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歸來之黃山游記三--西遞老街

作者: qiming_fen

導讀第三天湯口鎮——西遞——黟縣——屯溪——老街 昨天的行程讓我們不得不睡到了10點鐘太陽高照的時候。天氣仍然那麼晴朗,沒有雲彩。看來這幾天到黃山的游人不禁要抱憾了,雲海是那麼的渴求而不可得。在光明頂的時候,我們曾看到過提示:雲海的出現要有兩個必須的條件,雲海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1月份到來年的6月份出現,期間每月平均出現5到7天,也就是20%的概率, ...

第三天湯口鎮——西遞——黟縣——屯溪——老街

昨天的行程讓我們不得不睡到了10點鐘太陽高照的時候。天氣仍然那麼晴朗,沒有雲彩。看來這幾天到黃山的游人不禁要抱憾了,雲海是那麼的渴求而不可得。在光明頂的時候,我們曾看到過提示:雲海的出現要有兩個必須的條件,雲海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1月份到來年的6月份出現,期間每月平均出現5到7天,也就是20%的概率,雨過天晴時出現的概率最高。看來我們是沒有眼福了。

我們10點從旅館出來,尋找前往西遞的班車。車子沒有了,只能包車,好多車主圍上前來要帶我們去,他們的要價都很離譜。轉了一圈後,我們還是決定坐60元的小面包。

到西遞有60多公裡的路程,岔路口是在往屯溪的半途中的一條小路。沿途可以看到典型的徽州民居,房子兩端都有聳起的山牆沿,像牌樓似的,還有正在田間勞作的農民,他們正在打稻谷,很有意思。他們把木倉扛到田間,然後手拿割下的稻谷,雙手用力磕在木倉兩邊的邊緣,谷子就落在木倉裡了。打過的稻草被捆扎起來,放在田裡,一捆捆擺放整齊,像稻草人似的。

車子開得很平穩,路面很好,像是新鋪的瀝青,一路上幾乎沒碰到別的車,11點我們就到了西遞。

西遞和宏村被稱作中國畫裡的山村,桃花源裡人家,已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我們買了門票,在導游的引導下,往村裡走了進去。

村子的門口有一大塊平地,旁邊是一大片水面,是新挖的水池。平地的中央,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鐫刻著四個大字:膠州刺史。牌坊上的石刻很精美,上面記載著村子的主人曾經的輝煌。西遞村裡現住有三百多戶人家,一千多人,全都姓胡。他們的祖宗是李世民的孫輩,因唐朝宮廷政變一位皇子逃命到江西騖源,過了幾代後搬遷到此定居下來,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這裡的胡姓叫做假“胡”,非真胡也。胡姓的族譜在文化大革命時被燒掉了,現在的胡姓人——我們的導游也不知道自己是第幾代了。

現在的這個大牌坊是僅存的一座,據說它的前面還有十一座牌坊,在文革時被毀了。幸存一座的原因是必須留一座作為反面批判的對像,這可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進入村莊的裡面,一條細長的巷子延伸開去,看不到頭,每個屋子的外形都差不多,正如畫中的一樣,錯落有致,高低不平。門口的飛檐很有特色,兩邊飛起的檐角下刻有福祿壽喜等字,都被描成了金色,像征著平安和幸福。門匾在文革時全都被砸光了。門口一共有兩道門,門板很厚,非常安全。門裡進去是一個小天井,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就是天井。因為房屋外面沒有窗戶,為了室內的采光所以留了天井,天井裡擺設些花盆,顯得很有生機,牆邊放著一個石缸,裡面盛滿了水,是為消防而用。天井裡面便是廳堂了,廳堂非常高大寬闊,偌大的立柱我一人雙手抱不住。廳堂的正中放一張木桌,兩邊兩把木椅,桌子上放著四件寶貝:鏡子,座鐘,花瓶,帽筒。意謂:終生平靜。帽筒是用來放帽子的,主人在家時將帽子置於筒上,不在家時便取下帽子,外人來時一看便知。廳牆上掛著胡氏祖像,兩邊懸掛對聯。西遞的對聯非常有名,家家都有,國家領導多人造訪,並留有題詞。其中一家被譽為西遞第一聯(朱镕基言):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廳堂的兩邊有側門可以進往內屋,可惜現在不讓進去。廳堂的上面有閣樓,閣樓外欄杆上的雕刻很好看。閣樓古代時是未出嫁女孩住的地方,據說以前選婿的時候,小姐在樓上可以仔細觀看廳堂裡的男子,若看得中意便點頭示意,家人便把來客留下吃飯,托媒訂親。若不中意便借口將來客打發走。

