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都城間-阿格拉-印度印像(IV)

作者: Sara莎拉

導讀從阿格拉古堡到泰姬陵 (From Agra Fort to Taj Mahal)阿格拉是莫臥兒帝國時期除德裡, 法特普西克裡,勒克瑙以外的另一重要根據地,也是現今北方邦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最初在1526年的候就成為巴布爾大帝的都城.在以後的100年裡, 繼任帝王紛紛趕超前者,建造更多更具特色的紀念建築.從而令後人,像我這樣的游客,有機會見識到那個帝國遺留下來的珍貴古跡. 阿格拉最著名的古跡,非古 ...

從阿格拉古堡到泰姬陵 (From Agra Fort to Taj Mahal)阿格拉是莫臥兒帝國時期除德裡, 法特普西克裡,勒克瑙以外的另一重要根據地,也是現今北方邦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最初在1526年的候就成為巴布爾大帝的都城.在以後的100年裡, 繼任帝王紛紛趕超前者,建造更多更具特色的紀念建築.從而令後人,像我這樣的游客,有機會見識到那個帝國遺留下來的珍貴古跡.

阿格拉最著名的古跡,非古堡及泰姬陵莫屬.以建築風格來說,阿克巴時期(16世紀後半葉),主要是紅砂石建築,這幾乎設計任一城堡,其中法特普西克裡城,阿格拉堡是代表作,洋溢著融合了波斯和印度建築的粗曠氣質;沙賈汗時期(17世紀中葉)主要是大理石建築,除德裡紅堡外,德裡賈瑪清真寺,阿格拉賈瑪清真寺,泰姬陵,都是大理石建築的不朽傑作,體現的是精湛的鑲雕工藝和細膩柔和的獨特風格.

阿格拉是交通要塞,古堡最先作為防御工事始建於阿克巴統治的1565年,沙賈汗時期被修建成為宮殿式城堡,宛如阿格拉的城中之城.從阿克巴到賈汗傑至沙賈汗時期,古堡陸續增加了很多功能和風格不同的宮殿,也加建了清真寺,成為莫臥兒王朝後四代帝王的花園宮殿.後來古堡多處遭馬拉特人及1857年的民族起義破壞,失修嚴重,為保護起見,現時好幾個重要的地方仍不對游客開放,比如明珠清真寺(Moti Masjid).

古堡依舊采用硬質紅砂石建造,實有圍牆兩層.圍牆高約10米,長2.5公裡,沿護城河而建.北面,西面及南面的城牆上或城堡內可了望阿格拉城區,而南面和東面則可以眺望雅穆那河及泰姬陵.

為了看泰姬陵的日落,所以先去了阿格拉古堡.

停車場在古堡西南方向的市集上.面向古堡,德裡門在西北,主入口及售票處在東北的阿瑪辛格門(Amar Singh Gate)內.步入阿瑪辛格門的通道,城堡右側渾圓的殿廊和重疊高聳的紅牆率先躍入眼簾.此所謂雄偉.

入內的第一座宮殿是賈汗傑宮(Jehangir’s Palace),是阿克巴為其子賈汗傑所建.賈汗傑宮是古堡內最大的私人住所,外看有三層高.突出的半圓堡壘由下至上分別由三層鏤空,兩層雕刻,和一層穿通的窗欞構成,外加圓頂.層與層之間是花紋各異的石雕.據說宮殿原來融合印度和中亞特色,後來被沙賈汗改建為現時看到的莫臥兒式.

在賈汗傑宮前的小殿是Hauz-I-Jehangri.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從一整塊石頭裡雕刻出來的大缸,據說是專供賈汗傑的妻子調制玫瑰香油之用.

往北是一個範圍非常大的庭院,庭院由圍牆環繞,圍牆上挖鑿的全是尖頂拱門.圍牆外是侍女市集(Lady’s Bazaar), 是昔日宮廷侍女購物集聚的地方.繼續往北的路已被封存,明珠清真寺就在外面,但不對外開放.穿過一處回廊,有兩家既賣書和明信片,又賣T-shirt和其他紀念品的小商店(攤檔).米那清真寺(Mina Mosjid)就在這裡,尖頂拱門是清真寺內最優雅的線條,這些簡單的勾勒在乳白的寺內顯得那麼大方素雅.但凡清真寺,必定肅穆,這裡突顯的是另一種清幽寧靜.

