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日

作者: caoca

導讀西安三日臨時決定元旦去西安。為了給這次出行更大的自由度,只買了單程票,想到那邊根據玩的情形再定返程日期。 12月31日 一個人背著包出發了。上路前,心裡還不免有點惴惴的——畢竟頭一回獨自去陌生的城市旅行。可一旦上路,便釋然了。其實每一次的出發,不都是如此嗎?感謝上天的垂憐,讓我能擁有一段這樣的旅程。這就是“在路上”的心情吧。 1月1日 T41一大 ...

西安三日臨時決定元旦去西安。為了給這次出行更大的自由度,只買了單程票,想到那邊根據玩的情形再定返程日期。

12月31日

一個人背著包出發了。上路前,心裡還不免有點惴惴的——畢竟頭一回獨自去陌生的城市旅行。可一旦上路,便釋然了。其實每一次的出發,不都是如此嗎?感謝上天的垂憐,讓我能擁有一段這樣的旅程。這就是“在路上”的心情吧。

1月1日

T41一大早到西安時天還沒亮。到酒店住下,稍事休息,又背起包返回火車站,搭上一輛正在啟動的306。

按照網友的推薦,決定東線直奔兵馬俑,放棄華清池、驪山等景點。車站離兵馬俑大門真的好遠,又沒有明顯的標志,只能跟著稀稀拉拉的游客走。走著走著,突然發現路上只有我一個人,心裡開始打鼓。還好,很快我就看見了大門。

進門環顧,正盤算著從哪個館開始,一個導游纏了上來。討價還價後,以15元成交。一路的講解和服務還算不錯(我看有些團隊的導游解說詞比我這邊這位簡要得多)。銅車馬讓我驚異於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的智慧,而一號坑的輝宏、雄渾則讓我震撼。我難以用語言來描述那樣的場景,平凡渺小如我,能一睹兵馬俑的風采已是感恩不盡了。

天很冷,是我在千軍萬馬之側感受到的兵戈寒氣嗎?因為是寒冷的淡季,游人稀少,我可以一遍遍地凝視、感動,不會被旺季喧鬧的人群打擾。

坐306回到市內,抓緊時間去了歷史博物館。這裡不冷了,但幽暗的殿廳,古老的文物,讓人感到窒息。中華的歷史太厚重了,厚重得讓我這個平凡的現代人無法承受。逗留了兩個多小時,逃似地出了博物館。

想去看看日落時分的小雁塔。

薦福寺古老而寧靜,夕陽下小雁塔的殘頂如此凄美,讓我流連不忍離去。

那又怎樣呢?我是個過客,只是個過客。

決定去大雁塔調整一下情緒。雁塔廣場的喧囂與薦福寺的寧靜形成強烈的反差。我沒進大慈恩寺,只在外轉遙望了大雁塔,穿過充滿現代氣息的唐文化街,穿過趕集般熙攘的人群(我不明白為何有這麼多的人不畏嚴寒往這趕),返回鐘樓住地。

晚上在同盛祥吃泡饃,居然不用等位。淡季出游真的不錯。

1月2日

早上起來,信步由疆,竟走到了賈三灌湯包鋪。進去坐下,服務員過來問要什麼?我指著菜單說:三鮮湯包、牛肉蒸餃、八寶稀飯。服務員看著我笑,不挪窩。我問這些東西一個人吃得完嗎?她答,一籠二兩,你自己看著辦。我再問:一籠幾個?答:十個。遂勾去蒸餃,只取主題。

吃完湯包直奔清真大寺。寺內竟空無一人。自在地欣賞了一番,只是不能留影(這也是此行最不方便之處)。但就算處處留影,又怎樣呢?我又能留住什麼?眼前這些建築已經幾百年了,這幾百年中的過客又有幾何?今天我就算與它合影留念,百年後我和我的照片灰飛煙滅了,它依然矗立在這裡,看著每一位匆匆的過客。

出得寺來,拐兩個彎,已回到西大街。去工行營業部買返程的車票,說要粉巷的網點才有售。好在西安真的不大,步行不過十分鐘,就到了目的地。搞定返程的Z20車票,心情輕松了,決定走路去城牆。

剛轉上南大街,沒走兩步,一抬頭,城牆已橫亙眼前。從永寧門上去,往東走了一段,到魁星樓。看門口掛著免費參觀的牌子,就上去了。上樓一望,發現碑林就在腳下。

到碑林買票進門,正題之前先看了一個佛文化的臨時展覽,不錯,學到一些知識。天仍然很冷,看見一扇洞開的大門,一頭鑽了進去,才發現居然是WC。果然和網友描述的一樣。不過我已去過幾個類似的WC,所以感受並不特別,值得表揚的是休息的地方可以坐下來寫點流水帳。

