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在貴州西南角威寧縣城的東邊,有國家一級珍稀保護鳥類——黑頸鶴,還有其它為數眾多的水鳥:鷺鷥,灰鶴,白鶴,黃鴨,海鷗等近一百七十種。在去六盤水的火車上,打電話問威寧的賓館現在有沒有水鳥,得到回答:“有!好多好多!”立時興致高起來。從六盤水坐中巴車,出城沒多遠就開始爬梅花山,到山頂一看高度計,海拔2535米。接下來的另兩個小時的路程都是兩千多米高。一路上天越來越陰,到後來干脆開始下小雨。兩個半小時後(下午一點多)到了威寧縣城(更像是一座小鎮子),已經開始下細細的雪粒。
在路口下車,問路人,說現在水鳥很少,立時一種被騙的感覺湧上心頭。向東南方走了時多分鐘就到了草海邊上。遠遠看去,`能見度很低,灰蒙蒙的湖面上並沒見到想像中如西藏班公湖鳥島上那種漫天飛鳥的景像,心中甚感失落!
在入口處的售票室也沒見到人賣票,碰到四十多歲的老黃,說可以乘他家的船,打包票讓我們看到鳥,否則不要錢。開價260,隨口還到100,不肯;作掉頭就走狀,肯啦——後悔沒多砍點!老黃讓他老婆撐船,順著一條人工開出的河道向湖中劃去,突然驚起一只小水鳥,黃大嫂說那叫尖嘴雀——我家那裡都有——對前面將要見到的鳥類也不報太多的期望了。進入湖區,突然聽到幾聲鴨叫,回顧間,黃大嫂指給我們看,前邊有黃鴨。端著相機站起身,兩只黃鴨從旁邊的水草中騰起,毫不猶豫地謀殺了幾張FILM。黃大嫂說前邊還有更多的呢!果然又見到好幾只,正惋惜沒帶長焦,端著相機站起身,前面湖面上突然升起一片“黑雲”——好多的鳥啊!剛才成千上萬的浮在水面上的水鳥騰空而起在湖上盤旋,根本就無法仔細分辨它們的種類,能認得出的有黑鶴,白鶴,鷺鷥和海鷗。“黑雲”漂到遠處才又徐徐降落回湖面。真可惜沒帶長焦,無法拉近了拍。
氣溫越來越低,船底的積水已經結冰,滑得不感輕易站起身。幸好開船前買了個火爐(6元),凍僵的雙手才可以不時感受點溫暖。
船劃了個弧形路線,向南轉過去,一問黃大嫂才知她正載我們去草海精華之所在:黑頸鶴最多的南邊的沼澤。耳邊聽到黃大嫂喊:“那邊就是黑頸鶴!”在望遠鏡裡可以看到十幾只黑頸鶴晃動著幽雅的身姿在覓食:
黑頸鶴
屬於鶴科,英文學名為 Grus nigricollis。 大型涉禽。成鳥全長約120釐米。羽毛銀灰色至近白色,羽緣沾棕色。頭頂暗紅色,有稀疏的黑色發狀羽毛;頭、頸靠上部的三分之二為黑色;眼下有一白斑。尾部羽毛灰黑色,延長而向下彎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絲狀。嘴淡綠色,腳黑色。雌鳥上背有淡棕褐色的蓑羽。
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通常生活在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以綠色植物的根、芽為食,兼食軟體動物、昆蟲、蛙類、魚類,螺絲等。
在四川、雲南、貴州越冬;在青海、西藏,甘肅等地繁殖。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春3月,黑頸鶴便離開越冬地雲貴高原,集群北上,飛抵青藏高原的草甸、沼澤地帶,成雙結對,於4月下旬開始繁殖,築巢於沼澤地帶地勢較高
的草墩或泥墩上,每窩產卵l~2枚,淡青色,雜以棕褐色斑點。孵卵期31~33天。
我們的船緩緩地開過去,離我們最近的兩只警覺地抬起頭注視著我們,但並不飛走。距離也就十多米,能聽到的黑頸鶴的唳鳴和快門的哢嚓聲。又謀殺了一筒多FILM,同半終於忍不住想看看它們飛翔的樣子,站起高聲呼喊,沒想到人家根本就不理這一套,晃晃悠悠地走遠點繼續覓食。最後還得我親自出馬振臂高喝,它們才肯滿足我們的願望:張開寬大的翅膀,騰起後在我們的頭上盤旋了幾圈,飛向遠方。這時後邊又有幾艘船劃過來,我們帶著些許負疚的心理“劃”上歸途!
上了岸已經五點多,決定趕晚班車回六盤水。去車站的路上被街邊燒烤檔的香味“牽”了過去。吃一塊錢七串的洋芋片和五毛一大串的牛羊肉,好過癮啊!雖說嘴巴都辣得沒感覺啦!到車站一看已經沒班車了,又到路邊堵過路車而不得,只好找地方住下。晚飯到對面的“大西南清真風味飯館”吃黃燜羊肉火鍋:15元/人,配菜不用錢,滿滿一大鍋,把我倆吃得挺著肚子回到招待所。半夜被暖氣熱醒了幾次。
第二天上午坐中罷車回六盤水,漲價了,35元/人——“因為昨晚下雪路面結冰,不好走”——司機語。沒辦法,還是得坐。上了車才想起忘了蓋郵戳,司機倒是很好說話,說路過郵局讓我下車。出城就打瞌睡,不久就被同伴吵醒,外面的景色好靚啊,路邊的草木都結滿了晶瑩綈透的樹掛——這跟家裡那邊的樹掛還不一樣:因為早先下過雨,所以枝條上先是結了一層冰;然後夜間低溫下水蒸氣在外層結晶,煞是好看。跟司機商量停車拍幾張,司機說前面的更漂亮,到時再拍不遲。欣然翹首以待。不料行未及遠,對面又過來一輛中巴車,兩車的司機商量了幾句就讓乘客調換車,結果後來這部車的司機很不好說話,只好趁著修車的機會拍了幾張——以前可從來沒有坐車想車壞過!
安全抵達六盤水,進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