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隨想

作者: $高山流水$

導讀序1:行程:10月15日下午飛成都,宿成都。10月16日游樂山大佛,10月17日游峨眉到中山萬年寺,然後到清音閣游生態猴區,晚回成都。10月18日一天在成都休整,游杜甫草堂,青羊宮,下午武侯祠,在武侯祠的後邊戲樓品茶休息。10月19日開始九寨黃龍之旅,一天在車上,晚宿川主寺,10月20日游九寨,10月21日游黃龍,10月22日回蓉。10月23日在成都休整,游望江樓,文殊院,10月24日 ...

序1:行程:10月15日下午飛成都,宿成都。10月16日游樂山大佛,10月17日游峨眉到中山萬年寺,然後到清音閣游生態猴區,晚回成都。10月18日一天在成都休整,游杜甫草堂,青羊宮,下午武侯祠,在武侯祠的後邊戲樓品茶休息。10月19日開始九寨黃龍之旅,一天在車上,晚宿川主寺,10月20日游九寨,10月21日游黃龍,10月22日回蓉。10月23日在成都休整,游望江樓,文殊院,10月24日游都江堰、青城山,10月25日游三星堆,10月26日回家。序2:寫下這麼一個大的題目,心中頗有些惴然,巴蜀如此遼闊的大地,我不過只是在這十余天中走過了小小的一部分,很多的地方只不過是走馬觀花般地輕輕掠過,何以擔得一個蜀字呢?可是就像府南河沿岸的欄杆上那數不清的蜀字一樣,蜀國蜀地蜀風蜀文化,無處不在的蜀字深深地震憾著我的心。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城鎮,你要真真正正了解她,只有用心去靜靜地體味。真正的行者不是在導游的呦喝之中游走穿梭於人們耳熟能詳的景點之間,而是背著包隨意地漫步在鄉間的小路上,住在古樸的民居中,數天上的星星,或是在人際罕見的沙漠中尋找天堂的綠蔭……,第一批到九寨旅行的人是背著鐵锨一路走一路前行的,而三星堆從二十幾米的通天樹到兩釐米大的青銅跪人、玉璋,是幾代人一點一點地清理挖掘出來的……真正的行者無疑是讓人肅然起敬的,很可惜,對我而言,高樓大廈中的城市雖然令人生厭,滿是尾氣的街道雖然天天被各種各樣的汽車充斥著,天空雖然早已經沒有了久違的藍色,可是,我卻只能選擇短暫的離開,鄉間的小路雖然清幽卻也充滿著泥濘,民居雖然古樸,卻無法遮避那些可怕的飛蟲……,我早已是習慣於城市的這種生活了,所以一切注定我今生永遠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行者,我只能算是一個游者,但是這十余天的不斷游走之中,山、水、情、景、人物,一歷一歷莫不在我腦海中留下無限的美好回憶。

謹以此文,記下心中的點滴感受,希望數月或者數年之後重拾此文,依然可以憶起這份心的感受……

雖然在幾年前曾經在重慶停留了兩天,也曾順長江而下,但是對於四川的印像多來自於李白的那首著名的《蜀道難》“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蜀道之難,在去九寨的路上就已經是初露端倪,逆著湍急的岷江而上,一路上車子都是在山路上盤旋上下的,也許是習慣於平原上的車行了, 每當車子拐彎時,心都會不由自主地揪成一團,生怕這麼一下子就去喂了岷江的白魚,而車子到達疊溪海子, 導游關於地震的講解和當年掉下去的旅行車連潛水員都不敢下去打撈的故事聽得讓人不由自主的後背發涼,而對於蜀道的艱難在黃龍到達了高潮。車子在中午時分繞著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寶鼎緩緩上行, 興許是由於連續幾天的蜀道奔波已經讓我放松了緊張的心,而在游玩了景區之後的下午五六點鐘從原路返回的時候,整個雪寶鼎卻已經是籠罩在濃濃的重霧之中了,整個車子就在這層層迷霧之中依然拐著那大C字大之字的彎,我們車中的這些人就像神仙一樣在雲霧中行走了,很可惜當神仙的感覺只有自己知道了。好在由於上黃龍的後高原反應此時的我幾乎昏昏欲睡了,雖然迷迷乎乎之中,看到窗外白蒙蒙地一片,全當成是風吹起的積雪,而奇怪的是我那向來嗜睡的先生,這個時候竟然莫名其妙的精神起來,看著兩邊的霧景,瞪著兩只小眼睛,不但全無睡意,心中一定是想把自己腿一並借給司機師傅,好讓他踩住了剎車了……

