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游客很少來漠河,冬季來這兒的人就更少了,因為這裡很偏辟,位於北緯53度半,冬季高寒,最低氣溫達-52C,被稱為中國的北極。我酷愛去各地走游,只要有機會,便以各種方式雲游祖國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跡。最南端呈兩次去過海南三亞,最東端抵達威海,除青藏新疆外,中國的大部份省市勻以留下過我的足跡。而作為生長在北疆的大慶人,確沒有到過中國的最北端--漠河。我早已運籌多時,一直尋找時機完成這一目標。今年年末,由於買斷工齡,終於有時間去實現過去呈留下的許多遺憾。於是,我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准備了兩天時間,12月3日給兒子過完生日,第二天就出發了。作為經常外出的我,每次出門還是忍不住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興奮與衝動。也許我這一生注定了“走”的緣份,一年不出去幾次,就要得大病,精神和肌體就要垮下。我上網最愛看的文學作品是游記,常常摘一些有關報導品閱,常看的書籍很多關於旅游方面,正閱讀的一部是古典名著《徐霞客游記》。現代派的於純順,劉雨田,範春歌之類的探險家也是我的心中偶像。我希望能達到那種境界,但至少目前還做不到。可我還是有別於一般游客。他們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旅游,去游山玩水。而我會利用各種條件去我力所能及的地方。出行方式多種多樣,如單人獨行,結伴而行,團體游,全家游,出差游。交通方式也多種多樣,乘飛機不下十余次,坐火車軟座,硬座,軟臥,硬臥都坐過,乘船有海船,江船,運河船,還單騎走過黑龍江的十來個市縣,行程3000余裡,就是沒有徒步遠足過。某種意義上也可稱得上業余霞客了。由於經濟原因和家庭的阻礙,此次出行采用全程硬座快節奏的方式。即經濟又高效。全程予計歷時3天3夜,乘坐火車費用控制在150元以內,整個費用不超出350元。
4日
和以往一樣,上午把隨身用品,相機,地圖准備好,不同的是這次要面對嚴寒,必須穿上南極人襯衣,羽絨服和媳婦剛買的皮毛一體的棉鞋,下午買好開往加格達奇的硬座票,晚6:44在寒冷的夜幕中乘K39次緩緩離開大慶。此行又是獨自一人,禍福難料,這也正是家人擔心之處,一切隨天意吧!早已習慣獨來獨往的我,把世事看得很淡,這也許是絕大部分獨行俠的共性吧。
已經好久沒坐硬座,出門奢侈慣了,偶而在惡劣的環境中難以適應。選擇硬座,不僅處於經濟原因,更重要的是體驗一份艱辛,感受一份倉桑。還好,這個季節客流劇減,車到大慶已路程過半,乘客也下了一大半,車箱內空空蕩蕩的,隨處可以找到一條長凳子躺下來休息。我找到一處靠中間的位置,以便兩邊車門串冷氣受風。多年沒這麼“享受”了,想起來忍不住偷著樂,要是讓熟人遇見了不知怎麼笑話我呢,不知到底圖個啥。
--中途榆樹屯
齊齊哈爾雖然離大慶很近,卻多年沒走過這條線了。這趟車是特快,到齊市中途僅停三個站:讓胡路,泰康,榆樹屯。途經榆樹屯時無意中勾起了往事的回憶。記得還是很小的時候,爸爸每年都要帶我和哥哥回白城老家過年,那時交通遠不及現在方便,坐火車是一件很新鮮的事。從大慶到白城並不遠,但小時感覺時間很漫長,又沒有快車,走一天才能到達。中途要在榆樹屯倒車。所以,對這個車站印像特別深。每次在這兒倒車一等就是幾個小時。於是,我們便走出站台,在屯子裡溜噠。肚子餓了,爸爸就帶我們哥倆去站前飯店下館子。那時,下飯館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在我中學畢業之前,都沒吃過幾次飯店。飯菜內容非常簡單,只上了一盤餃子或是每人一碗餛鈍已經是“過年了”。想起出門能吃著好吃的,心裡總是美滋滋的,特願意回老家。那個年代光景仍記憶尤新。看看現在的榆樹屯已經面目全飛了,舊時的模樣記憶中已膜糊不清了。
