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新藏線------一塊搓板一條路

作者: 過客小魚

導讀從獅泉河到葉城要經過幾百公裡的無人區,翻過7個大阪,雄偉壯觀的喀喇昆侖山使人感到渺小。荒涼遼闊的無人區使人感到震撼。線路: 獅泉河----日土----多瑪(5000M)---界山大阪(6000M)---死人溝(甜水海:5200M)---紅柳灘(4250M)---三十裡營房(3600M)---黑卡大阪(4750M)---麻扎大阪(4300M)---庫地大阪(3150M)---葉城 旅歷: 這個世界上,沒有恆久的幸福,只有瞬間的愜意與安適。所以生 ...

從獅泉河到葉城要經過幾百公裡的無人區,翻過7個大阪,雄偉壯觀的喀喇昆侖山使人感到渺小。荒涼遼闊的無人區使人感到震撼。線路:

獅泉河----日土----多瑪(5000M)---界山大阪(6000M)---死人溝(甜水海:5200M)---紅柳灘(4250M)---三十裡營房(3600M)---黑卡大阪(4750M)---麻扎大阪(4300M)---庫地大阪(3150M)---葉城

旅歷:

這個世界上,沒有恆久的幸福,只有瞬間的愜意與安適。所以生前最愜意的活法,是冬日的早上,窩在被窩裡睡懶覺。

---難以偷得半日閑

1.日土篇:

日土,是阿裡地區最西北的一個縣,也是通往新疆的道路上的最後一個西藏轄縣,同新疆交界。

他們馳騁而去,只剩下我一個。

找到一四川人開的旅館,還算干淨,住了下來。繼續行走,對我而言是要去找車,本來在札達碰到幾個要走新藏線的,可看他們意志不是太堅定,放棄了與他們同行的打算,只好一個人呆在日土找車,問了一下旅店老板,他說現在下山250元/人(順便說一句,在6---7月份,

上山比下山貴),我不置可否,找個地方吃飯去。邊吃邊跟老板和店員聊天,反正他們也不忙,老板娘和我談得比較投機,自告奮勇地說:"明天給你找一輛卡車,免費的。"雖然最後還是自己搭車走了,不過還是要謝謝她的好意。

正如我所言:西藏是一個可以隨地大小便的地方,露天廁所時它的最好寫照。日土縣城的所謂街道,也就是沿219GD修建的兩排房子,地面倒是水泥地。據川人講,以前這兒也是髒亂不堪,垃圾糞便隨處可見。在當地干部的高壓政策下,藏民也逐漸地在改變著他們延續了多年的陋習。相比其他同等地方,日土的街面無疑是清爽的,這也是干淨日土之由來。

旅館的門前擺滿了台球桌,兩元/局。頭系紅帶的康巴漢子玩得不亦樂乎,休閑莫過如此!

日土------多瑪

呆在日土實在無聊,昨晚與一工程人員聊了很久,主要聽他講述這兒的趣聞軼事。當他今天上工地的時候,我還在睡夢中。當睡眠不足以滿足需要時,那就只好起床,繼續張羅車的事宜。到了下午,碰到了一輛開往葉城的中巴車,我說100元行不行?由於中途還要作停留,車上的人也不是太多,司機答應了。於是急匆匆地收拾好行李就上車出發了,離開日土。也在這不經意間,遺棄了陪伴我多日的不鏽鋼飯盒。

出發時天色已晚,只看到了班公措的晚霞景像,感覺到了路的高低起伏,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滿天繁星看上去是那麼密、那麼近,有如一幅倒懸著的閃亮沙盤, 當車的發動機停止轟鳴時,四周寂靜無聲,有那麼一瞬間,俺覺得自己離星空很近,離地球卻很遠。至於其他,全被淹沒在這黑夜裡。

車凌晨到達多瑪。

悼飯盒

幾年前的某日

你安靜的躺在角落裡

我來了

改變的是你我的軌跡

幾年的風風雨雨

火燒烤著你

水澆灑著你

勺子敲擊著你

......