比鄰就是公眾大廳(Diwan-I-Am).公眾大廳為沙賈汗所建,是帝王聽取臣民柬言之地.據說原為木造建築,後改建現在所見的大理石結構.公眾大廳由石柱支撐著平頂.廳內相連的水平或垂直的兩根石柱,即構成一道拱門.大廳側面各有三道,正面共有九道.這些呈上升波浪型門楣的尖頂拱門使廳內層次突出,設計充分考慮到遮陽,透風,回音等因素.

私人大廳(Diwan-I-Khas)在公眾大廳之後,同為沙賈汗所建,是帝王接見高官,外交使節和貴賓的地方.內由三道拱門連接兩個內室.著名的孔雀寶座原本位於此,後被奧朗則布(莫臥兒最後一個帝王,1658-1707在位)搬運至德裡紅堡, 最終在1739年被Nadir Shah偷運至伊朗.

私人大廳拐角處是Shish Mahal,這裡是昔日女眷的梳妝間.鏡宮的牆上鑲滿各式寶石和細小的鏡片,因而也把此處稱作為鏡宮(Mirror Palace).

從鏡宮可通往其中一個庭院Anguri Bagh及另一宮殿Khas Mahal.Khas Mahal是沙賈汗的私人宮殿.天花板有蜂窩狀的空洞,用作吸納涼風之用;下層的內室也為避暑而建.此處的涼亭是景觀甚佳的制高點,左右兩側是鏤空窗欞的整齊內室,筆直排列至幾十米遠的盡頭,和挺拔孤傲的遼望亭相遇在拐角處.

在Shish Mahal與Khas Mahal之間是Musamman Burj(Octagonal Tower/八角塔).原是沙賈汗為另一王妃所建的宮殿.後來其子奧朗則布攥位,把他軟禁在這裡至其仙逝.從塔樓的窗戶向外看,泰姬陵只在不遠處.已經失去愛妻的沙賈汗每日只能依窗憑吊,想念安躺於雅穆那河畔的泰姬.念妻心切的沙賈汗就是在這裡度過了孤獨的最後八年,據說每天以淚洗臉,甚至一夜白頭.白晝下的泰姬陵清晰可見,夜裡的沙賈汗是否企盼每晚月圓,憑借月色搜尋雖只舉目之近,卻是生死相隔的孤獨身影.

前方的泰姬陵坐落在一片綠樹中.低矮的樹林並不寬廣,稀疏地努力地向西北延伸.雅穆那河水已經很少,無力地凝滯在同樣干枯的河床上,泛起的一片波光,顯得如此單薄.

站在這裡,涼風習習.彷佛是一個隔離的小世界,存在與天地無由,只為一廂濃烈的愛意,便築成心中永久的神殿.憑窗遠眺,我又怎能想像沙賈汗痴情哀怨的眼神,和泰姬沉睡中淡淡的笑容? 直至離開紅堡, 我仍不斷回首,目光流連於高空的亭台樓閣間,思緒漂浮在遠處雅穆那的相思河畔.

這個城池要的不是紀念, 是懷念.

前往泰姬陵的路上,游人很少.印度人看到歐美游客都習以為常,相反,東方女子就很容易受矚目.加之天實在太熱, 坐車過去一來快二來省得所謂的導游鍥而不舍追你一路.

沙賈汗公園北面的雅穆那大道沿河而建,是通往兩公裡外的泰姬陵的主干道.參觀泰姬陵可以選擇從西門入,在雅穆那大道和沙賈汗公園路交界處,距離停車場最近;或從東門進入;東門和南門外民居和客棧林立,是最擁擠的地方.泰姬陵外圍的舊區巷深路窄,找到導游BOBBY後,由他帶著上了一輛三輪車,直接坐到售票處.

甫從陵墓外圍的筆直幽徑和修葺工整的綠樹花壇可見,這裡是與別不同的一處清靜地.

“What’s your beautiful name, Mam?”

“Sara.”

“Sara! What a goodname.”

“Just an English name.”

“Also a good name in Indian.”

