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旅游回來,知情人都問我:如何?我說很好,很值得。
一位朋友不以為然:可是,有人回來後說:又貴又累,像羊一樣被趕來趕去,不值。
為什麼會這樣?
這就是我的第一得:少去幾個國家。
我參加的是6國13日游,而且這6國家中,梵蒂岡是羅馬的城內之國,另一個摩納哥也是袖珍國家。
時間長些,景點集中些,這樣游起來比較從容。而且我們的景點除了主要選重點外,還照顧選沿途,比如:從摩納哥的豪華賭場和簡樸、莊重的王宮出來,就到尼斯迷人的海灘,後面是法國電影小城戛納,接著途經馬賽、夜宿第戎,最後是巴黎。都在一條路上。
重點城市深入游:在巴黎,我們參觀了凡爾塞宮、羅浮宮;漫步協和廣場、凱旋門;登上艾菲爾鐵塔;在雨中坐船游了塞納河;還在教堂的鐘聲、唱詩班的吟唱聲中,觀看身著金、綠兩色袍服的主教,主持巴黎聖母院的彌撒。……真的很值。
如果你13天游10個國家,選的又是名城:東一個,西一個,當然大部分時間只能在旅游車上:到一個國家,下車,20分鐘照相,然後上車去另一個國家。(歐洲的法律規定,司機工作不允許超過8小時,也別指望晚上趕路。)
在國內,到旅游社簽合同、付款時,游的國家多似乎比游的國家少合算,殊不知時間的大頭花在了趕路上。
二.第一次歐洲游還是應該跟團。
且不說歐洲國家語言多樣:德語、法語、英語、意大利語……,造成交流的難度;不說住宿、就餐、交通,跟團可省錢、省事、省時;也不說導游一路上人文、歷史、風俗、特產……的介紹。這都是能想到的。
拿如廁這樣的小事來說,我們的好導游,每到一個景點,他總是一清二楚地告訴我們:廁所在哪裡,是否收費,若不去收費廁所,二、三十分鐘後是否有免費廁所。為我們省了好些歐元和問訊的時間。
三.在歐洲上網。
在維也納,我們住的4星級賓館可以買卡在大堂的專用隔間上網,2.6歐元/20分鐘。能瀏覽國內網站,收看中文E-MAIL,但沒有中文輸入法,無法用中文寫信。而且鍵盤的字母排列與我們慣用的美式鍵盤不同,打字速度很受影響。
在巴黎的賓館也能上網,但無法瀏覽國內網站,收看中文E-MAIL。(中文變成了一個個“?”號。)價格也貴些。
最好的是法國尼斯,我們就餐的飯館對面就有一家網吧,0.5歐元/10分鐘,開機後是標准的WINDOWS界面,還有“微軟拼音”中文輸入法。
四.如果你有DV,一定要帶上。
不同的國家,沿途有不同的景色,不同的街道和不同的路人。可以在旅游車上用DV一路“掃過去”。巴黎某隧道口金色的戴安娜王妃遇難紀念碑;羅馬現代化馬路上,一段古老的環形土牆,那些不可能下車拍攝的歷史,可以用DV帶回家。
參觀羅浮宮時,當拍照的同伴還在擺姿勢,選角度時,你可以轉動你的手臂,甚至身體,把更多的名畫和大理石雕塑攝入DV帶。
而且,凡爾賽宮、巴黎聖母院都不允許照相(閃光燈對古董造成傷害;干擾虔誠的彌撒)。此時DV的好處就更加突顯了。
很多美景,很多感動,很多人和事,回國不到一個月就淡忘了。前天回放其中的一盤,好似重游歐洲。DV會在我走不動路,咬不動肉時,讓我再次重溫歐洲之行。
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我掉隊了。我們的車停在第一個景點附近,警察是看了我倒帶回去的錄像,才明白我說的是米拉貝爾宮。
五.緊要關頭找警察。
掉隊時,你可以在原地等,也可以請求警察幫忙,當然最好是別掉隊。
六.每到一個國家,起碼要學會一句問候語。
我們的導游在游覽羅馬的前一天,開玩笑說:如果明天哪位不能用意大利語問好,就不能上旅游車。
在奧地利加油站小店,當我用德語回應“hello”時,對方笑得更歡了。
在尼斯,兩位修路工人用法語和手勢要求我退出黃線,我拼命在腦子裡搜索,3、4秒後才說出唯一會說的法語:你好!兩位法國人快樂地回應了我,接下來有了一段英語和中文的簡短交談,這是我歐洲之行最美好、最值得回憶的經歷之一。
當然,也有遺憾:
我們住的都是3星、4星級賓館。雖然在奧地利小鎮,我們住在1552年建成的旅館:基本的顏色是白色、金色,窄長的大紅地毯直鋪到每一個房間,古典、高雅,讓我驚喜不已,但不知滿足的我還是希望能住一夜經濟旅店。
飲食:早晨西式自助餐,白天中式圓桌(或長桌)餐,十幾天不變。真想在意大利換一次正宗的意大利面。
旅游是一種經歷,一種體驗。可能經濟旅店讓我睡不好,某一國的小吃味道並不怎麼樣,但感受更多的不同,才是旅游的要旨。
最遺憾的是羅浮宮的參觀只有2個多小時。到點了,我的腳跟著大隊走,三步一回頭,心像被栓住的幽靈,只想掙脫牽引,飛向四通八達的展廳。如果可能,我會再來巴黎,專門為羅浮宮,為沒有去過的近代、現代藝術品陳列處:奧爾賽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
歐洲之旅結束了,雖有遺憾,但總的感覺是很開心,很值得。
照片:巴黎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