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恆山、懸空寺—大同(八)

作者: 往往

導讀五台山—恆山、懸空寺—大同(八)——懸空寺 從恆山出來開車僅幾分鐘就到了著名的懸空寺,它位於金龍峽口不遠的地方,懸掛在峽谷西側的翠屏峰山腰。遠遠望去,神樓仙閣,凌空危掛,丹廊朱戶,依岩而棲,真讓人以為是神仙的居所。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但至今仍然完好,還能讓如此多的游人登寺參觀,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因為寺廟的一半 ...

五台山—恆山、懸空寺—大同(八)——懸空寺

從恆山出來開車僅幾分鐘就到了著名的懸空寺,它位於金龍峽口不遠的地方,懸掛在峽谷西側的翠屏峰山腰。遠遠望去,神樓仙閣,凌空危掛,丹廊朱戶,依岩而棲,真讓人以為是神仙的居所。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但至今仍然完好,還能讓如此多的游人登寺參觀,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因為寺廟的一半嵌在石壁中,一半懸在半空,靠十幾米長的木柱支撐在岩壁上,難怪被人稱為“奇、險、巧”的建築藝術構思。翠屏峰雖突兀直起,但岩壁中部略呈弧形,整個寺院峭立在凹岩之中,而石窟頂峰突出部分像一把天然大傘將整個寺院罩在裡邊,既避免了風侵雨蝕,又遮擋了太陽曝曬,所以在1500多年以後它還能展示它的雄姿。全寺以木質結構為主,立明柱借岩石暗托,鑿洞穴插飛梁為基,它的最高處離谷底百米左右,登到此處,令人驚心駭目。整個寺廟一半懸於岩體之外,下邊有一排立柱托住它的外沿,走上懸空寺,用手可以晃動那些木柱,給人一種險中帶懸的感覺,其實整個寺廟主要靠插入岩石深處的飛梁支撐,而負荷大的時候,外邊的立柱才會實在的起到支撐作用。懸空寺之精巧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居然具備一般寺廟應有的形制和規模,它也有一個山門,和鐘鼓樓。踏上寺廟,給人進入迷宮的感覺,全寺有大小18處殿閣,交錯疊折,殿回樓轉,一會兒鑽天窗,一會兒走飛棧,盡管有路標指示前進方向,你還是會搞不清你到底是從哪條路走過來的。而且一直揪著心,生怕不小心從上面摔到樓下,因為樓梯實在太陡了。

最讓人稱奇的是,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寺廟中,卻把佛道儒三家的眾神都請了進來,這裡共有主要殿堂17處,其中佛教11處,道教5處,還有三教合一的1處,歷史上,這三家爭鬥了幾千年,而懸空寺卻建成了著名的三教殿,使佛、道、儒三家的祖師同居一室。這個三教殿建在懸空寺的最高處,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其中,道教的鼻祖老子穩居佛祖之右,儒家始祖孔子排列在右上首,這裡雲集了佛教的信男信女前來朝拜,也有道教的弟子前來問蔔討卦,儒家的子弟也會來朝拜師祖,以期金榜題名。各種信仰的人各敬所尊,互不干涉,使這裡成為宗教領域中的一塊自由天地。

懸空寺中的雕塑石刻都有很珍貴的歷史和文物價值.,飛樓內壁上鏤刻的三尊大石佛,體態豐滿,形像逼真,和大同雲岡石窟是同一時代的作品。三官殿的天官、地官、水官塑像也是很具盛名的,它們塑於明初,雖經600多年的風雨,但塑像背後的木雕牡丹卻如雨後初綻,被專家門稱為“神雕”。

雙手緊抓扶梯,從狹小的樓窗爬下,走到寺外,不覺松了口氣,總算安全“著陸”。

順階而下,李白題寫的“壯觀”二字赫然岩石上。據稱是大唐開元23年,公元735年,李白游懸空寺,仰望瓊樓仙閣,驚愕的竟不只用什麼樣的詩句來形容,於是在寺下奮筆疾書“壯觀”二字,之所以壯字多了一點,後人說,李白原意是比壯觀還多一點,不知李白自己作何解釋。當年人們為了保留李白手跡刻制了壯觀碑,還修了太白祠,可惜解放前祠被毀壞,這裡看到的是復制品。那塊斷碑被保存在恆山文物局中。

看完懸空寺,我一直有個疑問,恆山雖多懸崖峭壁,但也並非沒有平坦的山谷修建寺廟呀,為什麼一定要花如此的功夫,把寺廟建在半空中,要知道這個工程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從設計到施工都要冒很大的危險,在建寺的時候肯定也會死不少人的。百思不得其解,請教了當地人,也沒有個說法,還是後來查了資料。原來起因與懸空寺下的流水。過去,金龍峽口經常洪水泛濫,每當雨季,洪水從四面湧進峽口,頓時驚濤拍岸,狂濫怒吼,像一條橫衝直撞的金龍,猛烈衝擊堤岸和崖壁,歷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悲劇。後來,有位仙長對當地人說,只要在峽谷兩側的懸崖上各修一座寺院,便能把金龍馴服。於是人們不辭辛苦,修建了這個舉世聞名的懸空寺。而且在懸空寺對面的岩壁上也曾修過一個“白馬寺”,兩寺隔峽相對,一定尉為壯觀。可惜,寺廟並沒有鎮住金龍,1939年的一次洪水,把渾源古城變成一片汪洋,淹死4000多人,白馬寺也只剩了依稀可辨的痕跡了。解放以後為了制服洪水,在這裡修築了恆山水庫。從懸空寺山門口,在峽谷的西邊絕壁上,有一鋼筋水泥的懸空棧道,共400多級台階,蜿蜒向上,讓人望而生畏。當你攀登至天梯極頂時,碧波蕩漾的高峽平湖所呈現的奇異景致會使你精神為之一振。這裡就是工程浩大的恆山水庫。憑欄遠眺,山水一色,恆山18景盡收眼底。站在這裡,看著碧波粼粼,浪襲雲岩的,被收服的“金龍”,再回頭看那懸空而立的寺廟,心中倒有不少感慨。懸空寺,雖沒鎮懾住洪水,卻留給後人一個非同一般的寶貴遺產。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