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尼泊爾(三)

作者: big_big_world

導讀原 始 森 林 之 旅在尼泊爾還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們來到位於與印度交界的奇特旺(Chitwan)國家公園,它被聯合國列為自然遺產,奇特旺的含義是“森林之心”。公園內一切都盡力保留原始的生活形態:如游客所住都是一些木頭搭建的小屋,晚上沒有電視、電腦,甚至沒有電燈,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你可以圍著火堆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自由地、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各 ...

原 始 森 林 之 旅在尼泊爾還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們來到位於與印度交界的奇特旺(Chitwan)國家公園,它被聯合國列為自然遺產,奇特旺的含義是“森林之心”。公園內一切都盡力保留原始的生活形態:如游客所住都是一些木頭搭建的小屋,晚上沒有電視、電腦,甚至沒有電燈,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你可以圍著火堆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自由地、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各地的趣事,可以獨自到某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靜靜地發呆,真是一個遠離煩擾的好地方。

★騎大像看野生動物

黃昏時,我們被通知去看野生動物。首先由導游向我們簡單介紹注意事項:“不要穿著鮮艷的衣服,要穿上長衣長褲,戴上帽,免得被野蜂針;見到猛獸時不要驚慌;不要驚擾動物。”

我們三個人騎上一頭大像,由一個“像夫”帶領,幾頭大像組成一個像隊,浩浩蕩蕩地向著原始森林進發。我們先在低矮的灌木林中搜索,不時見到猴子、野雞等,還可以看到好幾種梅花鹿,梅花鹿是一種很膽小的動物,一聽到有其他聲音就像箭一樣跑開去,跑起來的姿勢很優美。

奇特旺還有珍稀的孟加拉虎和獨角犀牛,現在孟加拉虎已經很難見到了,我們就向著蘆葦叢中尋找犀牛去,蘆葦叢長得有人高,遠看仿佛進入非洲的草原,我們分頭尋找,終於在茫茫的蘆葦叢中找到一只犀牛,犀牛全身披掛著盔甲似的,鼻子上長著尖尖的角,樣子很威武。這時黃昏的陽光灑在犀牛上,天邊還掛著准備升起的月亮,犀牛猛一回頭,形成了一幅“犀牛望月“的景像。接著我們進入森林中,又遇到一對犀牛母女在森林中戲水,我們的像隊將她們圍住,我們從近距離地看,犀牛的樣子看上去雖然很凶狠,其實只是食草動物,被我們圍住後,犀牛想攻擊我們,無奈在龐大的大像面前也無能為力,只好悻悻地離去。

在回去的途中,我們還去探訪了小像,這是一只剛出生兩個月的小像,小像很淘氣,喜歡不停地跑來跑去撞人,一點也不像平時在動物公園看到的呆呆的、一動不動的大像。

★叢林觀鳥

清晨,就被敲門聲喚醒,我們還得去叢林觀看雀鳥,因為清晨剛好是雀鳥准備外出的時候。

導游一手拿著望遠鏡,一手拿著一本介紹鳥的書,帶著我們走進叢林中,早上的叢林,薄霧正慢慢散去,空氣清新,還有鳥聲伴隨,真的很舒服。導游銳利的眼睛不斷為我們尋找雀鳥,找到後,即讓我們用望遠鏡看,然後又從書中找出雀鳥的圖形,介紹鳥的特性,非常祥細,還不時介紹叢林中各種植物的作用等,讓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動植物課。

★獨木舟尋鱷魚

接著我們乘獨木舟去尋找鱷魚。

坐在用一棵大樹挖成的獨木舟裡,沿著河流順流而下,河面一片寂靜,不時有飛鳥飛過,河面輕風吹過,真的很寫意。

岸邊不時會有一些小鱷魚,導游會一一指出給我們看,由於距離較遠,還是看得不太清楚,直到我們要棄舟上岸,在離我們只有三四米的地方,猛然發現有一條大鱷魚,長度有五米左右,正伏在那裡,我們趕緊屏聲靜氣地走上岸,幸虧我們已上岸了,否則在河裡遇到這麼一條大鱷魚,我們的小舟可能會被掀翻。

★乘牛車探訪小村

上岸後,我們還要走過一片蘆葦地,才到達營地。向導一邊走,一邊隨手向我們指出:哪些是老虎的腳印,哪些是老虎的糞便,種種跡像顯示老虎在前幾天還到訪過,聽得我們毛骨悚然。我問Bishrom,當你遇到老虎怕不怕,他說:“不用怕,首先,你不要動,然後扔一只鞋子給它,吸引它的注意力,你就可以狂跑了。”因為一路上都沒有遇到猛獸,所以也沒法驗證這個方法是否有效。

終於抵達位於山林之中的營地了,這個營地四周環繞著高大的樹木,頗有遠離塵世的感覺。用過簡單的午餐後,我們穿過一小片樹林,早就有當地農民駕著牛車在等我們,尼泊爾雖然經濟比較落後,但它以旅游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很多旅游項目都安排得比國內還完善得多。

牛車載著我們,駛過一片原野,這裡曾經是水土肥美的一個村子,由於發生洪水,使瘟疫流行,政府於是將整個村子遷走。牛車所到之處,一片荒蕪,很少看到有人家,偶然會見到一些小孩子在玩著我們兒時一些如推單車輪等游戲,感覺回到七八十年代中國的農村。

