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游記我是乘火車路過貴州境內的鎮遠站時突然發現離站幾公裡處像一座古城。這樣,我便決定回來時一定下車去看看。
鎮遠,是一座建鎮有2000年歷史的古鎮。它好美,真的很美!它有60余個景點,我僅僅走馬觀花看了一處半便有此印像了。
鎮遠與鳳凰古城大可媲美。它有一座六百年歷史並且勝過山西懸空寺的“青龍洞”寺廟;還有一條與張家界金鞭溪相提並論的鐵溪;以及風光綺麗的舞陽河、府城古民居,等等。景點頗多且不拘一格。它的美,是小家碧玉的清純又有大家閨秀的風範,足以讓人發出陣陣驚嘆。我在鐵溪碰到一位走南闖北的背包族老師她也如是說。
“青龍洞”建築利用地形地貌方面非常巧妙:有的鑲嵌在岩穴,有的依附於崖壁,有的矗立高空,有的平地撥起,有的雄踞一石之巔,有的橫跨溶漕之上,有的潛居洞底,有的腹藏洞天,造成一種洞中有樓,樓中有洞 ,洞連洞,半壁樓台半壁洞的形制。所以專家考察說它更勝於“懸空寺”的奇特和美,而它前面還有一條清徹見底的河更襯托了它凌空飛舞的氣勢。
本想到鎮遠玩一天足夠了,也許晚上便可打道回府。不然,聽說這裡不單是一座能讓你足足看上一天留漣忘返的寺廟,還有那美不勝收的鐵溪和舞陽河,好多景點呢。於是我決定在那裡住一晚第二天再去看看。
房間二十元間\天,有電視風扇,也有十元的,沒有電視。晚飯隨便找了一家羊肉館吃了一碗羊肉米粉,沒想到竟非常好吃,一吃便一發不可收,以至於以後每頓飯我都上那兒吃。
飯後閑逛,走到大橋,站在橋上看落日中的鎮遠。
落日余輝映照在一座座民居雕龍刻鳳的窗欞和有著徽派風格的灰色山牆上,本是青磚紅窗的民居點綴上了一片紅色,它與背靠著青綠陡俏的石屏山相互輝映。河水波光鱗鱗,一葉小舟載著游客悠悠地漂著,大橋兩頭一邊是落日一邊是夜暮依稀中的古橋泛影。橋下河水的煙波形成一羽薄紗將青山裹起來,青山像美人兒的侗體羞答答的欲蓋還彰。晚風輕拂,低頭看倒影中的民居,風兒把影子時或拉長時或撕碎,夢幻般把個古鎮的嫵媚與生動放在了我的面前。看著看著我便有了許多的思緒,和將這思緒隨波逐浪的感覺。
突然一聲“娃呀,回啦!”的呼喊從遠方飄來,悠遠綿長,親切,劃破了這靜謐的夜空。我流淚了,母親也曾這樣喊過我,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母親還希望我在她身邊,可是我總是想遠游,我不是不願在她身邊,是因為我在她身邊什麼也做不了,她還以為我小,很小,什麼也不懂。她要我只認那個家就是我的天地,這是舊時女人的婦道。而我好想看外面的美麗,當然我也體會了外面的凄涼孤獨。在家裡覺得好平淡好乏味,出來了,覺得家裡好舒適好溫暖。然而,我仍然要反反復復地出來回去,不然,怎能比較有家的感覺?
鎮子是靜謐的,它不像麗江“空氣中漂浮著曖昧的味道”,它也不像鳳凰無處不有“文人墨客的渲染”,它更不是一所“閑適、慵懶的小鎮”。這個鎮子過客匆匆:有林則徐、馮玉祥、任弼時、胡錦濤、楊靜仁、錢正英留下的墨寶與足跡。它是湘黔的門戶,亦是古時內地和京城出使滇緬的通道。過客離去它就變得非常安靜,不喧嘩,像它的山水一樣清新淡雅。
走在鎮遠的青石板路上我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像是“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夢游了。我本想回旅館,不覺又來到白天青龍洞對岸,想遠遠地看它是怎樣的模樣。
我看見暮色中的寺廟,“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已變成一幅深灰色的水墨畫成了旁邊一處大紅燈蘢高高掛台榭的背景。台榭歌舞升平,一首“真的好想你”的曲子悠悠地飄過河來,我聽著有些憂傷,而我旁邊一位釣魚的老者哼起來又使我發笑,他想的是魚兒吧?可我想的是我所愛的人。
有一位古人描寫“青龍洞”及周邊的景致時是這樣寫的:山氣郁呑飛閣影,鐘聲搖破隔江煙。日烘疊嶂晴光繞,浪逐輕帆峭壁旋。靜坐忘機空色相,此心常傍月明邊。你看,山氣、飛閣、鐘聲、江煙、疊嶂、晴光、碧浪、輕帆、峭壁,這些字眼是不是像一幅動靜的畫面,這畫面的確就是“青龍洞”的美景啊!