Bobby是個盡責的導游,即便你不問,都會跟你講很多細小的微妙的關鍵的有關泰姬陵的點滴.我要努力地邊聽邊看, 必要時還要邊問邊記,以防任一錯漏;他委實很像一個演員 - 天生的演員 -抑揚頓挫地陳述著故事,運用著手勢,吸引你回到那個恆久的愛情故事裡親歷其境;台詞已是倒背如流,隨時可斷,隨時可續,即使如此,仍容不得人聲稍有嘈雜,破壞他的專業表演,那樣他會提起嗓子,故意咳嗽兩下,示意旁人配合,目光一如專注停留在你眼內;他的大眼睛好像會說話,補充著言語以外的那些想像;想找一個好角度? 沒問題,哪裡有倒影,何時會逆光,他說得比你想的還快.

“不用著急, 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我想靜靜地看日落, 一定要預留時間給我.”

“沒問題.”

到了泰姬陵,一切都急不得.欣賞這個被譽為印度標志的著名建築物,只適合慢慢看.

於是我們慢悠悠,從入口的亭子說起.那個亭子我們將再回來,因為有緣的人會在這裡同時看到太陽和月亮.太陽是沙賈汗,月亮是泰姬,在這裡能同時看到太陽和月亮的人,一定能和心上人斯守終生.此謂之緣分.

我笑著向前走.

“你不相信?”

“我信.”

“你想再回來看吧, 日落之時月亮會懸掛高空的.”

“忘了我要看完日落嗎?”

美麗好像注定帶著缺陷,那才被叫做完美.

泰姬陵,是1631年沙賈汗為紀念難產而去世的皇後姆塔茲瑪哈(Mumtaz Mahal)而建造的陵墓,取其名Taj Mahal.皇後共為沙賈汗生育了十四位孩子,正因為如此,在沙賈汗及印度人心裡,泰姬雖是第二位妻子,但唯獨她才享有特殊的崇高的地位 - 如陵墓,她們在此享有同名,叫國寶.

泰姬陵的建造動用了2萬名來自印度本土和中亞的優秀工匠,用了22年的時間才完成.入口大門頂上建造的兩排各有11個的亭子,正告訴人們這個漫長的,一絲不苟的,充滿懷念意味的故事.

泰姬陵是典型的莫臥兒式(波斯式)花園陵墓.前庭是一個裝飾性的花園,綠草如茵.前庭大門上開始看到卓越的寶石鑲貼藝術(pietra dura),細小的花卉圖案和多彩的葉子,都是各色寶石在大理石面上鑲嵌而成;牆上雕刻的是阿拉伯文的古蘭經,這些美麗的經文會在陵墓主體大門上再現.經過大門後是一高台,這裡是泰姬陵景色最為集中的視點,整個墓園就鋪瀉在眼前 – 遠處無暇的泰姬陵,中央筆直的水道,兩旁蒼翠的樹木 – 一切倒影在水中,呈放射式從遠穿透至眼前.水道一直通往陵墓主體高台,沿路各處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水中的泰姬陵.水道中裝有大理石雕造的柱礎(plinth),在純裝飾性的花園中,柱礎雖小,但卻起了很重要的點綴作用.水道左右約4米寬的範圍是砂紅石鋪成的槽邊,和草地相連,禁止入內. 水道西面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可免費參觀.經過水道,在大約是墓園中間的地段是另一高台,這裡向前是一個大水池,人們喜歡在左右兩邊低矮的小池邊洗手,據說那水能帶來好運.

“這裡是拍攝的最佳地點之一.”

“我肯定是.”

“你知道嗎? 小池那邊斜斜的倒影也好看.”

“嗯, 很立體.”

BOBBY領我到高台上, 指著白色大理石長凳說,

“這個我叫它Diana’s Chair.”

“因為黛安娜王妃坐過嗎?”

“是的. 她真的很漂亮.”

“何止是漂亮.”

其實,那張照片,我一直覺得很諷刺.沙賈汗建造的陵墓,紀念的是偉大的愛情;與查爾斯形同陌路的黛安娜孤身一人坐在這裡,那迷人的微笑下遮掩著難解的哀愁.

“有點嘲笑的味道.”

“盡管那樣, 也不應該影響我們今天的情緒啊.”

在Diana’s Chair上拍照留念好像是指定動作.所有來這裡的人都一樣.這裡需要被紀念,但不應該是以這樣命名的一張椅子.

這裡離陵墓主體近了一半的距離.陵墓穹頂上的四個小亭已清晰可見.離開水池,走過同樣的距離,踏上陵墓主體所在的高台,眼前是一座完全的純粹的白色大理石建築,巨大且壯麗.老實說,進來的時候,這裡並沒有給我期待中那令人血脈擴張的震撼;走過水道迷人的倒影,我依舊希望忽略那規則的剪裁借此制造多一些浪漫的氣息 -不然,我就白來了,白白衝著那神聖的愛情力量的見證而來.直至我踏上高台,仰視依然美麗的可蘭經文,觸摸雪白大石上精致的寶石花,我明白那一刻的感受叫breathtaking.

