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碩果僅存的水鄉&隨想

作者: 阿裡豬豬

導讀珠三角碩果僅存的水鄉&隨想好了,發了一通牢騷,好好寫一點算游記的東西……. ********* 真正的旅者,是很少到廣東來的, 因為,廣東真的太現代化了,實在沒有什麼好看的….. 我家在新會,位與廣州以南100公裡(高速公路一小時的路程)珠三角的一畔,地方不怎麼出名,如果沒有巴金老先生那篇《鳥的天堂》… 一直很多外地朋友說要來新會,在大刷我一頓同時看看這個 ...

珠三角碩果僅存的水鄉&隨想好了,發了一通牢騷,好好寫一點算游記的東西…….

*********

真正的旅者,是很少到廣東來的,

因為,廣東真的太現代化了,實在沒有什麼好看的…..

我家在新會,位與廣州以南100公裡(高速公路一小時的路程)珠三角的一畔,地方不怎麼出名,如果沒有巴金老先生那篇《鳥的天堂》…

一直很多外地朋友說要來新會,在大刷我一頓同時看看這個南宋滅亡的地方,

我說:請你吃吃喝喝沒有問題,但風景,實在想不出什麼地方可進君目….

小鳥天堂,大榕樹一棵,鳥?我三年內去了(當然是陪朋友去)了七次,只有一次見到了百鳥歸巢,鳥也只是百來只,你有這樣的運氣嗎?

公坑寺禾雀花也算一奇景,但只有每年清明前後才可能見到,而禾雀花一年盛三年衰,而最近一次大花是99年,你還要去嗎?

圭峰山玉台寺本乃嶺南四大名寺之一,雖然毀於戰火但寶塔依廢墟而立,一片肅然,可惜如今已讓政府用錢重建大廟,香火鼎盛,為一新開旅游區之中心,游人如鯽,不要去了吧..

其他的什麼梁啟超故居、崖門炮台都是些沒有意思的人文古跡,到此一游算了….

我一直在堅持我的說法,雖然政府在大力催谷“旅游旺市”……

直到今天…..我可以自豪地對所有朋友說,來,我帶你到水鄉去!

****

大過年的,手上無貨,又不願如旁人般趕著此春節到人山人海的各個景點裡去,塑性在家好好的睡了幾天,(也醉了幾天)一覺醒來,朋友來電道:沒事?下鄉打鳥去,何如?

一躍而起,大呼:同去同去….

於是兩個人開一台破破的五十齡,提兩支早已禁售的風槍,離開不怎麼繁華但非常熱鬧的小城,往鄉下的方向狂奔….

我是不怎麼喜歡殺生的,況射擊一技,丟荒已久,眼高手低,此次出去,因為真的很厭倦城市化的糜爛生活(包括劈酒),想找個很鄉下,很田園的地方靜靜的喘一口氣,就像在西藏帕羊村外那個大草原一樣…

可惜,同其他高度發展的珠三角城鎮一樣,城鄉差別越來越少,一路奔來,墟鎮自然繁華非常,連所到之村莊,滿眼都是些暴發起來的農民比賽似的蓋的俗不可奈的小洋樓,整個村子顯得亂糟糟的,毫無章法。兒時印像中掩映在綠樹婆娑下井然有序的青磚高牆大院卻終不可見。而路旁的田野大都荒廢了,美名其曰:開發區….

我是很失望的,我的朋友也一樣,因為什麼鳥都沒有見到,要不是小鳥天堂門外攔著一所謂風景區的售票處,我想他可能會不顧一切地衝進去,對著那不管是白鶴還是灰鷺亂開幾槍…

正無奈處,腦子裡突然靈光一現,數年前有一香港電視攝影隊曾來到新會某一鄉下拍攝民初的水鄉農村外景,後來看到電視劇,覺得此地毫無斧鑿之色,與香港電視一貫爛爛布景大不相同,當時已經生去看一看的念頭,一自幼便居此地的同學也邀我數次,無奈幾年來一直奔波在外,未曾成行….一個電話打過去,:“你在?”“在”“我來!”一擺方向盤,往南而行…

這次是跑了遠一點了,看著路旁的行列樹飛馳而過,不知不覺又過了快半小時,也離開縣城30多公裡了,而路旁也中終於出現我所盼望的連綿田野,綠綠山巒,呼吸一口空氣,清新爽神,雖然不可比西藏,但與污濁的廣州相比…天與地

而我的好友也早悠閑地站在路邊的翹首以盼,我們提槍跳下車子,便聽鳥鳴之聲不絕,舉槍四望,只見在密密葉影之中隱隱跳躍著靈動的鳥兒,友人按住我們們的槍,揚手道:先到舍下喝杯清茶,怎麼樣?我微笑跟往,繞過大榕樹,穿過路邊幾座掛著政府機構牌子的大屋,我終於見到我期待多年的水鄉…….原來要看風景並不遠,如果你有心,就在身邊…

展現在我面前是一條小河,河並不寬,應該不到十米,水也並不深(我朋友說大概一人多高)可能是冬天,水也不清,但只是略帶著泥土的淡黃,流得也不急,只是靜靜的慢慢的往前淌,朋友對我說,小河天成,從祖上那時就是這樣….聞著那股似曾相識的味道,我突然就想起沒有受到污染前我外婆家門外的小河(我兒時曾和我那幫表兄們在那打鬧嬉水,是那麼的無憂無慮,是那麼的快樂無比,或者只有那才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無牽無掛的快樂時代吧)還有那每年端午擠著河兩岸迎接競度龍舟的湧湧人頭,可惜,只是十來年光景,那我曾暢泳的小河居然變成了一條臭氣衝天的死水溝,然後,在新一屆領導大筆一揮之下,前一任也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興建起的河(溝?)畔綠廊被重型機械一鏟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條覆於河上的六線馬路,於是,偉大的會城(哦,那是新會的縣城)人民告別了一千多年來的一河兩岸,而帶著我許多快樂和不快樂的會城河真的變成了一條實實在在的下水道……(難道,這就是發展的必然嗎?我有所保留….哦,我走題了…)

