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觀錢塘潮及杭州24小時游(上)

作者: 財干校

導讀海寧觀錢塘潮及杭州24小時游(上)一、起子 二〇〇四年九月中旬,我就忙著打聽國慶節去哪裡玩比較好。石頭說,十月一日正值農歷八月十八日,觀錢塘江大潮啊。毛主席曾在一九五七年九月題作《觀潮》:“千裡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這麼壯觀,真值得去看。我哭著喊著求他們帶我去。稍稍宣傳,大聖、田行長、黃主任三對 ...

海寧觀錢塘潮及杭州24小時游(上)一、起子

二〇〇四年九月中旬,我就忙著打聽國慶節去哪裡玩比較好。石頭說,十月一日正值農歷八月十八日,觀錢塘江大潮啊。毛主席曾在一九五七年九月題作《觀潮》:“千裡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這麼壯觀,真值得去看。我哭著喊著求他們帶我去。稍稍宣傳,大聖、田行長、黃主任三對一同響應。這樣一來,七月石頭、戴戴、茶、池子四人行,加上三對,加上我,一行十一人。

按照火車雙坐並看汐的標准,一個人的費用三百元,真是不貴。

二、海寧觀錢塘潮

九月卅日,我們坐上由福州至上海的火車,除了石頭和黃主任兩個人,紛紛補了硬臥,恰好在一節車廂,湊在一塊打打牌聊聊天,其樂融融。

得訊兄弟處處長的公子要在杭州下車,六點鐘我便到他的車廂幫忙,路過錢塘江大橋,見錢塘江那個水位真高,鄰座的大叔頗為老到告訴我們,這次的錢塘潮一定很壯觀。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幾句話說得我心裡美滋滋的。

杭州過後就是海寧,我們匆匆下了火車。

石頭遇到跑車拉客的,並不回避,而是謙遜向他們求教,哪裡的觀潮地點好,走那條線便捷。田行長還亮出長城信用卡金卡向中國銀行的一個營業所詢問,這個做法值得推廣。

邊問邊走,一會就到了海寧市汽車站(俗稱:汽車北站,下同),石頭仍舊向好客的海寧人詢問。而我這時已經興奮的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在站前站了半個多小時(就衝著這個半個小時也要及時間寫下這篇游記,給將來的人一個參考),石頭和戴戴等人商量了一下,便胸有成竹告訴大家:不包車,做公車;在大缺口觀潮,在鹽官古鎮看汐。大缺口在鹽官以東八公裡,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成為觀潮的最佳地點。

坐五路公共汽車(汽車北站到汽車南站),到海寧市汽車南站。在汽車南站,坐去大缺口的T217專線車,有專門的通道,一般不會上錯車。其他幾個觀潮的地點如鹽官,也是在汽車南站上專線車的。

過了污水處理廠(由此可見海寧人很重視環保),向西行少許,就到了大缺口。堤外有條泄洪的小河,小河和江堤之間種滿了桑樹。我試想若是春季(據當地人介紹春季的潮也很大,具體那一天待考)來,還可見采桑飼蠶,更有一番情趣。

10:10(現在發現DC還有這個功能,能夠記錄日期和時間),下了車,我們迫不及待上了江堤。石頭依舊向人詢問,而我和茶早已從一處閘口出了江堤。風好大,不亞於閩江口;揚起的沙很多,勝過閩江口。茶從她的背包裡,拿出出發前就准備好的風衣讓我換上。茶真好。風大披件風衣都費了好大勁。風太大,我們又回頭找石頭他們。這邊的有人搭棚子,一個桌子要RMB50元。石頭對我們說向東向東。我們一行十一人緩緩向東,一面看著水天一色的錢塘江,一面領受著冽冽江風(後來才知道這是從大漠刮來寒流)。

