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常常感到生活無聊的人,在城市裡呆的久了總覺得就連血液都會發霉的,於是,旅行就成了我生命裡重要的興奮劑。人說,旅行就是醒著的人的塵間夢游,一切現實的壓力,包袱都可以毫無顧忌的暫時撂下,不用考慮過去,不用展望未來,只有眼前的路上的才是要我們緊緊抓住的真切。
也就是在這個冬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決定和MM去放飛一下心靈,而美麗的桂林和陽朔自然成了我們的首選。
第一天 初到桂林
初到桂林,晴朗的天空上已經掛起了月亮,桂林的山山水水也在暮色中更顯神秘,像山就離我們住處不遠,模糊的輪廓映襯著月色分外的撩人了。找到了滿意的住處後,我們去游覽了桂林市區,這裡,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夾帶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人們的新奇的目光,別有一番景像。
第二天 我們來了,陽朔
坐早船游漓江到陽朔,一路上蜿蜒曲折而又清晰見底的漓江水,兩岸奇峰無數,水映襯著山,山依滂著水,時不時的還可以看到嬉戲在水裡的鸕鶿,納涼的水牛以及蕩在江上的點點竹筏......一路我們吃吃東西,飲飲茶,拍拍照片,看看風景,由原本初識時的相敬如賓到現如今的嬉笑怒罵了。(本人建議游漓江不要從桂林開始,因為從桂林開始游的話,一來是浪費銀兩,二來是浪費時間4-5個小時,各驢友可以選擇從陽朔的興坪或是楊提出發最好不過了,因為漓江的百裡畫廊就在興坪到楊提這一段,大約游程也有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吧)
到陽朔是下午的3點多吧,哈哈!小朱導游在陽朔碼頭等著我們呢!呵呵!還有他名片呢?好事大家分享(朱志濤,團員書記,兼職導游,電話熱線:13557032968 Q352657472)一陣問好之後,小朱就高興的帶領著我們走向西街,一路上給我們介紹陽朔歷史特色等等,一看到小小的西街,不曾相識但很友好的張張面孔,心裡就不自覺的感覺暖暖的,這裡,我喜歡。
在小朱的帶領下我們又來到了,“一來居旅店”安頓好之後,MM提議租單車去大榕樹,。一路的風景盡收眼底,天氣也不是很熱,而在小朱的帶領下我們也成功的超小路省下了一部分的門票。於是,又順路去月亮山轉了轉。拍照自然是少不了的,做了幾個農夫山泉的廣告,在集山、水、橋、樹於一體的山間小路上留連往返,已經找不到更合適的辭藻來描繪這裡了。然而,當我們在江邊的一個極賦中國特色的田園小店裡盡興用完了一頓晚餐之後,才驚異的發現天色已黑的不能再黑了,先前那還滿是夕陽普照的山間小路一下子變成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烏漆嘛黑,除了偶爾經過的汽車車燈帶給我們一點點轉瞬即逝的亮光外,一路上陪伴我們的只有滿天的繁星,於是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叫“夜路”,也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互相間的關愛和照顧,開始相信我們並不陌生;驚心刺激但並不恐怖的40分鐘後到了市區,去久賦盛名的陽朔西街小逛了一下,感受到中西文明的很完美的結合。自然也忍不住買了些賦有民族特色的精致工藝品,古樸的很;居然,在陽朔我們還看到了HARD ROCK,蠻現代的。西街--古、今、中、外的四位一體,也只有在陽朔可以找到了。
第三天 遇龍河
