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美麗的小七孔作者吳開玉感動
好些外地朋友游了貴州之後,都興奮地贊嘆小七孔(貴州荔波樟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一部份)的風景,說它同四川的九寨溝有一比。作為貴州人,我真的被感動了,近在咫尺的我竟有點舍近求遠了呢。
今年“五一”黃金周的前一個星期,我和先生從貴陽乘火車出發,6個小時後到達獨山縣的麻尾車站,然後改乘汽車,這是一條省道,路況非常好,汽車繞著大大小小的饅頭山穿行,山上山下被厚厚的植被包裹著,滿眼的綠色,滿身的清涼,滿心的歡悅,不知不覺就行了三十多公裡,傍晚到達景區中心翠谷,我們找了一家旅館住下。天黑下來了,淡淡的月光將群山的輪廓凸現在眼前,緊靠旅館後面是連綿起伏的黑山,閃爍的星星和彎彎的月牙散布在山腰和山脊,平生第一次看見月亮和星星離我們很近很近,仿佛伸手就能摘到一大筐。
石頭上的森林
清晨,鳥兒們的叫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我們迫不及待地出了門。小七孔景區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峽谷帶,長約12公裡,省道從峽谷中蜿蜒通過。公路兩側,錐峰尖削,窪地深遂,山上山下樹木繁茂,密密匝匝,高高低低,狀如蘑菇,形如雨傘,互相支撐,前後相擁。遠望群山,如黑色的卷雲密布,身邊則是深深淺淺的綠,油光閃亮。不過這些都不是很稀罕。石破天驚,神通廣大的孫猴從石頭裡蹦了出來,而這裡的千千萬萬種植物小生命竟能撐破石頭長出來,以石為母,沐浴陽光,吸吮雨露,成長壯大,繁衍子孫,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仔細觀察,這些樹的根都很發達,有的伸到十幾米遠的地方,與別的樹根相互纏繞,盤根錯節。有的則形成很粗的一大團,把石頭緊緊抱住。這種石頭上的森林,科學家把它叫做喀斯特森林,是中國乃至地球上同緯度地區罕見的中亞熱帶喀斯特森林殘存,這種景觀你在別的地方是很少見的。公路旁有一處景點叫“水上森林”,大約一公裡多長的範圍,許多樹長在急速流動著的水中的石頭上,水在石上流,樹在石上長,石頭是它們的家園。我們小心翼翼地從林中的石墩上通過,泛起的白色水花打濕了我們的衣衫。“龜背山”是一處國家森林公園,喀斯特原始森林的一扇櫥窗,植物種類繁多,它們都攀岩附石,不畏艱辛,長得枝繁葉茂。走在林中,濃蔭蔽日,藤蘿比男人的臂膀還要粗,景觀獨具一格。
礦泉水四處奔流
有人說: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其實小七孔的水景是藏在深閨無人識,或者識者較少吧了。
我們到達翠谷的當晚,服務員告訴我們,自來水水管壞了,可以到院子中的水井去用水,我們有些不高興。等到了井邊,才知道那是一條山泉,咕嘟咕嘟的泉水從地面下的石頭縫中冒出來,然後順著一條水溝快速向外流淌,用手捧起一點來喝,真涼真甜啊。我真怕弄髒了泉水,服務員告訴我們,沒事的。我們便在這山泉裡洗臉洗腳,太奢侈了吧。景區這樣的泉水很多。旅館內外開著大瓦數的電燈,我們認為有點浪費電,服務員指著旅館旁邊的發電站說:有它呢。抬頭望去,半山一幅寬大的瀑布直衝下山窪,電站用一根很粗的鐵管從高處截留一些來發電,其余的讓它流白白流走。景區像這樣的梯級電站有三處,我們這裡是一級電站。它們發出的電不僅滿足景區的用電需求,還輸送到縣城及外地。
從“水上森林”往南,地勢漸漸下降,山泉和暗流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形成68級瀑布的響水河。沿著公路走,澎湃的河水一直陪伴我們,清涼的水氣彌漫在身邊。有的地方河水遇上石頭的阻擋,水石撞擊,濺起層層水花,向前望去,一條舞動的銀練飄向遠方。看千軍萬馬衝鋒陷陣,聽天籟之聲不絕於耳,這是何等的享受啊。河邊的樹木更加鮮亮了,有的就干脆匍匐在水面上,任憑泉水的洗禮。有的瀑布很山野,從半山腰跳躍下來,跨過公路上空,衝進響水河,開車的司機干脆在這裡停下衝洗車子。拉雅瀑布是最寬的瀑布,懸掛在公路的一側,不斷地向行人和車輛灑下清涼的珍珠雨。響水河最終彙入涵碧潭,奔騰的河水到了這裡像一匹馴服的野馬,非常平靜,非常溫柔,潭水之深可想而知。一座七拱石橋橫跨水面,它是連接貴州與廣西的橋梁,修於清代道光年間,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至今完好無損,造石拱橋自古以來是中國人的拿手絕活。小七孔景區也因此橋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景區北端的臥龍潭和鴛鴦湖,它們都是地下暗流或山泉彙聚而成。鴛鴦湖分上湖下湖,就像一對永遠年輕的情侶相伴,自然也有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湖邊古樹高大繁茂,湖中有島,島上有樹,水道交叉相連,形成水上迷宮,隨著季節變換植物顏色的不同,早晚光線的明暗變化,湖中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是一個靜謐、美麗的喀斯特地貌上的湖泊,一處綠色的水上公園,游人可以劃船進入觀賞;臥龍潭潭水幽深,潭水經大壩飛瀉低谷,濤聲震天,瀑布壯觀驚人。從壩下到上湖形成一條不寬的小河,流水平穩,被濃密的樹林遮蓋著,走在10米外的公路上,根本看不見水的影子。可以坐皮筏艇漂流。
啊!難忘的小七孔,去了一次你還想再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