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觀天坑地縫

作者: 天地經統

導讀37天下奇觀天坑地縫7月26日,江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霧。江水依然十分渾濁。在實施“天保”工程之後,上游的泥沙雖然有所減少,但是還不是十分明顯。這次我在四川旅游時,很多樹著“天保工程”牌子的地方,河裡流趟的水還不少都是黃泥漿,說明植被的固沙能力還不足。 7點半,我乘住的“飛翔5號”,快船,票價105元,外加保險2元。隨著一聲汽笛劃破長空,徐徐駛離了 ...

37天下奇觀天坑地縫7月26日,江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霧。江水依然十分渾濁。在實施“天保”工程之後,上游的泥沙雖然有所減少,但是還不是十分明顯。這次我在四川旅游時,很多樹著“天保工程”牌子的地方,河裡流趟的水還不少都是黃泥漿,說明植被的固沙能力還不足。

7點半,我乘住的“飛翔5號”,快船,票價105元,外加保險2元。隨著一聲汽笛劃破長空,徐徐駛離了碼頭,朝下游奉節開去。由於三峽大壩的提升,江面寬闊,水流平緩,波瀾不驚。來往船只不多,感覺好像比以前少了,不知為什麼?

“飛翔5號”,全封閉,外形像一架飛機,准確地講,應該更像一艘飛船。內部有空調,單層,共有122個座位。運行區間是萬州――宜昌。中途在雲陽港停靠了一下,上下旅客不到一分鐘,就開了。我問船員,他們告訴我,大港是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停開。到奉節已經9點半。

現在的奉節是新城,上到高高的候船室,差不多有十幾層樓高。對於年老體弱的人來說,也夠累的。似乎也沒什麼好辦法,不過,我想可以設計用起重機來吊,與電梯不同。我在這兒聲明,今後真的要是實現了,發明人是我啊,誰都不要跟我搶;至於專利麼?只要對大家有用,我就不要了。哈哈哈!

汽車客運中心離候船室不遠,大約百十來米,設計的比較科學。一座城市的火車站、汽車站和候船室都應該靠的比較近,以方便旅客中轉車船,也有利過境人員快速分流,減少城內公共交通的阻塞。

10點有一趟三角壩方向的班車。地縫就在三角壩鎮。車站外的廣告欄上說,到三角壩只需2小時。正好可以到地頭用餐,嘗個新鮮。

汽車在窄窄的公路上盤旋著,來往車輛像串糖葫蘆似的,慢慢地下降,爬行到過江渡口。奉節地處交通要衝,承接方園一二百千米內過江運輸的重要通道,怎麼新建的城市設計如此不適時宜?我正在納悶。打量四周,猛一抬頭,只見大江上方一橋橫梁飛空出世。噢,我全明白了。

到了對岸,汽車開始爬坡,一直旋到山頂,長江已經掉到下面有三四百米。車子在山區公路上奔馳。我一直在東張西望,找尋高速公路的影子。我記得到天坑地縫有百十來公裡,到現在為止,已經用了近50分鐘,不走高速,二個小時能到嗎?我終於忍耐不住,問鄰座的當地人,“請問到三角壩都走這種路?”“是的”。“不走高速?”“沒有建呢”。噢,我又明白了。

下午一點半,達到三角壩。由於來的路上,已經看到到天坑的叉路。我想今天先到地縫,當天要是能夠住到天坑。明天就可以趕早行路。哪知一問,當天已經什麼車子都沒有了。只好打消念頭,找了拐彎的一家招待所住下。前廳是飯店,後院是客房,20元單人間,還挺干淨。有彩電,沒有衛生間。

下樓吃完午飯。走到街上,顧了一輛三輪摩托,講好來回6元錢。摩托拖著我,往山野裡跑,鑽進了玉米田裡的小路。七拐八繞,不一會兒,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周圍一個人影也看不見,心裡忽然擔心起來,正在六神無主的時候,車夫說到了。我舉目四顧,有一條小道通向不知什麼地方。他說,你就沿著這條路往裡走,等一會兒再來接我。嘿,什麼標志也沒有,只是不遠處有幾間房子,一家小店。

走不多遠,一座房子,像個收費站,到跟前一看,果然有個人攔住,門票30元。好,看來沒有走錯。等付了錢,買了票,正待往裡走,此時來了二個抬滑杆的,來拉生意。我說不用。他們還是一路跟著來。