蜀道雖然難,卻不至於難上青天,回為上青天已經成為現實中很容易達到的事情,科技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容易地達到自己的夢想,然而對於四千年前的人來說,沒有先進的機器,沒有科學的工具,他們又是如何將一塊塊的玉石切成薄片,將一件件的玉器打磨雕刻得比現代的首飾還要精細? 那或大或小的戴著面具的銅人為什麼會長著鷹一樣的鼻子? 那黃金的權杖到底像征誰的王權? 那通天樹上的龍為什麼長著人一樣的手? 青銅大立人舉起的是什麼祭物……這些問題都是在我從三星堆博物館走出來的時候盤亙在我心中的。三星堆是我此次巴蜀之旅的最後一站,直到現在我都一直慶幸自己能夠給自己的旅行一個這麼好的結尾。如果說九寨的水給我的是視覺上的震撼的話,三星堆那一座座文物給予我的無疑是心靈的震撼。視覺的震撼或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淡去,而心的震撼所喚起的民族情結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醇。

雖然在大大小小的電視台和不同的場合看到過三星堆的介紹,然而真真正正自己親自看到那些精美至極至的出土文物,聽著解說小姐將一件件文物的來歷娓娓道來的時候,你會抑止不住地發自內心的感嘆巴蜀文明的偉大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從四千多年前的小陶皿,到三千多年前的三足陶鍋,陶器的發展已經將人們的思維帶到了數千年前了。從大如一米多的玉璋,到鑽著細孔的玉珠,從刻著精美花紋的玉瑗,到泛著金屬光澤的玉矛,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玉壁……單是一個玉已經是萬千種變化讓人手忙腳亂應接不暇了,而當步入第二個展廳望著數千種大小各異、形狀各異、神態各異、造型各異的青銅器的時候,除了目瞪口呆之外,就是驚嘆再驚嘆了!

我這個非工科出身的人,向來對機加工之類的東西不太感興趣,然而當看到三星堆出土的這些青銅制品的時候,我不得不對數千年前老祖宗的加工技藝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三星堆所有出土的青銅人像無一例外都是戴著面具的,有的甚至還罩著薄薄的黃金面具,大的如牛頭般的千裡眼順風耳,額頭上開著方形的天窗;小的只有兩釐米大小,卻是眉目清晰,栩栩如生,連頭上的圍巾的花紋都是依稀可見;面具遮擋住的青銅人的臉,可是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大部分的青銅人都有著有別於中國人的鷹勾鼻,而有的人頭上的頭巾有著典型的阿拉伯人的風格,讓人臆想巴蜀先人和西域人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神秘關系?……,好在三星堆現在發掘的只是其遺址的很小的一部分,相信隨著考古學家們進一步的研究,三星堆神秘的面紗終會慢慢掀起。

俗語說,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有靈秀。如果說山是水的形的話,水就是山的魂了。沒有水的山大多給人蒼勁挺拔的感覺,而有了水的山才會讓人有了女性般輕盈的感覺。像秀甲天下的峨眉山,只有伴著那叮咚的溪水悠然信步時,你才能感覺到秀色可餐的愜意。而水對於九寨溝來講則不單單是魂魄了,而是生命了。