這一切的一切

改變了你的容顏

去不曾

觸及到你的本質

幾年後的某日

西藏日土

你安靜的躺在角落裡

默默地注視著我

打點行囊的匆匆神色

疾馳而去的腳步

逝去的背影



不再回眸的眼光

或許

還在祝福

一路走好

某日某時某分

新疆葉城

行囊大開

未見你蹤跡

自此

你我天各一方

2.多瑪---紅柳灘

阿裡高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紅柳灘到多瑪。"

途中經過界山大阪,標高6700M,這是放衛星時代的產物,實際也就6000m左右(腕表當時顯示5960m),看上去,也就一小土堆而已,不過周邊的草已經開始發青。司機老張和老席在此留下了他們的倩影。停留時刻,無甚大礙。

死人溝只是由於解放軍戰士的獻身而得名,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甜水海,它的周圍有一片水域,來之時,先前的兵站已經被淹了大半。

今天見識了所謂的戈壁灘,在遠方霧的遮掩下,戈壁灘的空曠無際更顯得大。借用王家衛《東邪西毒》中洪七的一句台詞:我只是想知道,戈壁灘的後面會是什麼?

動物方面,黃羊見到了幾群,犛牛也得見,是否野生倒是有待考證,本來向往的藏野驢,卻蹤影全無。

今天不是艷陽天,出了偶爾出現的雲朵。一路走來,風雪交加。天氣不好,路況又差,搓板路,中斷路,過水路,泥濘路......路型多多,不一而足。雖然路不怎樣,車倒沒有出什麼狀況。總的說來,行程還算順利。

紅柳灘

由於麻扎大阪那兒要到29日才放行,所以在紅柳灘呆了幾天。

昨天凌晨一點才去睡覺。早上吃過早飯,和司機小趙出去閑逛。小趙是一個年輕人,在新藏線上來回奔波了3個月。一路走一路交談,聽他吹噓他的過去和現在,不置可否。

紅柳灘上有紅柳,並不像有些介紹的那樣,除了黃色的荒原和山巒,其他一無所有。雖然不是太茂盛,但也在茁壯成長中。漫步在紅柳灘上,耳邊突然傳來轟隆隆的聲音,像在炸山一樣,小趙說是雪崩,只見石頭嘩啦啦望下掉,氣勢不算大,沒一會就不出聲了。

回來途中,遇一軍人,與其攀談,才得知在到紅柳灘的路上見到的神仙灣邊防哨所(離新藏公路尚有60km)就是每年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向全國人民拜年的那支邊防軍,他們也是駐扎地海拔最高的邊防哨卡。

外面又開始下雪了,只好回到住宿地。沒過多久,來了一個瑞士老人。作為一名教師,利用兩個月的假期來到中國,然後輾轉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回國。自行車就是他的代步工具。與他交談,鬧出了"n"和"l"的發音尷尬,不過時間略長,這種煩惱也就不復存在了。新藏線天氣多變,交談內容主要涉及到前面的行程,就我過來的經驗,給他作了力所能及的說明,不知不覺中已經是8:00pm,他明天還要上路,吃過晚飯,洗漱完畢後,各自睡覺去了。

這一天也就這樣過去了。

3.紅柳灘―――三十裡營房

從大紅柳灘到葉城的路雖然要翻越好幾座達阪,但是海拔是在不斷下降的。在緩和的高原面上,車沿著和田河的支流――喀拉喀什河行進。

在大紅柳灘和三十裡營房之間,有康西瓦大阪,翻越康西瓦大阪的路是慢上坡,山口海拔4200米。兩側喀喇昆侖山脈連續不斷,天色陰暗,冷氣彌漫。司機老席給我介紹說:康西瓦大阪,是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的西線主戰場,給我繪聲繪色的講述他關於這方面的知識。

雖然這段路在整個行程中,路況還算可以的。不過沿途仍然看到眾多被撞得稀裡叭爛的貨車停靠,最為危險的是看到一輛油罐車在路基邊幾欲傾覆。

連綿的高山和無盡的戈壁荒灘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滔滔不絕,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小動物。再美的風景,如果過於千篇一律,也會使人感到疲勞的。

車終於來到了有"新藏線上最熱鬧的地方"之稱的三十裡營房。這兒的海拔是3600M,由於有很多過往的車輛與旅行者在這兒食宿,除了兵站和醫療站外,還有食宿站,而且還是各種風味俱全,川菜、新疆菜、東北餃子等風味應有具有,私營的修車鋪、加油站、商店、住宿站還真挺全,據不完全統計,應運而生的小旅館小飯館小商店高達三四十家,所以顯得熱鬧非凡,"繁華"可見一斑。