碑林太浩瀚,我太淺薄,所以沒有太久的停留。

出來繼續步行,穿過書院門。果然很有特色:街邊小攤的主人或吹塤、或亮開嗓子唱民歌,仿佛他們在這裡不為做買賣,只為娛樂自己。這這兒我感受到一絲《廢都》中彌漫古城的氣息。

因為喜歡“粉巷”的名字,所以決定去走走。或許這裡曾經發生過很多的故事吧,現在的粉巷只是一條還算寬闊的道路。因為不熟,我走錯了路。但因著這錯,遇到了“春發生”,吃到了有名的“葫蘆頭”泡饃,不如同盛祥的羊肉泡饃好。

一路步行轉回住地,靠在床上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下午四點,出門去找大明宮遺址。

“大明宮”還未開發為成熟景點,所以當我按圖索驥,坐17路在“含元殿”站下車後,在路人指點下,又往回走了兩站路。看著漸暗的天色,打了輛車,穿過兩條幽深的小巷來到“含元殿”遺址碑前。遺址被鎖在一扇鐵門裡,司機告訴我只有貴賓來才開放,郁悶(後來證明我被的士司機騙了)。

晚上在樊記肉夾饃(竹笆市店)旁的王恆肉夾饃店吃了碗粉湯羊血,超棒!強烈推薦。

1月3日

今天是在西安的最後一天,仍是睡到自然醒。雖未去西線,但我不想勉強。“興之所致,隨遇而安”是此行的宗旨。

出門前打了114,得知大明宮遺址對外開放。收拾東西,跟家裡通過電話,把昨天買的一些當地特產寄放在前台,走出來已經九點。去街邊小店胡亂吃了點東西,決定打車去含元殿遺址。

一路七拐八繞,總算到了。空曠的遺址廣場,只有我一個游人。陳列室、窯址因為我的到來臨時打開,工作人員為我一個人講解,於是講解成了互動的問答,在這裡增加了不少對強大唐朝的認識。漫步在殿基遺址上,想像千年前那個輝煌的強盛王朝,想像唐太宗、武則天們曾在這裡俯瞰天下,而如今,呈現在我眼前的,卻只有殘雪、枯草和坍塌的殿基夯土。歷史是什麼?你是誰?我又是誰?我來了,我又走了,只有遺址靜默在冬日凄清的陽光下。

實在不想再坐西安的的士,見到一輛去大雁塔的車便突然決定上去。第一天只在慈恩寺外圍轉了轉,今天決定買票進寺。

年齡、經歷、心境……讓我日漸向佛。每每在佛的面前閉目靜思,內心總能得到無限的安寧。今日入寺,便逐殿地拜過去。

在我看來,大慈恩寺還是值得一去的,不管你是否信佛,但至少對唐玄奘的故事不陌生。這是個有豐富內涵的地方,而非單純的宗教寺廟。雁塔後的新建的玄奘三藏院,很不錯,值得細細領略。

就這樣以禮佛結束了我在西安的朝古,雁塔的佛旨給了我很大慰藉,讓我更加了解“隨緣”的意味。

從雁塔廣場出來才兩點鐘,返程車是晚上七點半的。慕“朱雀門”之名,提前下了車,卻發現除了從這個在歷史教科書中讀過多遍的城門穿行而過外,我這麼做的唯一結果就是多走了很多路。好容易走到鼓樓,一頭扎進了北院門,確定接下來的主題為:吃!先吃涼皮、涮牛肚,再烤串、烤餅、酸梅湯,直到我的胃再也不能負擔,才回到住地取寄存的東西,然後背著沉甸甸的背囊,走進一家仙蹤林,要了壺果茶,一邊寫字,一邊享受著此行西安的最後一段慵懶時光。

吃:同盛祥的泡饃確實不錯,賈三包子賣相比味道好,葫蘆頭泡饃不吃也罷,粉湯羊血一定要嘗!肉夾饃不過如此,八寶粥還不錯,德發長的餃子沒去吃,不好妄評。

住:建議住鐘樓一帶,出行方便(千萬別聽的士司機亂說),且著名的小吃一條街、同盛祥、德發長、樊記、清真大寺均在步行5-10分鐘內。我此行住麗晶(西大街鼓樓對面),房間一般,但服務不錯,電話超便宜(按電信IP收費,沒有附加費)。

行:610還不錯,可去大、小雁塔、陝博、大興善寺、鐘樓、鼓樓、八辦。

306現在分段收費,到兵馬俑單程5元,返程另購票。

去大明宮含元殿遺址可坐707或17路(在五路口坐)到太華路,再轉乘708(小公共)到二十九中路口,往裡走二、三百米即到。另有麟德殿遺址開放,沒去,不知怎麼走。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