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我來了初識周莊,是在陳逸飛《故鄉的回憶》上。陳先生用那支靈巧的筆描繪出游子心中的故鄉。再識周莊,是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裡,他對江南小鎮的描繪,成為我心中拂不去的一個夢。只是連年俗事所縛,總不成行,多少回翻著《旅游》雜志,遙想江南第一水鄉之麗景,思緒漂浮。今日,終於成行,內心洶湧,終喜形於色。
大清早登船上岸,天色黯淡,導游說今日有雨,同行者唉聲連連,我心竊喜。江南本是水做的,江南的雨本是一道亮麗的風景。雨中漫步水鄉,道是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到得周莊牌坊前才上午8:00,游人甚少,我們跟著導游,過雙橋、穿張廳、沈廳,登迷樓,覽小橋流水人家之秀景,走著一般游客所走的路,聽著一般游客所聽的導游詞,做的有滋有味。以前外出旅游,我總要搜尋有關目的地的資料,作好預習的功課。然本次行事匆匆,准備匆促,只覓得幾本介紹江南景色的書。因此,現在我更緊跟導游。導游的旗幟在那,我就在它半米之內。聆聽著導游公式化的介紹,回答著導游冷不丁的提問,承受著導游贊許的目光。在淅瀝的春雨中,想像著自己是戴望舒筆下雨中撐一紙傘翩然而至的女子,踏在明清時代青石板上的雙腳頓時輕靈起來
10:30導游任務完成,是自由活動時間。同行者進入絲綢莊,我見路旁有一美術館,就拐上了二樓。看門面狹小,樓上卻別有洞天,約有20多間10平方米的小隔間。每個房間內掛的作品,不乏名家精作。我行走在空無一人的展廳內觀賞過去,渾然忘了時間。忽聽朋友上樓呼喚,本想不應,借機開溜,又恐見怪,只好答應,繼續前行。
此時雨已停,河中泛舟者不乏其人。我看著悠哉悠哉的游人,心甚羨慕。可惜團體活動時不予我。我只好倚在橋頭注視著典型的江南水鄉麗景。河岸旁已吐綠蕊的柳樹枝被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似涉水而立的江南女子婀娜多姿;河道兩岸的明清古建築像一群安詳的老人,在暖陽下享受著“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時光;而那河中的小舟,似蝴蝶般穿梭在粼粼清波中。這是每個江南男子心中的理想生活一景。就一壺茶,握一把紙扇,和撐一把油紙傘的紅顏知己吟詩撫琴。正神思恍惚間,忽有一把原始的未開化的“妹妹坐船頭,哥哥岸上走”的聲音傳入耳內,我皺了皺眉。定睛一看,原是船頭充梢公角色的農婦一邊搖櫓一邊放聲,真是大煞風景。這時橋下等候的朋友已不耐煩,催聲連連,我只好下橋。
正行走間,忽聽前有鑼鼓聲。忙循聲進去,原是一古戲台,正上演著昆劇。聽說京劇乃昆劇演變而來,愛好京劇的我忙找一張長椅坐下。台上正演一出不知名的戲,我一個外行人卻只是想聽那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張愛玲曾說:中國的戲劇有一種熱鬧美。鑼鼓聲聲中,是天老地荒的景致。
上來時間已不早,匆匆過沈廳買了萬三蹄膀,回到等候處,意猶未盡。這就是團體游的遺憾。我真想找一臨水窗口,和一二知己一邊品茶,一邊款款談心;或找個人跡稀少而景致秀麗的景點前塗抹幾筆;或水上泛舟;或在石板路上肆意行走;或聽一下午的昆劇;或┈
周莊,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