我打量一下地形,只見眼前是一條深溝,也就是峽谷,在這兒就是地縫(The Great Crack)了。道路是盤旋著往下,心想,像我這樣的旅游家,還需要乘滑杆嗎?誰知,這二個人不折不撓地跟著你,還一路給你講解,這個景點那個景致,有一處中空的巨大的岩洞,告訴我叫“像鼻岩”,比桂林的還大。我看看確實如此,十分形像。尤其到了一個黑乎乎的洞口,那個姓唐的,說是叫“黑眼”。就是英國探險家下去考察過的那個洞穴。我朝洞內打量,這個洞,與我以往游覽過的任何一個風景區的洞都不同,人不借助繩索和其他工具,根本無法進去,因為它是垂直向下的,黑咕隆咚的,大約十幾米的地方,可以看到有一塊凸出的石頭,再往下深不見底,什麼也看不清了。洞口壁上有一個小洞,姓唐的講就是他們當時打釘時留下的。他讓另一個姓丁的往裡扔石塊,“咕冬咕冬”,響了幾聲,就沒聲了,我正要阻止他們這種破壞環境的行為,姓丁已經又扔了一塊,這時,只聽間從洞的下面,傳來了“咕冬咕冬”的聲音有六七下,最後的聲音顯得沉悶,顯然來自洞的深處。我對他們講,要是每天都這麼往下扔石塊,不用多久,這個洞,就要給你們填滿了。他們說,這是個無底洞,上次英國探險家也沒有下到底。

英國Gavin Newman等四人,曾經組成一個探洞隊,來到這兒考察過地縫天坑,並且企圖深入到這個洞的洞底,結果沒有成功,並講今後還要再來。說實在的,這些洞穴探險家,真的要有驚人的膽識,和翟墨單人駕乘小帆船環球航行一樣,我對他們的壯舉真是由衷的欽佩。我們人類歷史上,真是由於有這麼一些人,冒著生命的危險,才發現了新大陸,發現了許許多多人類以往未知的世界,他們和科學家一樣,是一批追求真理的人。雖然他們可能承擔著國家的,或者個人的某種目的,但是,以生命為代價,去探求未知的世界的勇氣,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承受的起的。比起那些整日裡算計著別人、養尊處優、搜刮民脂民膏、養的腸肥腦滿的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偉大多少倍。

離開“黑眼”,繼續沿著石級向下走,一直下到溝底。他們二個也一直跟到溝底。我跟他們二個講,我是不會坐滑杆的,我從來還沒有住過滑杆呢。我看這樣吧,我給你們10元,你們不要再跟著我了。他們說不要。不要,我也沒辦法。此時,只見溝底大約有十幾米寬,兩邊的懸崖峭壁幾乎直上直下,天空在樹杈的縫隙中,透出白淅淅的亮來,露出一條白白的光帶。我已經處在峽谷的底部,上面離地面有200多米。你可以想像,要是從地面上遠遠地往下看,就好像地面裂開了一條縫,地縫,真是名不虛傳。不過,我在此處,感覺不如在來的路旁看到的感覺更好。

溝底只有一條道,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塊,完全處於原始狀態。沒有修路,人只能在石塊上踩著走。姓唐的講,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說,不需修路,不准樹立指路標牌。我不以為然,不知他講得是否真實。我認為路還是可以修的,指路標牌也是完全必要的。只是不要做的太大,與環境不要不協調,就好。因為在國外,一些著名的風景區,也都有指路標牌,也都有道路,供游客方便行走。路一直緩緩地向下沿伸。我一腳高一腳低的向溝的深處走去。他們二個人也一直跟在我的身後,在整個溝底也沒有一個其他的游客。我心想,在下面,不會迷路,估計也不會有其他傷人的野獸,實際上,最危險的因素倒是他們二個人。一路上,我也跟他們天南海北地亂吹。我講自己是大學教授,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差不多都快跑完了,新疆西藏都去過。這些雖然也都是事實,實質也在壯膽,同時也在告訴他們,不可以有邪念。因為,我雖然是文弱書生,外表確實也像大學老師,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有身份的人,不可胡亂處子。到了一處巨大的岩石跟前,我對他們講,一路上,你們也辛苦了,這樣吧,我給你們20元,你們不要再跟著我了,因為我確實不喜歡別人跟著我。他們看看我確實不會乘滑杆,也確實不歡迎別人跟著,就說,謝謝啦。並且,還說了到什麼地方為止的話,可惜,他們的講話,我沒有完全聽明白。他們拿了錢,調頭就回去了。

