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第六天今天早晨終於是被鬧鐘喚醒的,昨晚的那一覺睡的可香甜了。
習慣性的看看窗外,天還不是太亮,對面的屋頂上也仍有積雪,心裡還隱隱的在為昨天的壞天氣懊惱。你看,我就是這麼一個小心眼的人,對天氣也是如此。
由於要在海德堡住3-4天,所以要帶走所有的行李,整理打包。
8點半出門下樓,走到小街對面的一個巴士車站等車。
這時候天已經大亮,竟然有一縷難得的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空氣也不是太冷,手腳松動了好多。
車來了。由於之前唯一一次乘巴士,用的是州票,所以沒有在巴士上買車票的經驗,很茫然的樣子,又背了個12公斤的大包,還要在開動的車上,人跌跌撞撞的,自己感覺有些蠢笨。
正在尷尬的時候,一個坐著的女乘客好心的過來幫忙。她德語,我英語,二人七手八腳在售票機前忙乎了一陣,總算打出一張車票來。
到了奧林匹克廣場,一拐彎,就是地鐵,也就是U-Bahn的入口,搭地鐵去中央車站搭火車。
因為我准備搭乘一列國際快車,所以時間尚早,就在火車候車廳裡轉了轉,又到問訊處去看看有什麼免費地圖可以拿。忽然, 看到大廳裡有些鴿子正悠哉游哉,旁若無人的走來走去,一會兒還會超低空,短距離的盤恆一圈,非常的自在。周圍的人流開始多起來,可是大家也見多不怪,只有我在那裡好奇的看個不停。
9點41分發車,3個小時直達海德堡。由於有昨天上錯頭等車廂的歷史,今天特意留心看車廂的編號。原來在每節車廂外面,都有一個大大的1字或2字。
車況,勿用質疑,非常舒適干淨,航空座椅,小桌板,電腦用的電源插座,地毯,又少人,三兩個乘客也是自顧自聽音樂或看書,交談也是小聲的。看著窗外飛掠而過的景色,我開始享受這靜靜的火車時光。
12點45分火車到達海德堡中央車站。
現在明白,對於旅游者,在德國的中央車站附近,應該有這麼三個地方會比較有興趣,一是火車售票處,可以打聽價格,不過人很多,常要排隊,再就是買票,二是火車問訊處,通常是一個小的櫃台,2個工作人員,這裡可以免費查詢車票種類,火車班次和打印時間表。三是火車站出口附近的旅游問訊處,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旅游景點信息,有少量紀念品出售,不過地圖大部分要花錢買。免費的有一張,通常貼在大廳牆上或者門口外面。
下了車,就去問訊處,一打聽回程也有類似的車票,依舊是49歐,現在是淡季,隨買隨走,根本不用擔心,我因為尚沒有決定自己什麼時候離開海德堡,所以更不急於現在買票。
由於事先查過會務組為我們訂的酒店位置,知道離中央車站很近,不過想到自己背了個大包,跑來跑去不方便。可是打出租又嫌貴,於是又打算乘公共汽車。
乘幾路好呢,跑到旅游問訊處門前的那張大地圖那裡一找,很快找到一條合適的線路,41路,看樣子它還是一條穿行鬧市的旅游專線呢,我以後肯定還用的上。火車站門口就是巴士站,肯定有41路。
果不出所以然,車來了,跑上去,哪裡下呢,得問司機。經過幾次問路的經驗,我現在明白在德國,你也勿需要講什麼什麼了,有張地圖,地圖上有你要去地方的名字,一指,大家都明白,省的一通雞同鴨講,又費力又費時。只是有幾次,遇到的人指指自己的眼睛,表示眼神不好,你的地圖字又太小,我看不見,才碰了壁,其他時候還是很靈驗。
噢,對了,最好再備一支筆,這不,這個司機用筆劃出車站停的位置,又圈出我要去的酒店位置,我就一清二楚了,車費1歐。
哪知道車才乘了一站,簡直就是才上火車站門前的主干道,司機就告訴我到站了,結果下來又往回走了半站。原來,從火車站走到酒店大概才需要分鐘,只是中間有二個比較大的十字路口。
會務組為我們訂的酒店房間很小,網上曾查過它的雙人房價格,90歐一晚,不過收拾的很干淨。唯一覺得納悶的是它洗手間裡的衝淋房小的我都轉不開身,如果是那些人高馬大的歐洲人怎麼行。
與我同屋的是一個熱情的意大利西西裡島來的女孩,現在柏林讀書。
2點鐘搭上會務組為我們安排的班車,去坐落在半山的研究所。之前為了安排自己的旅游計劃,曾仔細的查過研究所的位置,並試圖比較與酒店的距離。可zoom in 或out了老半天,總也搞不清二者的關系,結果都是只看到局部,所以很沒有整體觀念。剛才在旅游問訊處門口看地圖的時候,總算徹底搞明白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看研究所的位置,環境應該相當不錯,問題是比較偏,除非叫出租車,要不很難自己去搭車,經過的巴士很少,看地圖,巴士站下來可能也得走上20來分鐘的路。
先不理這些,辦正事要緊。車開的時候,看見二邊是高高的樹林,眼前是修葺整齊的盤山路,恍然間有種當年坐車上廬山的感覺。
