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建水—元陽,追尋童年的記憶。

作者: 紫衣侯

導讀追 尋 童 年 的 記 憶終於踏上了成都到昆明的K133次列車。當火車開動的哪一剎那,我在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講:建水——曲江,我回來了,離開二十二年之後,我回來了。 雲南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而建水這座滇東南的歷史文化重鎮,更是我出生的地方;曲江——一個建水的小鄉鎮,則是我童年生活過,留下些許模糊卻美好記憶的田園小鎮。 兩年前便計劃著重尋兒時的記憶 ...

追 尋 童 年 的 記 憶終於踏上了成都到昆明的K133次列車。當火車開動的哪一剎那,我在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講:建水——曲江,我回來了,離開二十二年之後,我回來了。

雲南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而建水這座滇東南的歷史文化重鎮,更是我出生的地方;曲江——一個建水的小鄉鎮,則是我童年生活過,留下些許模糊卻美好記憶的田園小鎮。

兩年前便計劃著重尋兒時的記憶,並被自己確定為三十歲前一定要實現的願望。但城市生活固有的一些東西卻一次次阻礙了我的成行。昨天,當老板渡假回來,我彙報了近期工作,且三番五次的強調最近不會有什麼要緊工作以後,終獲批准休假。於是乎,一刻也未敢擔擱,當著老板的面給朋友打電話讓他幫我定好了17號13時發車到昆明的火車票。

隨著列車有節奏的輪軌聲,坐著火車背著大包,我獨自尋夢的旅程開始了。

天漸漸的黑了,我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坐火車找感覺的這個決定是不是正確。向來對空氣環境敏感的我,在全封閉的空調車中,感覺到的只是頭越來越沉,迷迷糊糊的犯困。晚飯只吃了兩片土司,喝了一瓶番茄汁,就昏昏的睡了過去。快到半夜時,難忍的胃疼讓我清醒了過來。伴隨著欲裂的頭疼,我整個人的精神全沒了。我摸索著吃了帶的藥,期待著第二天能病痛全消。

18日早晨8:30分,列車晚點1小時30分到達昆明火車站。當車廂的人都下完了。我才費力的從行李架上取下自己的大背包。一邊背著有如小山的大包,一邊像踩在棉花上一樣走下了火車,踏上雲南的土地。

下車走了一會兒,呼吸著帶著絲絲涼意的空氣,我的精神好了些。按原訂計劃,我出了火車站到北京路的南窯汽車站,買了到玉溪的高客快車票,准備先到此行的第一站——通海。

通海是一個我經常想起的地方,兒時每次回四川途經通海,父母總會帶我爬上通海的秀山,而我伸出細小的手臂去擁抱大大的古樹的畫面,至今仍不時的浮現在我的腦海。

不到11點,我到達玉溪准備轉車到通海。由於玉溪的高客快車站沒有到通海的車,需要到另一個車部換乘。本已體力不支的我,只好打了個捷達出租車。行車途中,隨口問了一下如果坐出租到50公裡外的的通海要多少錢,司機說得100元左右。我一聽,原本就怕坐小巴車的念頭一下就占了上鋒。經過簡單的討價還價,我以80元錢的價格(含過路費)坐著出租車在12點前到達了通海,並直接住進了事行在網上查好的禮樂酒店。房價是單人間60元一天,軟硬件設施可能最多也只值這個價錢。到酒店休息了一下,喝了點熱水,又吃了次藥,我的精神漸漸好了起來。

下午兩點多,我帶著相機去通海城南的秀山,尋找兒時抱過的古樹。通海縣很小,走了十分鐘左右,穿過一條條小街,我找到了隱藏在片片民居之後的號稱雲南四大名山之一的秀山的大門。秀山非常的安靜,一度我以為整座山上只有我一名游客。沿途的幾座小廟本是頗能反映通海的歷史文化,但可能是由於缺乏管理和資金,顯得非常的破敗。快走到山頂湧金寺時,我終於看到一對年青的夫婦帶著他們呀呀學語的兒子和我一樣在游秀山。

湧金寺內,我看到了兒時抱過的那棵幾個成年人也不能合抱的古樹。也是直到此時,時過二十多年,我才知道自己兒時總想一攬入懷的古樹是元代的古彬。坐在這有著幾百年生命的大樹下,天空如碧,陽光燦爛,樹蔭下的我,心卻似秀山遠處那寬闊湖水一樣一片平靜。看著坐在據說是秀山鎮山之寶——宋代古柏下的年青夫婦,他們懷中那蹣跚學步的寶貝,瞪著一雙清澈的大眼睛看看蒼老的古柏,又轉過頭看著他的父母咯咯的歡笑。我不覺受到感染,帶著笑踩著青石上的陽光離開兒時喜愛的古彬。

