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湯口——雲谷寺——白鵝嶺——始信峰——獅子峰——丹霞峰——排雲亭——西海大峽谷——飛來石——光明頂——蓮花峰——玉屏峰——慈光閣——湯口
第一天的行程只是一個小小的考驗,體力消耗畢竟不多,經過一夜的休息後,身體恢復得很好。
由於第一天游覽的景點風景與期望值有點差距,我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第二天的山上之行,希望蓋過五岳的黃山美景能給我帶來更多的驚喜。
第一天的晚上我們四人開了小會,在聽取當地司機建議的基礎上,我們改變了最初的計劃,打算取消山上住宿,花一天的時間游覽山上的景點,晚上下山住湯口。
時間非常緊湊。早上天還沒亮,五點多一點,旅館老板便把我們叫醒。揉著朦朧的眼睛,我們啟程了。我們先坐小面包到達停車場,再換乘興國線到達雲谷寺索道。山裡的早上很涼爽,空氣很清新,略微帶著一點竹子的清香,我猛吸了幾口,以使自己的腦袋清醒些,准備好今天的夢幻之行。
聽說興國線才開通8天,車子很新,我們是今天的第一批乘客。車子沿著盤山公路朝山上開去,山勢並不陡,只是彎道較多,路面很好,剛好容納兩輛車同時開過,公路被森林遮蓋著,看不到天空的顏色。司機很熟悉道路,加上路上沒什麼車子,我們一會兒便到了半山腰。這時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天空的東方微微發白,沒有朝霞,天空很干淨。也許會有日出吧,我們猜想。當車子繞過東邊的一道山梁時,我們都驚訝了,大家一陣尖叫,把司機給嚇了一跳。你看那東邊的天際,一輪紅日在淡白的天幕前躍躍欲升,開始只露出了半個臉,肉紅的顏色並不刺眼,仿佛一張鮮紅的臉蛋,一眨眼的功夫,臉蛋又大了一些,半圓變成大半圓形。我們如此興奮,強烈要求司機停下車,好讓我們捕捉這美妙的瞬間。車子停下來,我們在路邊一處開闊的地方趕緊拍起照來。時間好像在和我們賽跑,當拍到第四張的時間,他的圓臉全部露了出來,一輪圓圓的紅日從薄幕中脫穎而出,一縷縷金光霎時灑向了大地,灑向了人間,此時,時針指向5:50分。能目睹如此美妙的日出,我們簡直太幸運了!
帶著興奮的心情,我們來到了雲谷寺。時間還早,我們買好了大門票和索道票,一直等到6:50分,索道載著早上的第一批乘客朝山上疾速而去。
說實話,我是第一次坐高山索道,感覺這裡的索道非常好,雖然速度很快,但一點沒有震蕩和眩暈感。纜車順著山谷朝上開去,離谷底並不是很高,所以黃山的松樹看得很清楚,還有左邊的石壁,像刀削般的垂直,感覺很有特色。之前我也曾去過一些地方,如廬山、雁蕩山、武當山,也有險峻的石壁,但這裡的絕壁有些不同,後面我會有更詳細的描述。
大約8分鐘左右,纜車到達了終點白鵝嶺。沒有作停頓,我們選擇了右邊的一條山路,前往始信峰。據說在明朝時一位旅行家從黃山東腳開始登山,他一路攀登到白鵝嶺,感覺非常失望,因為一路上沒有任何值得讓他駐足留戀的風景。正當他感到非常失望的時候,他來到了始信峰。當他站在始信峰極目眺望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被眼前奇妙的景色迷住。於是後人便命名此處為始信峰,意喻到此處你才真正開始進入黃山,你才會相信“黃山歸來不看岳”不是一句空話。
始信峰海拔1660多米,位於黃山的東側。從始信峰向東望去,一座座山峰層巒疊嶂,形態各異,石筍峰,尖尖的山頂;十八羅漢朝南海,我數來數去,只數到了第十七個羅漢;軒轅峰,望仙峰……,一會兒覺得它們很近,伸手可及,一會兒又覺得它們很遙遠,仿佛遠在天邊。在遙遠的天際,有一條長長長長的亮線,就像是天地的分界線,上邊是藍藍的天空,下邊則顏色越來越深,到最下邊,與山,與地完全地融合了。從兩座山峰間望過去,真的很像一片很大很大的海洋,海天之間有著清楚的分界線,而我們,就是站在巨大的玻璃幕牆邊看著大海,從上到下一覽無余。
游玩了始信峰,我們來到了旁邊的獅子峰,獅子峰比始信峰高些,山巒起伏,費了一會兒才爬到了頂。獅子峰是看北海的極佳之處。所謂北海,就是北邊的雲海。當出現雲海的時候,北邊的這麼多山峰,仿佛大海中的小島,在雲海中若隱若現,再美的畫卷也難以描繪。“猴子觀海”是北海的一大勝景,就在獅子峰的旁邊。只見一座獨立的山峰之上,一尊石猴面朝東方,手臂觸地,身體微微前傾,仿佛在努力汲取天地精華,早日脫離母體,成仙得道。“孫悟空,弼馬溫,齊天大聖”,我們高喊著,余音在山谷中飄蕩回響,久而不絕,多麼期待有現代版的《西游記》,能帶給我們一個真實的孫悟空呀!