--加達奇印像
列車抵達齊齊哈爾已是晚間9:10。這是個大站,又下了不少乘客,車箱裡更是格外冷清。但我發現乘警還是滿熱情的。每停一站,都要在各個車箱走走,並不時提醒乘客衣物不要亂掛注意照看好自己的行禮物品,防止不法分子行竊。乘務員也非常勤快,一小時打掃一遍衛生,讓人覺得心裡暖揚揚的。在臥鋪車箱就找不到這種感覺。
列車走了一整夜,中途大站有富裕,訥河,嫩江,大揚,第二天早5:30抵達加格達奇。我也一路昏昏沉沉地一覺接著一覺,越往北走覺得車內越冷,時常被凍醒,睡眠若斷若續,談不上質量。終於熬到一個中轉站,可以下來放松一下。剛一下車,就覺得一股寒氣襲來,哇!好冷呵!我禁不住打了一個冷綻。急忙跑到侯車室裡避寒,短短地幾步路耳朵就凍僵了,一進屋眼鏡就乎上厚厚的冰霜,用嘴哈了好一陣才透亮。
真不得了,這裡的溫度才-31C就吃不消了,到漠河要出人命的。簡直不敢想像再往下走會怎樣。我的思想開始碰撞。是否繼續前進呢?嗨!即然來了就沒有退路了,中途回去會讓人笑掉大牙的,當初不就是想到漠河領掠一下北極的嚴寒嗎?來之前就有很多人阻止我,勸我還是不要去那裡,多冷阿!。我沒有回頭。現在無論如何也不能返悔,只能往前走。於是,我還是不加猶豫地買了去漠河的硬座票,是加格達奇發往古蓮的4071次普快,9:05發車。
時間還早。在侯車室裡買了一桶方便面和一個茶蛋作早點。吃過早餐,想去加格達奇市區轉轉,還是第一次來到這裡。無論走到哪,都要了解一下當地情況,市容市貌,這也是我多年游走養成的習慣。每到一處,在腦海中留下一定的印跡。我只要去過的地方幾乎過目不忘。這一點與我夫人的反差特別大。她也游過不少地方,可記住的沒有幾處,大部分都混崤了。
加格達奇時差明顯比大慶晚,吃過早飯,天還沒亮,等到7:30才放亮。走出車站,天還是陰蒙蒙的。免強能拍照,來到站前帶有標致性地方拍照留念後,進入市區溜噠。對加市進行初步的感性認識。這個地方面積不大,看起來僅幾平方公裡,地勢較平坦,四周群山環抱。市中心有幾座還算漂亮的建築。一座是林田商業大廈,另兩座是銀行大廈和消防大廈。地方雖小,五髒具全,此外,最具專業機購的部門是林業系統。這裡是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的所在地。就像大慶石油管理局設在大慶一樣。因地而設,各自為政。不過,大慶石油管理局已名存實亡了,否則,我也不會有今天的買斷,大慶過去的輝煌已不復存在。
加格達奇的清晨到處是煙霧脹氣,令人透不過氣,也許是山區空氣流動不好。林區燒木燒煤很方便,早晨山裡人家燒火做飯,取暖,使整個市區空氣污染嚴重。
令我好奇的是加格達奇這麼大的林業系統,電話號碼才四位數。在一般的城市也要達到6位,可見,山區是如此地偏辟,信息閉塞。
我有一個與旅游相關的愛好,每到一處,都要買一張當地的導游地圖,一來自助導游,二來用作收藏紀念。可我走了大半個城區,車站,書店和圖書館都去了,還是買不到。看來,漠河就更不會有導游地圖了。
5日
--領掠大興安嶺
上午9:05結束了加格達奇之行,蹬上了發往漠河的列車。又將開始了煎熬的旅程。每換一趟車都要坐10-12個小時。白天的時間還好過一些。車上沒事,就不停地翻閱地圖,每停一站,都要看看站名,在地圖上找出它的位置。這樣可加深記憶,時間也過得快些。午餐買了一份盒飯,剩下的時間就是看窗外景色。過了加格達奇已完全進入大興安嶺了,昨晚天黑,窗外什麼也看不清,現在可以盡情地觀賞大興安嶺的風采了。
我呈去過小興安嶺。那還是18年前,爸爸帶隊上山積材,帶領一大批車隊去北安二龍山運木材。那時我正念電大,趕上放寒假。於是,便尾隨車隊進入深山老林。山裡條件十分艱苦,大家都擠在一個帳棚裡,吃大鍋飯,睡大通鋪。取暖是靠帳棚中間的一座鐵爐子,一個人專門在爐前整夜值班,添材和。所有人頭朝著爐子睡。腦袋烤的出汗,腳卻凍得冰涼。真不是滋味。
