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都體會(2)

作者: colours

導讀2005年1月1日成都的早晨,近八點才蒙蒙亮。九點鐘我們坐在二樓餐廳開始慢慢享用早餐。Holiday Inn 的早餐有中式和歐陸式兩種。品種較豐富。我通常選後者。昨晚空調房間很溫暖但也很干燥,半夜幾次起來喝水。於是先來一杯西柚汁,潤潤喉,慢慢呷著,一點點的,胃口才上來。 老公把三支鏡頭都背上了。我們向天府廣場進發。出酒店往西走。路上人也挺多,我們沒進商店, ...

2005年1月1日成都的早晨,近八點才蒙蒙亮。九點鐘我們坐在二樓餐廳開始慢慢享用早餐。Holiday Inn 的早餐有中式和歐陸式兩種。品種較豐富。我通常選後者。昨晚空調房間很溫暖但也很干燥,半夜幾次起來喝水。於是先來一杯西柚汁,潤潤喉,慢慢呷著,一點點的,胃口才上來。

老公把三支鏡頭都背上了。我們向天府廣場進發。出酒店往西走。路上人也挺多,我們沒進商店,我看人看景,他拍人拍景。市政府只有二層樓,有點不可思議的簡陋,倒是那尊漢白玉的毛澤東雕像有點氣勢,預示後面不起眼的建築確實跟政府部門有關。很多人在拍照,有成都人,也有外地游客。沒多逗留,我們穿過廣場向南,走人民南路。人多又嘈雜,風格有點像上海過去的西藏南路。越向南走,越安靜了。美美百貨,錦江賓館都在這條路上。走到河邊,也就是濱江路時,我們向西望去,隱約可見一條大船,不知道是做什麼的。臨走那天,車經過二環南路,又近距離看到這條船。司機告訴我們,府南河上的這條船叫“萬輪號”,船上還有一個“船上見”的酒吧,不知如何,反正這次沒機會嘗試了。沿濱江路繼續東行,有點累了,看到一個不錯的歐式露天吧,沒有溫暖的太陽,也無法坐下來。老公又換上了小白鏡頭,稍輕了一點的攝影包轉移到我肩上。在紅星路四段口,我們折向北,准備返回。我一點不知道他路上用這支鏡頭拍到了一戶人家窗外掛著的腊肉和腊腸,極有生活氣息。後來成都的朋友告訴我們,他們家家戶戶都自己做,味道比商場賣的好多了。估計這就像泡菜和辣椒醬一樣,家家都做,而且家家都有自己的獨特味道。有些川人離家,不是總喜歡帶上一瓶自家做的辣椒醬嗎!

在老公帶領下,我們沒走一點冤枉路,又到了紅星路步行街。昨天成都不眠夜的舞台還在,他跳上去,朝春熙路方向拍,後來在電腦上看,也沒什麼粉子。

午餐就在龍眼包子店,一份龍眼包子(6只/4元),一份肥腸粉(5元)。肥腸粉沒有想像的好,有點油膩,有點鹹。店裡人也很多,還要等位子。

下午,成都的朋友開車陪我們逛逛。先帶我們去了“錦裡民俗休閑一條街”,位於武候祠大街231號,新建不久。長長的一條街,成都特色的蜀錦、張飛牛肉、串串香、缽缽雞等全有。作為游客,把這作為第一站也不錯。我們在一家酒館坐下,四個人要了一壺米酒。就是醪糟深度發酵釀成的酒,很好喝,朋友說當年武松打虎應該就喝的這種酒。

跟朋友說想去茶樓坐坐,喝茶,聽川劇,看變臉。因在網上看到過老順興茶館,就跟朋友提了。於是過去。沒想到,茶不精,摻水也不勤,環境一般,價錢倒不一般(四杯茶,152元)。川劇和變臉晚上八點才有。倒是看到有茶客在掏耳朵。我不習慣這種當眾掏耳朵的方式,沒嘗試。看樣子,這裡是導游經常帶團來的一個點。後來想,朋友若不是看我提到,不好意思駁我,絕不會帶我們來。臨走那天中午,去皇城老媽總店吃火鍋,才知道這裡每天晚上都有川劇表演,可邊吃邊看。所以,網上有些信息只能偏聽偏信,況且變化如此快,有的店已經被拆遷。1月2日晚上發生的情況就證實了這一點。

接下來的晚餐,我們就去了真正成都人去的館子-“外婆鄉村菜”。事先未訂位,等了十分鐘。點了豆花、串串香、竹竿晾肉、外婆鄉村雞、厥粉鵝腸、焦麻鴨下巴,藍劍純生和豆漿。好吃量大。厥粉鵝腸很爽口,串串香比攤上的質量肯定高(攤上的這次沒機會嘗試),發現豆漿和川菜才是天生的絕配,可樂雪碧不可與之同日而語。厥粉是厥菜磨粉後做的,吃好了,打算帶點回去。

成都的朋友其實是朋友的朋友,巧的是竟和老公是交大校友。我們問了很多問題,交換了一些看法。他們的熱情和體貼,也是成都民風的體現,感謝你們讓我們短時間裡能了解成都更多。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