看完了北海,我們原路返回,經過獅林大酒店,北海賓館,一路北行到了丹霞峰。路上的小道非常幽靜,還有著名的黃山十大名松。“虎瓜松”,“連理松”…神態非常形似。丹霞峰上沒什麼特別的景點,我們還是爬了上去,遠眺遠方的山峰,那些石林聳立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去的下一個目標:西海。
到西海的路上要經過排雲亭,那是一個很小的亭子,旁邊的欄杆上掛了許多連心鎖 。
由排雲亭沿著陡峭的石階朝西,便到了著名的“西海大峽谷”了。西海大峽谷是2003年才開發的新景點,據說非常漂亮。我們四人一路朝西,到了西海大峽谷的入口。這裡有一個小平台,平台外邊長著幾棵松樹。我們到來的時候,這裡已經有好些人了,是幾位老外以及他們的家屬。一位老外背著一個小孩,那小孩不說話,眼睛忽閃忽閃,顯得很乖。另有兩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活潑調皮,他們不斷說著話,其中一位拿著拐杖,不停地敲打樹干和欄杆。在家屬中,有一位女士像是華裔,她旁邊站著兩位小女孩長著中國面孔,不過她們不講中文。另外還有四位十幾歲的外國女孩半蹲著靠著欄杆在一起合影,看起來挺成熟的,甚至有點偏胖,我的游伴一直說她們是吃“垃圾食物”造就了這樣的身材。觀景台的外邊就是懸崖峭壁了,遠望對面,是一座更高的山峰,懸崖垂直而下,不見山底。
繼續朝前走,拾級而下,是一個小小的山洞,走進去才發覺這山洞頂部沒有閉合,一線天空就在頭頂,天空很藍,沒有一片雲彩,陣陣涼氣飄來,驅走了陽光的炎熱。剛走過這個山洞,接下去又是另一個山洞,卻是人工鑿出來的山洞,比前面一個更黑了些也更涼些。走過山洞,前面豁然開朗,右邊是豎直的山崖,左邊是絕壁千仞,而我們要走的路,竟是在絕壁之上搭起來的石階。走在上面,微風吹過,只覺渾身飄飄搖搖,仿佛置身空中,不敢向左張望。我們一直向下,發覺都是這樣的石路。山谷很深,谷底黑黑的一片,像是樹林。在我們的左右兩側,許許多多的石林朝天聳立,千奇百怪,最多的像是菩薩,有的徑直站著,凝望前方;有的身前有跪拜者,正虔誠地求菩薩保佑;有的抱著小孩,輕輕撫摸,菩薩終於恢復了母性啊。眼前真是迷幻一片,分不清是在石林中穿越,還是在天庭裡散步,周圍都是神仙高人。我們不停地呼喊者,期盼能得到神仙的恩賜,菩薩的保佑,讓我們享受到如此的勝景與生活。聲音在山谷中來回飄搖,余音裊裊,也許會傳到天外吧。突然山谷傳來了呼喊,我們頓時靜了下來,仔細凝聽,是游客的聲音。我們向下望去,那些石階繞著山峰,忽隱忽現,一直到山底,卻一直不見人影。我們便高聲回應,谷底又有人回應,聲音很清晰卻又不見人影,讓人捉摸不定他們的距離到底有多遠。下谷的路很陡,太陽也發揮了他的威力,我們又熱又餓,體力消耗很大,終於在一個三岔路口,我們補充了一些食物,休息了片刻。路旁的標牌寫著大峽谷下面的步仙橋離此還有3.5公裡,而剛才我們走過的只有0.5公裡。峽谷裡沒有任何補給,如果要游完,至少得4—6小時。考慮到今天的行程,只能忘谷興嘆了。我們趕忙向回走去,一座三米寬被後來追上我們的上海漂亮MM叫做“步仙橋”的石橋橫跨兩峰,一段兩米長沒有任何護欄未建便廢的石梯,絕壁的石縫裡舒展身姿的黃山松,讓我們再次體驗了攀登的快樂。
我們走回西海,用完午餐,已是下午一點鐘。我們順著向東的石階繼續攀登,標牌清楚寫著:到光明頂還有3.5公裡。兩位同行的MM已初顯疲憊,步履蹣跚,爬了幾級便停下歇息。我不停地為她們打氣,督促她們快走。不是我不會憐香惜玉,只是後面還有光明頂,蓮花峰,如果想征服黃山第一峰,華東第一高峰,我們必須堅持,拼了,這是我們此次自助游的最高口號。