有古人稱鎮遠舞陽為“仙都”。
的確,我在鎮遠每走一步都有這個感覺。第二天我去了鐵溪,這個感覺便緊隨了我。
鎮遠古民居街的盡頭是個三叉路口,一條通祝聖橋去青龍洞,一條通鐵溪,一條就是古街到火車站路。
早上我在三叉路口的小吃攤上看見兩樣我不曾吃過的東西,一樣是拌折耳根的米豆腐,一樣是包青辣椒炸的金錢。吃後覺得米豆腐一般,金錢也一般。不過我倒是“因禍得福”在這裡碰見一個極善良的小姑娘。說她小姑娘,是因我比她大許多,其實她已是一個抱著吃奶孩子的媽媽了。我問她,這裡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她向我介紹了鐵溪和舞陽河,她說她就是鐵溪裡面的人,現在出來趕場一會兒要回去,不介意的話我跟她一起走,我說好的,我們便搭了一部中巴車。兩人車價五元,我買單。
我以為坐上車便可以游覽鐵溪了,其實不然車只能到鐵溪風景區的入口,如果把鐵溪游完有21公裡,它深藏於40平方公裡的原始混交林中,完全步行。
小李[小姑娘]的家離我們下車處不遠,她看我似乎一個人走進深山有點害怕便說陪我一段路,我看她抱著孩子太陽又大,便不肯答應。她說,她帶著背孩子的布帶和太陽傘,說著就把孩子背上了,孩子的臉面對著她,小臉紅樸樸的睡得很香很乖的樣子,花傘摭住陽光,碎碎地灑些小花在他的臉上。盡管這樣我仍然覺得會熱著孩子,因那天溫度至少有35、6度。小李一再說沒關系,我當然希望有人陪著,便和她上路了。
小李告訴我,有一家公司投資鋪設了游覽鐵溪的道路,下個月就要收門票了,可能四十元一張。我慶幸自己撿了一個大便宜,沒買票。我欽佩這家公司的投資眼光,因為我沒走幾步便感覺到了這裡的旅游價值:這裡一進溪口便是懸崖千仞,峽谷幽深,清流碧澄,林木蒼郁,向縱深走還有更好的景,可惜我心裡一直惦記怕曬了小李的寶寶,走了約兩裡路我叫住她,別走了。我想給小李一點錢,可是只掏出一兩元零錢,我不好意思地給她,她不嫌棄,千恩萬謝地拿著走了,她走了一段路我又在包裡找到十元錢喊住她給了,她也接了。我發覺她真的不介意多少錢。
回來後想想鐵溪實在太美,我想它前面的地方可能更美,於是買了一本介紹鎮遠的書來看,果然不出所料,書中說:鐵溪沿路有潭、溶洞,橋,還有一個叫龍池的地方池水深不可測,一汪池水有多種藍色,且仙氣十足,有達官貴人過此這水便冒起大泡像開水一樣的沸騰起來。明朝有一位名人游鎮遠後賦詩一首:三峰峭拔勢相侔,奇形參列成匹儔。初峰累甑成高邱,又似砥柱排空浮。巍然鼎立千萬秋,直與天地同去留。這是形容它的山,其實洞也非常好,洞中千奇百態,有如珍禽異獸,有如各種器皿,還有一小潭如煙波浩渺、碧浪翻湧的大海,還有如層層梯田的田園風光呢,鐵溪如此。那個叫舞陽河的地方更是了不得,聽那些游了舞水河的人回來說,比起長江三峽,它不缺奇峰險灘;比起陽溯,它不乏山清水秀;比起張家界,它多了一分玲瓏;比起黃山,它又添了一分嫵媚。我打電話與當地旅行社聯系去舞陽,可惜終因人少沒組成團沒去成。這樣算來我只游覽了一個半景點,唉,遺憾啊!
說到這裡,我倒是對鎮遠有點納悶了。鎮遠比起湖南鳳凰雖各有千秋,但它的旅游價值也可與之相提並論的,然而它的游客比起鳳凰來可說是鳳毛驎角了。我等了一天想湊足十個人租一條船游舞陽河竟不能如願,想起那鳳凰沱江比起舞陽河來只算得上區區一條小河溝竟是游船如織,這對於鎮遠太不公平了。
不過也怪鎮遠的父母官,他們下令將古鎮原有的木結構房統統拆除,只剩下一些背街小巷裡的古民居,不過房屋還是私人的,主人也不見得歡迎人打擾他們。現在它的街道是寬了,街的兩邊卻成了磚石壘起來的仿古建築。這些仿古建築屹立在河兩岸,總是沒有鳳凰沱江邊上的木板吊腳樓來得自然、原汁原味耐看。但我想這不是游人稀少的真正原因,它開發的時間也有二十多年了,去鎮遠的交通也極為方便,如果以懷化為中心,它到鳳凰耗時三小時,到鎮遠也三個小時,只是交通工具不一樣罷了。聽說不久前中央台才播放了鎮遠的風光片,我沒有看到,但願這是亡羊補牢,不算太晚。我問鎮遠人,鎮遠如此這般模樣,為什麼?他們也說不清楚,但據我觀察,幾分鐘就有一趟列車從鎮遠駛過,在火車上就能遠眺鎮遠古城,然而卻看不到“歡迎到鎮遠旅游”示意的字幅。
也許是鎮遠人由長江中下游的“荊蠻”和西南地區的“洞蠻”遷徏而來,他們來到這“仙都”便安居樂業起來,知足常樂,對生活也就要求不高。你信不信?在鎮遠乘渡船過河,一面也需要二十來分鐘吧,那稍公只收兩毛錢。我差點以為自己的耳朶有問題,這年頭,那裡還有兩毛錢的生意?太便宜了,我反正沒事就坐在船上來來往往一趟又一趟漂來漂去,最後塞給艄公一元錢。那裡的香瓜西瓜三毛錢一斤,好吃得不得了。羊肉米粉三元錢一大碗,且羊肉多多,也好吃得不得了。
外地人到鎮遠一看這番光景紛紛說他們笨,不會找錢。就拿古民居來說吧,你把門大大開著,庭院裡擺上幾張桌椅,放一壺茶,收個五元十元的,讓客人逍遙地坐一會好好看看古民居,你有收入,客人也大飽眼福滿意而歸。不然,我去過一所民居,剛踏進門,一聲“老婆婆”話還沒落地,嚇然一張難看的臉向我走來,接著“哐鐺”一聲門關上了。不過這倒啟發了我:鎮遠有無限的商機呢,外地人去,說不定會大發一筆財。
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