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張現在的廣州地圖 可以發現 廣州像一個正待往西 繞地球自轉起飛的巨型蝙蝠飛機 廣州市區成為掌控的中心眼 花都區和新機場似飛機的前翼和中央 番禺區和從化市分別成為飛機的兩翼 增城市是飛機的後翼1 廣州巨變 城市的面積擴張為先
最近去了一趟廣州 廣州發生了巨變 最明顯就是在珠江上架起了一座座跨江大橋 另外 城市的面積擴張很快 從原來的8區 吞並了周邊4個城市 如花都市 番禺市 從化市和增城市 現在花都市和番禺市升格為區 原整個廣州市面積僅約1443平方公裡 而現在一下子跳升為7434.4平方公裡 2003年全市常住戶口人數722.6萬人 其中市區586萬人 而上海 城市面積僅6340.5平方公裡大 外環線以內城區面積僅610平方公裡 卻劃為18個區1個縣 常住人口約1674多萬,流動人口約200萬 廣州區域面積仍然有擴張余地 比如佛山離廣州市中心最近 而上海目前只能向海要地
20年多前 珠江上連接市區河南和河北的跨江橋僅僅只有始建於1929年12月的海珠大橋和1967年5月建成通車的人民橋 珠江上還有為數不多的渡船碼頭 那時候河南算廣州的偏市區 南北來往不太方便 這有點像上海 一條黃浦江阻隔東西 浦東的各種設施和建築物遠落後浦西 雖說沒有上海流傳的“寧要浦西一張床 不要浦東一間房” 不過 20多年前 廣州河南的落後是有目共睹的 當初 中山大學面前馬路狹窄擁擠 只有2條直達市區的公交車 後門則有個簡陋的中大碼頭直達北京路
現在 珠江上兩橋添了許多新伙伴 如 1985年5月建成通車的廣州大橋 1988年12月建成通車的海印大橋 1997年12月28日建成的江灣大橋 1998年1月26日建成的解放大橋 以及華南大橋
2 20多年前廣州就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
當初廣東省與廣州是在中國開放的前沿邊界 受港台澳的影響 南風頻吹 開拓了國內物質文明的眼界 即帶來了某些流行元素 也帶進不適合國內的糟粕 比如“盲公鏡”又稱“蛤蟆鏡”是香港的舶來品 曾在大陸流行一時 內地許多人為謀得此眼鏡 會托人從廣州帶回 當初價格有高有低 若從在路邊的攤販手中買 免不了有假貨和水貨 那時代 戴了“盲公鏡”手提四喇叭收錄機 就有人招搖過市 學港話粵語風靡全國 講拿腔拿調的港話粵語 在舞台電影中比比皆是
那時 從潮汕等沿海地區帶來的走私電子手表 計算器 在廣州街邊攤商或路邊走商手中可以買到 並且 許多盜版港台歌手磁帶到處可以見到
那時 在廣州購物 尤其是買電子產品 買港澳流行服裝 是不錯的選擇 上海到廣州的49/50次火車上總可以遇到許許多多南下采購的商販 那趟列車人與貨 總是滿滿當當的
廣州一度曾成為港澳台流行的代言人 中國時尚的風向標
3 玩轉廣州
廣州 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就開始建城 又是中國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大本營 故廣州還保留有許多文物古跡和標志性建築 1982年 廣州被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目前 廣州正著手打造嶺南區域及南中國第一國際大都市 所以 玩轉廣州
a 從歷史文化 文物古跡 歷史景點入手
b 從自然地貌入手 如白雲山風景帶-珠江兩岸風景帶
c 從現代化城區入手 如天河新城區
d 食在廣州
4 沙面 人景——手抱華裔孩子或推嬰兒車的老外
沙面 是英法列強在鴉片戰爭後 在廣州比較集中居住和經營的區域 和珠江北面的沿江建築物一起 都帶有明顯的歐洲建築風格 廣州最好的賓館之一——白天鵝賓館 也在沙面 其始建於1979年 如果在現在 估計首先要評估其設計風格與沙面建築物是不是協調合拍
沙面 一到晚上 霓虹燈輝煌 許多家露天咖啡館或酒吧 有許多老外或廣州人 在內聊天消閑 沙面公園裡與沙面靠珠江白天鵝潭 欄杆邊座椅上 擠滿了一對一對情侶 如果說 上海外灘曾經是“情人牆”聞名於世 那現在的沙面 可以說是“情人島” 在高聳的巨榕樹下和江邊 在幽幽的燈下徐徐了微風中 談情說愛 確實是上佳去處
此次白天鵝賓館自助早餐時候或在沙面街頭 總會看到許多男老外 手抱華裔孩子或推嬰兒車 開始也有點迷惑 後經導游指點 才明白 這些孩子是老外在中國南方領養的 他們住在賓館中 為等領養孩子去美國的移民簽證
沙面 也是廣州人休閑鍛煉身體的好去處 早晨 在江面 可以見到冬游的中老年人 在沙面大街 可見到廣州人和老外們在跑步鍛煉 也有孩子們嬉戲
沙面 有不錯的手工藝品制作 即照片圖像與姓名文字刻在石板上 永久性保存
沙面 很安靜 是不錯的暫時遠離俗世的淨土
5 白雲山人頭濟濟 正逢周末登山日 其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
廣州市民很愛健康很珍惜身體 這在雲台花園門前在纜車上在白雲山上 看得真真切切 據導游介紹 每逢周末 是廣州約定的登山日 許多市民 特別是學生 會從廣州四面八方彙聚在白雲山山腳前 進行集體登山活動 在山上在山腳 可以看到踢毽子的群體 可以看到跳繩的群體
廣州市民 在那一刻變得更加親切可愛
圖為 白雲山頂一位可愛的小女孩子也參加了市民鍛煉活動
姐妹篇 20多年後重游廣州 漫談變化之二--母校 中山大學 回憶篇
數據
廣東 廣州 113.23E 23.17N

(被收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