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醒來,按計劃今天要去兵馬俑。去酒店的餐廳吃免費的自助早餐,感覺這裡的早餐還不錯,雖然缺乏地方特色,也不算高檔,但品種不少,作為三星酒店也算對得起客人了。考慮今天的體力消耗和不知要在何處解決午餐,所以早餐拼命地填,光煎蛋就吃了四個,饅頭、包子、炸糕、牛奶、果汁,能塞的就使勁往裡塞,臨走還灌了一杯咖啡,事實證明這一舉措十分英明。根據網上朋友提供的信息,去兵馬俑應該到火車站坐306路公交車,可當我到了火車站,就見站前廣場一片鬧哄哄的。可能是快開學了,站前一長溜像小商品市場似的棚子,西安各民辦高校一家占據一個,裡面好像都是一張行軍床,上面一團又髒又皺的鋪蓋,再一副桌椅,豎一幅花花綠綠、聳人聽聞的學校廣告,門口坐著的既不像老師,也不像學生,倒似練攤兒的男女,說是新生接待點,但更像是現場設攤做廣告拉生源的。這倒反映了西安作為西北乃至全國高等教育重鎮的一種獨特現像,同時又讓人覺得如今某些“大學”的尷尬,真有斯文掃地之感。這些日子火車站前的城牆在翻建,使車站更添一股雜亂、鬧騰的氣氛。在廣場上走了個來回,倒是見到了綠色的306,但上前一問,車裡的司機好像都不太耐煩,只說前面上車,也不知是哪個前面。正好看見廣場東頭有一306的服務亭,亭子門口放了一張桌子,還有一幅廣告,上寫西安旅游服務公司旅游專線,有東線,西線等等的介紹,一胖女人坐在桌後,旁邊站一黑衣男子,見我上前,滿臉笑容。
“先生,我們是306,去兵馬俑您這兒買票。”
“這是306嗎?車吶?”
“這不是。”
“怎麼是中巴車,306不是那種綠色的公交車嗎?”
“那種綠色的不走高速,開得慢。我們也是306,但我們走高速,您瞧,車上寫著西安旅游服務公司,十塊錢往返,兵馬俑、秦始皇陵、華清池都到。”
“什麼時候開車?”
“十分鐘,十分鐘以後准時出發。”
天上下著小雨,我實在不想再找,雖然記得306好像是8元的車票,而且對這輛車究竟是不是306還抱有懷疑,但反正一樣是去,多花2元買個方便也行。於是買票上車,坐在車裡,望著窗外的雨絲,竟感到一種踏實。可是以後的事實證明,我上當了。
在車上坐了十分鐘,居然一點動靜沒有,而且原來幾乎滿員的車廂居然走了七八個人,車裡只有我和另外一對東北夫婦帶一個小孩,我問站在車門口的黑衣男:
“不是說十分鐘准時開嗎?怎麼還沒動靜?”