蘭色實在是一種讓人心醉的顏色,湛藍的天空給人一種晴朗的蘭,深藍的大海給人一種凝重的蘭,而九寨的蘭則是通透的蘭,置身其中,似乎連心也變得透明起來;九寨的蘭是變化的蘭,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也許只是從這個角度走到另一個角度你就會看到別樣的蘭,而一個海子和另一個海子絕沒有重復的顏色;九寨的蘭是五彩的蘭,海子中斑斑點點的的圓暈慢慢地隨著陽光擴散到整個湖中,而蘭色便在這擴散之中彌漫成或深或淺五彩斑斕了。

秋季無疑是九寨最飛揚的季節,所有的景物都在這個季節裡盡情地張揚著自己的個性。就連那樹葉也極盡渲染之能事,黃的那麼燦爛,紅的那麼奔放,綠的那麼嬌艷,紅的、黃的、綠的葉子五彩繽紛地與蘭色的海子交融著,向人們展示著自己的嫵媚,而直立挺拔的大樹則在這重重疊疊的之中,與雲霧繚繞的山峰互唱互和。這樣的景致也無怪乎眾多的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大批的游人趨之若騖了。

九寨的海子是安靜的,靜得似乎游人也要放輕腳步免得擾了她的清修。九寨的水卻是跳動的,無論是棧道邊湍流的小溪,還是樹叢中潺潺的流水,莫不像頑皮的孩子,在奔跑躍中清脆地歌唱著。一路沿著棧道拾級而下,夾雜在海子之中大大小小的飛瀑,更是給了人們無盡的驚喜與歡愉。

如果說黃果樹瀑布給人的是一種壯觀且震撼的美感,那麼九寨的瀑布則給人的是一種雋秀與清靈的感覺。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或寬或窄的瀑布如絲絛一般隨意地垂掛在山水這間,又被突出的岩石不經意地分割成不同的形狀,那水奔放著、無所顧忌地盡情地傾瀉著。水落在石頭上,飛濺開來,像無數顆大大小小的珍珠散落在玉盤之中;水落在樹叢中,頃刻間化成無數條小白龍,在樹叢間蜿蜒、穿行著,似乎將我的心也一起帶到那神秘的海子中去了。。。

九寨無疑是奪人心魄的美麗所在,雖然有人抱怨她因為過度的保護而失了些野趣,由於游人如織而少了幾分清靜,然而對於我們這些長期閉塞於高樓大廈,早已經磨滅了野性的辦公室族來講,這份藏在深山這中有如世外桃園般的美景已經足以讓我們神清氣爽歡呼雀躍了。

我不知道天堂的顏色,但是我知道九寨的顏色,閉上眼睛,那種泌人心脾的顏色就會在心中回環,那是一種讓人無法釋懷的蘭。像那首歌唱得一樣,九寨-天堂。

後記:從成都回來已經快三個多月了,本想靜下心來把這次旅行的感受寫一寫,因為去的地方都是各有千秋的。只是沒想到,一回到辦公室,整個人就被各種各樣的雜事包圍起來,根本就沒辦法靜下心來,加之久不提筆寫字,下筆是日漸生澀,早已經沒有了一氣呵成的順暢。所以還是就此停筆吧,雖然依舊有許多的感受和回憶在心中流淌。只是在忙忙碌碌的不經意之中,常常會懷念在武侯祠度過的慵懶的下午。藤桌藤椅一壺茶,沒有喧嘩沒有催促,沒有了沒完沒了的工作,沒有了無窮無盡的紛爭,天是如此的蘭,陽光透過竹葉間的縫隙隨意地灑落在身上,似乎空氣都有了甜甜的味道,整個人都沐浴在這種倦倦的感覺中,那是一種奇妙的感受。。。。。。

一桌一椅一壺茶,撫琴弄鼓賞荷花;碧竹青鳥泉聲脆,登台望江沐晚霞。人生得意莫若此,紅塵褪去盡芳華;效得太白詩仙骨,卻把瑤池做我家。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