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游記

作者: hongmei

導讀在北京考察完項目正好是星期五下午,明天就是雙休日。趙廠長提議說:“咱們到清東陵去看一看。”聽他這麼說,正合我的心意。讀書時生活在沈陽,因此曾到過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此後到遼寧省新賓縣出差,還到過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唯獨沒到過清王朝入關後其它皇帝的陵墓,早就聽說清朝還在河北省的遵化縣和易縣,仿照明 ...

在北京考察完項目正好是星期五下午,明天就是雙休日。趙廠長提議說:“咱們到清東陵去看一看。”聽他這麼說,正合我的心意。讀書時生活在沈陽,因此曾到過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此後到遼寧省新賓縣出差,還到過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唯獨沒到過清王朝入關後其它皇帝的陵墓,早就聽說清朝還在河北省的遵化縣和易縣,仿照明朝帝陵的舊制,建造了兩處規模宏大的陵墓群,即清東陵與清西陵。這四處五陵的古建築群,各有千秋,都營造得十分宏偉壯麗,是中華民族著稱於世的文物瑰寶。這次有機會到心儀已久的清東陵游覽,真一個難得的機緣。為了能夠玩的盡興,司機高興地不顧考察項目的奔波與疲勞,提議馬上趨車趕到遵化縣城住宿。在那裡住下後,用完晚餐,連電視都沒顧得看就早早睡下。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開著車駛向距離縣城三十公裡處的馬蘭峪。

清東陵北靠層巒疊翠的昌瑞山,東依馬蘭峪蜿蜒起伏的鷹飛倒仰山,西傍薊縣高聳入雲的黃花山,南抵天然翠屏、宛若倒扣金鐘的金星山。登上昌瑞山突出的中鋒,俯瞰南邊,滿目蒼翠,朱牆金頂輝映其間;環顧四周,峰峰依次低頭,井然有序;極目北望,只見山連著山,嶺套著嶺,氣勢磅礡,綿綿不斷。整個陵區勝地,雄偉壯觀,玲秀相濟,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陵區以昌瑞山為中心,共有帝、後、妃陵寢十四座。埋葬著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帝順治(孝陵)、第二帝康熙(景陵)、第四帝乾隆(裕陵)、第七帝鹹豐(定陵)、第八帝同治(惠陵)等五座帝王陵;還有慈安、慈禧(定東陵)等四座皇後陵;妃嬪陵園五座。整個陵區以孝陵為中心,諸陵分列兩側,其玉石殿陛,畫棟雕梁,宏偉而壯麗。據說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完整的帝王後妃墓群。

陵區內由大小二百多座單體建設構成。皇帝、皇後的陵寢都是黃琉璃瓦蓋頂,依“前朝後寢”的規制,建有殿宇、宮牆、寶城、地宮、明樓等建設。帝陵比後陵規模宏大。各帝陵之間的磚石通道(稱為“神道”)上,還建有石牌坊、神功聖德碑樓、多孔拱狀石橋、石人獸等。據導游介紹陵區外圍還有十多座陵寢,那是王爺、皇子、公主、保姆、勛臣等人的葬處,其規制與妃園寢相似,都是以綠色琉璃瓦覆頂。這些古建築群體和石雕珍品,既是封建社會統治者壓榨人民、揮金如土和揮霍無度的罪惡物證,也是中華民族和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

清東陵中,乾隆的裕陵以精湛的地宮石雕著稱,既是一座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又是一座令人驚嘆的藝術寶庫。陵中除地面外,無論四壁和券,都砌以花崗石,上面雕滿了各種圖案。主要有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五方佛、五供、八寶以及用梵文和藏文鐫刻的數萬字的佛經咒語。所有這些雕刻,線條清晰流暢,形像逼真,盡管圖案繁多,但安排得有主有次,渾然一體,獨具匠心。

慈禧太後的陵墓更具特色,以豪華的氣派取勝。罕見的黃金貼畫,祾恩殿四周的石欄杆上雕刻著龍鳳呈祥、水浪浮雲的圖案。殿前的陛石全部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龍、鳳均雕刻的十分生動,玲瓏剔透,躍躍欲飛。獨出心裁的“鳳引龍”雕欄,龍在下、鳳在上,構成一幅龍鳳戲珠的畫面,猶如真龍真鳳在彩雲間飛翔舞動,堪稱石雕中的傑作。像這樣明顯的鳳壓在兩條龍的龍頭之上的雕刻實屬罕見,把這位中國近代史中的頭面人物的窮奢極侈、權欲熏心的諸德諸行表現的淋漓盡致,使中外游人對她的專橫霸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清東陵,過去是清朝統治者的風水寶地,老百姓是不敢進入的,“如敢故違,嚴拿以重治罪”。誤入,輕者嚴拿治罪,重者立地處死。僅此,便充分暴露了封建王朝的殘忍和封建統治者的淫威。

清東陵,現在已成為我國的旅游勝地,是鑲嵌在中華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是歷史的見證,人民的驕傲。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