“一車就你們四位,那麼遠的路,車錢還不夠油費的,您總得讓我再多拉幾個,我也得吃飯哪。”
噢,原來剛才車上坐的是托兒啊!我頓時有一種被騙的感覺。但我知道既然已經掏了錢,再想拿回來就太難了,單身一人出門在外,盡量少惹是非,除非這10元錢不要了,轉身再去找306。但看看外面的雨,又有些猶豫。可能是和我一樣心情的人也不少,過了不到十分鐘,又上來一對小夫妻,一個來自陝南剛考上西北農學院的大學生和送他上學的父母。可能是車主覺得九個人已經有賺頭了,雖然沒坐滿,那個黑衣男和一個背小包的中年女人也上了車,只見他們跟三分鐘以前上車的司機招呼了一聲,中巴扭了一下身子,濺起一片泥漿,竄了出去。
車穿過雨中濕潤的西安街道,黑衣男開口了。他自我介紹是本車的導游,而且強調是免費的,接著就說這次行程是臨潼博物館、鴻門宴、華清池、兵馬俑、秦始皇陵,但由於華清池這幾天在舉辦國際梨園藝術節,對外不開放,如果想看,可以坐纜車從空中俯瞰,他說了幾段有關景點的歷史背景,但似乎很生硬,又裝模作樣提幾個小問題考問大家。但見我們反應平淡,他也覺得無趣,於是就不說話了,一路沉默。車上了高速,雨也慢慢停了。黑衣導游突然說,為了方便,景點門票由他統一去買,請大家每人先預付他一百元,到時候多退少補,他還保證門票價格一律按景點的定價,決不會讓我們吃虧。見他說的這樣信誓眈眈,眾人都摸出了錢,但那陝南的一家三口堅持自己買票,導游也拿他們沒辦法。
車先過華清池,大家都不願去坐纜車,於是就直接在前面的臨潼博物館下車。這裡門票24元,游客倒不少,一般二、三車約二十幾名游客組成一隊,由館裡的導游領著三個展廳分別轉一圈,據說1974年當地農民打井發現兵馬俑後,首先是送到這裡,並在這裡進行修復,以後也沒有離開,因此館內的四具兵馬俑是唯一放在兵馬俑博物館以外的原物,也是後人唯一可以近距離觀看兵馬俑(約二三米,且無任何遮掩)的地方。如此近的看真正的兵馬俑,雖然只是孤零零的幾個,沒有大部隊的氣勢,但其造型,、氣度,倒的確讓我感到幾分震撼。展廳裡靠門邊坐著一位黑黑瘦瘦的老人,前面桌上放著一些介紹兵馬俑的書和明信片,導游介紹說這就是“發現兵馬俑第一人,博物館退休研究員,名譽館長趙老先生”。我覺得奇怪,不是說兵馬俑是農民打井發現的嗎?怎麼這位博物館的老先生也是“第一人”呢?接著又聽導游說,當時趙老先生在臨潼縣文化館工作,聽說農民打井挖出了“瓦神爺”(當地農民對兵馬俑的稱呼),是他第一個去把那些泥俑殘片拉回文化館,也是他把這幾個泥俑修復完整的。這使我對眼前這位老先生肅然起敬。有些游客就圍過去,向他買書,買明信片,而且照例請他在上面簽名,我看到有一個人非要老先生在書裡寫上“發現兵馬俑第一人”幾個字,老人似乎有些為難,我也沒看下去,不知最後有沒有寫。本人旅游從來沒有買紀念品的習慣,甚至連照片也不拍,我總覺得旅游就應該是純粹的去看,去感受,去體會,像趕集似的亂哄哄的買這買那,或者只顧在一些所謂的風景處拍上幾通照片,以示到此一游,反而靜不下心來地細細品味、思考,豈不是本末倒置。如果時間非常寬裕倒也罷了,可我發現許多人往往看沒看多少,就知道舉個照相機不停地拍,惟恐回家別人不知道自己去過什麼地方。也有人或許是覺得時間有限,拍些照片回去再仔細回味,但到了現場實地不好好體驗,靠照片還不如看電視上的風光介紹片來得精彩,除非您是專程來搞攝影的,但如果真的搞攝影,要想拍出有意境的好照片,也得先將要拍攝的對像琢磨透了,否則也是枉然。看了兵馬俑,又被領去看金棺銀槨,這是用於存放佛舍利的,雖說是金銀打造,上又鑲嵌珍珠寶石,但因年代久遠,看上去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光彩奪目,但因曾經沾有有佛祖的靈氣,眾人到此大都要拜上一拜。
