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天子山和寶峰湖,今天要去十裡畫廊、金鞭溪和黃石寨。張家界景區實在太大了。上下高低,風情各異,上百個景點,千姿百態,置身其中,想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其中的美麗,也非常困難,怨不得此前這裡連個固定的稱謂也沒有,就連張家界這個名字,也不過剛叫了20多年。
昨天還是晴朗朗的,今早起來看天,沉悶的白雲中泛著藍色的亮光,還伴著稀稀的小雨點。昨天聽導游說過,張家界氣候變幻多端,說變就變,當時還不信,沒想到天竟變得這樣快。
匆匆吃過早飯,帶上雨傘,乘車離開武陵源湘水賓館,向景區而去。由於起得早,到達景區入口時,見還沒有多少人。我們依次排隊,拿出拿出頭天買的門票(IC卡),插在驗卡機上,再把拇指按在指紋識別器上,只見門順利開了,人可以輕松而過。這種IC卡門票可在兩日內多次往返使用,由於用指紋識別,不怕被冒用代用,而過期則自動失效。
進了景區,搭坐專用的旅游車,沿山間公路上盤旋,向景區深處駛去。看山裡山外,鮮有車輛人影出沒,那清晨的寂靜還沒有消失,空寂中一切都是山野風情。此時雨好像下大了一些,在車窗上斜斜劃下道道痕跡,讓人透視過去,心中彌漫起濃濃的原始森林味道。窗外活箱侏羅紀公園一樣,茂密中野性十足。憑窗中,看山欲言,聽水無語,只有心裡飄出一份悵悵的心思。
車行駛了20分鐘,到了轉閣樓,也就是十裡畫廊游覽線的入口。下了汽車,四周看去,覺得空空的,不見幾個游客,只有淅瀝的小雨,在格外空曠山野,灑下一片山野的幽情。導游指著山谷介紹說,十裡畫廊是景區的一段峽谷,約有五公裡深,兩山相夾,景色綺麗。他指著雨中的山谷,說那就是十裡畫廊,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電車觀光。看看電車站,還沒有開始運營,正在做著准備,邊上有幾個游客耐心等待著。此時雨絲毫沒有要停下腳步的意思,微風中帶有幾分秋谷的寒涼。雨中游山也是一分美情。與其在寒冷中等待,還不如雨中行走,於是打起傘,幾個人向山裡走去。
張家界上有雄偉的田園風光,下有小溪深谷的幽寂,中有風雕雨塑的清秀石英岩峰,人在其中,方知道大自然的博大美麗。沿山谷裡甘溪邊開出的小路行進,別有一番風情。兩邊翠峰聳立,郁郁蔥蔥,深谷寂靜幽幽,質樸天然,仿佛進入仙境,加上雲飛霧度,雨播露灑,一派鮮活的青翠夢幻。
路是用赭紅色岩石塊鋪成的,一塊塊斧斫的斷面,與河道裡大大小小的鵝卵石相比,帶著些規矩意味。路邊是仿木欄杆,隨著小路延伸遠去,看不見盡頭。新鋪成的石板路,積攢著淺淺的水跡,與路邊濕潤的青綠、干黃甚至枯萎的枝葉,還有霧蒙蒙的天色山影,構成了山雨情調。近處的山岩,呈現著墨樣的綠色,幾處石岩濕濕的地方,還滴答著水,編織著小溪的紋路。遠處的山,則籠罩在雨霧的迷茫之中,神秘而幽靜。細巧的峰,渾然的山,遠處的嶺,都令人親近,讓人向往。原來,在這個幽靜雨季,世界以它獨特的方式,展示著神靈鐘秀,讓人稱奇。
雨變得稠密了,天色也暗了不少,越往裡走幽情彌漫得越重。雨落下來,呢喃著沉醉的囈語,雨打在傘上的嘭嘭聲,落在石上的滴答聲,灑在枯葉上的簌簌聲,伴著山谷裡偶爾傳來的畫眉、布谷鳥的嘀鳴,讓整個風雨成了生靈,變得鮮活起來。大自然的雨,也洋溢著大自然的本色。沒想到張家界的雨,竟也那麼多情。走在山谷裡,看夢迷的雨線,聽灑落的聲音,心中慢慢升起一道幔帳,人也痴醉起來。
