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陽朔的陽光假期

作者: ceo_hu

導讀偶爾看到介紹陽朔的文章,忽然想起“我想去桂林”的那首歌,也想起了我對桂林的向往。出門的時候,把暉狠狠地騙了一把,只說是休閑游,而暗地裡早已把5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 一路汽車-飛機-汽車地倒換。原以為來到桂林,來到陽朔,可以敞開心扉,大把大把地呼吸新鮮空氣,把身心,靈魂都拿出來好好滌蕩一番,可一路飛揚的塵土,中巴窄窄的空間裡熱鬧的雞 ...

偶爾看到介紹陽朔的文章,忽然想起“我想去桂林”的那首歌,也想起了我對桂林的向往。出門的時候,把暉狠狠地騙了一把,只說是休閑游,而暗地裡早已把5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

一路汽車-飛機-汽車地倒換。原以為來到桂林,來到陽朔,可以敞開心扉,大把大把地呼吸新鮮空氣,把身心,靈魂都拿出來好好滌蕩一番,可一路飛揚的塵土,中巴窄窄的空間裡熱鬧的雞鴨合鳴,香煙味混雜著孩童嘔吐物的酸臭味,充徹著我的耳、鼻,禁不住斜眼瞄瞄一聲不坑的暉,許是車馬的勞頓,他已閉上眼昏昏地睡去。而我的精神正興奮地很,雙眼在車窗外不停地搜索。

此時正是柚子上市的季節,路邊隨處可見碼放整齊的金燦燦的柚子塔,或是一個個懸掛在繩子上,像節日裡的彩燈。間或看見一片紅艷艷的攤子,柿餅就是在這樣日光風塵的洗曬中誕生的,雖然感覺不是很好,但肚裡的饞蟲已開始蠢蠢欲動了。

到車站,下車後抬眼便看見一塊高懸的路牌“西街入口”,巷內的樓房,白牆黑瓦,四周翹起水泥做的灰色的飛檐,顯著蒼白無力,道路兩邊擺著桌椅和養魚的紅色浴盆,想必是新西街了。

車站出口的欄杆邊站著幾個農婦,手裡拿著毛線,談笑風生,並沒有如我想像那樣蜂擁過來拉我們的生意,倒更像是在這裡搞一個織毛線聚會。看我們的步履有些躊躇,則有2,3個人上來招呼一句“要不要住店啊?”我們搖頭,也就沒再堅持下去。

打電話給旅店的老板讓他來接。一路走去,年輕的老板娘跟我們介紹“要吃小吃排擋,可以到城中路這裡,晚上很熱鬧的。這條巷子可以通老西街。這裡是你們游客常來吃啤酒魚的疊翠路。這家就是瘦子米粉了……”心裡對周邊地形有了初步的概念。

我們住的旅店叫“蓮峰1號”,碧蓮峰下,漓江岸邊,依山傍水,景致沒的說。西街的入口也就幾步之遙,雖然樓下因為西街的延續開了一些賣真絲服裝、工藝品的小鋪子,但是開市晚,收市早,也不影響休息。放下行李,開始和老板娘交流怎麼吃、怎麼玩。在桂林機場和火車站都沒買到陽朔地圖,旅店的客廳裡倒是放著不少觀光指南可以免費取閱。我們沒有去疊翠路的“謝大姐”,而是逛到了蟠桃路邊一個小巷裡吃了“彭大姐”啤酒魚,聽說本地人常去吃。拿來菜單一看“哇,詐騙啊”因為事先已經對價格心中有數,所以看到菜單不禁對店家也懷疑起來,但既然來了,而且是衝著這個純正的味道來的,就慢慢跟店家講價吧。毛骨魚從48元/斤講到35元/斤。我們是兩只不愛吐魚刺的懶貓貓,啦啦啦。田螺釀沒有叫,聽說殼裡多半豬肉多,螺肉少,換成了抄田螺,還有一盤炒菜心,很嫩的。

