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之旅——融為一體的山、水、林、洞、湖、瀑

作者: zhuzih

導讀(一)原始森林與響水河上的瀑布下午5點多從廣州出發,經過20多個小時的火車之旅後,我們終於來到麻尾火車站。再經過三、四個小時的顛簸,下午時分,我們到達小七孔風景區。區內有一座建於清代道光年間小七孔橋,故此地因此得名。進入小七孔區,並不是立即見到小七孔橋。游覽的第一個項目是龜背山。一進山裡,就像進入一個清涼的世界。乍眼一看龜背山原始森林� ...

(一)原始森林與響水河上的瀑布下午5點多從廣州出發,經過20多個小時的火車之旅後,我們終於來到麻尾火車站。再經過三、四個小時的顛簸,下午時分,我們到達小七孔風景區。區內有一座建於清代道光年間小七孔橋,故此地因此得名。進入小七孔區,並不是立即見到小七孔橋。游覽的第一個項目是龜背山。一進山裡,就像進入一個清涼的世界。乍眼一看龜背山原始森林和我以前游歷的原始森林似乎差不多,幽深靜謐,濃蔭蔽日,處處郁郁蔥蔥。再一細看,山中植被並非完完全全生長在肥沃的土壤裡,而是扎根於貧瘠的石灰岩溶上。此山因山中生長著龜背竹而得名。滿山的藤蔓代表了她的特色,粗細不均的藤蔓游走、糾纏於岩石和樹木之間,盤根錯節,我們在行進中時時被藤蔓攔住去路。在龜背山的出口,有兩三個由藤蔓而生成天然秋千,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和同伴阿紅各自坐上去,搖啊搖,想搖到外婆橋,可惜不能盡興。

一出龜背山,就見到一段河流。這條河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68級響水河。聽名字,我覺得有點像“西游記”中的一條河。68級不是實數,據說在這條長約1公裡、落差40多米的河段上有70多處瀑布。所有瀑布中,最壯麗的應數拉雅瀑布。巨大的銀練繞過懸崖上的巨木狂舞而下,層層鋪開,伴著轟隆隆的巨響,顯示它舍人心魄的力量。銀練墜入河床後再“一瀉千裡”。從瀑布旁走過,飛濺的水霧在夕陽的照射下,幻成七彩的雨。有人按捺不住,尖叫著跑過,以為可以避開瀑布雨,我和紅則慢慢從下面走過,寧願飄起的水珠在我們的頭發上、衣服上留下水的清涼與純淨。我們太喜歡這風景了,以至於掉在大隊伍的後面。我已不再考慮按時聚餐的規矩。為了這美景,我們寧願挨餓。

我們閑庭信步,沿著這條響水河。在水流平緩處,河水唱著輕快的小調,叮叮咚咚,嘩啦嘩啦。接下來,我們遭遇斷橋。巨大的水流從斷開的渠道處噴薄而出,大團大團的雪白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甚是壯觀。弧線之下還可以行車走人。我們舍不得這裡的一切,用腳來丈量這裡的處處美景。狹窄的公路車來車往,有一輛中巴經過我們時,司乘放慢車速,問我們要不要坐車,“當然不要!”我和紅相視一笑。中巴在完全駛過時,司乘仍不想放棄憐香惜玉,再次用他那濃重的黔南口音提醒我們:“不要錢!”不要錢?就是倒貼錢給我們,我們也不坐車,只想一步一步走過著美麗的山水。我們豈可錯過這人間美景!

傍晚之游令人高興,我們的小七孔賓館的雙人房也干淨整潔,讓我們滿意,這是一個很新的住宿地,一切還來不及被污染。臨睡時,我們把空調調到25℃,蓋上唯一的厚厚的棉被。入睡時很舒暢,可半夜醒來,熱,好熱!我閉著眼摸起床頭櫃上的遙控器,連按三下。溫度仍舊變化不大。迷迷糊糊之中我索性“嘀嘀嘀”又連按三下。這次我放下心來,安心睡去。

早上,紅說起昨晚好熱,熱得睡不著。我有同感,說道,是啊,所以半夜調低溫度了。紅說,為何你調了之後還那麼熱?這時,不知誰發覺遙控器的溫度竟然是31℃。我大笑,原來昨夜迷迷糊糊中按錯了方向,本想調低實際調高。我倆居然可以在31℃的密閉房間裡各自蓋著一床厚厚的大棉被,睡了一夜!