通海現在還不算是一個旅游城市。第三產業相對落後,我在縣城轉了兩圈,最後找到一家老號清真餐館(汽車站旁)吃了算是晚飯吧,價錢很便宜,一個鹵雞腿,一份炒青菜,一個金針菇湯總共才9元錢。可能是紫外線太強, 天黑後,白天冷清的街上人多了起來,路邊也擺起了一些賣吃食的小攤,基本上賣的都是一角錢一塊的烤豆腐或是米線、小卷粉什麼的,價錢都很便宜。

19號早上9點半,我睡了個自然醒。在酒店旁吃了一碗2.5元一碗的米線,份量很足,我是根本吃不完的。早餐後,我急於完成老爸交給的任務——幫他買一個通海特有的竹筒水煙筒和上好的通海煙絲。問了幾個路邊正吸著近一米長的竹筒水煙的大叔後,我在華聯超市對面的小巷中找到了老爸的最愛,並將背著這有意思的煙筒,聞著那純純煙絲的香味完成余下的行程。

由於在11月底通海到建水的高速公路已經全線通車,所以只用了不到半小時,我就到了兒時生活過的曲江小鎮。下車一看,眼前已不再是兒時的田園風光。小鎮上沒有了滿街亂跑的豬,取而代之的是方便鄉民的三輪摩托。到曲江還有個願望就是去看看小時候帶過的保姆郭婆婆,但幾經打聽沒有找到一個認識他的人。我的記憶中,只有她家門口那布滿了繩痕的青石老井。無奈之下,只好打電話回家向老媽求援。

幸好曲江的老街還在,在老媽的指點下,雖時過二十多年,我依然順利的走進了那條熟悉的小巷,找到了那童年記憶中的青石井;找到了兒時時常跑進跑出的土牆小院。

不幸的是,身體一直很好的郭婆婆在九二年一個陽光溫暖的冬日下午,曬著太陽突發腦淤血,安詳的走了。在她的大兒子和小兒子的陪同下,我來到郭婆婆的墳前,重重的磕了三個頭,了卻了探望她的心願。值得高興的時,我也再次看到了常常在照片上看到的那個扎著羊角小辮的兒時玩伴——郭婆婆的小孫女銀梅。那張郭婆婆一手牽著我,一手拉著小銀梅的黑白照片同樣保留在土牆小院裡。見到我的銀梅,就如他父親和小叔一樣激動和吃驚。畢竟二十二年了,雖有記憶卻早已失去了聯系。我突然以一個成熟男人的樣子出現在他們眼前,他們意外中卻透露著掩示不住的開心和欣喜。此時的銀梅仍和兒時一樣的純樸,憨厚的老公陪在她身旁,六歲的女兒拉著她的衣角躲在銀梅的身後,卻又不時的含笑偷看,而銀梅抱在懷中剛過半歲的小兒子則對著我的相機一個勁的樂。

帶著銀梅從自家果園摘下的桔子,我在下午快四點時,到達了建水這個我誕生的地方。由於身體的原因,我還是先住至酒店,放下大包。我住的是臨安酒店(三星)標准間130元一晚,條件還算不錯,服務也還行。洗了個熱水澡,我帶上相機去尋找建水哪一口口有名的古井。沒想到,剛走到北正街上,我就看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建水縣人民醫院。不自覺的帶著莫名的開心,跑到醫院門口狂拍幾張,後來老媽看到洗出來的照片,萬分感慨的說,三十年了,醫院還是那熟悉的模樣。

從大街穿過小巷,隨著進入小巷越深,土牆院落逐漸多了起來。時不時的看到個小腳老婆婆蹣跚而過或是靜靜地坐在那可能比她們生活過的歲月還要久遠的飛檐大門前。在無限美好的夕陽余輝下,一切都是那麼的古樸寂靜,我恍忽回到了那久遠的年代。無意識的漫游在建水古城,不經意的在小巷盡頭拍到了四眼古井;艷遇般的在土牆拐角處欣賞到了長發女孩兒在那三眼古井旁取水的美態;更在著名的東井旁邊看到慈愛的母親帶著小兒子在井旁提水洗衣。每眼井的青石井沿上都被歲月的井繩磨出了道道深痕,每眼古井都記載著無數個動人的故事,唯一未變的時那源源不斷的甘甜井水依舊滋養著這片紅土地上的人們。

