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火中鳳凰

作者: redhat1000

導讀西行湘西,蓄意期待的清麗和不經意中的遭遇的激情同樣讓人欣喜。 2004,07,31 廈門——張家界——永順宿東城賓館(水電賓館對面)標房60 到張家界已是傍晚,到火車站附近的汽車北站乘晚8點的車(20元)往龍山方向汽車經停永順。一路和志芳像出籠的小鳥,唧唧喳喳。 2004,08,01 永順——王村——保靖——花垣宿四方賓館 標房100 永順到處是往猛洞河漂流的廣告,我 ...

西行湘西,蓄意期待的清麗和不經意中的遭遇的激情同樣讓人欣喜。

2004,07,31

廈門——張家界——永順宿東城賓館(水電賓館對面)標房60

到張家界已是傍晚,到火車站附近的汽車北站乘晚8點的車(20元)往龍山方向汽車經停永順。一路和志芳像出籠的小鳥,唧唧喳喳。

2004,08,01

永順——王村——保靖——花垣宿四方賓館 標房100

永順到處是往猛洞河漂流的廣告,我們沒去,直接往王村(芙蓉鎮)(一個多小時,8元)。一路又是車,又是船,比較辛苦。芙蓉鎮最讓我向往的是米豆腐,在石老二火鍋店初嘗米豆腐,解了我看過那部電影以來的饞。鎮上那個零零落落的菜市場擺著許多吸引我的蔬菜,小玩意。坐摩托在小鎮兜了一圈,土家扎染(西蘭卡普),酉水上的鎮子……鎮上滿世界的劉曉慶米豆腐讓我們眼花繚亂,烈日下坐碼頭邊,和志芳捧著個西瓜侯船,辨認著那家米豆腐最正宗。

往保靖的小船(10元,每天12點發船,3個多小時),在那艘又悶又黑的小破船上,我們幸運地擠進艄公的駕駛室,看全地伏在神的腳下真美妙:酉水邊不張不揚的山色秀水,偶爾飛過的小白鶴,船行一路,和游小三峽的感覺竟然有些相似。美景常在不經意中讓人迷醉,看來並不是只有名勝才有風光。艄公沿途靠岸送客接客的,估計都是些小村莊。

在保靖上岸坐面的往花垣(5元)。路上,那個為省一元錢硬是要搭微型車的土家族憨厚的小伙子給我留下很深的印像。對花垣的印像就集中在賓館邊上那條熱辣辣的小吃街上,一個字“火”:燒烤,鐵板燒,煎土豆……一伙人圍著火鍋涮麻辣燙,要什麼叫什麼,一群不認識的人就這樣圍著一圈,向著共同的目標——涮!老板娘殷勤地招呼著,直吃得我們雙唇發麻,失去知覺才互相提醒:明天別有後遺症了,罷了吧……

2004,08,02

花垣——茶峒——洪安鎮(重慶秀山縣)——迓架——松桃——大興鎮——銅仁——阿拉——鳳凰

行:一天橫穿川東、黔北、湘西三省,處處是過客,名為“湖南農民考察報告”。花垣到茶峒的路不好走(1小時左右,5元),到處是濫開濫采的遺跡。那個苗族司機歷數了當地政府官員的腐敗,花垣如何窮得列入“百窮縣”。終於到了沈老筆下的小鎮,真正的邊城——茶峒,小街小巷只有好奇的小孩、小狗迎接我們,全然沒有當年賽龍舟的鬧騰。不過,那條不知名的小河和不知名的小船就像幅老照片,提醒著我們當年豆蔻年華的翠翠和擺渡的爺爺、黃狗和那個婉約卻漸行漸遠的愛情。趕緊在那裝模做樣地劃船、背背簍,孩子們對我們這樣的異鄉人先是有些新奇,隨後就在河裡歡快地游泳了。那近一世紀歲數的擺渡老人把我們送到對岸,船是靠著木棍栓著纜線往前走的。對岸,屬重慶秀山縣的洪安鎮,是個狹小的鎮子,卻也恍如隔世地生活著一群人。在路邊乘車往迓架、松桃、大興(本可以在這換車往鳳凰)、銅仁,再從銅仁搭車往鳳凰。一入縣城,先走了一段古屋,看似解放初的房子,家家戶戶多敞著門,小孩在門口洗頭、小狗閑散在庭前,斑駁的陽光一片片地撒在門前那熱熱鬧鬧地開放的指甲花,讓我忽然懷念自己童年時的夏天。

住:沱江邊上的吊腳樓很多小旅館,我們選擇箭道坪小學邊上的箭道坪賓館(傅小惠0743-3223534 標房50)。家庭旅館,小四合院,很適合居住,樓上有個小平台正好可以看到鳳凰一中校園,就像到了親戚家小住卻不必應付繁文縟節。棒!

吃:就看胃口能盛多少啦!