(二)“扶貧”、鴛鴦湖與水上森林公園

第二天的安排聽起來很吸引人,果園的水果任摘任吃。我們滿懷憧憬,來到住處附近的果園。實在是大失所望。只有枇杷,且不太成熟,吃起來酸酸的,至今敲這段文字的時候仍條件反射地牙根酸酸。果園不太好走,溝溝坎坎的讓人不小心就跌跤。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大家解嘲地稱之為“扶貧”。“扶貧”之後,我們坐車去鴛鴦湖。鴛鴦湖位於海拔700多米的群山之中,是兩個連接在一起的湖,大約有二、三千平方米。但凡小有名氣的景點,都會有美麗的傳說,鴛鴦湖也不例外,擁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在此不贅述。泛舟湖上,滿眼皆是綠。湖面平坦如鏡,風都舍不得揉皺這一湖綠色的凝玉。湖水綠得讓人心動,大家情不自禁地把手伸進綠澄澄的湖水裡,掬起一捧捧的碧玉。湖邊的原始森林既古老凝重又具勃勃生機,倒映入湖中,當仁不讓地成就一幅天然之山水畫卷。置身於山、水、林、湖的包圍之中,卻恍惚不知身處哪個悠遠的年間與空間。周圍的一切顯得那麼古遠。

游完鴛鴦湖,我們來到天鐘洞。洞裡有一處鐘乳石神似一口巨大的石頭鐘,圓圓的,有五、六米高,直徑約三米,從洞頂垂落下來,等待大家去敲響。臥龍潭則像一個沉睡中的“小家碧玉”,自然清新,安靜平和。陽光溫柔地灑在空氣裡,隱隱的金,淡淡的綠,淺淺的藍,輕輕的風,幽幽的香,細細的鳥語,這裡真是攝影的好地方。同去的那群攝影愛好者紛紛解下行囊,拿出“長槍短炮”,“哢嚓哢嚓”地狂拍一氣。她的素雅與清新把大家的好心情提到高點,她的幾處好景點,我和紅都以豐富的表情,燦爛的笑容留下倩影。差不多午飯時間,回到小七孔賓館附近,這時我們才第一次真正面對小七孔這座古橋。小七孔橋小巧古樸,保存完好。正在橋邊照像的時候,我們終於意識到膠卷沒有上好,以前的懷疑變成現實,我對紅自我解嘲道:山美、水美,我還自以為很美。她笑起來,說她也有同感。之前我倆在鏡頭前努力地擺著各種姿勢,努力地裝作自然地笑著,全都成了回憶。朋友打趣道:你們重在過程,不在乎結果。

午飯後,我們重新裝上那卷用也用不完的膠卷。我們各穿一套瑤服在小七孔留影。這次,我們笑得燦爛,應該很美。

下午的水上森林公園活動掀起這天的高潮。水上森林帶長約500米,呈平緩傾斜態勢。那既是水上公園,可任我們在清澈透涼的山水中嬉戲,又是森林,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全是綠意,水中岩石長滿了叫得上名和叫不上名的植物。上游河中恬靜安詳的水流來到這裡,突然變得充滿激情,在林中雀躍穿行,拖曳出一條500米白瀑。白瀑撞擊著挺立水中的林,林阻攔著瀑的一瀉千裡。我們拎著鞋,行進在山水之間,不時因被瀑水衝擊站立不穩幾乎跌進水裡而興奮地驚叫。在水清如鏡的溪流中行走,完全是一種久違的游戲,甚至可以說是都市人很少接觸的游戲,山水的清和森林的綠一點一點地滲進人的心裡,原來心靈世界是可以那樣的平靜。我們在與大自然親近的時候,與大自然肌膚相親的時候,把自己也完全融入了大自然。

馬不停蹄地趕往瑤寨。中途,我們經過銅鼓橋。走上這種索道橋,整個人都隨橋左右搖晃,有一點深一腳淺一腳的感覺。橋頭的鼓大概是一種裝飾,很有特色,照像倒不錯。瑤寨歌舞則是騙人的把戲,索然無味。不是真正的瑤寨。幾個中小學生一點都不投入、不快樂地跳著,毫無美感。我們驅車去荔波縣城,入住非縣城中心的陽光大酒店。這個下午太空閑,趁去中心區吃晚餐,我們在縣中心逛了逛,看了看所謂的古井,我還心血來潮買了件蠟染旗袍。

