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西安是距大山最近的都市,也許並不准確。但有一點我相信,就是終南山對於西安來說太重要了。它見證了十三朝古都的興衰變遷,它是一部記錄了周秦漢唐華夏盛世的矗立的史詩,它是西安城的守護神、也是西安城的無字碑。如果每個城市都有靈魂的話,那終南山就是西安城的靈魂。終南山溝壑深邃,山勢富於變化,千姿百態,其山有尖者曰峰,平者曰頂,圓者曰巒,相連者曰嶺,峻壁者曰崖,崖間崖下者曰岩,有穴者曰岫,路通山中者曰谷,不通者曰峪,山谷中有水曰溪,山夾水者曰澗,可謂山形之大全,是山水畫家極好的臨摹之地和攝影師不可多得的攝取鏡頭之處。
在這個偉大秀美的山嶺中,有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峪,它不起眼的連西安人也絕少知曉,它就是康峪。這個名字因何而得,說法不一。當地人說因為峪中有一條康溪,故名康峪;有人說因為以前峪中住有康姓人家,故名康峪;有人還說是因為春秋時期秦穆公修灞橋,在此取石(現在康峪裡還有遺石種種),為保年景豐裕,故稱康峪。
從西安城驅車四十分鐘就可能抵達康峪,而由寬闊的環山公路到康峪峪口有一段硬化的山路,這是建設中的康峪休閑渡假山莊修築的,車可以一直開到峪口西康鐵路終南山大峪隧道道班的院場。在這裡停車不收任何費用,若遇見到道班的人,只需點頭一笑即可。
峪口只有一戶朱姓人家。朱家小媳婦頗有點姿色,也燒得一手好菜,當然絕非城市裡那種廚子手段,而是山野農家的味道。在進峪之前,先去朱家打個招呼,而後坐在朱家門口的石桌邊定好飯菜,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要些新鮮的木耳和野山菌,當然,烙鍋盔和紅燒土雞是一定要吃的,不過他家養的土雞有限,能否吃到要看運氣了。
峪口到石門是一段約一公裡較為平緩的山路,夾道是茂密的楊樹。路傍著山,溪傍著路,若是在雨天或雨後來,山溪就會滿漲,流到山路上來。不過在水階上跋涉則又是另一種山行的感受。
石門,傳說是大禹治水時用開山斧劈開的,巨大陡峭的兩扇石壁,峙立於峪中,宛若雄偉壯麗的山門。康溪則由門中婉轉疊落,奔流而出,而溪邊的石階曲折陡狹,隱幽地通向山峪的深處。
一入石門,山徑陡然艱險起來。從這裡開始就進入到長安南五台林場的領地,也就進入了康峪最美的風景區段。奇形怪狀的岩石堆疊成彎曲險陡的小徑,翠綠茂密的纖竹把小徑遮蔽得難見天日。撥開幽篁,在狹窄的竹徑中穿行,而徑邊山溪淙淙的流水聲、竹林沙沙的風響和山谷中婉轉的鳥鳴,就彙成了美妙動聽的交響樂。
走過二百多米的竹徑,視野漸漸開闊起來。兩條涓涓溪流在這兒彙合。此時,可以在溪邊尋找臨水較大的岩石,用手拂去上面的青苔,坐下小憩。如果是夏天,還可以脫掉鞋子,將腳浸在清澈的溪水中,飛泉爽氣,流瀑消暑,頓覺清涼而舒適無比,掬甘泉來解渴,淋瓊液以洗塵。
再往前去,便是大片的松林。松林以油松和銳齒櫟居多,華山松雜於其間。走入林間,排松送青,山花艷發,恍游匡廬,流連忘返,馬上就有走入唐代詩境中一般的感覺:“青猿吟嶺際,白鶴坐松梢,”“危松臨砌偃,驚鹿驀溪來,”“勢奇看不定,景變寫難真”……尤其是日暮時分,那種“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情景就會再現。
沿著石徑和山溪繼續前行,徑旁雜生的果樹,時常也能給人帶來山行的快樂。櫻桃、桃子、李子、杏、核桃、梨、山查、山棗、板栗、柿子伸手可摘,幾乎在夏秋季都可以品嘗到最鮮美、最綠色的水果。
距石門一裡余,就是望景台。在望景台對面的山坳有一處自然形成的平壩,方圓約七丈,平壩上有幾間破落的房舍和頹圮的圍牆,院中雜草叢生,晚秋更是滿院落葉。在這兒山路分岔,一條通向西邊山上的青蓮寺,另一條通向南五台山。
