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格裡拉之旅——穿越川滇南行記(4)

作者: shuangqiaoqingyin

導讀初探古城麗江從中甸到麗江路程200公裡,票價29元。客車在214國道奔馳,對於一路走慣碎石路和“彈石路”的人來說覺得好舒適,不知不覺中睡著了。醒來天色已晚,路旁風景已不同以往,再也看不到藏寨碉樓、看不到青稞架、看不到高原犛牛、看不到黝黑紅潤的藏族姑娘。時過境會遷啊。眼前茂密的竹林、裊裊的炊煙、整齊的綠色田野、“披星戴月”裝束的納西美眉驚鴻一瞥 ...

初探古城麗江從中甸到麗江路程200公裡,票價29元。客車在214國道奔馳,對於一路走慣碎石路和“彈石路”的人來說覺得好舒適,不知不覺中睡著了。醒來天色已晚,路旁風景已不同以往,再也看不到藏寨碉樓、看不到青稞架、看不到高原犛牛、看不到黝黑紅潤的藏族姑娘。時過境會遷啊。眼前茂密的竹林、裊裊的炊煙、整齊的綠色田野、“披星戴月”裝束的納西美眉驚鴻一瞥,很快替我驅走了告別壯麗高原後的莫名的悵惘。

路好車快,4個小時就到達麗江。住在葉雨軒花園客棧,15元/床位,當晚客少,房間為我一人獨占。麗江分為新城和大研古城兩部分。800多年歷史的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居民以納西族為主。歷代以木姓土司管轄此地區,所以古城官家的後代多姓“木”,而平民百姓的後代多姓“和”。麗江古城面積大到有足足3.8公裡,有別於我曾游歷過的“江南五大古鎮”和其他大小古鎮,這是為許多小店店主津津樂道的。

9月18日晨起,細雨如煙,籠罩古城。雨絲斷續間,從客棧跑出來漫步古城。從木王府附近順著小橋流水行至“天雨流芳”的牌坊(據說是納西語,意為勸誡讀書),往前過了兩個石獅子鎮守的關門口,左轉就到逐漸熱鬧起來的百歲坊(以制作銀器著稱)。順著七一街兩邊鱗次櫛比的店鋪走到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一個廣場垻子),游客多得勝過梅裡雪山夜空的繁星。對於家家流水、戶戶垂柳的麗江古城號稱“高原姑蘇”,我還是贊同的。但是,當小城的游客和店鋪的密度和大都市相似的時候,縱然青磚古道、瓦屋院落依舊,卻失去了一種渾然一體的古樸寧靜。

稍後,搬到出行便利的“客來多”客棧。既然白天游人眾多,干脆就在小小院落裡和納西族小妹飲茶閑談。小妹的女友不久也來串門聊天。那個女孩眉深目秀、身材苗條,我笑稱她是納西美女,卻遭到糾正。原來納西族古時遺留的審美標准是“以黑為貴,以胖為美”。與現今時尚提倡的“美白”“瘦身”正好相反哩!物質匱乏、戰火紛飛的動蕩時代與物質豐裕的和平時代對“美”的定義折射出人們對生活不同的渴望。

晚上七點,游客漸漸散去,正好出來遛達。本想聽宣科的納西古樂,怎奈他剛去北京了,就選擇對面的“東巴宮”。35元乙票,第二排邊上。第一曲唐明皇李隆基譜曲的《八卦》讓人們沉靜下來,冥想遠古時代。華麗的舞台布景、淳樸不失詼諧的民間歌舞、四位文武雙全的老東巴帶給觀眾們對東巴歷史的想像。觀眾們陶醉於舞台上熱烈大膽的對歌、奔放優美的舞蹈、生動獨特的東巴書法、絢麗迷人的納西服飾,與藝人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主持人宣布為感謝觀眾們的參與和支持,加演一曲《浪淘沙》。唐後主李煜的千古傳唱的小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三位納西族少女懷抱琵琶,慢條絲竹,輕啟朱唇;雅樂清歌,似清泉流淌在玉石之上。配以一眾宮裝老人的鼓樂伴奏,有如金帛撕裂的美妙樂曲響徹雲端,將亡國的家仇離恨和世間的凄涼無常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呵,曾寫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後主,何曾想到他日會吟出“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悲切!正所謂“國家不幸詩人幸”,倒是成全了李煜從婉約派到豪放派詞風的過渡。默默聽著令人心馳神往的古樂,不由認同了“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的感慨。和詞人相距千古,心魂亦有靈犀……

