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如長江、黃河,挾高原之風,浩浩蕩蕩,奔流到海不復回:有水如蘇州河、湘水,像江南絲竹,風姿卓越。但能擔起“詩之河”美譽的,恐怕只有秋浦河了。一代詩仙李白曾5次上秋浦河,不吝筆墨為它揮毫吟詠了以《秋浦歌十七首》為代表的45首千古名篇。初夏6月,我來到了位於皖南山區的石台縣,去拜訪我心儀已久的秋浦河。秋浦河發源於石台縣,且將近一半的流域在石台縣境內。6月的石台,漫山遍野的花已過了花期,春天裡五彩繽紛的色彩,此時只剩下滿眼的綠了。車在盤山路上行駛,遠處那墨綠、碧綠、 嫩綠、翠綠的群山次第疊出,如幻燈片般迎面而來。
一入石台,我便迫不及待地詢問,秋浦河在哪裡?友人笑曰:不就是那條河嗎。順著友人的手指,原來身邊那條始終纏繞著山間公路的河,就是秋浦河。我不禁有些驚訝,曾經無數次地設想過與秋浦河的相遇,或是轟轟烈烈,或是纏綿悱惻,怎麼也不會像跟前這條河,平平靜靜悠悠然然。
筏舟秋浦河,我才真正悟出了秋浦河的況味,那便是從容。船是那種叫做“烏鴉竹筏”的竹排,只幾根長竹用繩綁牢,上面放幾把竹椅,頗有古風古韻。河水不急也不緩,任有竹筏漂流;河水清澈無比,在水下嬉戲的魚兒們可一覽無余;河中大大小小的石頭已被衝刷得渾圓無棱,石頭上長滿長長的青苔,與水流共舞,頗有韻律。秋浦河兩岸風光可謂一副曼妙無比的山水畫卷;兩岸古柳依依,峻峰林立;河道開闊處,便有村莊依水而建,班駁古舊的農舍,隨風而逝的裊裊炊煙。秋浦河的風韻用“美”形容總顯不夠,而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外桃源”比喻又顯落俗,思來想去還是詩仙的描繪最貼切:“人行明鏡裡,鳥度屏風裡。”“起坐雨鳥間,動搖山水影。”
“水如一匹白練,次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七首》
)遙想當年李白乘一葉扁舟,在秋浦河上倘佯,有一壺好酒相伴。晨曦賞日出東方朝霞滿天;白天看青山綠水雲卷雲舒;黃昏觀落日余暉夕陽西下;夜晚聽空山靈雨清風明月。詩仙神韻,令人心動。
據考證,李白從唐天寶八年至上元二年(749—761)前後12年中,也就是249歲至61歲晚年時期,有5個時期曾到過秋浦。清《貴池縣志·卷四》有“唐李白愛其勝,欲家焉,滯留於此三年,歌詠甚多”的記載。
秋浦河從容地流淌著,秋浦的一草一木從容地榮枯著,秋浦的人們從容地生活著,秋浦的歲月從容地輪回著。
車行出石台,當那綠色與我漸行漸遠是,我是心底莫名生出些許不真實的感覺,秋浦是仙境 ,還是仙境是秋浦?俗語雲:花好在顏色,顏色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莫造。而秋浦和秋浦河的從容,是無法復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