當夜幕低垂時,一輪彎月掛上天際。抬頭細看,今晚的月是那樣的潔白明亮。在快八點鐘時,我才在建水一中的那條大街上找到一家叫“駝峰”的小灑館准備吃晚飯。這是我個人認為建水目前格調、服務最接近大城市的休閑就餐的地方。我坐在酒館的露台上,吃著東西,一邊欣賞著路景。由於我想什麼都嘗一點,所以要了一個酸菜土豆燴飯、一個罐罐米線、一份清炒豆苗、一份紫菜蛋花湯,結果端上來一看,我嚇了一跳,這兒的份量足夠兩個人吃都還有余。雖然味道不錯,我還是沒有吃完,一算帳才18元。臨走時,店裡的小伙子向我推薦這條街的下面一點有一家叫“隔鍋香”的餐吧也是他們老板開的,吃的東西要多一些,味道、價錢都不錯。後來,我從“隔鍋香”門口過,看到裡面吃飯的年青人很多,而且也有和我一樣的旅行者,於是決定明晚到這兒試試。

20日上午,我又是睡了個自然醒。接近10點才起的床。可能昨晚吃太多了,起來喝了兩杯水,什麼東西都不想吃了。收拾了一下,就直奔號稱中國第二大孔廟——有著800余年歷史的建水孔廟去了。從臨安酒店步行,也就是十分鐘的樣子,我從建水一中裡進入的孔廟。因為建水孔廟曾長期被一中占用,直到近些年學校才陸續遷出。目前孔廟的一些附殿仍在一中校園內,所以我先看了一中內的附殿,雖看不到殿內的景像,但僅從外面的古樸以及門窗雕刻的精美來看,都足以向我們透露著歷史歲月的信息。但非常可惜的是這些建築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且向公眾開放。我從一中與孔廟相連的一個小門進入孔廟的主體建築。這部分建築相對保存管理較好,門票20元,解說免費。建水孔廟的布局和全國一般孔廟的布局基本一致。不過其大殿所用柱子全是整塊青石柱。據說,文革時期為保護孔廟,有人在石柱上刻上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萬萬歲”等標語,在解說員的提示下,我仔細一看,這些標語果然依稀可見。我個人認為建水孔廟主體建築中最有特色的還是表現在雕刻上,具體以縷空雕成的兩根青石龍抱柱和先師殿的雙層縷空木雕門窗為代表。除此外,大殿外的銅香爐是漢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巧妙結合,值得一看。這座香爐重達兩噸,香爐為四腳,這四腳以獨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像頭為形鑄成,爐身四角與像的頭部相連,像鼻下垂直落在四朵蓮花上成為香爐的四腳。

從孔廟出來才十二點多,我決定先去看團山民居再回城看朱家花園。團山民居是一座山村,離建水18公裡,無專車前往。於是,我租了一輛出租車前往,來回包括看雙龍石拱橋共60元錢。到了團山民居我才發現,雖然現在團山很貧困,但這兒的村民的先祖卻都曾是富甲一方的。團山的建築是清代建成的,是一個完整宏大的建築群,建築格局裝飾都具江南風格。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張家花園,張氏一族是從江西經商而來,後經營個舊錫礦而富,遂在團山築屋。整個建築講究布局實用與細節精美,猶以三層縷空木雕鎏金門窗為最。但最為可惜的是保護管理不善,一些房子成了豬圈。天井、花園的一角往往成了雞窩鴨寮,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一些珍貴的東西可能就此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而隨後看到的雙龍橋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回到建水是下午四點。在一條小巷中吃了點小卷粉、烤豆腐,把肚子問題解決了後,信步到了城中的朱家花園看了看。雖然此處建築作為世博會的推薦游覽地,而由政府出巨資重修過,但總的感覺不如團山民居更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像。

游完朱家花園,我回酒店小睡了一會兒。八點多醒來,便直接到了“隔鍋香”吃晚飯。我選了一個靠近吧台的位置坐了下來。當看到餐單上的干巴菌炒飯時,一下就勾起了兒時對干巴菌的強烈好感,於是毫不猶豫的要了來。當炒飯還沒端近我的桌子,那干巴菌獨特的香味就傳了過來,雖然遠離22載,但仍舊熟悉,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難忘。吃完了飯和老板一家人天馬行空的閑聊。他們一家人都很隨和,和這樣一家人聊天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

回到酒店後,我決定第二天包下午陪我去團山的出租車去元陽。下午我們在車上曾討論過價錢。中午走,到元陽後看三個景點,欣賞黃昏時的梯田與日落。第三天一早再去看梯田的日出後回建水,總共費用400元,而且我不用管司機的住宿。我仔細算了一下,網上朋友們說到元陽租車去各個梯田景點都要180元左右,我從建水過去這個價錢應該是比較劃算一些,而且方便舒適,路上看到好的景色可以隨時停下來欣賞。