出了博物館,又行了十幾分鐘,車停在一個叫“鴻門宴遺址”的地方,這裡也是24元門票,但奇怪的是卻見不到幾個游人。我們由一個又黑又瘦的姑娘領著,依次看了簡陋的鴻門宴及楚漢之爭的歷史介紹、造型惡俗無聊的鴻門宴模擬蠟塑和當年劉邦逃離鴻門宴的地道(真不知二千多年了,居然還能把個地道保護到今天,可見有多荒唐),最搞笑的是把史記中敘述劉邦找借口開溜的那座廁所也給發現了,而且還用玻璃罩把一個小坑,就是那個糞坑給罩上,真讓人覺得又可氣又可笑。
從鴻門宴出來,已近中午。上了車,黑衣導游說先去吃飯。車到一個“西北小吃城”(大概是這個名字)的院子裡停下,但下車卻發現車停在院內一座掛著“西北玉器城”牌匾的大房子跟前,導游隨即說這是西北最大的玉器廠開的商店,那年希拉裡來西安也是在這裡買的玉,下車就有人往我們手裡塞一張所謂的8折優惠券,接著就走進玉器店,進門先有人介紹如何鑒別玉器真偽,我是聽得一頭霧水,只記得說真玉在燈光下應看出一團團絮狀物。然後就被領進大廳。大廳面積很大,足有幾百個櫃台,像一個大市場,裡面轉的人也不少,基本上是像我們這樣被硬拉來的游客,只要走的離櫃台稍近一些,裡面的售貨小姐就會殷勤的大聲招呼,我趕緊從側門逃出,情緒大受影響(如果希拉裡會來這裡買玉,我想克林頓就會坐306路去看兵馬俑了)。旁邊是餐廳,但卻沒有一絲食欲,一來是早餐吃的實在太飽,二來是越來越有上當的感覺,不想再次挨宰。走到我們的車旁,同車的幾位都陸續到來,彼此都有同感,導游還沒到,大家商量,下午什麼地方也不去了,就讓車子把我們送到兵馬俑,我們自己回來。等導游一來,我們把意見跟他一說,他似乎也感覺到什麼(因為沒人在餐廳吃飯),雖然臉上明顯露出不悅,但一車人都意見一致,他也不好說什麼。汽車直開兵馬俑前停下,導游扣下每人48元的兩張門票錢和5元的來程車錢後,把預收的錢退給了我們,大家都不說話,收起錢,下了車。黑衣導游車門一關,汽車絕塵而去。我舒了一口氣,心想以後可不能再上當。
進兵馬俑博物館可真不容易,從停車場到大門口我走了二十多分鐘,幸虧不是大太陽底下,否則還真有點受不了,可能是始皇帝的架子太大,連看他的兵馬俑也要經歷一點小小的考驗。不過路上修的不錯,干淨漂亮的小道蜿蜒伸展在草地和樹叢之間,連路邊的垃圾箱都修的十分古樸別致。兵馬俑門票90元,價格夠檔次。進去挨個看了兵馬俑介紹展館、360度環幕電影以及兵馬俑1、2、3號坑,總體印像不錯,兵馬俑的氣勢和出乎意料的藝術水平(我以前一直以為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與古希腊、古羅馬相比似乎總是差了那麼一些,現在這種觀點有所改變)、展館的展出的精美展品都讓我覺得不虛此行。但美中不足的是那部介紹兵馬俑的環幕電影短片卻讓人感到頗有些遺憾,不知拍片者有沒有請有關專家把關,片中一些漏洞連我這個外行也覺得可笑,比如片中居然讓秦始皇和他的皇後站在一起發號施令,且不說史料中從來沒有提到秦始皇冊封過什麼皇後,而且讓母儀天下的皇後娘娘就這樣大模大樣地站在一大群男性大臣、將士面前,似乎也太不合體統;還有秦始皇站的那座台子,一看就是用木板簡單釘起來的,還不到半人高,上面居然鋪了一塊廉價的紅色晴綸地毯,真不知編導是怎麼想的。兵馬俑博物館裡也有稱“發現兵馬俑第一人”的老人在簽名售書,就是當初打井的那幾位農民之一,據說現在為究竟誰是“發現兵馬俑第一人”還起了糾紛。我想起臨潼博物館裡那位趙老先生在別人讓他簽“發現兵馬俑第一人”時流露出的為難表情,不禁感慨,其實許多事情可能並不是當事人自己的本意,只是他們後面的一些人為了某種利益,打著他們的旗號在那裡炒作,倒讓那些樸實、木納的老人背上了莫名的負擔。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