在深山老林中,根本就沒有路。所謂的路就是在伐過的樹根上湯出一條路。樹根由於冰雪的覆蓋和車輪的碾壓形成冰瘤。路面凸起一個個大包,車在上面行駛,上下起舞,左搖右擺,跟本不走直線。我們稱這條路為萬“噸”公裡。就是走一公裡,墩一萬下。聽起來很風趣,它表現出運材工人的無耐。路邊常可以見到由於劇烈顛簸,車輛拋錨,車梁,車軸斷裂,翻車,掉溝的場面。每見此景時,過路的司機總要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留一些吃的,用的。並盡快為他們單位或家人報信。這種互助的風氣已成為山裡人不成文的規矩。
大興安嶺的情況有所不同。林業開發比較早。運輸比較發達。大部分木材是靠火車外運的。林場眾多,山村密布,林業設施完善,管理正規。條件要優於小興安嶺。這只是坐火車觀窗外留下的感觀印像,畢竟沒有親臨環境去感受,與實情自然有一段距離。不去比較這些了,還是欣賞一下北國冬季特有的風光吧!正像毛主席的詩詞中寫到:“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像”。不正是對北國重山峻嶺的寫照嗎?
外印入眼簾的是廣闊的山野,茫茫的雪原。好一派銀色世界。還有那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這就是大興安嶺。這裡主要生長林種有:落葉松,樟松和白樺木。其實,真正的原始森林我們已經很難看見了。鐵路兩側到處點綴著林場,山村和小站。山上的原始林木早已伐光,隨處可見砍伐的痕跡。僅剩下沒有成材的幼林。由於這裡冬季漫長,樹木生長緩慢。一般碗口大的樹木也要生長幾十年。目前,國家為了恢復生態環境,三令五申禁止砍伐樹木。但大興安嶺地區過火林還可以砍伐。由於伐木量劇減,伐木工人大量過剩,不得不改行另謀生路。原來靠鐵路運輸的優勢,由於量少,只好改為汽車運輸。
一個奇怪的現像讓人費解,這裡的山並不高,但火車有時並不順山角繞行,而是鑽山洞。每條山洞跨度都很大,遂道不下六七處。在東北也呈坐火車走過一些山區,僅牧丹江一帶有一二處走遂道。那裡的山高谷深,無法繞行。像大興安嶺這麼緩的坡大可不必開遂道。造價太高。
列車從加格達奇發往古蓮的主要大站有:小楊氣,塔源,林海,大烏蘇,塔啊河,蒙克山,盤古,阿爾木,圖強。一些站名很是令人回味。約晚6:10抵漠河。一路坐了24小時車,並不覺得疲乏。下車後感覺也不像想像的那麼冷。天已黑透了,出了站台,四周看不很清,只覺得眼前很空礦,一片妻涼的景色。站前是一排廣告牌圍成的簡易廣場。路面騎驅不平,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積雪,下面看不出是柏油路還是土路。幾輛出租停在廣場上,司機們都湊到出站口叫賣著招攬顧客。我還沒來得及去售票處咨詢一下返程車次,就被一位店主拉去到一家私人旅店。離車站倒很近,站前的店鋪並不多,這裡離縣城還有一段路。看看店裡的設施還算可以,價錢也不貴,一宿10元錢,便答應住下。
晚餐在店裡買了一碗餃子。飯後向店老板打聽去漠河鄉班車的發車時間和地點。發車在火車站右側,每天一班,時間是下午1:30。到漠河鄉約3個小時。返程車早6:00發車。一算計,到那和返回這兩個時間都是黑天,看不到景物。還要在當地住一宿。這種走法不可行。店主倒是個熱心人。建議我包一台車,並主動幫助聯系車。經雙方討價還價,以130元/天成交。看來,為節省時間,不得不花點大頭錢。只能成全一頭。明早8:00發車。一切安排妥當。看一會兒店裡放的小品專集。9:00入寢。
6日
--北極一天
早7:00起床,昨天車上折騰一天,晚上怕染上虱子,睡覺沒脫外衣。室內又干又熱,睡眠不佳。但精神壯態一直很好,精力不減。不得不承認,精神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也許是我渴望出門遠行的另一原因。調解精神的同時,也在調解自己的身體壯態。如內分泌,功能性的器官障礙等。
早7:30訂了一大碗熱噴噴地酸菜餃子和一碗餃子湯,四元一份。還沒吃完,訂車的司機早早就上門等候。多花錢有多花錢的好處。省心!
