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戴河鴿子窩看完日出,就順便在海濱閑逛起來。路邊三三兩兩地散落著賣各種海產品的地攤,叫賣聲此起彼伏。忽然,一聲“海螺肉,便宜啦!”把我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循聲湊上前一看,只見那個地攤上擺著一堆用塑料袋裝的東西。“快來買吧,地道正宗的海螺肉。”我打開一袋,抓起一些仔細看著,只見是一個個蠶豆粒大小的淺灰色的東西,用手捏了捏,硬硬的。小販見我這個外地人不識貨,就開導說:“沒見過吧,這是加工定型的海螺肉,味道好極了,炒菜做湯都行。便宜些賣給你,一袋兩塊五。”我拿起一袋掂了掂,分量還不輕。“你放心,一斤高高的,要是在商場買起碼得要四塊五。”
我被小販的甜言蜜語搞得有些找不到北,心想既然碰上了物美價廉的東西,干脆多買幾袋帶回北京送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10塊錢買走5袋,小販還一副賠本賺吆喝的樣子。
回到家後便急不可待地想嘗個鮮,先做個海鮮湯!我打開一袋,將那東西如倒豆子般嘩啦啦地倒在盆裡,用溫水泡上。不一會兒,只見它們一個個漲大。我覺得泡開了,就掰開一個。咦?怎麼黑糊糊的!聞了聞,味道也不對。這是什麼呀,我滿腹疑團。
第二天,拿了一些讓單位的同事作鑒定,一位從小在海邊長大的男士忍俊不禁地說:“這哪是海螺肉呀,你買了一堆海螺屎!”原來是海濱食品廠加工海螺時,將海螺屎挖下來,外層僅包著一層薄薄的肉皮兒而已。
扼腕嘆息良久,我才想起一位偉人的話來:在市場上叫喊得最響的人,往往就是企圖把最壞的東西推銷出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