與BOBYY相望的那一刻無語.我竟然有點熱淚盈眶.原來人站在這裡顯得那麼矮小,以至於不相信臉頰已經可以貼在石面那水晶,那翡翠,那孔雀寶石上.這就是泰姬陵嗎? 我還是很懷疑 –她本不應那麼近在咫尺,那麼觸手可及的.

“越近越迷失?”

“你怎麼知道的?”

“觸摸到反而感覺不到真確.”

“就是那樣的感覺.”

“赤腳不燙嗎?”

“燙, 怎麼不燙.”

“可以像我那樣, 拿袋子包著鞋子的.”

“那樣好像有點不尊重吧.”

BOBBY聳聳肩, 鬼馬一笑的無可奈何.

燙腳又如何, 堅持一下就適應了. BOBBY帶著我, 繞著高台走一圈.

“高台四角的四座宣禮塔其實不是垂直筆直的.”

“我以為是. 有什麼特別嗎?”

“他們都稍微的-我的意思是看不出來的-稍微的向外側傾斜.”

“用意何在?”

“保護陵墓. 假如說遇上地震, 宣禮塔就不會向內倒塌,這樣便不會破壞陵墓主體.”

“設計師很有心思啊, 他是什麼人?”

“他叫Isa Khan, 從伊朗設拉子來(Shiraz).”

“應該還有很多獨特之處吧?”

BOBBY故作神秘地點點頭.

“該不會是又要我猜數字吧.”

“等會你就知道.”

“你考不倒我的, 蒙是我強項.”

“就像你蒙對穹頂上的金針有10米高那樣?”

“你提示我穹頂40米高啊, 在遠處看就差不多是那比例.”

BOBBY領著我看過這個八角形的陵墓的四面大門.每逢轉角總叫我猜猜花紋的圖案幾種,花卉樣式幾何? 就差沒問我可蘭經文寫的是什麼了.

“讓我們走進一點.”

“可蘭經文有什麼特別嗎?”

“和入口大門一樣,可蘭經文的字體也是自下而上稍有變大的.這樣的設計令上面的文字在仰視時不會因距離的變化而縮小.”

“所以我們看起來它們是一樣大?”

“正確.”

“四座宣禮塔是為了對稱而建?”

“那是其一. 其二, 從四個方向看,泰姬陵看起來就是一樣的.”

“那就是說,和博物館對稱的那個建築其實是沒什麼實質意義咯?”

“是的. 如同只開放西面的清真寺一樣.哪有清真寺朝東的道理?”

“擺設啊? 豈不是多余?.”

“是擺設吧, 但不會是多余, 反而有了獨特的對稱美.”

我們輕輕地步入陵墓主體內室.內室上層的大理石鏤空,透光很好.BOBBY讓我仔細辨別牆上各色雕刻和圖案.

“像不像塗料畫上去的那樣?”

“嗯, 還是彩色的.”

“但那些都是寶石.把寶石輾裁後再鑲嵌上去.簡單點說,是貼上去的.”

“貼上去? 怎麼貼?”

“先從世界各地找到不同顏色的寶石,切成相同厚度的薄片,然後鑲貼上去.”

“拿得用多少石頭啊?”

“無數.並且那些石頭的顏色都是天然的,自然得如顏料所畫.”

“真的?”

“珍貴之處就在這裡啊.”

“你猜共有多少種寶石?”

“赤橙黃綠青藍紫,再加混色,10多種吧.”

“43種.”

“不會吧.”

“過來看.”

在轉角已被圍起來隔離觸摸的牆上,我借助燈光努力分辨那是不是寶石,那有多少種顏色.

“再看天花,從地腳線一直到天花,用的都是不同的寶石.你看那些花草的葉子,一支裡就有十多種不同的寶石. ”

“寶石都從哪裡來啊?”

“遠的有些從歐洲運來,中國來的也有一些,很多是印度本土的,來自遠近各省. ”

“好值錢哦.”

“工匠的手藝才值錢.所以他們很多都被砍掉了.”

“為了不外傳嗎? 2萬工匠的手不可能都被砍掉吧.”