小巷子裡全是石板路,兩旁的門面現在開了很多家酒樓,另外的賣些工藝品,茶葉。導游帶我們走了好幾家大院子。有經商人家,讀書人家,當官人家。官為大,讀書人次之,商人最差。這可以從客廳的大小,廳裡的裝飾及對聯中看得很清楚。我們最後看了西遞的祠堂,規模宏大,那是以前村子商議大事的地方。祠堂的天井很大,廳裡擺滿了椅子、凳子。靠外面的大牆上掛著一個大大的孝字,據說是朱熹的真跡。祠堂的後面是新修的李世民像,魏征、李靖兩位大將侍侯兩旁。

逛了近兩個小時,我們很是飢餓,找了幾家飯店,飯菜都很貴,也不衛生。我們執意要吃農家菜,便問了一家院子走了進去。那是一家普通人家,家裡中年夫婦兩人,還有兩位老人,原來是主人的親娘和丈母娘。主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做導游,已經結婚了,小女兒在黃山讀書,還未回家。主人很直率,是一位小學老師。我們點了四菜一湯,全是主人家自己種的菜,約半小時便做好了。菜的味道很是合口,我們一陣狼吞虎咽,風卷殘雲就消滅完了。主人家的房屋也是典型的民居,沒什麼裝飾,我沒看到那四樣寶貝。我們好奇的上樓去看,從樓上可以看到遠處的房檐和青山,樓上有八九個床位,是用來住游客的。不過平時沒有什麼人,旅游高峰時才用得上。

走出了吃飯人家,我們想看一下西遞的全貌。在本地人的指引下,我們順著村子的圍牆外面走過幾個田園再折向右穿過田間,順著山路上了不遠便來到了一處亭子。放眼望去,西遞的整個村莊盡收眼底。典型的民居從東到西綿延不斷,從門口到村內,整個輪廓先細後粗,到後分成兩股,宛如一個大大的牛形。房屋很是緊湊,只看到屋檐重疊,白牆青瓦,比畫裡的風景還要美很多。村外金黃的稻田,青青的菜園,翠綠的青山,好一派桃花源的景像!

我去過江南小橋流水的西塘小鎮,也去過園林遍布的蘇州,覺得西遞別有趣味。它給人的感覺是嚴謹緊湊,不緊不慢,錯落有致,既沒有江南的柔美和嬌嫩,也沒有北方建築的高大嚴肅和驕傲,有著一種非常理性的氣息。這裡很寧靜,一切都那麼有序,沒有太濃的商業味,許多人還像從前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世代生活在此,而且還將繼續生活下去……

離開了西遞,我們包了輛“小飛虎”到了黟縣換乘中巴車前往屯溪。沿途道路繞著青山綠水,別有一番景像。

下午五點的時候我們到了屯溪,也就是黃山市所在地。在火車站寄好了行李,我們四人便打車去了老街。老街靠著新安江,都是仿造的民居樣式,倒也挺好看的。老街很長,大概有兩公裡多吧。老街上的商鋪一家接一家,賣硯的特別多,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可惜我不大懂,也用不著。其它的玉器,竹器,茶葉等特產也很多。老街很熱鬧,有很多老外在此購物,不過他們的討價還價也很了得。老街的夜景很漂亮,盞盞燈光以及紅色的燈籠綿延數裡,曲曲折折,宛如一條紅色的長廊。

在夜色裡,火車開動了。再見了,美麗的黃山,再見了,長長的老街。我會一直想念你們的!(完)

二00四年十月二日於上海

後記:因為時間倉促,加之記憶疏漏,文筆差強,所以有很多有趣的風景、對聯未能記住,未能在游記中詳細加以介紹,實在是一大遺憾。另外,我對古代文化了解有限,所以在寫西遞的時候,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有遺漏之處,還望能有所補充,如有謬誤,則可批評指正。謝謝!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