一路上,導游顧不上躲避雨淋,指著群山形成的天然造型,介紹著優美的傳說。舉目望去,看"猛虎嘯天"、"猴王嘹哨"、"壽星迎賓"等,雖說有些形似,但也有牽強附會之嫌。正在迷惑之際,但見導游指著遠處一座山峰說,你們看像什麼。順著看去,見對面一座柱形突起的山上,立著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雞,精神抖擻面向天空,展現出山村人家的美好境界。看不是"金雞獨立"嗎!忽然,我感到幾分鄉情的親切,想起山鄉清晨的寂靜和晨風的清爽,還有太陽就要騰升的感動。這自然景像,驚動了我心底最敏感的地方,讓我一下子從嘈雜的世態中驚醒過來。原來世界上最美的東西,不是我們天天追隨的榮耀,竟然是我早已有過的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的名利紛爭、爾虞我詐、爭風吃醋,在大自然面前竟如此渺小。凝視著遠方山影,似乎聽見在空曠的谷底,回蕩著雄雞的啼鳴,報曉著光明的到來。
沒過幾分鐘,又一處絕佳的山景呈現在眼前,這就是著名的"采藥老人"。只見在對面山後坡上,閃出一尊高達百米的石峰,巨石側身而立,活似一個采藥老人。他身背竹簍,身著長衫,頭戴一頂方巾,正從山裡尋找著藥材。他身後的簍子裡,已經裝滿了采來的草藥及藥鋤。他抬頭望著鄉村,炯炯有神面視對山,如同惦念著等待救治的病人。此時,心目中又跳出李時珍的影子,把智慧和才能奉獻給社會,治病救人,解救人們於苦難之中,何等高尚。對於這樣的人,歷史不會忘記他,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如今在這深山峽谷,被人們忘卻的角落,又見到被大自然藏匿而永恆偉大的道理,體驗到最原始最本質的美德,猛醒著不要忘記善良本性,何等感人。
行走在雨裡,感受著別樣的山,另樣的水,在和山雨的交談中,回味著最質樸的道理,讓人感到心靈在回歸。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呆得久了,往往容易忘記的,就是最原始最樸素的道理,在那不盡其數的"新思路"裡,追尋著並不是價值的東西,真是有些悲哀。
來到十裡畫廊的盡頭,是一片尚未開墾的景區,冒著原始的味道。其實,開墾對於大自然來說,並不是錦上添花。看去,周邊的"孔雀開屏"、"三柱香"、"三姐妹",依然美麗妖嬈風景,流淌著自然和諧的美感。仰看"三姐妹",三座聳起的山峰依次排列,如同姐妹相依,訴說人間的美好情意,分明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
大自然本是無語的,是無聲的,卻能諄諄教誨來人,讓人們在忙碌之余,平淡看天下,保持一棵平常心。世界上的許多事,本來有大小高低的,有價值體現和道德約束,可眼下在功利的奔波中,在飢不擇食的焦噪中,有些本末倒置了。其實,美好並不因時尚的變化而改變,不因利益的爭紛而左右,永遠有著善良、正直、誠實、人性的秉性。許多人忘卻了,而大自然依然覺醒著,提醒著人們保持樸素的正義,讓浮躁的人能安靜下來。
雨收住了一些,雲霧也沉降下來,整個甘溪谷的風貌露了出來。告別三姐妹山,轉身時忽然發現,來路又是千姿百態的秀麗情景。在這裡,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換一個角度就能發覺"上下高低各不同"的風采。十裡畫廊,何只有十裡的美妙風采,上下高低的細微之處,濃縮了大自然給予人類最美好的祝願,閃耀人世間最美麗的光點。
(2004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