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名山眾多,被稱為“桂林第一峰”的卻是不在桂林山水精華“三山兩洞一條江”之列的獨秀峰。從正陽步行街一直往北去,橫穿過解放東路,步行兩三分鐘就到了靖江王城,而獨秀峰就位於這王城之內。
說到靖江王,得從朱元璋說起。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為中國歷史上繼漢高祖之後又一位布衣出身的開國皇帝。他將24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分封到全國重要州府,建藩為王,這其中的那位侄孫就是駐藩桂林的靖江王朱守謙。但他還不是第一位靖江王,他的爺爺是朱元璋的親兄長,早年即亡,朱元璋一直將其兒子帶在身邊,其子戰功卓著,但為人猖狂,最終被朱元璋殺死。事後朱元璋甚為愧疚,所以將侄孫封為藩王,並追封兄長和侄子為第一、二代靖江王。靖江王世代相襲,歷時280年,王位共傳14人,為桂林留下了靖江王城、靖江王陵等歷史文化遺存。據說修建王城之前,劉伯溫考察了桂林所有的山峰,最終確定城市中心的獨秀峰作為王城的靠山。王城自洪武五年開始營建,歷時20年方才建成。獨秀峰南部為王府宮殿,北部為“御花園”,規模宏偉。順治七年,清定南王孔有德攻入桂林,改靖江王府為定南王府。後又改建為貢院,也曾作為民國廣西省政府所在地。
王城四門城樓上各有一石坊,我走訪過其中三個,分別是南門的“三元及第”、東門的“狀元及第”和西門的“榜眼及第”,不知北門上刻的是什麼字樣。王府的大門是一座黃色的牌樓式建築,旁邊還掛著一個匾額:廣西師範大學。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廣西師範大學的王城校區也坐落其中。如今靖江王府與獨秀峰捆綁在一起進行游覽,門票50元,真貴!進門後由導游一路帶領,參觀了大殿、歷史展覽館、夫妻樹、龍爪樹等景點,印像不深了。進門後的兩排落地大紅燈籠,配合上古色古香黃色的校舍,如畫一般的校園,真是羨慕這些日日在畫中求學的學子們,更羨慕他們不用買門票也可以進出森嚴的王府。
王府後半部就是我為之而來的獨秀峰了。山崖上鐫刻著“南天一柱”四個大字,據說全國刻著這四個字的只有兩個地方,另一處就是三亞的海角天涯。山側有座仰止亭,廖承志在亭中立碑“中山長在”,亭前還有一座細長三面棱型的紀念碑,上書“中山不死”,不知中山先生與此處有何淵源。獨秀峰下最吸引游人的是讀書岩,岩洞本身無甚特色,只是洞壁密布摩崖石刻,石刻本身無甚特色,只是這石刻之中卻留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跡。王正功,字承甫,四明(今寧波)人,曾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正是他最早概括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的千古名句,流芳百世。
山腳下還有一座神秘的太平岩,據說某一位靖江王爺在洞中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太歲”,攜帶在身邊,終得長壽。某年慈僖大壽,各州各府都進貢珍奇異寶,但均被退回,當時的桂林知府便買通了大太監李蓮英詢問了原因。原來太後什麼都不缺,只是希望長壽。知府急忙入太平岩,找到屬於太後的“太歲”進獻,自然龍顏大悅,親書一個“壽”字回贈,這個壽字寫的細細長長,寓意長壽,知府如獲至寶,將這個字刻在太平岩旁崖壁之上。正因為這件事辦的好,這個知府連升三級。這個民間傳說如今已被旅游公司挖掘出來進行促銷。導游會帶你入洞,故作神秘的要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太歲”(其實就是你出生那年對應的一位古時將軍的畫像),磕頭禱告,然後去洞口的商店百般哄你買下玉佩、拓像等物,價格奇高。我自然是不感興趣的,出門,登山。
獨秀峰號稱秀奪群峰,山不高,但台階很陡,且每一階都很高,老年人攀登起來恐怕多有不便。登至山巔我已是氣喘吁吁,臉紅心跳。從山上俯瞰整個王城,一目了然。如詩如畫般的師大校園,鬧中取靜,學子有幸啊。自然風光與歷史人文融為一體,真個是“景在城中,城在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