到光明頂的路比較平緩,途中經過黃山又一名景:飛來石。記得在西海的時候,我們就已看到它了。像是船帆,長方形的帆,下面是兩頭略彎的船。而從現在的角度看,卻是扁圓狀,這就是所謂移步換景了。我們爬上飛來石,與它親密接觸,合影留念。這是《紅樓夢》裡開篇的那塊巨石,也許還是女媧補天的石頭吧,它那五百多噸的身軀,靜靜躺在岩壁之上,沒有和母體太多的接觸,任憑風吹雨打,卻自巋然不動,真是一塊靈石啊。
光明頂上樹木很少,峰頂開闊平坦。上面聳立著一座鐵塔,旁邊是一座半圓狀的建築,應該是氣像雷達了。這裡是黃山的第二高峰了,放眼望去,北海隱約可見,西海清清楚楚。尤其是那條我們攀登過的石階,也可以看到。至於步仙橋,在飛來石的時候也終於被我們的視線捕捉到了,終於沒有太大的遺憾。
光明頂的東面,矗立著兩座高峰,靠左的稍矮,山峰像錐狀,是謂天都峰。靠右的很高,山頂似蓮花,就是蓮花峰了。距離很近,可以看到頂峰的欄杆和游人。
我們從光明頂拾級而下,來到了天海賓館。這裡有一條路通往步仙橋和釣魚庵。從天海向上爬過一道山梁,前面就是蓮花峰了。峰的右面非常開闊,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以及山下的村莊,房屋。我有點害怕了,因為我從不怕陡峭,只怕陡峭邊的開闊,因為開闊讓我感到自己很渺小,讓我的腳步不再踏實而是飄然,有點幻覺。好像從大學時就開始有這種感覺了,小的時候沒有。
往蓮花峰有兩條路,我們選擇了上面的一條,而與我們同行了一段路的那位漂亮MM要趕著下山,往另一條路去了,她是位很會玩的女孩,剛大學畢業,卻已經去過非常多的地方了,她說過一天又要去海南度假了。她真的很會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蓮花峰確實很高,當爬上百步梯的時候,我還不感到很累,但是往上走卻好像沒有盡頭,山路繞來繞去,詢問下來的游客,一會兒說還有三分鐘,一分兒說有十分鐘,我們兩位MM已經爬不動了,趴在那裡直喘氣。眼見太陽西下,氣溫漸低,我很著急,背包把我的背部壓濕透了,很不舒服。我們就這樣一步步,走一會兒停下來吃點東西,再爬,終於在三點半鐘的時候,我們爬上了“蓮花絕頂”。環望四周,眾山峰皆仰視,畢恭畢敬,一股雄氣油然而生。終於,黃山在我的腳下了。與大地最遠的脫離,與長空最近的接觸,美極爽極!
下蓮花峰也有兩條路。我們選擇了後山稍近一點但是非常陡峭的那條。真是絕壁而下,有些地方還少了欄杆,石階很窄。天氣不好的時候千萬別走這條路。
下了蓮花峰,我們來到了下山索道。不幸的是索道已關閉了,現在已快五點鐘了。不得已我們又朝上爬去,來到好漢坡,這時我們那裡還是什麼好漢,腿已不聽使喚了。太陽快下山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下山呀,真是有點絕望了。好在有兩位老外和另幾個人還在我們後面,他們也沒坐上索道。有同行的伙伴了,感覺好了一些。
在玉屏閣,我們休整了一下。看到迎客松,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激動了,拍了照片便徑直下山了。
路過天都峰的時候,看到已被封閉了,但見登山石階直上幾百米,非常險峻。據稱天都峰最是陡峭,尤其鯽魚背非常有名,可惜看不到了,下次再睹真容吧。
下到半山寺,天已快黑了,尤其樹林的遮蓋,已看不到路了。幸好我帶了手電筒,就這樣一步步摸著黑路,七點鐘,我們才看到山下的燈光,那便是慈光閣了。
坐車回到湯口住處,已是七點半鐘,我們個個累得夠嗆,躺下便不想起來了。疲累而偉大的一天,14個小時的行程,我們已經創造歷史了。
精彩的一天!
(未完待續)
注:本文乃自己親歷所寫,版權所有,若摘錄,轉載,刪節或作其它改動,請注明出處,並與本人聯系。Email: phjx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