從它的後門出來,前面是一條很寬的馬路,馬路的一側卻是一座掩在綠樹叢中的非常豪華的賓館,不時地有一輛名車駛入賓館大門。要不是回頭看看身後如琴湖在陽光下泛起的耀眼波瀾,恍惚中還真以為自己又站在了哪個大城市的街頭。

沿著大路漫無目的地向前走,前面卻是個挺大的坡子,中間是人行石階,兩邊是汽車道,都掩在綠蔭中。路的兩邊是一排整齊的店鋪,大都是賣茶葉、竹筍等山中特產的,夾雜著幾家小小的飯店,都很清靜,許是上午沒什麼生意。但店主卻也不急,悠悠然坐在店裡或門口的竹椅上,沏一壺茶、捧一本書,或是兩人執一副棋對奕,偶爾有客人來了,也不急著招呼,任客人自己慢慢看,細細選。山上產有石耳和黃精,用來燒菜或煲湯,味極鮮美。

走著走著,發現前面路中間一塊形態怪異的巨石,上前一看,叫“飛來石”,也叫“石桌”,原來是幾億年前的天外來客,誤落凡塵。這樣一個景點,在其它地方或許早已吹噓得神乎其神,引得多少游人去觀看,可在這裡,卻就平和安靜的佇在路中間,甚至沒有圍上鐵索石欄,任孩子圍著它嬉戲,任過往的游人輕輕撫摸,與小鎮的居民共同分食著人間煙火。

坐在飛來石下,倚著它冰涼的軀體,閉目小憩,天地在這一刻永恆。忽然覺著,如果有一天可以在這小鎮開一個小店,哪怕只有巴掌大,遠遠離開那山下的紅塵,過著“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日子,這樣的生活又豈不是生命一大享受?

(可惜在廬山當地買的膠卷是假的,拍出來的照片全部報廢,無法用影相留下廬山的美好,只能把這份美妙記憶深深印在腦裡。也可能,這是天意吧,給我一個二上廬山的理由。)

給大家推薦一個廬山的網站: 廬山家園:http://www.go63.com 去之前做足功課避免上當。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