徒步虎跳峽

早就聽說雲南有個地方人類不能靠近、飛鳥不敢回飛翔,那就是——虎跳峽。金沙江奔流咆哮在哈巴雪山與玉龍雪山之間,頗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氣勢。這裡盡可以體會 “山河壯麗”、“江山如此多嬌”的深沉意蘊。

虎跳峽位於麗江以北,中甸以南。金沙江自石鼓鎮下行,河面寬闊、江流平緩,到下橋頭與中甸雪山奔馳來的碩多崗河彙合,頓時激情澎湃,震天撼地,似脫韁的野馬,咆哮奔騰45公裡。怒吼的狂濤以一往無前的力量,劈開玉龍、哈巴兩座大雪山,衝出了舉世無匹的虎跳峽。據資料介紹,“這段峽谷河道長僅20公裡,而江水卻連續下降7個陡坎,總落差竟達220米。江面最窄處不足30米。兩岸削壁千仞,峽口海拔1800米,與兩岸的玉龍、哈巴雪山海拔高度差達到3900多米!”所謂虎跳峽,顧名思義,是因傳說曾有虎從江心巨石上躍過江面而得名。全峽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

9月19日上午8點趕到客運站,8點半坐上開往虎跳橋頭鎮的班車,票價13元,行程兩個多小時。一對戀人模樣的背包客上車了。呵呵,看來注定一路又要當“燈泡”啦!

車上鄰座的大姐為我們指路。此時,由於公路(虎跳低路)正封閉修路,禁止通行也無人賣票。偏偏有村民帶著袖套唬人,我們不加理會,在中學門口用過午餐後11點半正式出發。同伴中的男孩是位年紀很小、助人為樂的海軍戰士,一路都幫我背著一件御寒的厚絨衣。

雖然我背包不重,但是由於鞋子不是防水的,在哈巴雪山的陣雨之中一腳一滑,頗為狼狽。一小時後到達“納西雅閣”。這時就有三個馬夫開始跟在後面,預備在二十八道拐游客筋疲力盡時候攬生意。又是一大團積雨雲飄來,只能到村民屋檐下避雨。在瀟瀟秋雨中凝視三匹馬兒在青青草地上吃草,周圍灌木樹林一片深碧淺綠,生機勃勃,更像一幅初春細雨的圖畫。熱心的馬夫這時采來汁多味美的仙人果和山梨,請我們免費品嘗。

聽著馬幫陣陣幽遠的響鈴,想起這裡曾經是茶馬古道的一段險路。茶馬古道的運行範圍在中國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區域。茶馬互市兩千年前就已經成為漢藏間的一件大事。茶馬古道大致分為川藏南線和滇藏線。滇藏"茶馬古道"共計長7019裡,當為"西南絲綢之路"中最長的一條通道。茶馬古道從遠古至今天,延續著藏漢通商的文化,包容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習俗和厚重神秘的宗教信仰。

雨小了繼續趕路,山裡的土路很泥濘,腳底全是稀泥。雨水飄到臉上順著頭發往下滴,背後的汗水濕透衣服卻悶在雨衣裡面,偶爾舔一下嘴角,分不清雨水還是汗水。向上攀登,一腳一滑,繼續向上;彎著腰重心向前傾;不怕慢,就怕站……三人“當代知青”相互總結了登山經驗。落在後面的我累得有氣無力。這時遇上了一個麗江的戶外教練帶領八九個年輕人趕上來。“不能掉隊!”我在心裡給自己打氣。曾經18個小時從峨眉山腳爬到金頂的干勁不知被漫天風雨刮到哪兒去了!用盡意志拒絕了馬夫們替我背行李、提供坐騎的誘惑,靠毅力,在最不習慣的風雨天一步一個腳印走在“二十八道拐”的山坡上。一路都有紅線和黃線的中英文路標指引著我們,“加油”的親切口號隨處可見。遇見沒有路標的岔路,我們會揀有騾馬糞便的路走。事實證明這種細致的觀察在野外徒步是有用的!看到十幾處在此失蹤的老外的尋人啟事,更加不敢掉以輕心。12公裡最艱難的路程在累過極限的體力支撐下總算走完了。

雨過天晴,悠悠白雲飄在玉龍雪山頭頂。在三千多米的懸崖峭壁上俯瞰一江宛若蛟龍的急流,景色壯闊為余平生之僅見!玉龍此時並無積雪,青幽幽的山崖巍然屹立。坐在對面哈巴雪山的草坪上,想起住在這世外桃源的山民們過著“欸乃一聲山水綠,岩上無心雲相逐”的閑雲野鶴般的日子真是不錯!