兵站對面是著名的三十裡營房醫療站,電視片《昆侖女神》就是說的這裡。

關於它的記憶,更多的來源於此前這裡發生的一次地震型事件。人販子拐騙了一些為成年少女到此從事色情活動,很多兵站人員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後來在她們的父母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少女得到了解救,等待這些軍人的將是"衝動的懲罰"。

4.翻大阪,到葉城

黑卡大阪:

黑卡大阪(4750)一側是喀拉喀什寬闊而干涸的河床,站在斷崖邊可以清晰的看到山口另一側盤繞在山體上的公路,來到跟前,路依然盤旋著,可能是路況較之以前有所改善。那天這些車像吃足了馬力,轉瞬間就不見了蹤影。若遇到車比較多在此慢行的話,效果會很好。據說能看到的車輛能如螻蟻般之多。

從黑卡大阪到麻扎兵站,車子跑得很快,黑卡大阪下山路彎多而急,但很寬闊平坦,無驚無險,可以放心賞景。

一輛豐田越野車從我們邊上開過,大兵舉著個小喇叭衝我們喊:後有車隊,請停車等候。不一會後頭開過來幾十輛越野車,牛B烘烘的從我們身邊疾馳而過,卷起長長的塵土。後來聽說這車隊裡有啥軍區司令政委什麼的。

翻過黑卡大阪不久,就翻越麻扎大阪。

麻扎大阪:

麻札大阪(4300)翻過麻扎大阪山口,下山的路長而難,塌方、泥石流、崩岩之處,接二連三。在上下顛簸中不覺入睡,發現我們正在翻越麻扎大阪,"麻扎"在維語中當是墳墓之意。不知是否當數巧合,車上坡至半,發現一輛東風車的殘骸,原來是前不久從山上衝下來的,無人生還,車上有用之物被"洗劫一空",只剩下軀殼一副,其凄慘悲涼不可名狀。

麻扎還是通向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的必經之路,從這裡向西行30多公裡,經麻扎瓦提向南翻越海拔5000米的阿格勒達阪,便能看到雄偉的喬戈裡峰了,但要前往喬戈裡峰腳下,道路十分艱險,需要做特殊的准備才能成行。

沒過多久,來到了麻扎兵站,等待放行。

等待放行的過程中,在陝西面館中聽老板娘講述她在這條線的所見所聞所歷。光是行走而沒有停留,你可能會錯過很多的精彩,好多的故事就發生在你的腳下,而你卻一無所知。

放行後,車在路上歡快的跑了起來,一側是山,另一側還是山。由於修路而挖掉的地基形成了類似於山澗的形態,在其中的一段甚至是波濤洶湧,司機老張對我說:前面就是小山峽,有機會給我拍張照。我向窗外望去,笑了。目前正在修路,基本上都是單行道,車輛一個接著一個,肯定是不太會停車的。在搖晃的車廂內,角度有限,我幾次試著調整角度,都沒能成功,最後只好作罷。

車行了一段時間後,天色漸晚。夜已深,車不時地要走過水路。假如是白天的話,由於積雪融化速度的加快,有的地方會出現較深的水坑,卡車不是會陷在裡面,就是會中間熄火,關鍵時刻掉鏈子。即使在晚上水會淺一點,可是不幸的事情還是出現了,一輛解放雙卡趴在了路上的一條溝裡,不能自拔。疲憊的司機們正好利用這段時間解決他們缺少的睡眠,他們到葉城後,又要急匆匆的往回趕,以便能趕的上放行時間。

拂曉,我們的車依然在中間不能動彈。在刺骨的寒意中,我徒步在公路上,前往出事地點。在其他車輛的帶動下,問題解決了。一路上,還會遇到兩車相會的場面,完全靠司機們自身來指揮整個道路的交通。若像城市裡這般的開車加塞,在新藏線上的大阪處就別指望趕路了,等著堐在那裡吧。真的是環境造就人。

庫地兵站

接著到達的是庫地小鎮,海拔3040米。有了樹,一排排,整齊而漂亮----是真正的柳樹,不是紅柳。還有楊樹,高高的。還有了新疆的毛驢子。。庫地,一個建築物沿公路排在兩側的小鎮,靜謐、安詳,讓人體會到久違的親切感。這裡距葉城只有162公裡了。

