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旅館的老板娘真是有道眼,說好到晚上有洗澡熱水,直到今天早晨也沒來。早晨退房時詢問她,本來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會兒卻故意地嗚哩哇啦一通土語,讓我們無可奈何。昨晚的天氣預報說全國大部分地方有大霧,看雲圖,我們目前所在的黔東南地區沾點邊,十分擔心。
出了三都,便有輕霧,好在爬了幾座山後,天氣就轉晴了,也許是我們的衝出了霧區?
從三都往南幾十公裡的地方,人們的服飾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幾乎所有的婦女都傳著色彩鮮明的綠色衣服,一些年輕婦女胸前繡著如同清朝官員胸前的那種圖案,也許是水族吧?住房也與貴州北部不同了。北部木屋是下層住人,上面放雜物,而這裡正好相反。
距離荔波還有二、三十公裡的地方,住房和服飾又突然改變。六、七十歲的婦女也打著綁腿,矮小精干,像過去小說中的敵後武工隊員。木屋少了,大部分是土坯或青磚砌築。山峰不再那麼聚集,有些松散,大塊土地也多了起來,大概這叫做高原河谷地帶吧?
進入荔波縣城,這裡距廣西只有十幾公裡。碧綠的水春河從縣城中間穿過,空氣清新,街道非常干淨。荔波又一個國際級的風景旅游區——小七孔,我們特意造訪。
本來是206省級公路,不知哪年,兩頭一堵,中間的十五公裡就成為旅游區了。門票每人55元。
又讓老婆上陣,一通商量,我們倆人買了一張票。
進景區不遠,一處優美的地方吸引了我們。一大叢十幾米高的碧綠的毛竹旁邊是一座石橋,橋下河水清澈見底。旁邊有一石碑,說這座石橋是清朝道光年間,一八三六年修建的,橋長四十米、寬一點八米,是當時荔波通往廣西大商旅要道,因橋下有七孔,又稱七孔橋。小七孔旅游景區也因此命名。
往上不遠,是六十八級鐵水瀑布。很有意思 ,喀斯特熔岩地貌的河床上,自上而下,流水衝刷形成的石華台面,像台階似的一層一層的,現在是枯水季節,我們看不到六十八級,但可想像,雨季過來,一定十分漂亮。
周圍的原始森林屬於極為特殊的喀斯特熔岩地貌上的亞熱帶植物群落。直截了當地長在了石頭上,藤蘿密布,纏繞其間。想像不出這樣的地質,干巴巴的勢頭上怎麼能長出那麼粗壯的樹木來。
更令人叫絕的是水上森林。“水在石上淌,樹在水中長”。幾百米長的河道上,石床裸露,流水嘩嘩,似溪似瀑,不見一粒泥土,以大片樹木竟然就長在水裡,而且枝繁葉茂,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我在這裡幾乎整整用了一個膠卷。
這片水上森林的下邊有一個石頭圍起的池子,淺淺的,水從池底不停地湧出,旁邊一碑說明:過去瑤族人就這樣為池取飲,稱作“瑤池”。
神化中說天上王母娘娘使用的“瑤池”可能來源於此。
這個旅游景區絕對物有所值。可惜現在是淡季,今天一天只有我們兩個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