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甘南、川西北(1)夏河

作者: xph70

導讀序:我的行程在2003年七月中旬,游記到現在拿出來,一些實用信息可能有些不同,但我想對於讓你下定決心是很有助推力的!尋夢甘南、川西北 向往西部的藍天白雲,渴望在西部自由地呼吸。七月中旬,我和妻子背起行囊終於成行。甘南、川西北十五天的行程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至今回憶起仍激動不已。藍天白雲、草甸野花、藏包牛羊到藏傳寺院、民風民俗再到九寨聖水無 ...

序:我的行程在2003年七月中旬,游記到現在拿出來,一些實用信息可能有些不同,但我想對於讓你下定決心是很有助推力的!尋夢甘南、川西北

向往西部的藍天白雲,渴望在西部自由地呼吸。七月中旬,我和妻子背起行囊終於成行。甘南、川西北十五天的行程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至今回憶起仍激動不已。藍天白雲、草甸野花、藏包牛羊到藏傳寺院、民風民俗再到九寨聖水無不令人怦然心動。精彩不敢獨占,願更多喜歡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朋友走進西部、感受西部、享受西部。

夏河——拉蔔楞寺、桑科草原

從蘭州轉長途車去夏河,同車的大多是背包客。出蘭州一路荒涼,由於雨水少,土質不蓄水,黃土坡上只長著稀疏可數的幾根黃草,據說這已是治理的結果。車到和政段,環境大變,滿眼青草綠樹。田野間是盛開的油菜花,剛長穗的小麥,開著黑白小花的蠶豆,疑是季節倒流。偶爾一片金燦燦的向日葵竟能挑拔起心頭莫名的激動,兒時剝葵花子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這一段最氣派的建築是頂著星月的清真寺。過幾個集鎮,車旁一片“小白帽”,他們悠閑地或蹲、或站、或逛,顯得相當自在。

過臨夏縣,路邊開始出現手拿經筒,穿著藏袍的藏民。路邊隨處能見到插著的經幡,上面印滿經文,藏民讓風替自己頌經,風吹一次即頌經一遍。經幡插在宅旁,保佑人宅平安;插在路旁,保佑行人一路順風;插在山頂,那是通往天堂的坦途。

山坡的樹木逐漸稀少,取而代之的是綠草。山坡上幾個藏包,成群的牛羊,這是藏民舉家夏牧。轉過幾個山頭,前面出現一個市鎮,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夏河縣。

夏河有一藏傳佛教拉蔔楞寺,屬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始建於康熙四十八年,現有18座金碧輝煌的佛殿(殿頂用黃銅包裹),僧舍近萬間,鱗次櫛比,甚是恢宏,規模僅次於布達拉宮。拉蔔楞寺下設顯宗聞思學院、喜金剛學院、醫學院等六大學院,其畢業生的學歷相當於博士生。該寺不光是宗教活動場所,還是傳播知識的殿堂。這兒的喇嘛自小就有父母送來,吃用均有家庭負擔,等長大後有人請他們出去念經才能賺點香火錢補貼生活。喇嘛不娶妻,不喝酒,不殺生,但別人殺的肉卻可以吃。

拉蔔楞寺是開放式的,沒有圍牆大門,你可任意參觀,但進不了大殿。如購買了門票,等湊足了一定人數就有一喇嘛帶你隨機參觀大殿,並用漢語講解。寺院周圍是轉經長廊,從各地甚至國外趕來的朝聖者左手拿小經筒,口念經文,右手則逐一轉動經筒,腳下則健步如飛。他們用經筒轉走今世的苦難,轉來後世的幸福。我和妻子決定入鄉隨俗,轉經一周。依樣畫瓢順時針行走,大約轉了五分鐘,肩膀逐漸酸麻。找一能講漢語的一問,得知轉完一周得一個多小時,看來還是住手罷了。心誠則靈,活佛是不會怪罪於游客的。不少年老的藏民虔誠地磕著等身長頭,合掌,五體伏地;再合掌,再五體伏地。周而復始,用身體丈量著家鄉到寺院的大地。由於海拔高(3000米),紫外線強,這兒的居民膚色都很黑。游客只要對他們露出笑臉,他們飽經風霜的臉龐一定還你一個燦爛。他們大都會說幾句英文,就連六十多歲的老太也會朝你“Hello,how are you !”當地的居民講,以前外國的游客比外省的多,所以會幾句英文也不足為奇。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觀念的轉變,國內年輕的背包一族漸成氣候。