“無從考究了.但這項技術是一大卓越藝術.”

完全同意BOBBY的說法.當初阿格拉被洗劫,就是這樣的裝飾才得以幸存吧.而且,泰姬陵在世上也絕對是獨一無二.

泰姬的石棺被參觀的人群團團圍住,我們從牆壁至天花看了幾個來回方擠進最接近石棺的圍欄處.

“兩個石棺怎麼不對稱?”

“這個陵墓本來就是只為泰姬而建,所以正中的是她的.”

“左邊那個是沙賈汗的?”

“對.奧朗則布囚禁他多年至死.不過最後也把他葬在泰姬旁邊.”

“算是無憾了.”

“最終也在天國相遇.”

“雖然晚了些, 也是永遠相守.”

“據說最好的詩人也描述不到這樣的凄美.”

“A tear on the face of eternity. ”

“That’s the one and only. ”

“我們來看真正的陵墓.”

“這不是真的嗎?”

“真的在這裡.”

靠近大門出口的地面,一個內斜的借助燈光可以窺探內裡的地下墓穴被一扇鐵柵欄覆蓋著,並上了鎖.燈光剛好反射,我幾近要趴在地面上才可以看到一點點.

“投錢幣進去是什麼意思?”

“祈禱.如果能投在最裡面,會帶來好運的.”

我投了一個盧比,叮的一聲,打在斜坡內牆,估計是不夠虔誠所致.

回到西面的宣禮塔下,兩個日本女子正坐在地上等待日落.頭發隨風飄揚,可能趕來得急促,外衣上還滲著點點汗漬.起風了,日間的匆忙和酷熱漸漸隱退,黃昏的泰姬陵變得柔和恬靜.極目雅穆那河面金燦燦的波光,和河畔金壁輝煌的阿格拉古堡,這美麗的影像不是上天賞賜的又是從何而來? 金光之後那一抹均勻的粉紅煙霞,伴隨落日慢慢降落地平線那方.天空開始泛藍,緩緩地鋪蓋大地,月亮就快要升起來了.

身後的白色陵墓在湛藍的蒼穹下越顯空靈.時間好像停止了,為了紀念這個被愛的人,和愛她的人.

http://shanti.blogbus.com

=====

旅行tips:

1. 從Fatehpur Sikri到阿格拉約40公裡左右 (一般人會直接從德裡到阿格拉,再選走Fatehpur Sikri). Agra與Fatehpur Sikri之間往返的出租車按80公裡算, 包括等候時間,約需400-500盧比或更貴(人民幣100元).也有直通汽車往返Agra與Fatehpur Sikri之間, 單程車票約20盧比,行走時間是一個半小時.

2. 阿格拉古堡門票250盧比. 自由攜帶相機和攝錄機.

3. 值得花錢請導游. 導游價格在150-200盧比左右.導游的好處是為你介紹各個宮殿的來由和用處,建築風格的欣賞和歷史故事的重溫.時間有限時尤其要考慮請導游,以免自己走還費時.紅堡範圍很大,再怎麼趕時間,最少也要預算2-3小時.

4. 可由西門, 南門和東門進入泰姬陵.循南門開始是比較直接和完整的路. 南門和東門範圍已是舊城區, 城區房屋密布, 又因4公裡範圍內禁止機動車, 所以從東門或南門進入要考慮走遠路或雇人力三輪.

5. 泰姬陵門票750盧比,其實已經包括阿格拉紅堡的250盧比,並通用於小博物館,清真寺.當日憑泰姬陵門票可到阿格拉古堡(門票會打孔作標識),或至少免掉大部分.這個是在泰姬陵買票後才知道,難怪我的阿格拉堡門票上non-indian還都只印著50盧比字樣.

6. 售票處同時可以存包, 相機和小型錄像機等都可以帶進去. 食物,手機,火柴,三角架等會被列入存在可能破壞泰姬陵的物品範圍內而嚴禁攜帶.若你帶著行李來,除錢包相機外,其他最好都寄存.或者留在客棧.

7. 西邊小博物館開放時間是10:00-17:00, 周一及周五閉館.

8. 泰姬陵日出日落都很美. 隨遇而安就有意外驚喜.

9. 阿格拉的機場Kheria Airport距離這裡約6公裡. 與德裡約是半小時的飛行時間(周二,四,六,日有航班).印航電話:05619-2361241.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