登山慢慢進入狀態,接下來的下坡和平路都不在話下,很快在3點到了茶馬客棧。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下山包車去中虎跳,但仍繼續徒步高路。一路上盡覽懸崖峭壁的雄奇險秀,驚嘆山川壯麗。步伐越走越穩健,不到六點鐘走到當晚落腳的“Halfway”中途旅店。這裡有著名的“天下第一廁”,在其中對望氣勢磅礡的玉龍雪山,感受山風浩蕩,頗為奇特。在大石頭平台上飲茶嗑瓜子,欣賞淡淡夕陽余暉籠罩下的玉龍雪山,點了魚湯、尖椒牛肉絲等FB菜品慰勞大家。飯後,從藍印花布的木窗格望著外面果實累累的梨樹……覺得一天過得好長!

9月20日,跟隨昨天路上遇到的戶外教練等一群人,向中虎跳進發。行李寄在“Tina`s” 中峽旅店。經過張老師維護的棧道,教練對征收10元/人過路費頗有微詞。因人多,打了5折。的確道路是天然形成的,但是路旁的欄杆等是張老師修築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政府對他修路沒有補貼,他如不收費,讓所有游客“搭便車”是非理性選擇。但定價10元是否合理,需經過估算一年的道路維修成本和統計游客數量來衡量。

今天天氣好,腳下不打滑,本人健步如飛,走在隊伍最前面。昨天最後一名的180度轉變令眾人驚訝。下到中虎跳的道路有點窄,但不如想像中的那麼難走。

路過龍王洞等景觀,來到最具觀賞價值的峽口附近。只見許多礁石橫臥江中,激流撞擊、浪柱凌空、壁立千仞、驚動乾坤!江水兩側,玉龍和哈巴絕壁擎天,構成兩扇巨型石門,當中屹立著虎跳石,金沙江巨流從此奪路而出,以雷霆萬鈞之勢轟鳴而來,剎時卷起千堆雪浪花,不住回旋翻滾,令人心驚膽寒。往前,不久見到滿天星,灘長半裡,暗礁棋布,浪花騰空,驚濤轟鳴,如雷貫耳。教練說從高處看礁石似銀河繁星,故而得名。此刻同伴們大多跌跌撞撞,我卻越攀越勇。

後來看到一首《雪山峽歌》,描繪得很好:“雪山峽,高且狹,刀崖峽谷摩天插,……飛鳥不敢下,行人到此心膽寒;舟楫不可渡,航人聞之裂心肝。……我欲移居絕壁下, 朝朝暮暮,雨雨風風,臥聽寒濤瀉。” 幼時聽過奇譎詭異的虎跳峽神話:美麗、聰明的金沙江姑娘,想去太陽升起的東海,在此遇到哈巴、玉龍兩兄弟受命阻攔。玉龍讓哈巴放哨,聰明的金沙姑娘用七天七夜的輕歌曼舞,使哈巴陶醉入夢,借機衝開石門奔湧而去。從上虎跳到下虎跳可以領略金沙江姑娘起始的輕快柔美到千回百轉,直至猛然衝開石門,爾後一路歡歌而去的神韻。

隨後,返回Tina`s的路走“天梯”。陡峭接近90度的天梯分為兩段,全是鋼钎釘入絕壁。險要處10分鐘就攀完了。我的登山狀態好得讓大伙瞠目。下虎跳是和大家一塊從Tina`s包車去的。路經有名的險路“滑石板”。一片平直、光滑的巨形石板,垂直從哈巴雪山山腰伸到谷底。不時石頭滾落,易把行人打落江心,故被視為鬼門關。下虎跳江水平穩開闊許多。在老渡口上了船,渡到大具。

當晚一行十余人來自天南地北,齊聚大具客棧,摘仙人果、圍坐聊天,煞是熱鬧。當中一個現役香港警察的老伯和我談起香港經濟目前遇到的困難、反腐制度、環保。他年年來大陸旅游,羨慕這邊物價低廉,還和我探討大陸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二元經濟”問題。大家談天說地直至夜深。

燈火闌珊,回想虎跳奇觀,說驚天動地也罷,贊造物神奇也罷,在一路充滿震撼的力量美的感動中,我為華夏江山無窮的魅力感到驕傲和自豪。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