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從18歲獨自背包上路到今天,掐指算來,我也有了十多年的行走經歷。要是問哪的風光最吸引我,我會回答那就是西部的黃河畔,要是再問我哪裡條件最艱苦,我仍會回答那就是西部的黃河畔。是的,中國的西部,多年來一直是我行走中魂牽夢縈的地方。
生活在城市,我們已經習慣被時空季節所框定:城市人生活在沒有春夏秋冬,沒有白天黑夜的世界。冬天可以吃上夏天的水果和蔬菜,冬天可以看到春天的鮮花和綠葉,室內空調輕輕一撥,想調到夏天就是夏天,想調到冬天就是冬天,電燈可以令黑夜通明如白晝。而這一切謂之——高科技。
在西部的黃河畔,你卻必須用身體去感受季節,感受晝夜。印像最深的就是西部清晨的冷,那種在早晨被凍醒的感覺早已在我的記憶裡生了根。
在西部行走,最強烈的感受就是一種時空錯位,很像《黑客帝國》電影裡兩個世界的切換。我們人在西部,看到西部的孩子,西部人住的房子,吃的東西,都是那麼簡樸。我們幾個人吃飯,一頓飯每人花了12元,和他們一比就覺得特別腐敗。恰巧這時同事又從上海打來電話,說剛談下一個專欄的廣告項目,金額是兩千萬,那一刻,你就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電話那頭報告兩千萬廣告定單的消息,掛下電話,我們又開始吃每人12元的奢侈午餐……一條電話線,隔的似乎是兩個世界。
......
當然,行走在路上的人,對物質普遍都失去了興趣,尤其在西部,尤其是在茫茫大漠,風裹著沙塵一吹,就不由得你不感嘆自身的渺小,甚至覺得大城市才是一個更為可笑的地方。
西部人多數都是勤勞的,而且是非常的勤勞,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的吃苦精神。常有輿論批駁西部人懶散,吃不了苦,對此,我個人一直憤憤不平。如果讓那些寫文章的人來一趟西部,來一趟黃河畔,並在這住上幾周(西部人卻是祖祖輩輩生活了上千年),在如此干旱缺水,沙塵滾滾的惡劣自然條件下,這些所謂的“勤勞的城市人”不知是否還能有所作為?
是的,我們該多出來看看西部的農民和百姓,他們才是真的苦,連最基本的生存都要努力應付的普通百姓,卻比起那些天天叫嚷辛苦、委屈、郁悶的城市人,活得更為知足也更愉快。
......
去年有一部電影叫《英雄》。除了主題我不願再加評論外,對於電影中的場景,片段,我還是相當喜歡的。因為,它讓我看到了“相通”,:下棋和舞劍是相通的,彈琴和舞劍是相通的,書法和舞劍也是相通的……是的,誰說環境與人類不是相通的呢?這部影片把我一直想但沒想明白的問題,用了一個很壯觀的畫面,很強烈的聲音,很絢爛的色彩給表達出來了。在這一點上,《英雄》是成功的。
而《英雄》裡的英雄,就是西部。
那畫面,那聲音,那色彩,就是西部的蔓草。生生而不息,源源而不絕。
200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