魚是用大大的搪瓷盆盛著,擱在一盆熱水上,下面再用煤氣爐燒著水,保持溫度。吃起來的味道嗎,跟婆婆做的紅燒魚很像,只是這裡加了西紅柿,辣椒多了些,仔細咂吧一下嘴巴,很興奮地告訴暉:是有那麼點啤酒味唉!對於只會做牛嚼牡丹狀的暉,我通常扮演他味蕾的角色。同時,不失時機地把婆婆的手藝大大誇獎了一番。然後,我們對路上所見各家啤酒魚的廣告做了一番點評,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各家的女老板都喜歡拎一條魚做廣告,而這條半人多高的魚很可能是拍完這家,再接那家生意的,所以被評為出鏡率最高和最上鏡小姐(或先生)。而各家的男老板是喜歡捧著獎狀,獎杯,證書之類露臉的,很有大師傅的派頭。所以不管來陽朔的游客要求名廚掌勺,還是喜歡鄉村野味,都能找到相應的去處。

第二天醒來,已是日上三竿。跑上陽台看漓江,如玉帶橫穿,江面平靜、安寧,江水清澈如碧,在左手邊繞出一個優雅的灣,轉過山腳而去。對著江水,甩甩頭發,梳理一番,仿佛自己成了一個瑤家女子。

早飯是去“瘦子米粉”吃的,估計了一下我倆今天的飲食計劃和食量,我要了1兩,1.5元,暉要了2兩,2元,拌上酸菜,腌豇豆,榨菜末等佐料,真香,唏裡呼嚕地吃完了。暉起身要走人,被我一把拽住,還沒給錢呢!正如我們剛才所擔憂的,先吃飯,後付帳,這麼一個露天的鋪子裡,若是碰上人多一些,再有不自覺一些,健忘一些,豈不是要“粉財兩空”。

從汽車站坐中巴到興坪,穿過興坪老街,走過一段鄉村小路,來到碼頭邊,在“20元”背景前留了影,上了一條小竹筏。

竹篙在水面劃出一道長長的漣漪,竹筏悠悠地向江心漂去。江底的鵝卵石歷歷可數,俯身想要去拾一塊,卻發現深不可觸。石縫間長出許多水草,隨著水流飄曳,寸把長的小魚在水草間追逐、嬉戲。差點以為自己是漂在一個大魚缸上。抬頭,看見兩岸青山疊立,竹影婆娑,群鴨戲水,還有牛媽媽帶著牛寶寶江邊踱步的溫馨場面。在竹椅上挑了一個舒適的姿勢躺下,江面上只漂著我們這一只小竹筏,耳邊有潺潺的水流聲。天是藍的,雲是淡的,山是青的,風是柔的,溫暖的陽光從頂棚一側灑下來,照在因長期置於鋼筋水泥的罩子裡而有些堅冷的骨骼上,覺得骨髓裡的冰渣漸漸融化,每個細胞都開始活躍起來,暖洋洋的血液在身體裡流淌,衝擊著五髒六腑,吐濁納新,通體舒泰。

筏工是個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話不多,一路認真地撐著竹篙,眼中透著平靜,間或會跟我們說眼前看到的山像什麼。像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指著前方一片石壁對暉說,山上的那蓬枯草像不像一只上山的猛虎?筏工說,那就是九馬畫山。

晚飯在西街的“旅行者”吃,點了招牌的“牛肉土豆泥派”和“蘋果碎餅干”。那個派,上面有一層烤得略脆的吉士酥皮,酥酥的牛肉粒混在土豆泥裡,香!好吃!恨不得自己多長幾個胃,現在寫起來還要流口水。像蛋糕一樣的碎餅干很甜,又是在吃完了正餐後上的,我像挖山洞一樣把下面的蘋果都掏空了。

晚上去看“印像劉三姐”,山水實景,大功率的射燈能照亮好幾個山頭,也包括住所對面的那幾座,惹得我剛到的那天晚上就在陽台上驚呼不止。張藝謀真是有魄力,也許擅長拍電影的他早已習慣把大自然作為舞台背景了,很有震撼力。看完舞劇,披著一路的繁星回家,經過西街,還是很熱鬧。一人吃了一碗像藕粉一樣的桂花蓮子羹,感覺像到了小時候。