坐定,乘大會還沒有開始,先翻了翻參會者名單,看看有多少中國人。後來在會上認識從英國劍橋來的老王,他1991年去的英國,現在也是小有成就,他的習慣是每回參加這種會議的,先找到名單,看有多少同胞,吃飯的時候好一塊兒聚聚聊聊。看來還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類似,本來就是物以類聚嘛。
這個會議一共有五個亞洲來的女孩子,一個是泰國人,現在在英國讀書,一個是越南人,在日本工作,一個是香港人,在瑞士讀書,還有二個就是中國大陸人氏,一個自然是我,還有一個是婷。
我真的很慶幸我參加了這個會議,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認識了婷,一個率真的西安女孩,在德國讀完書,目前正在一個研究所工作。有的人,你認識一輩子,可能永遠也是泛泛之交,有的人卻短短幾分鐘,就一見如故。我與婷就是屬於後者。
起先只是在大群的歐洲人中間,可以找到一個能用普通話交談的朋友,已屬非常不易,居然還可以談的這麼投緣,簡直可以用暢快來形容了。因為認識了她,原本可能只是一個無聊枯躁的3天會議,一下子變的生動有趣起來。
會議不算太大,只有二百來號人參加,中間休息的時候大家全站在一個廳裡。突然我在這裡面發現一個德國美女,皮膚白皙,面目嬌好,身材窈窕,穿了件白色短袖T恤,非常養眼。她在人群中穿來穿去,原來是大會請的女招待。這時我注意到身邊也有兩個男青年在悄悄的議論她,估計也是被她的美貌吸引。不過美女好像很忙,也很冷,並不理會人群,只顧忙她自己的活。
好景致自然要與朋友分享。我馬上把美女推薦給了婷,也得到婷的認可。當我說起剛才的那二個男青年時,其中有一個竟然是婷的同事,
“好啊,”婷說,“他已經有女朋友了,不過他女朋友自然沒有美女那麼好看了”
“就是太冷了一些”我目不轉睛的端詳著美女。
“可能美女知道自己很美,所以就有理由冷起來”
“太對了”
我們倆嘻笑說,猜測那些站在吧台附近喝咖啡的男士,都是想和她套近乎。
會議邀請了一些在該領域有頭有臉的學術權威們來做演講。下午第3場的時候,婷突然興奮的對我說“就是他”,原來說的是剛才的那個演講者,來自美國,與婷的老板有合作課題,婷的同事們老提到他的名字,說他在學術方面非常出色,按婷的想像,這麼有成就,怎麼的也應該是年紀頗大,架副眼鏡的老頭了吧, 哪知道今天一見,竟然是一個儒雅的中年男士。
就叫他俊男吧。
俊男的氣質很好很好(請不要介意我用這麼多很好,的確是很好),很斯文。據婷的推測,他有東歐血統,所以長相不像老美那麼粗逛。而且俊男有時在侃侃而談中,會突然語塞,流露出一種害羞的表情,惹的女性們的偉大母性情懷一發不可收拾。這種精辟的分析可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是日本人就大量女性影迷對木村拓哉的狂熱追求而做出來,不幸的是,我也是他的迷之一。
據我們倆的推測,別看俊男儒雅淡定,看似隨意,漫不經心,估計生活細處卻會非常的吹毛求疵,同那個美女一樣,養眼卻並不好養。所以我強烈要求婷,回去設法找一張俊男的全家福,伊妹兒給我見識一下他的太太。
吃晚飯的時候,婷榮幸的與俊男以及她的同事坐在一起用餐,討論課題。我只好隨便找了個座位,准備吃完就走人。
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荷蘭人,左手邊的是一個法國人。
我一向不怎麼喜歡歐洲人,至少不怎麼能理解他們交談之中的幽默之處。倒是覺得老美的笑話更直接一些,簡單一些。所以我只打算禮節性打過招呼,埋頭辛苦用餐。
荷蘭人還是比較熱情,先開口含暄了幾句。這時邊上的法國人也加入過來,可是盡談的是一些無聊的話題,如“你如何看待政府削減教育經費”等等,而且談論起歐亞兩洲的比較時,又顯得態度傲慢,真是無趣。我匆匆吃完,借口拿甜點,終於離開了那張桌。
之後的幾餐飯,都是同婷坐在一起。我們倆好像有聊不完的話題,我想有些老外肯定會覺得奇怪,怎麼這兩個中國女孩整天在不停的說話,有什麼東西那麼說也說不完。當然我們的談話不會是在會場裡。
一直計劃著趁哪天會程安排松,又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時候,溜出去逛一下這座小城。早就聽說,德國最美的大城市是慕尼黑,小城市是盧藤堡,中等城市就是海德堡了,不知道有沒有依據,總之是要出去看看的。
可是婷不能去,她要趁周末去漢堡探她的德國先生。那我就一個人多呆一天吧。
附圖,海德堡街頭的公共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