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亞丁與雪山聖湖夢中的香格裡拉天藍草綠,陽光嫵媚,好鳥婉囀,流水潺潺,百花綻放,林間濃蔭蔽日,落英繽紛,各種生命自由伸展,人們悠游放牧,過著詩意而純粹的生活!在三座神山組成的貢嘎日松貢布雪山的庇佑下,散布著珍珠海、牛奶海、五色海、衝古寺、千年瑪尼堆、洛絨牛場等奇異景觀,雪峰、溪流、森林、牧場、牛羊、海子相互和諧簇擁,共同組成了舉世罕有、美妙絕倫的風光。
亞丁意為終年積雪不化的三座護法神山聖地,三座雪峰拔地入雲:北峰觀世音菩薩仙乃日(海拔6023米)、南峰文殊菩薩央邁勇(海拔5958米)、東峰金剛手菩薩夏格多吉(海拔5958米)。三座五世達賴喇嘛賜封的雪域神山呈品字形巍然矗立,一塵不染,俊秀雄偉,撼魂蕩魄。據稱,由於其神秘深邃而又厚重的宗教歷史文化,成為了藏區民眾朝拜的佛教聖地。
在稻城3750米的海拔上住了一晚,高原反應稍退一些,另一同伴卻相當嚴重,甚至起不了床。9月12日早晨第一次喝過了酥油茶,用手掰了點粘粑,還得在手中捏緊了才送入口中。老實說,糌粑聞起來比吃起來更香。好歹九點總算上路了。沿途經過萬畝青楊林,一束陽光從雲中穿出照耀林間,青黃相接的楊林閃閃發光,青得滴翠,黃得燦爛,美不勝收。
途經波瓦山和赤土河谷,來到稻城地區最大的、有600多年歷史的寺廟——貢嘎朗吉嶺寺參觀(門票10元)。這裡最有趣的是見到一個大木盤裡插著一大堆土黃色的“蠟燭”,頂上塗著白色的“奶油”。後來問過一個喇嘛,才知道那些“蠟燭”其實全是粘粑捏制的,“奶油”呢就是凝結的酥油。用這種造型的供品來供奉菩薩還是首次見到。一個喇嘛又過來給我系了根平安繩。
從稻城出發經過110公裡的碎石路和四小時的顛簸,到達龍龍壩營地用午餐。下午兩點驅車到了日瓦鄉亞丁售票點,買門票(128元/人),是否騎馬隨游人選擇。鑒於海螺溝冰川歷險的經歷和本人的高原反應,買了全程馬票130元/人。我的馬夫,一邊哼著藏歌,一邊牽馬。因雨後路滑,在一處上坡地方,馬夫拉得太快,繩子又牽得太長,致使馬失前蹄,我狼狽地摔了下來。幸好菩薩保佑,只是手掌和手指擦破了皮。聽說大部分有此不幸經歷的游客輕者骨折,重者……。讀望天書、牽望天馬的馬夫也嚇了一跳,在我的鄭重警告下,再也不敢掉以輕心。
同伴們仍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分為兩組,一組當晚住海拔4200米的洛絨牛場,他們准備次日向牛奶海和五色海進發;一組高原反應的就住在海拔接近4000米的衝古寺營地。騎馬從售票站到衝古寺1小時不到。衝古寺背倚仙乃日神山,離珍珠海有40分鐘路程。我決定徒步去朝拜卓瑪拉措神湖(珍珠海)和仙乃日神山,高反嚴重的同伴雇了匹馬來騎。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半個多小時,隨海拔升高,我的高反又加劇了,用意志力克服了軟弱的頭痛和氣喘乏力,靠走“之”字路線繼續向上攀登。神湖到了,湖水波光粼粼,如一片翠玉安臥於雲遮霧繞的雪山腳下。我繞湖而行,來到掛著經幡的密林深處的湖畔,向神山敬獻了兩條哈達,感謝有驚無險的墜馬庇佑。在沼澤地的一塊木板上順勢打坐一會兒,體會在佛懷抱的安靜祥和。眼看仙乃日就要露出真容,幾個廣東人帶了一條藏狗上來衝著神山狂吠數聲後,被藏民趕走,可是雲霧重聚,當天難以看到真容,只得打道回府。騎馬上來的同伴此刻卻遇到馬夫宰客,單程10元的馬費被提到30元。由於這段雇的馬夫是臨時找的,未通過景區管理站,只好自認倒霉。
衝古寺住宿(20元/人)有熱水燙腳,有發電照明,比洛絨牛場條件好些。可是那晚整個營地住宿的游客就我和同伴兩個,睡16人通鋪的大帳篷。夜裡帳外寒風呼號,帳頂時有老鼠穿梭,本該亮一整夜的燈泡在半夜兩點居然熄滅了,我徹夜不敢閉眼。
9月13日,7點起來等候仙乃日的真容,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寒風中矗立到8點的時候,風吹雲散 ,總算見到了觀世音菩薩的莊嚴法相。隨後,昨天約好的兩個馬夫接我們上路,前往洛絨牛場。早上喝了衝古寺老師傅給的紅景天泡的茶,高反好了很多。