2004,08,03

鳳凰——山江鎮(3元)

山江鎮的老寨叭咕苗寨是個比較商業化的寨子,門票35元。未進寨門先聽苗族姑娘脆亮的迎賓歌,喝著迎賓酒,看苗族姑娘佩帶祖傳的老銀首飾,頭頂厚重的頭巾介紹著當地風俗 ,歌舞表演中的小伙子有力地擊鼓,和那位被扒了一臉灰、像征著娶了苗親的游客,寨子裡建築觀光,踩刀梯,榛樹林,……。在鎮上趕集沒有太多的不同,只是不少著苗服的婦女帶著孩子來趕集,街頭小吃真有點髒,賊溜溜的小毛賊四處窺伺。

2004,08,04

真正在鳳凰閑住了一天,尋找古城的靈魂。起個大早到沱江邊上領略晨曦中的古城。在古城人眼裡,一板一眼的一個普通的夏日就這樣拉開了序幕,邊洗衣人不再受傍晚游人嬉鬧、喧嘩的影響。們徜徉在沒有開張的石板街上,穿行在睡夢中的老屋下,就想這樣輕忽忽地行走在這難得安靜的晨光中。計劃晝伏夜出,睡個長長的白日覺,傍晚上帝賜下透雨,滋潤大地,讓我們的心也清爽許多。雨中泛舟的滋味很閑適,很煽情,聽艄公述說苗家人娶親的風俗,看風雨中的吊腳樓,雨水打在水面,織在城門口的路燈下,在空氣中輕盈地舞動,夏日的小雨竟是這樣風情萬種。艄公把我們送到江邊的“原始人酒吧”,在那帶著原始味道的格子窗下看沈從文老先生的《邊城》,想像著隱藏在淡淡的文字底下的那個久遠的年代,心底卻是安安靜靜:今日的翠翠又是誰呢?這樣的夜晚讀小說,再好不過了。

2004,08,05

湘西見到許多路邊宣傳標語很有意思:“住院分娩,母子平安”“要想富,養豬是條路”“走出山門經商,計劃生育記心上”“不送子女上學是違法行為”。另外一個特點,一見到游客,小吃價格*2沒商量。

行:到書家堂(舒家塘)(門票30,可能貴了,土家村落,路況不好,出來車很少)——黃絲橋古城(門票20,沒進去。建成686年,土建,在康熙1799年間改作青石牆)——都羅寨(門票30,土家寨,寨內乘船約三十分鐘,兩人一艘20)。

玩:書家堂那位導游實在以楊家將後人為豪,是我接觸到最敬業、最投入也是最老的導游。據他自稱是楊家37代傳人,赫赫有名的楊家歷史讓這73歲,只剩兩顆牙的老人分外追念。村裡處處是宋、明、清的遺跡。只記得介紹了許多門,動輒上百至千年的歷史。門上字跡依稀,什麼“處善循理”“清白家聲”“履芳懷潔”“常由個中”。隨便哪扇門都寫著祖先的智慧、豁達。特別那四扇雕著蝙蝠、龍、雲、蓮花的門,鶴、鹿、鳳、鵲像征著福祿壽喜,繪著“姜子牙垂釣”“劉海砍樵”“牛郎放牛”“張生耕讀”分別代表“魚、農、耕、讀”,先人眼裡的功名利祿的追求就這麼遮遮掩掩地表達出來,就我們現在這個年代的直白、赤裸在這些典故目前,真像些沒文化的村婦。黃絲橋因趕時間只在門前留個影,留下些遺憾。都羅寨是個純粹的土家寨,商業味不那麼濃。那對年齡最小的“導游”小姐妹領我們沿著寨子,在有紅燈籠引路的峽谷逛了三個多小時。蕩舟的艄公和當地小姑娘的歌聲越過山嶺,帶著土家人特有的韻味穿透在空氣當中。看著農家門前伸手可摘的梨子、西紅柿、獼猴桃,吃著剛摘的西瓜,淋著說來就來的陣雨,在大自然中與天地無縫無隙的親密接觸,想起經上記著:我赤生出於母腹,也必赤生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

吃:滿眼翠色,成熟的瓜果,現摘現烤的玉米,紅得像假的西紅柿,水靈靈的梨,綠油油的蔬菜,用柴火燒的干飯,活蹦亂跳的土雞,頃刻之間都成“大胃”的戰利品。還有那只帥得像個王子、被志芳認為是“通人性”的小狗在一邊像個紳士地護衛著我們不可能文雅的吃相。這樣吃的感覺很純粹,很盡興!

2004,08,06

在鳳凰轉悠,想在不經意的地方能發現什麼驚喜。去了沈老先生的墓地,見到那塊很不一樣的墓碑,其實是塊大石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背面寫刻著挽聯“不折不從,星鬥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從文讓人’。不過,印像最深的還是那句話“一個士兵若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讓我想起蔡琴那首“出塞曲”中唱的“……如果你不愛聽那是因為歌中沒有你的渴望。”臨走之前又到夜市大排擋痛吃一通,包括在廈門不敢吃的燒烤,什麼酸辣魚、辣子雞、粉蒸肉,買了一堆姜糖,畫了件T恤,算是盡了諸般的興了。

2004,08,07

鳳凰——吉首(汽車,12元,一個多小時)——張家界(火車,9元,近四個小時)——廈

吉首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我們因時間關系沒有多停留。往張家界的列車算是農民專列,車上到處是挑著擔子趕集的農民,看著生活很艱辛,還有逃票的啞巴,不甘寂寞的小偷。到張家界在百貨大樓附近找“一品樂”茶館休憩、整理這一路的開心,又到隔壁的奇峰菜市場買了些鹹魚、香腸之類。

一些小小遺憾:

從懷化乘火車該更經濟,或往柳州進入也行。沒有去山江附近的腊爾山,那有座號稱天下第一的石橋。去吉首附近的德夯苗寨會經過矮寨公路,猛洞河、西門峽漂流留待下次吧。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