花二、三個小時游完拉蔔楞寺後,可去寺南位於木橋邊的貢唐寶塔看看。貢唐寶塔號稱亞洲佛教第三塔,共分五層,外形四方,修繕不久的金頂十分搶眼。登頂還需獨立買票,但可以看到拉蔔楞寺全貌。

貢唐寶塔南幾十米就是大夏河,穿過木橋可看到右前方順著山坡修建的一塊幾百平米的曬佛台,可以想像節慶時眾喇嘛扛著佛像在此曬佛的熱鬧情景。大夏河是此地的母親河,由於暴雨,河水略顯渾濁。灘邊,幾個藏民跪在卵石上,彎著腰在泥水中洗滌著看上去近半年未洗的衣服,然後平攤在草地上涼曬。沿著曬佛台旁的山坡踏著草地往上走,各色野花在風中搖弋,白雲在藍藍的天空中浮游。聞著花香、聽著蜜蜂的嗡嗡聲,看著下邊的寺院和市鎮,心曠神怡。坐在草地上,閉上眼睛,深深地呼吸,什麼也不想,只讓陽光暖洋洋的照在身上,你能感到自己的靈魂與天堂同在。

高原的夏日是短暫的、寶貴的。藏民攜全家老小帶著食物擇一草地,撐一頂遮陽傘,席地而坐,享受著夏日的“春光”。我倆與一個在北京教法語的法國青年決定走近藏民,去感受他們的本色生活。互相打招呼、問好後,他們就主動邀我們坐在長者身邊。一旁早有主婦盛好涼拌面遞給你,身邊七手八腳地送上調味品,小菜,受寵若驚,沒想到會受到如此規格的待遇。我們三個互相對視一番,聳聳肩,享受起他們的熱情來。交談中知道他們是一家三代,就住在寺旁的曼達雜村,熱情招呼我們的是長子貢去乎義西。三個小孩在草地追逐打滾,我們搜遍隨身背包只有半包餅干,拿出來分給小孩。為表謝意,我提出照個像以作留念,於是眾人忙著排隊,說“茄子”。相互道別,約好若干年後再游夏河去他們家做客。臨行,法國青年把自己的煙頭雜物塞入空煙盒隨身帶走,無意的舉動讓我除了佩服他獨行天下的勇氣外更增添了些許感動。

這兒的天黑得晚,近八點找了家干淨的餐館,店主招呼我們進裡間。沿屋的三面排著沙發,中間三張藏式茶幾一字排開,金粉描畫,屋的另一頭是彩電和VCD。沙發上已有四個喇嘛在喝茶聽藏語VCD唱片,四周牆上掛著如布達拉宮的佛教宣傳畫。挑個座,叫來服務員點菜,兩個藏族女青年只會說“聽、不、懂”,恍如已到境外。與店主溝通後先要了二碗酸奶,酸奶如豆花,用湯匙送入口,酸得合不攏嘴,經指點,原來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小罐蜂蜜和白糖,加入拌勻重新品嘗,爽!

沿夏河城南的公路往西不遠就到桑科草原度假村,這兒可住宿,騎馬,看草原美景。如不喜歡太商業化,可在縣城叫輛車囑咐司機去真正的桑科大草原,讓司機做翻譯,去拜訪草原深處的牧民。我們因後面要去川西北的若爾蓋大草原(紅軍長征走過的草原),故在夏河沒有深入,只呆了半天。

交通:出蘭州火車站往右走乘1路公交車到蘭州汽車西站,票價1元。汽車西站去夏河的車很多,應到公家車售票處買8:30的,車型依維柯,44.5元/人,它能保證下午1點到夏河。

食宿:靠近拉蔔楞寺有兩家旅館,北邊武裝部招待所二人普間20元/人,住的多是同胞;南邊的卓瑪旅社住的多為洋人,16元/人。

這兒主食為面食,犛牛肉和羊肉是當家菜,酸奶、酥油茶、青稞酒可一嘗。


精選遊記: 甘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