去青蓮寺,要越過小溪登西山。坡陡路險,經常要四肢並用才能奏效。攀爬至半山腰,漸有石階。沿台階向上,過小石橋就到了。現在的青蓮寺已經沒有僧人了,原來的大殿和僧房都已經坍塌,在大殿的廢墟上建起的簡易小樓是五台林場的工作站,通常也沒有人居住。廟台下還殘存有五孔舊窯。廟台上面約五十米處還有八角樓的殘垣斷壁和被雜草封蓋的古井。由廟台繞山北行,百米處就是望景台。在此登高舒目,可夜賞山月,朝觀日出,暮看夕照;北眺秦川,簇簇村舍,裊裊夕煙;南望終南,重巒疊翠,山秀峪幽;舉頭天青雲白,低頭鳥飛花艷。真可謂觀覽美景,無所不至,無所不極。
關於青蓮寺,建於何年?不得而知,但有不少傳奇掌故。如果你有幸在青蓮寺遇見護林的康峪村的老村長,他會告訴你很多很多……
沿另一條路繼續深入二十分鐘,便可以看到溪流的盡頭——玉台泉。在兩塊如玉壁般的巨石下湧出一泓清泉,泉底那顏色斑斕的石頭把四米見方的泉池染成了五彩玉盆。蹲在池邊,雙手掬起一捧清泉送至唇間,柔滑甘美的泉水沁人心脾。
至此向南,越來越難走,也越來越危險了。路上長滿了草滕和荊棘,有時需要砍刀和長棍開道,不然,衣服就會面目全非。還要警惕四圍的動靜,因為已經進入野生動物頻繁出沒的地域了,建議非專業人士的游玩到此為止。前些天西安的七個大學生,就在這個山峪裡迷失了一天一夜。如果遭遇危險,要盡量到高處去,可以利用時斷時續的手機訊號求救。
康峪之美,美在其“野”。“野”者:原始風貌、野生自然。峪中的景致,沒有絲毫的人工雕琢。石徑、流溪、樹木、雜草、崖壁、山嶺一切皆為自然天成。
康峪之美,美在其“空”。“空”者:絕無人煙、偏僻而不染凡塵,又酷似陶淵明所寫的“世處桃源”。現在很是難得有這樣的去處,整個山峪裡沒有一戶人家,甚至平時峪中連山民也極少能遇到,真有“空山不見人”的感覺。
康峪之美,美在其“秀”。鳥語花香、松濤竹波、溪瀑玉階、風起雲湧、日出月落,使人不由聯想起北宋大畫家範寬山水畫的意境。春來,櫻桃、桃花、杏花開,俏笑於山崖上,竹林旁。夏至,滿溝竹葉蕭蕭,聲似細雨消暑熱,葉如蒲扇生爽風,隱竹林深處聽鳥唱,浸清溪邊冷水浴,坐松蔭下望遠山白雲,興詩意陶情操。秋臨,漫山紅遍,山披錦繡,山果熟透飄香,坐竹林品嘗野味,於山坡上采紅葉,遙寄深情,悠哉自在,神仙弗如。冬季,漫山銀裝素裹,然松遇寒而更青,竹至冬而愈趣。倘謂康峪的最美,四時各有不同:春天的柳、夏天的竹、秋天的楊、冬天的松;春天的花、夏天的葉、秋天的果、冬天的枝;春天的黃鸝、夏天的杜鵑、秋天的畫眉、冬天的寒鴉;春天的嫩黃、夏天的翠綠、秋天的艷紅、冬天的素白。對於厭市囂而尋幽靜之處者,當說唯此為最。
康峪是一方無塵的淨土,是一處避世的桃源,更是一位楚楚動人的含羞少女,。一經見過,你就會不自禁地愛上她,從此魂牽夢縈。當然,這樣美麗的地方,誰也不願意她被玷污和毀損,所以,請你不要告訴太多的人。倘是你真的想來,一定一定要珍愛這裡的一切,讓我們共同守護著這塊聖地吧。
公元兩千零四年十二月一日苦竹寫於西安
附:康峪詩束
七絕康峪晚唱二首
山中夜雨漲青堤,半過苔階半過溪。
康峪新晴行徑遠,為誰一路著花泥。
幽篁一澗壓雲低,處處溪聲石徑迷。
閑坐峪中松嶺下,任風吹入暮陽西。
五絕朱家嬌娘
康峪野村西,輕羅暮隔溪。
遙看青黛遠,近笑鬢雲低。
眼兒媚康峪新醉
閑車野趣向山行,康峪正新晴。流溪曲徑,花牆草舍,鳥語人聲。
此番又醉殘陽裡,一笑碧羅輕。歸來總是,滿身酒氣,萬盞華燈。
五律康峪秋興
康峪深行晚,野山人未還。
雲生秦嶺樹,日落玉台泉。
紅葉千階路,青蓬半壟田。
但求營草舍,常住竹溪邊。
五律康峪秋晚
坐看秋山晚,寒鴉入野川。
溪平堆枯葉,風勁散荒煙。
可笑憂天事,當愁買酒錢。
長安堪北顧,滾滾暮雲邊。
七絕雪竹
疏枝斜臥雪溪邊,白白青青兩不宣。
雖道一生無艷季,精神總在北風前。
公元兩千零四年苦竹寫於西安康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