21號中午12點,薛師傅帶著一們姓普的師傅一起來接我。普師傅是元陽人,由他具體帶我在元陽看梯田。薛師傅的駕駛技術很不錯,在盤山公路上車速很快卻十分的平穩。遇到好一點的景色,他和普師傅會主動問是否需要停車觀賞。因此一路上我們走了三個小時,但這三個小時也使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了。到了元陽老城,聽從兩個師傅的推薦,我到雲梯酒店看了一下當日房價。房價是120元一晚,但硬件設施要好過臨安酒店。因此一向對住宿要求較高的我,當時就決定住下來,而沒有到網上推薦的陳家旅館等地。由於是包車,所以一路上只要有美麗的梯田,我就會停下來看看,拍上幾張照片。最後到達著名的老虎嘴的時候,我完全被眼前的梯田所迷到。夕陽下成片的梯田,田中水光映射著夕陽,這景色讓人無以言表。在一位在此拍攝了近一個月的攝影者的指點下,我看到了層層梯田自然形成的奔馳駿馬圖,這讓人不得不感嘆哈尼人的無心而為造就的這天成美景。

欣賞完老虎嘴的梯田,我和兩位司機在附近的一個小土坡上坐下來一邊休息,一邊品嘗烤糯米粑和烤豆腐。很有意思的是烤豆腐的三位彝族大媽都不會計數,所以專門有一們年青彝族女孩兒幫他們數著客人吃了多少個豆腐或粑粑,並幫她們收錢和分錢,三個大媽不時會為分多分少爭執幾句,但總會在小姑娘的裁定下,各自收起錢來又繼續忙著烤那香香的豆腐。

由於這天是冬至節,而雲南人又很重視這個節日,在普師傅的盛情邀請下,晚餐是在他家吃的。普師傅一家人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兒時在雲南人家中吃飯的那種熱情、樸實和快樂。晚餐是典型的當地特色,有很多哈尼族風味的菜,讓人難忘。按照當地的習俗,我們還吃了冬至元宵。吃過晚飯,回到酒店呆了一會,我在離酒店不遠的廣場旁邊找了一家在二樓的網吧,上了一會網,條件和網速都還過得去。從網吧出來我隨意的在小城中走著,元陽的夜空很美,不但可以看到朵朵雲彩,而且星光燦爛,月光也同樣的明亮,明亮到足以在月光下漫步,游走其間,這樣的感覺真是美妙。

22號早上六點半,天還沒有亮,兩位師傅就早早的等在了酒店樓下。由於天氣原因,我沒有看到梯田的雲海,但卻讓我看到了兒時最為喜愛的朝霞,更讓我看到了金色的太陽破雲而出時梯田讓人驚嘆的美色。元陽的梯田讓我流連難去,在回程的車上,我還不由的回頭張望。中午時分,我和兩位師傅在元陽的新縣城吃了當地很有特色的帶皮牛肉以及一些當地的野菜,三個人吃了一大桌子的菜還不到四十元錢。當天下午到建水後,我乘大巴回昆明,我所坐的車沿途是不停的,只用了兩個多小時就到了昆明。由於此時的昆明正可和紅嘴海鷗一起嘻戲,所以我選擇了翠湖邊上的國際青年旅舍入住。這是我第一次住國際年青旅舍,總的感覺不如想像中的好。

23號一整天,我背著個包漫無目的地游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中,一天下來,我沒有坐過車,就這樣步行著,走累了就隨意的坐下休息一會兒。入夜時,我在金馬碧雞廣場對面的一個小廣場坐下休息,一群大爺大媽,樂器齊全的在哪兒自娛自樂的唱著滇劇,靜坐的我不禁慢慢的沉浸在這高昂有趣的唱腔中。

在這樣的行走中我感受著昆明人的生活,感受著昆明的藍天和白雲,感受著昆明的古樸與現代,感受著眼見海鷗飛起覓食時自己心中的那片寧靜。被都市生活弄得有些麻木的心,通過這次獨自的旅行,通過重拾兒時的些許記憶,漸漸的找回了感動,找回了寧靜,找回了生活的熱情。

24號一早回成都的機票我是通過攜程網定的,打折後才280元。回到成都還沒有到中午,成都的天依舊是陰沉沉的,氣溫也是走之前那樣寒冷,可回來的我,心中卻已是一片的陽光與溫暖。

建水“隔鍋香”的地址和電話是:

建水朝陽北路一中對面

電話:0873——7662437

駝峰的電話是:0873——7615496

建水出租車(捷達)聯系方式是:

薛雲龍車號:雲G—T2655

電話:13577315011

普亮車號:雲G—T2582

電話:13708631287


精選遊記: 紅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