從庫地到庫地大阪,沿一條河流走30公裡穿過一個小峽谷。

翻越最後一座大阪----庫地大阪

庫地大阪(3150)公路的一側是萬丈深淵,溝谷山底如狼牙般猙獰險惡。是新藏線上氣勢最為壯觀的一座大阪。

車開始上庫地大阪,上山路14公裡,盤山路陡而多彎,多"S"形彎道。

上坡時速只有十幾公裡,賊慢賊慢的。明明近在眼前的地方,它呼哧呼哧的要爬上好長一段時間。而且這裡的路也繞的很,從一個山到另一個山很近的距離,常常要轉上幾大圈才能到。這就是大阪。

給我的感覺就是上啊上,下啊下,膽子小的往外望,保證頭暈眼花。上到山口一帶後,發現自己幾乎與四周白雪皚皚的雪峰比肩而立之。四周望去,一片光禿禿的山上怪石林立,山間還有許多被流水侵蝕留下的暗洞,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個面目猙獰的鬼怪和骷髏頭,再加上這裡塵土彌漫,山風陣陣,怎麼看都像是西游記裡描述的那種充滿妖氣的地方。若是夜晚,再加上燈光的話,會是一個怎樣的效果?山不嚇人自嚇人!?

沿途還看到很多的標語,有"兄弟情誼線""軍民共建線""鋼鐵運輸線""千裡文明線"等。

然後就是急彎連連的11公裡下山路。

翻過庫地大阪。一路下坡,然後是平路。到距葉城85公裡處。

5.久違的人間―――葉城

重新上路不久,穿過一個鎮子,維族風情十足,大街上走著毛驢車和披頭巾的濃眉維族姑娘。 到57公裡處,黑色的瀝青路面就不再間斷了,到處是參天的楊樹,彌眼的麥田,感覺好極了!海拔已經下降到1500米,不復再是高原了。

記得以前在西藏的時候,大家說回去後,一定會有低原反應的。可是我一來到新疆就立即感到了和西藏的不同。坐在車裡,腳下輕飄飄的。從6000M到1000M,氧氣過剩的感覺倒沒有,呼吸倒是順暢了許多。

車開的飛快,重新又有了這種平坦路面的感覺,重新又熟悉了這種感覺。關於高原,關於高原上那顛簸異常、塵土飛揚的路,關於高原的點點滴滴......已經開始成為了記憶,在別的地方很難體驗的那種感覺已經開始成為了回憶。

車把我直接帶到了阿裡招待所,洗漱完畢,躺在松軟的被子裡,新藏線好像還在夢裡,就這樣過來了。

葉城的零公裡,新藏線的起點,千裡新藏線到此也就嘎然而止了。

6.自白:

昆侖是是一把量人的尺,沒有男人的膽,你莫靠那山邊邊;昆侖是走不完的路,昆侖是翻不完的山,受不了飢和寒,你莫翻那山顛顛......

―――當地民謠

由於是從高海拔往低海拔前進,又在高原地區呆了一段時間,身體還可以。正如海明威說過:勇敢者出不了事。一路下來,相安無事。

我至今都在思索,為什麼要旅行?或者為什麼要離開,行走在新鮮而陌生的路上?為什麼今年會有如此的行動?或許當我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一切就已經注定了。若是以前,我可能一推再推,思前想後。現在的我,又在計劃著單人行川藏(川藏北線進,回來走一段南線,再拐到滇藏線),期待著不久能成行。有些事情必須依靠年輕和無畏去經歷的,屬於我的年輕畢竟不多了,而所謂的無畏我更不知還能有多少。

自助旅行肯定是艱辛的(相對於城市的生活),可是當你來到這個環境裡,然後融入其中,我的感覺又是另樣的震撼,人,有時候必須拿出一些勇氣去做不太有把握的事情,方知人的潛能是如此的巨大。遂以一顆坦然的心去面對它,經歷它,通往我睡夢中曾經憧憬的某個地方。

新藏線,由於它的艱苦,它的危險(只是危險系數對於我好像是0,真的是有點無知者無畏),更由於它奇特而壯觀的高原風光,吸引著我去追尋他的足跡。

前面的路上,有著許多你我無從得知的變數,偶然,是旅途的常客。有孤單,有意料不及的驚喜......一切都是新鮮的。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