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八桂——漓江,因你而回

作者: 肥狼

導讀因為漓江,我又回到桂林。很興奮,一大早就起來了,天氣有些陰,不過還不至於影響我的心情。十點鐘的船票,早早的就趕到了磨盤山碼頭。這時陽光露了出來,碼頭上已聚集了許多游客,人們迫切的心情看來與我一樣。 十點鐘准時發船,一艘接著一艘,形成了一個壯觀的船隊。開始的這一段游程,江面比較開闊,兩邊的山峰也無甚特色,只有九牛戲水、望夫山等幾個景點 ...

因為漓江,我又回到桂林。很興奮,一大早就起來了,天氣有些陰,不過還不至於影響我的心情。十點鐘的船票,早早的就趕到了磨盤山碼頭。這時陽光露了出來,碼頭上已聚集了許多游客,人們迫切的心情看來與我一樣。

十點鐘准時發船,一艘接著一艘,形成了一個壯觀的船隊。開始的這一段游程,江面比較開闊,兩邊的山峰也無甚特色,只有九牛戲水、望夫山等幾個景點。路過冠岩,岸上的游客很多,冠岩的入口是一個水洞,可以乘船慢慢進入,於是幻想著自己撐竹筏悠悠然劃入岩洞中。這時突然發現船邊多了一個竹筏,原來江面上有不少小竹筏,停在江心,等大游船靠近時迅速用兩個鐵鉤鉤住游船欄杆,於是兩船並進。竹筏由四五根大毛竹並排扎制而成,中段放著一個貨箱,兩個筏工各站一端,向游船上的游客兜售工藝品。這種售貨方式實在是有些驚心動魄,小小的竹筏在如此的高速之下不停擺動,感覺隨時都會傾覆,筏工站在船舷邊,不多時,雙腳就被江水衝刷的通紅。如此跟了很久,也不見有多少生意,船上的游客大都好奇的看著他們,有的端起相機記錄下來。聽說他們都是當地的農民,為了增加收入,每天都搏擊在這風尖浪口。

船過楊堤,風景別致起來。拇指山、壽桃山、童子拜觀音都惟妙惟肖,人們爭相拍照留念。浪石村,江邊的一個小村子,因岸邊由石灘構成而得名。掩映在濃密鳳尾竹後的是土黃色的舊宅,更有類似徽派建築的馬頭牆,暗灰色,透著古樸與寧靜。江岸邊有兩三個村婦在洗衣,是我們這些轟隆隆而過的外來者打擾了她們恬靜的生活。這一段江面上不時有竹筏悠悠而行,一個艄公,三五游人,穿行在如畫的山水之中。我想我的下次漓江之游一定是如他們一般的,現在嘛,只有羨慕的份。出門前特意在酒店換了一張20元的紙幣,背景就是漓江山水,當船行至取景處時,我趕緊掏出紙幣對照,大體是能對應上的,也有部分的藝術加工,融合了漓江所有美的元素:山、水、竹、筏、江灘、漁人、倒影。只是剛過了這漓江風景最佳處,岸邊就出現了一座高高的聯通的發射塔,干嘛?做廣告啊?真是罪過。

遺憾的是在船艙中吃午飯時,錯過了最有名的黃布灘倒影和九馬畫山。後來仔細觀看宣傳彩頁上的九馬畫山,也只看出兩三匹而已,眼拙了。很快就到了興坪,這裡已經發展的很熱鬧了,岸邊游船眾多,岸上蓋起了許多三四層的樓房,一片喧嘩。漓江在興坪拐了一個大彎,風景又歸於平淡。唯一的亮色是螺螄山,形似的很。路過大名鼎鼎的漁村,孫中山來過,克林頓也來過,村裡有不少古建築,但我看到的是碼頭上堆滿了磚頭、石子,幾條破舊的竹筏橫在江裡,一看便知許久沒人打理,更聽說現在村裡旅游開發過度,宰人厲害,比起古樸的浪石村感覺差了許多。接下來一個小時的游程,極其無聊,風景實在很一般,船上的游客大都昏昏欲睡。唯一吸引眼球的是兩岸邊連綿不絕的鳳尾竹。這鳳尾竹果真如其名,頂端像是開花一般散開,一叢叢的,不夠骨感清瘦,卻有無限的柔媚,南國的情調。

下午兩點多,終於船靠陽朔碼頭,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去西街轉轉,而是直接坐車回到了桂林市區。

回顧這次的游程,確實如網友們所說,坐大型游船鬧烘烘一路而過,體會不到漓江的幽美,反而是一種破壞。應該乘竹筏的,三五友人同行,慢慢的、靜靜的游,也可以與江水進行無障礙接觸。楊堤到興坪那一段是漓江山水的精華,很值得沿江徒步,現在是旅游淡季,但我依然看到有背包客在岸上健走。可想而知,旺季時,江邊肯定遍是徒步一族,游走畫卷之中,人生一大快事。山不在高,有水則靈,漓江山水之美我認為就在於這一江碧水。沿江的山是秀麗的,但在別處也似曾相識,比如大新、龍州,絕不遜色。正是漓江水的環繞,此處的山才有了靈氣。“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需清晨,薄薄霧色,水平如鏡,群山曼妙的身姿投影在江水之中,早出的漁人身披蓑衣,撐一竹筏,由兩三只魚鷹陪伴著,輕輕滑過,微微漣漪,宛如一幅寫意水墨。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