好了,現在溝底就剩我一個人了。我可以消消停停地欣賞峽谷中的美景,從心靈深處感悟一個人身處地縫中的感覺。由於時間尚早,峽谷中還是比較明亮,加上來時的路已經走過,心中有底,所以,一點也不感到害怕。

越往裡走,二邊的峭壁越來越窄。我看到前面有一處岩石有突然收緊的地方。正在這時,從前方抬出來二個滑杆,一男一女一對三十歲左右模樣的夫妻,因為這段路大小石塊,不好抬,他們就下了滑杆步行。正好,我請那個男的幫我拍個PP。他們看見我只身一人,也感到奇怪,臉上益於言表。我問他們,還有多遠?他們說,不遠。於是,我繼續朝裡走。過了一處岩石構成的門,裡面更加狹窄,下面只剩下四五米寬了,抬頭看看天空,這時只剩下一二米窄窄的一條縫隙。峽谷內光線明顯地暗了下來。路上的石塊變得細小起來,地上也變得潮濕起來。我記得,最後峽谷會被水阻斷,無法通行。我繼續往裡走。越走越窄,心想,再往裡走,估計也就是如此了。所以決定不再往前走了。

據資料介紹,地縫長度達37千米,最窄處只有2米,高900米(?)。目前中外洞穴專家已經進行過10多次考察。希望探險能找到“地縫”暗河的流向、天坑和地縫在地理上的聯系。至今好像還沒有打通地縫與天坑之間的通道。

折回到地面,剛才抬滑杆的一伙人,都坐在小店裡聊天,看到我回來了,召呼我過去坐坐。我走進小店,他們遞給我一只小凳,問我看到“十字架”了沒有?我說沒有。唉,他們說,最好的風景,你沒有看到。還要繼續往前走,一直走到天空中,可以看到一個“十字架”為止。我心裡想,雖然沒有看到“十字架”,不過也大致可以想像的出來,也不感到十分遺憾。

他們告訴我,給我開車的摩托,已經來過,要不要另外找輛車子給你拖回去?我看看時間還早,我說跟他講好的,我來的錢,還沒有付他呢。於是,要了一瓶冰凍可樂,等車子。跟他們拉拉家常,一直等了一個多小時,還沒來。他們講,今天他不會來了,我們都認識的,你跟另外的車子走吧。看看也只好如此了。於是跟了另外一輛摩托回到城裡,我多付了3元給他,讓他帶給送我來的車夫。

我估計從城裡到小店,也就是一千米左右。

吃過晚飯,問清網吧就在斜對面。於是上網吧收取和發發信息,然後打打橋牌,回店睡覺不提。

7月27日,一清早,醒來一看已經5點50分了,趕快穿衣梳洗,3分鐘後,就已經來到了大街上。上天已經打聽好,頭班車是6點開車。車票5元,17千米。問清是往奉節的班車,趕緊買個饅頭,就算早點了。車子開到去天坑叉路口,我下了車。

此時,天空已經大亮。“天下第一坑”一座仿錐形的石碑十分醒目地樹在路的中央。我背起背包,迎著第一婁陽光,沿著盤旋而下的山區公路,大步向前邁進,走約莫1千米,就到了售票處。外面有農家旅社,問一下,20元一晚。門票30元。師生憑證件可以對折。

“天下第一坑”巨大的宣傳招牌樹立在大門旁。

進入裡面走大約300來米,就到了小寨天坑的邊緣。只見大大的一個深洞,直徑有626米的一個近似橢園形的坑。深達666米,坑壁完全垂直,上部十分光滑,岩體是由石灰岩構成的,也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小寨天坑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漏鬥”,總容積達1.19億立方米。坑邊四周有鐵欄杆。坑底可以看到生長著密密的樹木,可見地下水分是非常的充足。小寨天坑的底部確實有一條巨大的暗河。在坑邊一側殘留一些塌陷物,成為天然的下降通道,真是天工造物的神奇。人們如果想下到坑底,可以沿著這些殘留物,旋轉著貼著坑壁,慢慢地就能下去了。

英國人曾經分成二組,每組二人,一組從天坑這兒下去,一組從地縫那兒下去,企圖通過地下洞穴系統,能夠在中途回合,結果沒有成功。不過,他們說還要來。百折不撓的精神,真是讓人敬佩!不過,是否一定可以找到地下河之間的自然地理通道,還是一個迷。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