順著江堤拐了一個彎,又到了一個閘口,這個閘口再下去人流明顯稀疏了許多。石頭歇下腳繼續詢問。聽了多個人的介紹,石頭決定在此建立觀潮點。找了一片棚子,中間挑了一張桌子,從RMB100元劃到RMB60元。我心中不禁起了一個疑團,貴了十塊,石頭還很高興,直到觀潮結束,才解了謎。桌前的垛口正對著一道丁字壩,對岸隱約可見蕭山。在得到棚主做出潮來不受人流衝擊的承諾,我們這才將行李卸下,堆在一塊吃東西、打八十分。石頭和黃主任帶著防潮墊,到江堤外背風處小憩一下,坐了一夜的硬座,的確太累了,是要休息休息一番。

江堤上的人越來越多,警車也在江濱道上巡邏,警察不停的提示游人上堤,注意安全。湧潮未至,人潮已現。

12:00不知道是誰喊了潮來了,全堤上的人全部擁到垛口,極目遠眺。石頭和黃主任也上來了。我們按著棚主指點的方向去看,卻一點動靜都沒有。潮還沒來,可是誰都不願做回座位上了,唯恐錯過了。這樣站著近一個小時。

12:52,東邊的寬闊江面,湧起一道水線,天很陰,但還可以顯出浪花的白,真是“江橫白練一線間”。人頭攢動,爭相傳著望遠鏡,先睹為快。潮頭激起的水線,越來越高,越來越長。湧潮緩緩向我們移來,是這麼從容不迫,真如傳說的錢王出巡般雍容華貴。有了新修的江堤保護,人們對大潮由恐懼變成了期盼。時間仿佛被凝固,江潮也似乎在積蓄力量,依然按著他自己的路線,緩緩前行。(按照攜程網網友的實測,當時的湧潮35公裡/小時)

湧潮進入江面的拐彎處,開始加速,潮頭的浪十分顯眼不停的翻滾,白色的浪花在灰蒙蒙的天色映襯下,更顯得脫凡出俗。潮頭那麼直,像訓練有素的軍隊排成一字陣,浩浩前行,這就是一線潮的由來吧。

潮頭就在眼前了。似乎還有潮聲,被歡呼的人潮蓋過了。潮頭沒過浸在江中的丁字壩壩頭,還沒回過神,接著就拍擊了丁字壩的壩身,掀起巨高的浪。(如題圖,12:59)這就是傳說中的碰頭潮吧。有了丁字壩的阻擋,潮頭開始分出了先後,顯出人字形,這就是傳說中的人字潮吧。潮水洶湧的剛切過丁字壩,有人已經悄悄爬下江堤,與潮同湧了。

13:09,浩浩蕩蕩的潮水已經完全沒過丁字壩,分不出丁字壩的所在。湧潮向鹽官方向淡去,人潮開始散了。我們一邊整理行裝一邊商量,潮如此之小(後來見了報,這是四十年來最小潮,不管怎地也讓我們逮著一個最,這趟也值了),到鹽官鎮觀汐的計劃取消。回海寧就奔杭州觀西湖夜景。同時,我們也在慶幸,花這個錢租這張桌子好。位置好,湧潮的精彩一覽無余;心情好,不會被旁人擠來擠去;身體好,既可以避風當沙歇腳,晴天還可以防曬。

下了江堤,在桑樹叢中找了一戶農家,我們紛紛添了衣服。這樣一來,路上的人少了很多,我們沿著來路回走,竟然攔了部農用車,車鬥還真干淨好像就是為我們預備著的。一屁股坐下來,看著見晴的天,一顛一顛的,心中別提多高興了。到公路(當地人說這條路北上上海南下杭州)的路口,我們才與農用車車主依依惜別,認真看了車牌,竟然是魯***263。石頭說會不會是魯鎮的魯啊,引得我們會心的歡笑。快樂的自由行更增添許多樂趣。

過了省道,我們上了一部另一處觀潮的專線車,回到汽車南站。坐5路車,到了汽車北站。坐上了去杭州的快運,車很大,海寧人還謙虛稱之為中巴,真有金大俠的骨風。海寧到杭州在高速上只消一個小時,在高速路收費站卻等了半個小時。


精選遊記: 海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