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朱麗葉的乳房 --維羅納印像(一)名劇與名城2004年10月5—11日,因參加第39屆 Marmomacc意大利維羅納國際石材展覽會的關系,在維羅納住了短暫的六天,但對此地的留戀情緒內由心生,無法忘懷。
維羅納(Verona)位於意大利北部,拉丁語的意思為“極高雅的城市”。北靠阿爾卑斯山,西臨經濟重鎮米蘭(Milan),東接水城威尼斯(Venice),南通首都羅馬(Rome),人口25萬,自古就是一個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是維尼托地區(Veneto)僅次於威尼斯的第二大城市,是意大利和歐洲鐵路,公路的主要樞紐,因此被稱為“意大利門戶”。源於阿爾卑斯山的阿迪傑河(Flume Adige)穿城而過,風景綺麗、安祥迷人。
與意大利眾多古城一樣,維羅納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公元前一世紀時,維羅納已經是古羅馬帝國的一個重要駐防地了,當時被稱作維羅納奧古斯圖斯駐防地。城內羅馬時代的建築大多修建於公元一世紀,城中心地帶仍保持著古老的網狀結構,這是古羅馬人基於兩條軸心路的基礎上修建的,一條是卡爾多南北大道,一條是通往軍營的德大道.那個時期的建築物人們如今仍在使用,這些建築使得維羅納的地位似乎僅次於羅馬,可以這麼說,維羅納是整個意大利第二大的"羅馬化"城市.羅馬時代的三條主要大道:奧古斯圖斯大道,高盧大道以及波斯突米亞大道都要經過維羅納.城內至今依然保存著從古代、中世紀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阿迪吉古城堡(Casteluecchio)、十二世紀的聖澤諾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Zeno)和一座完好的古羅馬圓形競技場(Arena)。
因為職業的關系,在我的印像中維羅納是與每年一屆的國際石材展聯系在一起的,只從一些石材雜志上了解到這裡盛產葡萄酒,蔬菜和水果,還有著名的維羅納大理石。今年的石材展已是第39屆,展出面積達12000平方米,來自世界1269家企業及51846專業觀眾參加了展覽。
通常,認識意大利都是從羅馬或威尼斯開始的,因為中國有句俗語叫“條條道路通羅馬”,因知道馬可波羅而先認識威尼斯。維羅納在意大利並不是聞名的旅游城市,甚至有些地圖都沒標上,但這裡每年依然吸引著大量的歐洲和美國游客。原因只有一個:這裡是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鄉。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這座列入了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的古城充斥著仇恨與戰爭,柔情與浪漫原本是與它無關,甚至相去甚遠。據說16世紀末,莎士比亞自英國來到意大利,在維羅納聽到有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動人傳說,便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寫出了這部極富人文精神的愛情史詩《羅密歐與朱麗葉》。從此,維羅納在許多人的心中,不再是一座普通古城,不再是充滿仇恨和血腥的軍事重鎮,它變成了一座浪漫之城,變成了年輕人心中的愛情聖地。
盡管史學家再三強調,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實羅密歐和朱麗葉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人們依舊一廂情願地相信,這對13世紀的情侶的確曾在維羅納生活過、相愛過。
我不明白的是朱麗葉墜入情網時的年齡才剛滿十四歲,為什麼愛情會那麼早的降臨在一對未成年的男女身上,而且是那麼牢固,甚至拋開自己的生死。在莎翁的筆下,愛情是超越一切的,可以超越門第、地位、家族偏見。
《羅密歐與朱麗葉》成就了維羅納,而維羅納,也仿佛就因為這對殉情的青春男女而獲得了存在下去的理由。
在中國的經典愛情故事中能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毗美的當屬《梁山伯與祝英台》。只是我不能認同的是梁祝二人面對壓力,竟然無計可施,坐以待斃,最後雙雙化蝶,而不像朱麗葉的辦法多,她至少還會讓芝倫斯神父幫忙弄來安眠藥,服下詐死來搪塞帕裡斯伯爵的求婚,拖延時間。
在我看來,現代人絕對做不到諸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或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驚人舉動,所以再也沒有辦法成就偉大的愛情。因為現代人想得到的太多,而想付出的又太少,絕對不肯為愛犧牲。畢竟,生命是現代人可以付出代價的最後底線,不是可以輕易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