一路上溪水潺潺,鳥語花香,俊美的央邁勇遠遠露出雪白的山峰在藍天白雲襯托下和夢境一樣迷人。兩個馬夫嫌路上太安靜,便唱起了民歌,還要求我們也唱。我那可憐的同伴高反嚴重,在馬上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地,只好由我出場。一曲曲悠揚的歌聲放飛出去,在林間、在馬背上回蕩,在雪山腳下、溪流樹叢間歡快地流淌……唱唱歌,順了氣,擴張了肺活量,減弱了高反,也讓氣氛更加活躍。哎呀,原來藏族馬夫們還在實行一夫多妻制,當地也有一妻多夫的,不足為怪。只是給同伴牽馬的英俊馬夫說有一個廣東女游客自動留下來嫁給他,使我們嘖嘖稱奇。
走了將近3個小時,來到開闊的洛絨牛場。這裡可以同時看到三座白雪皚皚的神山。牛場水草豐美,一群群犛牛在碧綠的水邊悠然自得地覓食,真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無論用攝像機、照相機還是眼睛來記錄這一刻都是多麼微不足道啊!只有用心靈霎那間獲得與大自然交融的感悟與靈氣,見識世間絕境,恍然間覓出真我……瑪尼堆上的五彩經幡在空中久久飄飛,飛過雪山,飛入我的夢中……
回到衝古寺已經下午兩點。想再去珍珠海還願,鼓勵著面對美景依然無動於衷、深受高反折磨的小同伴和我徒步同行。再見卓瑪拉措神湖之時,仙乃日那美妙的容顏映入水中分外美麗。繞開人群,仍舊來到掛著經幡的密林深處的湖畔,獨坐一回向神山還願。
事情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走回衝古寺的途中,跟在後面的同伴在快到衝古寺的時候忽然失蹤了。回營地等了近1個多小時,外出找了一遍也不見蹤跡。營地的老師傅說估計同伴先騎馬回去了。我不相信,因為他的行李還在。鎮定一下,正打算發動更多人去尋找,這時同伴帶著迷迷糊糊的表情不知從哪裡走出來,哭喪著臉說一個給他指路的老阿媽把方向說反了。他居然在營地門口迷路了!
當晚返回稻城,和同伴們高高興興地FB了許多藏式川菜,到有名的茹布查卡無硫溫泉去好好泡了一回。仍舊住在民居彭松措家。
美景由來在途中——從稻城至中甸
近幾年來的積累的旅游經驗告訴我,“風光在路上,美景在途中”!
9月14日晨起告別了稻城,駛往以“紅草地” 著稱的桑堆小鎮。沿路既有青山隱隱,綠水迢迢的壯麗高原風光,又有炊煙裊裊,阡陌縱橫的開闊田園景致。望著一塊塊黃綠相間的田野,想起小時候不規則的拼圖板,又仿佛學畫畫時候用的調色盤,那樣童稚、那樣調皮、那樣溫馨……紅草地到了,原來是一片被圈起來的藍都草(又稱狼毒草),面積不大,草地背後是一排青楊林。瓦藍瓦藍的天空鋪著一層陽光織就的輕柔透明的紗,周圍的綠茵上幾只牛羊懶洋洋地低頭吃著草,不時搖一搖尾巴,抬起頭來瞅一瞅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繼續吃草嬉戲。原來,我們千山萬水地辛苦趕來,風雨兼程地一路走來,只是為一睹這幅自然純淨的圖畫,只是為感受這一刻的悠然和諧、返璞歸真……城市的千丈紅塵、現代的萬種風情曾經使我們迷惑,使我們迷茫,更使我們迷失。然而,在這裡,溫暖和煦的陽光,寬闊淳樸的草原那樣輕易地就把我們送回自然的懷抱,像母親寬厚的手掌摩挲游子疲憊的臉龐和青幽幽的發絲……
車行至一座青山腳下停駐,原來大山上有藏文書寫的“香格裡拉”。筆劃秀麗端莊,神采飛揚。到得薌城,在“東坡食府”午餐,實惠又美味。當然沿途飲食都是以川菜為主。繼續翻越“無名雪山”和大小雪山。名為雪山,此刻大約因為雲南緯度較低、氣溫偏高的緣故,並未見到有雪。路旁時不時見到藏家的果園,青青的蘋果、麻黃的梨,“累累果實出牆來”,誘惑著幾天未吃水果的我們。於是停車,和果園主人商量後,新鮮采摘一大袋蘋果、梨、小毛桃,付了10元。用手搓一搓皮,咬上一口,清脆多汁,甜到心裡。雲南這邊的路據說叫“彈石路”,全是大塊鵝卵石鋪的,雖然比四川山路上灰塵少些,可是“彈跳性能”大大加強。
小雪山附近有幾座樹林茂盛、如同油畫般的大山,組成“馬熊溝”。聽說再過一個月來會見到滿山遍野盡是黃燦燦紅艷艷的秋色,艷麗無比。接近中甸的路上,只見藏民的田地裡樹了很多曬青稞的木頭架子,有的並成一排,有的圍成四方形,把這裡的田野裝扮得氣勢宏偉,不同於川西南藏區的恬靜風格。翻著雪白浪花的小河帶著雪山溪流的純淨,蜿蜒流過一座座藏寨,一片片田野,繞行於一塊塊金黃的青稞田和青翠的玉米田之間,灌溉著豐饒的土地,養育了一方的牛羊和人們。在這如歌的行板中游走,在這夢一般的田園詩篇裡徜徉,怎不令人拋卻煩惱、出塵忘俗?感謝造化,感謝自然,為她的兒女們保留了“香格裡拉”這塊聖潔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