8:00准時出發。車上,和司機攀談起來。司機名叫趙二飛,跟我同歲。開一輛柳州微型,是去年做生易賺錢買的。此人自稱是當地的一號混子,呈與本地一帶的地痞多次交手,赫赫有名。不過對我還瞞熱情。他對漠河鄉非常熟習,做一個土導游挫挫有余。在漠河縣已做了多年魚買賣。每年一到夏天,幾乎天天都要跑一趟漠河鄉來收魚販賣。當他得知我來此地是專程旅游時,十分驚呀。不理解為什麼這冰天雪地的大冷天來這兒干嘛。我沒有過多解釋。對這種驚異早已習以為常。冬天的北極村很少有人涉足。僅僅是因為太冷,零下四五十度,積雪齊腰深。這一點足以使一般游客畏懼。極少數探訪者不是一些急功近利的攝影記者,就是幾個壯行天下的“狂命徒”。我可以把自己劃作“狂命徒”之類,但不夠資格。去年這裡來了一位獨行俠。聽說縣裡還專門為他舉行了送行儀式。在我的印像中,那個人可能就是孟令功。
相反,夏天這個偏辟的小村來觀光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據司機透露,這裡每年都要舉辦一屆有關極光,白晝和日全食等不同主題的旅游觀光節。今年是第十一屆觀光節。比往年更熱鬧。夏令時第一天,觀白晝。從哈爾濱發了好幾輛專列。還引來了不少藝譚名星和政界要員。短短幾日,小小漠河聚集了數以萬計的觀光游客。旅店房價翻了一倍,就連當地百姓家也住滿了游客。從漠河縣城到漠河鄉僅90公裡的路程,打車由原來的150元往返猛抬到400元一個單程。
去北極村的路上,積雪封蓋了整個路面。即使用清雪車清了一便,仍留下一層厚厚地雪殼。過往的車輛無法提速。慢點也好,反正時間充裕,可以邊走邊看邊賞。路上的車輛稀少,半天也見不到一輛車。也許是地處偏辟的原故吧。但不時可以看到從遠處林場或農莊駛來的一輛輛馬拉爬犁。這倒是北極獨有的特色。爬犁上拉著牧草和飼料,落在上面又高又寬,幾乎把爬犁整個遮蓋住。看不清爬犁的形壯。只能見到伸出用來固定馬套的兩根長杆。寬大的草垛把路面占了一大半。措車時,馬車必須靠邊停下來,讓機動車先過。這種交通工具在山區雪地裡非常實用。成本低,跑起來又輕又快。我好奇地劫了一輛爬犁車,並邀請趕車的農夫站在爬犁前一起合影留念。
途中經過的農場有:前哨農場,金溝農場和漠河農場。聽司機說,附近還有不少林場。這裡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林業。除此之外,金礦和煤礦也是本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副業是魚業,狩獵和山貨種植。冬季江上打魚給當地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黑龍江的細鱗魚很有名。夏天能賣到80元/斤,冬天也要20元/斤。被國家列為珍惜保護動物的中華鱘,原來只知到長江裡有,不知黑龍江裡也有。但已很少見。打獵這幾年已被當地政府禁止。大部分獵槍被收繳。然而,偷獵行為仍屢禁不止。前不久,這位司機還幫朋友賣了一對熊掌,賣了5000元。在黑市交易的。
走出約50公裡,有一處向左去的岔道。這條路就是207國道。順這條路望去,不遠處可見一座小鎮。就是全國有名的金礦產地--金溝。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了。過去由於礦業發達,妓女娼厥,被稱為胭脂溝。解放後,改名為金溝。現在,這裡還隨處可見淘金挖掘時留下的條條成壟的痕跡及在河床中戈潛的采金船。冬季,采金船派不上用場,而改用挖井的方式。淘金人挖到砂層後,在井下用加熱的方法,采出含金砂層。采收率也很可觀。
沿左線的207國道往裡走幾十公裡,就是黑龍江源頭洛古河境內了。那裡有一座大型煤礦,生產大塊優質煤。周圍的居民大多改用煤取暖做飯。很方便,廉價,但污染嚴重。