從記憶中回來,小河兩岸整齊地種著兩列果樹,大多是龍眼,間或有番石榴等其他好吃的東西,而樹並不是很高但都很粗,有些枝干都差不多垂到水面上,看樣子起碼有幾十年光景,樹葉密密麻麻的,遮蓋了大半條小河,陽光穿過葉縫,給水上投下了班駁流動的光影。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岸邊的屋子雖然錯落但有序,似是大家有一個默契似的,無論是新建小洋樓或者是多年的老房子都依著彎彎的小河而建,同綠樹平行,樓子都不高,多是一層半的,也有幾座兩層,但整個環境看起來十分有協調,大家屋後各自種些蔬果什麼,而園子後面有一片疏疏的竹林,竹林後是大大小小的魚塘,魚塘邊上種芭蕉和葵樹等東西(朋友說,這就是當年響徹一時的蕉基魚塘,一步三元了)幾乎每戶都在小河邊建一小屋,作為廚房和衛生間,小屋旁自砌一小碼頭,然後在水濱隨隨便便插一竹竿,竿上系一艘小艇,艇有大有小,間或也有一兩艘有馬達有蓬的,(或者這就是貧富區別吧)。而小屋又離房子幾步之遠,在其中有一條用條石板砌成的小道,石板很光滑,不知道這麼多年來有過多少人在這裡走過呢?我們就是踏著這條石道順流緩緩前行,槍已經放下了,路旁有些老人和孩子,用不解的眼神看著我們兩個扛槍進村的鬼子,我的朋友一邊叫喚著他們的名字,一邊告訴我,村裡的本來還有一千多口人的,不過年輕人大多到城裡打工了,原來那所小學因為學生太少,去年也撤了,剩下大多是些老人家和未夠年齡讀書的小孩子,都干點農活,錢是少了點,但走出來家家戶戶都認識,生活倒挺開心的。我說:那還用說,尤其你這裡環境這麼好….他笑著說:現在是冬天,什麼都沒有看頭,要是你遲些來,就可以看到河那邊的那一列水杉冒芽,一片綠綠的,美極了。說著說著,我們走上了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條人工河與原來的那小河畫了一個漂亮的十字,向農田流去(那是用來灌溉的吧,我沒有問)河的兩旁種著筆直的水杉,但現在葉子都掉光了,一片灰蒙蒙光丫丫的,春天會好看的吧,我在想。橋上有一間用樹皮搭成的棚子,裡面隨便放幾張桌子,幾個茶杯,朋友見我們好奇,笑道:鄉下人的茶樓…(如果一個老廣東去到一個地方沒有茶樓,會怎麼樣?一、他會想死掉。二、他會開一間…)過了橋,我看到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市場,只有兩家,一家在賣豬肉,一家在賣燒味,而兩個檔口前似乎聊天的人比買的人更多(其實也是幾個),菜?家家都有種,賣給誰?朋友又再誘惑我了:如果你夏天來,這河邊上的龍眼數都開花了,大風一過,河上就飄滿金黃金黃的花瓣,秋天來更好,那我們就悠悠劃一小船,邊劃邊打鳥邊從樹上摘些龍眼、番石榴什麼的來吃,要是晚上,我們就提電筒蕩到田邊打田鼠,還有那些水邊的青蛙,蠢得很,電筒光柱過處,呆若木雞,隨手可捉…..“不要說了.快讒死我啦”我連忙打斷他的話,然後捂著耳朵往前直走….

村子並不大,但很長,一眼還望不到頭,兩岸間或有些小橋相連,有些是帶拱的,有些是只是幾塊石板,雖然都不很漂亮,但給人一種很自然很實在的感覺,我就在其中一條小石橋上坐下,兩腳直向小河晃悠,然後覺得還不夠意思,索性頭枕著一支伸到橋面上的龍眼枝,翹起二郎腿躺了下來,先是看著密密葉叢外的太陽,然後猛吸一口清涼的空氣,閉上眼睛聽樹上鳥兒喳喳的叫喚,什麼也不想,一時間,所有的憂愁飛到了九天雲外,慢步徐來的朋友見狀大笑,我卻一板正經的說:我真是TMD一頭大笨豬,花了萬把塊,逃到幾千裡外的西藏去追求所謂的休閑生活,媽啊,這不就是嗎?………..

待我大發繆論一輪後,我們繼續沿河而行,村盡田現,雖然晚造已經收割,早造還早,但農人們都不願閑著,在田裡忙乎著菜啊瓜西紅柿等等,遠初有一塊地長滿了油菜,都開著鮮艷的黃花,當然沒有塞外的壯觀,但有其其小巧令人憐愛的一面,沿著壟上的泥土,我們走上了種滿葵樹的圍堤,而一路奔來的小河亦通過一個小水閘流進大河,朋友站在水閘揮舞著雙手上說:別看小這條小河,他在這裡流進譚江,從崖門口出黃茅海,進伶仃洋,然後是南海、太平洋……

我知道的,跟著就是美國,LA ,NY,那裡有他留學的女友….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