一段長長的路程後,來到一個村子,這個村子平時應該沒有什麼外人到訪,小孩子看到我們,就一直跟著我們,這是個很貧窮的小村子,男人圍在一起聊天,女人在家裡操持著家務,小孩髒兮兮地到處亂跑。

高山小民

尼泊爾是一個商品經濟並不發達的地方,也可能是政府有意保留純樸的民風,在很多旅游地方,很多我們覺得應該會賣些紀念品之類東西的地方卻竟然沒有,對於旅游者沒有小販的糾纏,實在很輕松。

可能是有宗教信仰的原因,尼泊爾雖然經濟落後,但人們的精神面貌卻並不頹廢。尼泊爾人很會享受悠閑的生活,在街頭、寺廟裡、廣場上,到處是悠閑的尼泊爾人,他們或在靜靜地看著街景,或在聊天,或在捉虱,小孩子則在跳繩、玩耍。

尼泊爾人拿東西的方式很特別,喜歡把大件的東西用繩挷起來,然後別在頭上負重前行,一如尼泊爾的現狀,空出兩只手可以插在口袋裡。

尼泊爾真的很缺水,一般的家庭沒有衝涼房,所以在街頭有很多公共洗潄場所,它是一個用石塊砌成的大方池,池邊有幾個雕成野獸頭像,水就從那裡流出來,男女老少在眾目睽睽之下當街洗頭和洗身,絲毫沒有一點害羞。

尼泊爾的口味與印度口味差不多,比較清淡,但很喜歡吃咖喱,在Themal區,也有很多各國風味的餐廳。在抵達加德滿都的第二天晚上,我們被邀請去尼泊爾最有名的餐廳吃地道的尼泊爾菜。那間餐廳在一幢二層的小樓上,走進餐廳,穿著傳統尼泊爾服裝的服務人員先帶你用干淨的水洗手,然後盤膝坐在矮桌前,一邊吃飯,一邊欣賞傳統的尼泊爾歌舞。尼泊爾人吃飯傳統是用手抓的,但現在受西方影響,改用刀叉。所謂的“大餐”,在吃慣山珍海味的廣東人面前,真的是不值一曬,只是幾小碟羊肉、青菜等,味道也不算十分美味,可能尼泊爾人比較窮,平時難得吃上肉,且又有民族歌舞表演,所以。。。

回國路上

時間很快過去了,八天的行程結束了,我們一早來到機場,准備飛回香港。

先去購買機場稅,找了好久也找不到,一問才知要到旁邊的銀行去買。

行李檢查依然非常嚴格,所有行李必須過X光機檢查才可以去辦理登機手續,工作人員很少,隊伍移動得非常慢,於是我們兩人分頭行動,一個排隊檢查行李,另一個去排辦登機手續的隊。機場設備落後,工作人員效率又低得很,隨身攜帶的小說看了幾十頁才輪到,還要不時和旁邊想打尖的人作戰鬥。

離境檢查倒是很快。到了候機廳,排隊准備過安檢,突然前面有工作人員喝了一句什麼,人群馬上自動分成男女各一排,機場安檢也是用人工的,所以需分開男女,接著又有工作再喝了一句,這次聽清楚是讓飛達卡的航班先過,裡邊的候機室非常窄小,只有准備起飛的乘客才可以入內。小子在這個時候混了進去,但我們這排卻一直不讓過去,我拼命解釋,他們就是不讓進,手提電話又沒有信號,(出發前我們曾咨詢中國移動,回復說尼泊爾已開通國際漫游,真氣憤!)我們兩人失去了聯絡。後來小子在裡面實在等不下去了,只好出來找我。

小說都已看完,班機推遲了將近五個小時,我們才終於登上了回程航班。

尼泊爾旅游小貼士

位置與人口:尼泊爾位於南亞喜馬拉雅山南麓,處於中國與印度兩大世界文明古國之間,被譽為“高山王國”,擁有世界10座最高峰中的8座,全國面積約14。7萬平方公裡.首都為加德滿都,全國總人口約為2200萬人。

氣候與著裝:尼泊爾為內陸山國,緯度與廣東相若,氣候因地形不同垂直差異明顯,4—6月為熱季,7 —10月為雨季,11—3月為冷季,夏季可穿輕薄衣物,雨季則需要准備雨具,其他季節則要穿輕便保暖的衣物。

居民與語言:尼泊爾的民族種類超過61種,尼泊爾語為官方語言,大部分人會講英語。

航班:香港及上海、成都均有班機直飛到加德滿都

貨幣:尼泊爾盧比為國家貨幣,1美元約等於73盧比,彙率不定,僅供參考。

時差:尼泊爾比中國時間慢2小時15分鐘。

飲食:尼泊爾菜類似印度菜,多用咖喱及各種香料,主食是手抓飯。有些菜肴辛辣開胃,口味較濃。

宗教與禁忌:尼泊爾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前往寺廟時,為表敬意最好不要穿鞋,一些寺廟非印度教徒禁止入內,還有的不准攜帶皮具入內,在寺廟或佛塔觀光時,通常按順時針方向行走,一般來說,寺廟、佛塔和紀念碑都允許拍照,但在拍照前最好問一下工作人員。

主要特產:銀器、銅器、廓爾喀彎刀、犛牛骨飾品、克什米爾地毯。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