第三天,自然醒。出門時,又是陽光明媚,懸於中天。有個導游,如影隨形,一路從旅店跟著我們吃飯,如廁,來到車攤,很敬業地無視我們的拒絕。並且在車攤上很起勁地幫我們挑選自行車還告訴我們有她在是不用付押金的,如此這般的條件是我們需請她做導游。不要,不要,帶著地圖,帶著嘴,又有成熟的騎車路線,哪裡不能去啊。疊翠路-蟠桃路-抗戰路一路騎下去,途中看到有人攀岩,身手甚是矯健。崇山峻嶺,極地險灘,我們都可以去一一征服,可最難征服的卻是自己。每每在進退兩難中徘徊,明知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柳暗花明,卻恁是舉棋不定,左右搖擺,任青春歲月、才智豪情漸漸褪去了顏色。

路過蝴蝶泉,工農橋,大榕樹,月亮山,路邊收費的景點可以不進去,享受的是山野騎車的那份閑適心情。龍門水岩,我去了。乘船入洞,在裡面摸、爬、鑽、淌一番,有一點探險的味道。正值枯水季節,洞中的石壁多是干的。有時會在清清的池塘裡看到小魚、小螃蟹,使大家都興奮不已。

晚餐時,想起老板娘的話,在馬路上攔了一輛摩的,告訴他我們要去吃羊肉、狗肉,在交警大隊邊上的。車夫把我們馱到了一條荒僻的馬路上放下。有些傻眼,黑漆漆的路邊,沒有幾家像樣的飯館,好在看見交警大隊的招牌,心想如果被人劫了,一個人和他們周旋,一個人可以去求援。眼前一家叫“東羊羊肉”的飯館,正好看見一群人酒足飯飽,談笑著出來,就進這家吧。桌邊坐定,索要菜單,小姐答曰:沒有菜單,我們這裡就是清水羊肉,干鍋羊肉,一羊蹄,一羊肉餃子。我和老公面面相覷,牛啊――。拍桌子,大喝一聲:爽快!來一斤干鍋羊肉,兩瓶啤酒!小姐下去了,等半晌,不見動靜。看我們要得少,把我們晾邊上了?請來小姐再問,答曰:要炒半小時嘞。這下倒不好意思起來,為了我們這區區一斤羊肉,本可以下班的大師傅還要再揮半小時的胳膊。左顧右盼,羊肉終於上桌了,繼續放在煤氣爐上加熱,還有一碗清湯,一盤酸菜,我們兩個又很白痴地望著小姐:可以吃了?答曰:酸菜可以放進鍋裡一塊兒煮,湯是隨時加的,防止羊肉粘鍋。小姐一定覺得我們兩個外地人很笨。這麼牛的羊肉館能做出怎麼樣牛的羊肉呢?帶著疑問,我們迫不及待地伸筷子。

“香!”

語驚四座,連幾乎不知食為何味的暉也能品出其中的香來,定是難得的佳肴。羊肉被切成小塊,連皮帶骨和大蒜,蔥等佐料一起煨制,濃郁的滋味滲入細致的肉中,肉質酥爛,鮮香無比,沒有一點膻味,平時從不吃皮的我也挑著帶皮的肉塊嚼得津津有味。再啜上一口清爽的啤酒,心裡就只剩下滿足了。

第四天,在暉的堅決要求下,我終於放棄了龍脊梯田,也放棄了遇龍河漂流,為了下次能再把他騙出門,我不得不做一些犧牲。

今天就是完全地放松,休閑,找個地方發呆。仍舊睡到自然醒,老板一家看到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找了一家中西合璧的餐館,就著暖暖的太陽,要了一份煎餃,一碗牛肉面和一盤水果木斯裡,懶懶地吃著,算是解決了我們的早午餐。然後去土特產店買了些糕啊,餅啊,好回去交差。要提醒大家的是西街上的土特產打了對折還是貴。3元錢買了2根老粗的甘蔗,又去租了一輛雙人自行車,騎過陽朔大橋,來到和我們旅館隔江相望的那片草地上,曬太陽,啃甘蔗,發呆,如是消耗了一個清閑、美麗的下午。我把已經透支的生命浸泡在時間的長河中,貪婪地吮吸,感覺枯萎的生命之花重又豐腴起來。生命的律動在這一張一弛間,才顯現出她的精彩。

第五天,打起背包,中午前和老板、老板娘道別,離開了陽朔。當飛機來到上海的上空,已是華燈初上,高高地望下去,只見一個燈火通明的城市看不到邊際。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