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編輯部一行九人浩浩蕩蕩開向了浙西大峽谷,准備把這一身市儈氣徹底地滌蕩一番。雖然因此連續工作了七天,但旅游的興奮使每個人看起來都神清氣爽。
在杭州轉了長途汽車後,大約行駛了2小時左右,綿延不絕的山脈開始映入我們的眼簾。越往前行,山勢越是巍峨。
我們大約在下午三點多到達大峽谷山莊,這是當地最大的酒店。安頓好一切,已是晚飯時分,第一天的行程中沒有安排游玩景點,只是到頗有名氣的“泉水餐廳”品嘗當地的特產“三石”-------石雞、石蛙和石耳。“三石”在浙西的地位就像烤鴨之於北京、羊肉泡膜之於西安,都是必定要嘗一嘗的。除了“三石”一定要吃,還有一樣也是一定要試的,就是這裡的千島湖啤酒。雖然我不知道這酒究竟是用千島湖的水還是用浙西的水釀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那一處的水都清新暢快,一如喝了這酒以後的心情,透徹到心底。
酒足飯飽後,我開始細細打量這塵世外的另一番光景。餐廳是用原木搭建的,梁十分高,沒有空調。最稀罕的是這椅子,竟然是現在在上海的老房子裡都很難覓到竹編矮椅,做上去還有嘰嘰呀呀的聲音,甚至懷古。從窗口極目遠眺,隔著一條小溪就是蔥蘢的山,快到山頂的的地方孤立著一家農戶。滿目的綠中夾雜的那一點白, 不免讓人聯想古詩中的高山隱士。
出了餐廳,不遠處高高地懸掛了一副吊橋,趁著夜幕未降,我們決定過這座“勇敢橋”。幾個好事的同事左搖右擺,不經意間從三釐米寬的木版縫裡看到了橋下潺潺的流水,不免心驚肉跳。
第二天早晨七點不到,我就被窗外的鳥叫聲吵醒,睡不著就索性起來看風景。山裡的空氣真好,干淨的風夾雜著滋潤,滿頭滿臉地撲過來,頓時就去了困意。
八點整,我們准時出發,去了第一個景點柘林瀑。在柘林瀑的入口處,有許多阿婆脖子裡都套著一串串用果子串起來的項鏈,紅綠相間很是好看。她們說是小蘋果,其實是某種植物的果子,既能裝飾又能吃。我們當然舍不得吃,在脖子裡稀罕掛了兩天,回到上海的時候紅的都已經熟透干癟了。
柘林瀑有大大小小的幾處瀑布,水質清新透徹,看的見潭底的卵石和卵石間游動的小魚。這可樂翻了我們幾個小青年,紛紛脫了鞋襪下水,男女分做兩邊打起水仗。腳一入水,暑意頓消,涼氣從腳底一直竄流到哦全身。DV和相機同時捕捉我們的嬉笑,連經過的其他游客駐足感受我們的熱情。因為我們不是跟團,所以時間可以自由分配,一直在水裡玩到盡了興,這才上岸擦干了穿鞋。
柘林瀑除了有水,還有一截山壁可以攀岩。因為山勢平緩,木樁也夠多,所以沒什麼保護措施。盡管如此,我爬得還是很費力,可能是人矮手短吧,幾個木樁離得比較遠的地方都靠兩個男生幫忙,又托又拉費了很大的勁才上去。
將柘林瀑鬧了個沸騰後,我們又驅車趕往白馬崖。一路上,幾個女生都後悔沒帶泳衣來,我自鳴得意地說了句:“哼,我帶了!”沒想這句話使我後來成了“小瑤池”的主秀。
白馬崖的山勢較高較陡,還有許多奇石異洞。有一個景點叫“甘露”,就是一個可以容下兩個人的小水簾洞,我站在山洞裡,掬起一捧水送到嘴邊,又涼又甜的水讓我咧嘴一笑,留下了精彩的一張照片。
在經過一段累煞人的登山之路後,我們終於到了山頂上的涼亭,已經累得沒多余的力氣,直嚷嚷著讓賣西瓜的阿婆切個瓜讓我們解渴。山裡的西瓜都是泡在溪水裡鎮涼的,而這裡的水質又相當好,切開的瓜紅瓤綠皮,一口下去涼到心裡,還透著若有似無的泉水味。
一番整休後我們開始下山,也開始了這次旅游的高潮,因為下山的路上有最後一個景點——小瑤池。
小瑤池由一道十幾米高的瀑布衝刷而成,水很淺,才沒過我的腰。起先大家都只顧著下水嬉鬧、拍照,鬧了一陣後不知道誰突然想起我穿了泳衣,還沒秀過,非要我脫了外衣秀一把。雖然本人有著天使的身材,但卻有一條做人原則,就是絕不掃大家的興。所以也就大大方方地一邊脫衣服,一邊面對三個照相機一個DV的鏡頭擺了幾個讓大家拍手叫好的姿勢。
下午游劍門關。由於附近正在造發電站,這一帶的水被泥土污染,成了“黃河”,所以我們兵分兩路,幾個同事步行過去,而我們幾個不怕髒的就坐皮艇“漂流”過去。皮艇是由三個老師傅劃的,經驗充足,所以有驚無險。在幾個落差大的地方我們爆發出一陣陣尖叫,,下得岸上的同事頻頻向我們張望,雖然他們離我們很遠,但我依然感覺的到他們眼裡的幸災樂禍。老師傅向我們介紹,風浪大的時候,皮艇可以被拋到三米多高,我真慶幸今天風和日麗。“劍門關”三字極大,刻在一面斧劈似的石崖上。崖邊懸著一副吊橋,人一上去就晃,所以叫“晃橋”。漂流過來,一路的高山雄奇至極,美不勝收。
第三天,我們搭九點的長途汽車離開浙西。車行半路回望之時,我發現大峽谷兩邊的山上竟是雲霧繚繞。這裡的霧不像別處一絲絲的纏繞。而是滿滿藤騰的遮蓋了整個山頭,仿似從林子裡起的煙一般,神秘得很。
人是隨著車走了,但情卻留在了這山間,這水中,這峽谷裡。柔柔的,柔柔的,就像那繚繞在山頭的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