當我路過較荒一些的山地時,一問才知,山林呈被火燒光了。稍有年長的人都會記得,87年5月6日,在大興安嶺的漠河發生了一場史無前列地森林大火。那場大火真是讓人刻骨銘心。燒了足足半個月。要不是那場急時雨,還不知燒到何年何月呢!。那場大火不知燒毀多少原始森林。整個漠河縣城全部燒盡,成為一片火海。燒死燒傷,財產損失無法統計。大火過後,全國各地支援災區。主要解決過冬的住處,棉衣和被褥。不少當地的百姓無處安身,只好流落它鄉,另謀生路。
那場災難已過去10多年了。在人們的記憶中已逐漸淡忘。一路也很難找到火災留下的印跡。大部分過火林已被伐光。而荒山在短短幾年內靠天然種子的生長竟恢復了原貌,奇跡般地長出了茂密的森林。真是不可思意那些樹種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尤其是道路兩旁長著整齊的樟林,好像人工林一樣。我不解地問司機。原來,大火以後,道路重修。兩側動土加固路面時,把路邊深埋在土中的種子翻了出來。春天發芽後生長成樹。據說,有的種子深埋地下已千年歷史,一樣能發芽生長。太神奇了!。
駛過金溝,翻過大嶺,越過幾處坡度較大彎度較急的路段。於上午10:00,終於抵達了向往以久的北極村。來到村口,有一道大牌坊。旁邊是一處哨口。平時,過往的人員要嚴格檢查。游客要出示證件,說明來由,填表登記後,繳納10元手續費方可放行。讓人有一種來到邊境的嚴肅氣氛。好像來這的每一個人都有偷渡的嫌疑。我很幸運,今天沒設哨卡。也許這個季節沒人來,便放松了管制。我覺得大可不必動干戈。中俄關系已大大緩和,邊貿往來頻繁。出境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何必偷渡呢?
穿過牌坊,是一條“Y”型岔路口。左行是北極村,右行通往駐守部隊。正對面是一塊大石碑,上面刻著楊尚昆親筆題詞:“北國邊陲”四個醒目的大字。碑後面是北隆亭。我下車在碑前和北隆亭前拍了兩張紀念照,順著左邊的道口駛進北極村。
來到江邊,一處顯著的位置,立著一塊豐碑。上面刻著“神州北極”。“哇--!這就是中國的北極點了”。我興奮地走過去用手撫摸著,深情地望著這塊天然石碑感嘆道:。至此,我又完成一個心願。心裡仿佛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遙望對岸。江的對面就是俄羅斯了。回想起來已是五次到過中俄邊境了。第一次是去滿洲裡,為鐵路口岸。第二次是去黑河,以江為界,為水路口岸。第三次去密山,以興凱湖為界。第四次去綏芬河,為陸路口岸。第五次去東寧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戰場。到漠河--中國的北極,已是第六次到中俄邊境了。僅一年多時間,幾乎走遍了中俄邊境的大部分口岸。
在“神州北極”碑前,讓司機給我拍下以黑龍江和俄羅斯為背景的紀念照。然後下到江面上拍了一些雪景。已是第二次走進黑龍江。之前在黑河,是夏天。從黑龍江江面輪渡到俄羅斯一日游。這次來黑龍江是冬季。江面封凍,積雪覆蓋。可在江面上行走。但不能過江心。過去就是非法越境。沒有護照是絕對不行的。江面上零星可見打魚的農夫。有中國人,也有俄羅斯人。勻在江心以內各自的領地活動。我湊過一位漁民身邊,看看他如何打魚。在冰面上打魚和水面上有所不同。打魚前必須先在冰面上鑿兩個相距約10米的冰窟隆,用繩索從冰下穿過這兩個冰洞,把魚網在繩兩端環上。拉動繩索,使魚網進入水中。過一會收網,便可打撈出魚。我觀查了一陣,每網都能撈出10多條魚。小有收獲。我試了試,很好玩。擺個撈魚的動作拍個紀念照。凍得有點受不了了,趕緊收兵撤退。
