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至九月十八日——陽朔的美麗鄉村和遇龍河(一)

作者: suwy30

導讀今天是九月二十七日,辦公室可愛的行政助理小付,笑咪咪地遞給我一張紙片:“你耍得好安逸哦!”。比我預想的要快,我18日離開陽朔那天寄給自已的明信片,今天就收到了。河心小洲上自在生長的青草,河堤上兩三壟婆娑的翠竹,遠處一片片有綠有黃的稻田,後面襯著的是朦朧雲彩下叢叢柔美的小山,明鏡一般的河面把這一切都映在鏡裡,鏡中有天,天上有山,山中有竹 ...

今天是九月二十七日,辦公室可愛的行政助理小付,笑咪咪地遞給我一張紙片:“你耍得好安逸哦!”。比我預想的要快,我18日離開陽朔那天寄給自已的明信片,今天就收到了。河心小洲上自在生長的青草,河堤上兩三壟婆娑的翠竹,遠處一片片有綠有黃的稻田,後面襯著的是朦朧雲彩下叢叢柔美的小山,明鏡一般的河面把這一切都映在鏡裡,鏡中有天,天上有山,山中有竹,竹旁有草,分不清是真是影,是有是無,這就是明信片的畫面——遇龍河之晨。九月十三日一大早,非常不自然地自然醒了,一看時間,才8點,陽光已經從兩扇窗簾的縫隙間斜射進來,可能是陽朔比成都更靠東邊的緣故,這比我平常自然醒的時間足足早了兩個小時。出門前老公就為這次出行定下了調調:是休閑,不是旅游,千萬不能像旅游團似的晚睡早起。遵從夫命,我強行追加了兩個多小時的睡眠,待我們在樓下的“同伴旅社”租好自行車時,已近十二點了。“西朗山飯店”的一頓飽餐過後,帶著一張地圖、一管防曬霜、四瓶純淨水、五個桔子,一對戴墨鏡、草帽、短衣短褲加拖鞋的男女“全副武裝”地向遇龍河進發了。

從縣城的蟠桃路往桂林方向直走,看到加油站一個左拐,大概兩三分鐘的路程,通往遇龍河約七八米寬的柏油路便在眼前了。沒有其他城市城郊結合部雜亂的痕跡,無須任何過渡,一騎上這條路,就像穿透一道隱形的牆,牆的這邊是鋼筋水泥、汽車馬路、人群街道,牆的那邊是青山、農舍、果樹、稻田,這一瞬間,我們被田園的清香和眼前的一切包圍了,在正午的炙熱陽光下,我想放聲歌唱!

可能大多數游客都選擇在早晨出發,此時路上沒有什麼行人,時不時有幾個戴草帽的當地人騎著自行車或站在路邊招呼著我們:“坐不坐竹排?”、“要不要吃點農家飯?”,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今天想先看看遇龍河,看看河上的富裡橋。兩輛快樂的單車在山與山之間的鄉村裡穿行,這裡離縣城不遠,卻不似我以往見過的近郊農村,在如此知名的旅游地點,通往鄉村深處的柏油路邊沒有一排排的商鋪和一個接一個的農家樂,偶爾看見的大多是老房樹前置一冰櫃,上面掛著紙箱做的牌子,酷酷地用黑色的墨汁寫著“冰西瓜、COOL COLA”。

大約騎了半個小時,依稀聽得嘩嘩的水聲,我們仿佛離河很近了,心想也不知道到遇龍河底是個什麼模樣。路邊竹林的岔道邊擺著幾個廢棄的竹伐,幾個農村婦女又在招呼著我們過去,雖然不知道自己所處的具體方位,由於出發前准備了“功課”,我們堅信,目的地一定不在這裡。繼續前行,剛好岔道口裡兩個老外騎著車出來了,看樣子是一對情侶。就跟在他們後面吧,老外一慣極具探險精神,更沒准他們時間來得長,熟門熟路呢。在一片樹蔭處,面前的柏油路嘎然而止,與它相接的是淹沒在樹林深處的碎石小道,難到這就是通往遇龍橋、通往白沙的路?我和老公正嘀咕著:不管走沒走對,反正跟定了他們時,倆老外在我們的前面剎住了車。“Can you speak English?”男老外拿出地圖張了嘴,“A little,” 嗯,老公沒撒謊,這是他的真實水准。“Can you tell me where we are ?”,老外接著問,啊?“you ask me ,I ask who 呀?”,我心暗想,還好抓住一個村民,告訴我們這裡是舊縣方向,哆哆嗦嗦地翻譯了一番,好歹給老外指好了回陽朔的路。唉,靠誰不如靠自己,這真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硬道理!

請繼續看下篇:九月十二日至九月十八日 陽朔的美麗鄉村和遇龍河(二)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