(三)漂流、“東方凱旋門”與水神河

第三天,旅程中最精彩的部分、最高潮的部分、最令人難忘的部分就發生在這天的上午。我們花上170元,一齊去漂流。河段的名稱我記不大真切,大概是水春河之類的名字。兩小時左右的漂流,緊張、刺激,令人充滿活力。一開始,我們這艘小木船只是激烈水戰的旁觀者,看著前後左右船上的游客相互快樂地用水桶拼命朝對方船只潑水。水道一時平坦,一時蜿蜒屈曲,小船兒一會兒騰空而起,一會兒順勢飛泄直下。我們享受飛起來的快感,我們更體驗摔下去的驚險,一路上興奮得大呼小叫。幾個大浪打來,無奈渾身濕透,於是,我們索性加入前面小艇的水戰。可惜幾個弱女子幾乎只有“挨打”的份。前面船上那幾個“攝影師”孔武有力,我們被劈頭蓋腦澆個全濕。漂流途中,同船的小女孩在征得她母親同意後,穿著風衣長褲,綁著救生衣跳入水中,身上的外衣阻滯了她的游動,她想爬上艇來。可是,誰也預料不到上船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三個像拔蘿蔔一樣好不容易把她拔上來,真是一個大蘿蔔。這是途中一件小有困難而又非常有趣的事。

小女孩的水戰功夫實在不到家,她每每潑向“敵艇”的水,幾乎一次不拉地倒回在我身上,使我深受內外夾擊之苦。

激烈的戰鬥在上岸之時仍無法結束。紅跳上岸,報復性地向“敵艇”拼命潑水,而“攝影師”的回擊恰恰擊中的是站在船上無法上岸的我,水程達不到岸上,船上的我成了替罪羊。水岸之戰引來岸上那些沒機會見到漂流之中激戰的觀眾的哄笑。我們最終在這些笑聲中休戰。

回去衝涼換衣午餐。上車時我的旗袍引起大家的齊聲驚嘆。剩下的是此次出游的最後一戰――大七孔風景區。景區內有一座建於清代的大七孔橋,據說年代不如小七孔橋久遠,但比它高大雄偉,此次我們無緣見到。那兒有一條河貫徹始終,它叫水神河。與響水河相比,它有一種粗獷美,五六十米的河道,兩旁怪石林立。水神河的上面有一座天生橋,被稱作“東方凱旋門”。橋實際上是由河兩岸的岩石與洞頂相連構成。橋“架”在離水面幾十米的半空,長約二十米,寬十來米,橋洞頂部可見鐘乳石垂掛。我在獨自游覽後正欲離去找紅照像時,那個叫家駿的10歲男孩在我轉身之際拉了下我的旗袍,我正奇怪他有什麼事,他說道:“姐姐,你真美!”我笑著回應:“謝謝你!”心裡充滿驚奇。對他的喜愛超過我對扮“明星”的愉悅體驗。盡管漂流後我換上旗袍就一直引人注目,這身旗袍為我贏得不少贊嘆,但最讓我高興的還是家駿的童言。好可愛好率真的小男孩!

走到盡頭,就是風神洞。裡面無法徒步進入,當地人稱它為地下龍宮,從中可以想見它的神秘莫測。我掉頭原路而回。不知什麼時候,又遇見那一幫活躍的“業余攝影師”,他們身背肩扛各種“長槍短炮”,其中一個胖小伙兒在上階梯時站立不穩,雙手揮動幾下好容易才保持平衡,我在後面打趣道:“小心點,否則後面砸倒一排人。”眾人皆笑。

回程路上,一個漁夫手持長竿,腳踏一葉扁舟,不時甩杆垂釣,頗有古詩韻味。只見他靈活地用腳劃水,忽而左腳,忽而右腳,手上的竹竿一會兒點在舟的右側,一會兒又點在左側,時不時還拉拉魚線,動作協調輕盈,優美極了,不知要練多久才有這樣的水上功夫。破壞這意境的是我們這一大群游客,破壞他生意的也是我們這些觀眾,更是他那顆好表現的心。眼見魚兒上鉤,他本來一拖一放地挑逗著魚兒,與魚兒打疲勞戰。我們駐足觀看,想看看這條大魚能有多大。這時的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求勝心切,完全不是自然的勞作表現,而是一種取悅大眾的表演,他或許太想在眾人面前露一手,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他用力拉起魚線。魚兒脫鉤而去,給我們留下遺憾,大家一起發出噓聲,為漁夫惋惜,也留下對他的嘲笑。到手的魚兒飛走了。是哪一條魚兒,是哪一種魚,是那水神河中著名的“豬嘴魚”嗎?它在經歷了長久的疲勞戰後,終於為自己贏得生機。

大七孔橋之游結束,意味著整個游程實際上結束。三個多鐘頭以後,我們在晚上七點多來到麻尾車站。麻尾的夜晚很涼爽,晚上空調跳了幾次開關後,賓館通知不能開空調。誰知一夜涼爽,早上起來,漂流的衣服居然干了。

第四天,早餐後坐七點多鐘的火車回廣州。聊天中得知,麻尾地勢高,故涼意逼人。在列車上學會了打“拖拉機”,與家駿打對家玩得很開心。翌日清晨順利回到廣州。


精選遊記: 荔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