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到上海,買到的是“成都-上海”那趟車的票。上了車,一直後悔不已。也許這是全中國最破的火車了,綠色的椅背已經脫了一大塊,而且那個氣味……還好只有一個多小時而已。上海給我的第一印像並不繁華,和其他城市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到了同濟大學,才開始覺得人好多。中午在同濟逛逛,看看它新派的辦公樓,裡面基本沒有裝修,水泥地板只是鋪了透明的聚酯乙烯,水管什麼的都裸露在外,整幢樓除了水泥框架,就是金屬和玻璃,空間感很強。下午先到外灘去看了看建築,因為已經在同濟大學裡看過圖片展,也能認出一些建築來。然後去南京路逛街,過馬路的時候對上海的城市節奏有了體會,綠燈一亮,兩邊的人群接踵摩肩到以高速度通過,那情形跟電視裡反映城市繁忙的片斷一模一樣。在人民廣場坐了一會,聽bf的弟弟介紹他們建築界稱為“四菜一湯一火鍋”的幾大建築,從這時開始感覺到上海的不一般。原計劃看看“兩個菜”和“一火鍋”——博物館、美術館和大劇院,因他們沒興趣,也就作罷,以後我自個看去。
晚上到朋友家住,途中又一次體會了上海的人多和節奏快:地鐵裡非常擠,上下都要飛快的,因為在每個站停的時間都很短,站台上的工作人員一吹哨,你就甭想上下車啦,五聲哨響,車門一關,又飛馳著進入一個黑暗的世界。
第六天,朋友熱情的開車陪我們逛上海。本打算先去城隍廟,可上海的路太多太復雜,我們拿著地圖還是走錯路,沒能從高架路上下來,只有將錯就錯去了世紀公園。除了科技館和旁邊正在建的藝術館,世紀公園沒什麼好看的。Bf對藝術館那幾個碧綠的大碗很感興趣,拍了很多張照片,後來一看襯著藍天白雲,確實景色不錯。回來後在一攝影網站上看到有人拍了一系列上海建築,唯獨沒有藝術館,於是決定幫他補上。
下午到城隍廟,好玩的小玩意確實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商品是針對外國人的,比如毛主席像章、做舊的上海掛歷(有周璇等美女)、仿制的清朝奏折等等。要練口語,可以去那當售貨員,應當成效不錯的。南翔小籠包排隊的人有十多米長,我建議猜拳決定誰去排隊,沒人願意,只好不吃了,反正在南京和蘇州吃過很多小籠包。
傍晚去陸家嘴,花50元上東方明珠看上海夜景,真的很繁華。
晚上到外灘去拍夜景。正好那天農歷16,月亮特別圓,東方明珠也亮起燈來,在江邊走走,十裡洋場的繁華表現無遺。
晚上回去,路上堵車堵得厲害,車子走走停停,加上有點路痴,在高架路上轉了一小時才回到朋友家。這一天還好有車,不然這偌大的上海,坐公交恐怕即難找又費時,打車只怕跳表跳出心髒病來:堵車嘛。
第七天,不好意思讓朋友再陪,自己坐地鐵去黃陂南路。先去看了一大會址,呵呵,只是在外面拍了照而已,對於那段歷史,我是沒興趣的。然後去新天地,這才是我此行的重點。趁早上人少,在石庫門建築間穿梭,想像著老上海人家生活的情形。而後在星巴克喝咖啡曬太陽,看著各國的朋友人來人往,旁邊一桌的中國人用英語和外國人聊得很開心,有一個黃種人來問我幾點,竟然也用的英語,不知是韓國還是日本人。另一間酒吧在搞服裝秀,我們也在一旁看了幾分鐘。那天正好是萬聖節,很多家酒吧門口都做了小巫婆、南瓜鬼臉等裝飾。就這樣,在新天地耗了一上午。個人覺得,外灘是舊時“十裡洋場”的縮影,陸家嘴是現代金融中心的代表,而新天地是中外文化的交融點。我最喜歡的是新天地,因為它很洋氣,體現著上海這個國際化都市特有的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