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蘇州

作者: shirley_426

導讀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戴綺羅。遙知未眠夜,鄉思在漁歌。不知為何,每次來到蘇州,總是冬天,天空飄著綿密的雨絲,不張揚,很柔順,如同這個城市的性格。所以,說起這個城市,總是感覺蕭殺有余,和煦不足。但這恐怕有是別有原因的吧。2500年的歷史讓這個小城學盡了處世淡定,榮辱不驚。我想,蘇州應該是最中國的城 ...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戴綺羅。遙知未眠夜,鄉思在漁歌。不知為何,每次來到蘇州,總是冬天,天空飄著綿密的雨絲,不張揚,很柔順,如同這個城市的性格。所以,說起這個城市,總是感覺蕭殺有余,和煦不足。但這恐怕有是別有原因的吧。2500年的歷史讓這個小城學盡了處世淡定,榮辱不驚。我想,蘇州應該是最中國的城市:含蓄、深邃、蘊籍。

蘇州的路不寬,但很綿長。站在路口向盡頭望去,總是一片沉默的綠蔭,不知通向何方。想到兩旁即使是不知名的屋子,也經歷過難以記數的風雨飄搖,伴隨著這個城市的興衰演進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站在其中任何一間門口,大門的虛掩掩不住由內而外的滄桑與過往。畢竟,時光是不能代替和偽裝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歷史的帶著真實的車輪向前不停息地滾動。

這裡的河道清一色的綠波蕩漾,蜿蜒曲折。其上浮沉的扁舟是它的最好點綴吧。遙鄉百千年前此地的景致,和眼前怕也難差幾分。依然的橋影流虹,水天一色。橋下的河水柔情萬種,流淌和跳躍,一動一靜、亦動亦靜之間,總有蘇州獨特的澄澈和空靈。水是這裡的靈魂。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人間天堂,名不虛傳。可以說,不到蘇州,無以知江南之美為何物。這裡是舉目難覓的精神後花園,給予人真正的休憩和撫慰。在這裡,一步一趨,一俯一仰中,便能平息我們那顆為名利而奔波疲累的心。

蘇州不知是園林坐落其中,還是被園林環繞於內。天下古典名園有四,一蘇州獨占其二。凝聚著江南獨有的玲瓏雅致,幽逸明潔。五步一軒,十步一亭。步移景換,方見其妙。逐步閑庭,絲竹聲,落花聲,相應成趣。步轉回廊之際,抬頭應見香洲的“看花不易窺全面,三千蓮媛盡低頭”,感動之余想起了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所謂“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者,便知此地為何名為遠香堂了。可惜秋雨秋風時節,只有“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景像了。

有人說:蘇州缺少王者霸氣。沒有森嚴的宮闈,只有占盡風情的小園。沒有鐵馬金戈的戰場,只有一個留給黃昏的甕城。沒有如長安街般的大道,只有一條條相似的曲巷。還有,這裡的流水太清,這裡的菜肴太甜膩,這裡的言語太輕軟,這裡的絲綢太流滑,這裡的繡品太精致,這裡的書法太瀟灑,這裡的詩詞太柔婉,這裡的文人太風雅……這裡沒有杭州的華貴大氣,沒有金陵的六朝金粉,更沒有西安的莊嚴厚重,這裡只有春秋時期的紅顏遺恨,和背負了兩千年之久的亡國罪名。我想,如此這般的城市,生來不適合腥風血雨,它只能褻瀆這裡原本的不識人間煙火的純真,也許退出世俗,隱居桃源才是這裡慣有的方式。

站在楓橋邊,看當年的運河被如今的夕陽襯得半江瑟瑟半江紅,沉思往事立殘陽,耳邊依然是那不知疲倦的寒山寺鐘聲,一敲就是千年。眼前的運河依然有當日“共禹論功不較多”的風采,驚濤卷浪蕩滌著這裡逝如煙雲般的前塵往事,鐵嶺古關依舊肅穆臨風,蕭蕭落木帶來一如往昔的楓落吳江冷。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蘇州,最愛還是你那不變的情韻。就讓張繼的這首千古絕唱見證陪伴你直到永恆。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