時間足夠。游完“神州北極”,又逛了逛北極山莊和北方第一哨。北極山莊已關閉,大院很漂亮,裡面是幾座別墅區。夏天這裡很火,俄羅斯小姐也經常出沒這兒的娛樂場所。冬天無人問斤。北方第一哨是一座雕塑。座落在連部大院門前。連部是軍事管轄區,不讓游客隨意進出。
司機路過此地,想順便看看朋友。在爭求我的同意後,一起來到被他稱做三哥的家中。路鄉隨俗,我也隨他這麼稱呼。三哥是當地的農戶,沒有正式職業,以種地,打魚,養植為生。家裡不算富足。家中四口人,兩個男孩。倆口子很純樸好客,對我們到來十分熱情。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一點不覺得陌生。他家裡的房子很破舊,走進室內,雜亂無章,沒有什麼像樣的家具。但家中的熊皮沙發吸引了我的視線。我只見過用虎皮鋪沙發。用熊皮鋪沙發還是頭一次看見。這張熊皮毛粗質硬,是前兩年三哥在山裡打獵脯獲的。家中雖破,客廳門上卻恭恭正正掛著一幅年代久遠,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毛主席像。是用鐵皮噴繪制做的。非常精美。也許是家中唯一值錢的東西。三嫂說,今年住在她家的觀光游客出1000元買這幅畫像,都沒賣。還有幾樣值錢的東西。三嫂從臥室裡拿出幾吊古代錢幣讓我認。我也不太明白這玩意兒。好像是民國和明清以前的貨幣。估計不值幾個錢。
說起打魚,他們有十多年的歷史了。使三哥引以自豪的是這十余年中呈脯獲了兩條中華鱘。一條是十年前,一條是今年脯獲的。長有1。76米,重有百余斤。這種魚是非常罕見的國寶。由於國家禁止,不敢公開賣。私下與一家銀行行長成交。賣了6000元。
北極村還有一處景點是最北第一家。離三哥家不遠。司機開了一路車,有點累了。三哥主動提出帶我去看。徒步不到五分鐘,走了大約400米的地方,有一座孤零零木結構建築。周圍是一片空地,靠北側十余米,就是黑龍江了。這座房子就是最北第一家。這個位置是經專家通過經緯度測定驗證的。為開發當地的旅游業,前兩年在此處專門興建的這一標致性建築。裡面設施主要是娛樂,餐飲和住宿。從這兒向正南大約200米處,是國家氣像局設立的地磁觀測站。用於測量監視地球的磁場變化。
中午,三哥留我二人在他家吃飯,也沒推辭,隨便跟家裡人吃了一頓家常便飯。近下午一時,告別三哥夫婦,上路返程。
路上,二飛告訴我,這一帶除北極村外,還有黑龍江源頭,仙人洞,紅松林和五。六紀念館等景點。時間和費用已經不允許了。這次來把最主要的東西看了也就不遺撼了。反正還要再來看極光和白晝。下次一起看吧。
說話間,剛剛路過大領彎道處。若停車順小路步行一裡,就可看到紅松林景點。所謂紅松林僅僅是兩棵紅松。大興安嶺地區不生長紅松,整個大興安嶺就這麼兩棵。松木粗壯挺拔,兩人才能環抱,約有千余年歷史。紅松由來眾說紛雲。據專家考證,可能是從小興安嶺飛來的侯鳥,經此留下帶有紅松種子的糞便長成的。
由於二飛返回時途經金溝鎮,找一位朋友談一筆車買賣。時間擔誤了半個多點。回到漠河縣天已黃昏。但我還是堅持利用趕車前的這一個多小時時間去縣裡的五。六紀念館參觀一下86年那場大火的紀實。可還是晚了一步,剛剛閉館。無奈,與門衛的值班人員商量,給我拿出有關簡介和畫冊讓我看。初步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答謝後,花5元買了一張紀念館的門票做紀念收藏。匆匆返回車站。趕上一趟發往加格達奇的6346次慢車。晚5:55離開漠河。圓滿地完成了中國北極之行。
雖然在回去的路上倒換了兩次車,同樣用了24小時,與來時同樣遭了很多罪。那種坐硬座的感覺有時真是度日如年。整整三天三夜,2/3的時間是在車上度過的。吃住也是找最便宜的消費。而當你在實現了自已的心願時,那種滿足感把一路的辛苦完全衝淡了。你會覺得付出的這一切完全是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