我們出發了!第一站當然是先治一治飢腸轆轆的肚子,名聲在外的桂林米粉是少不了的。¥3/碗,二兩已經可以撐得飽飽的,味道也不錯。
然後踏上往遇龍河的路。小朱還騎得蠻快的,我這個平時的“飛車一族”都險些跟不上。繞過幾處馬路就到了遇龍河風景區的入口(說是入口,其實就是一條鄉間小道的入口),遠處一座山上還煞有介事地刻了“遇龍河風景區”幾個字。於是停車,傻傻地來一張“到此一游”,不過,恐怕照片上也看不清那幾個字。繼續往前騎,碰到不錯的景色就停下來拍拍照,也挺愜意的。路上游客不是很多,可能是由於還不是周末的關系,心中暗自慶幸。天色也不是十分明朗,偶爾還有幾滴小雨點。不過早就聽說去陽朔要碰上下雨才好,倒也沒有影響游興,就是遺憾拍的照片光線不太好。
過了驥馬,幾段顛簸的田間小路以後,不知不覺又掠過了朝陽碼頭。再前一點就到了碼頭,這時雨勢開始越來越大了。碼頭就在“金雞下蛋”的景點對岸,剛好碰上幾個老外也到了,老板當然先招呼他們。他們的價是¥180/竹排,老外走遠之後,導游便和老板講價至¥120/竹排,船工把單車搬上竹排,我們就開始漂了。導游在岸上大喊“終點見”,然後就騎車走陸路與我們會合。
沿岸風光還算不錯,不寬不窄的河道上幾艘竹排緩緩前行,雨點時斷時續,不少游客都脫掉鞋子,光著腳丫子感受遇龍河水的溫度。漂流過程中會碰上一些堤壩,有高有矮,竹排從上一級堤壩往下,就會濺起嘩嘩的水花,河水泛上竹排,沾濕雙腳,感覺好過癮!可惜整個漂流過程中我不得不接了幾個公司的電話,其中有一個還嚷著要我當天去見一個客戶,幾番推搪之下才瞞天過海。要是讓公司知道我接電話的時候在遇龍河漂流,我真不敢想像後果會怎樣?!
盡管我們一直叫船工慢慢劃,但漂了一個小時左右,竹排就到了——風車山莊。這一段風景最美了,幾番擾攘和拍照,。繼續邊漂邊拍,就到了工農橋(漂流全程的終點)。站在橋上拍拍雙色河(遇龍河與另一支流在此交彙,河水一清一濁,便成“雙色”)和遠處的駱駝峰,又繼續往前了。
下午的行程安排是網上推薦的“龍門水岩”,其實就是一個未經開發的岩洞,只有一個岩洞進出,要劃船進去,說是裡面有不少奇觀,還可以泥巴浴。不過開價好貴,負責賣票的又不太好講話,幾番周折之後講價到¥80/人游全程,呵呵!不過人多一點才好講價哦)。換上所謂的“防滑鞋”(其實就是一雙塑膠拖鞋)和手提電池燈,擠上小小的面包車向洞口進發。顛簸的山路上又接到一個客戶的電話,說是要急著回復,眼看著手機信號越來越弱,連忙按了一條短信叫同事回復這個客戶。就在按完“發送”鍵之後,手機信號終於消失了。岩洞肯定是沒信號的了,只能安心繼續行程啦。坐上小木船緩緩劃向洞口,甫一進入洞口便覺涼風習習,仿佛進了一個天然的冷氣室。兩邊的岩石開始猙獰起來,有些窄的地方大家都要低頭才能通過。洞裡完全沒有開發過,自然是沒有燈光的了,大家紛紛打開電池燈。上岸之後,開始步行之旅。提起手電,照照兩邊,都是棱角分明的岩石;照照頭頂,竟有點看不到盡頭的感覺。跟著導游一直走,沿路又是爬山又是涉水,有些路還特別險,不禁隱隱冒汗。一路上,導游會指著不同形態的岩石或鐘乳石,說著這像什麼、那又像什麼。到底像還是不像,就由游客自己去想像了。
徒步岩洞來回用了將近3-4個小時,如果要享受泥巴浴就要更久了。當船重新劃出岩洞靠岸時,大家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再坐上小面包車顛簸一程回到售票處,導游仍然鍥而不舍地守候在那裡。看來這30塊錢也挺抵的,他足足陪了我們一天!
騎上自行車踏上回陽朔西街的路,沿路與導游扯東扯西的,覺得這個導游還算蠻老實的,答的話都很真誠。還了解到他有兩個妹妹,都是大學生,大妹還獲得出國留學深造的機會呢!沿路經過蝴蝶公園和幾處攀岩基地,看著天色漸暗,今天倒也過得相當地充實。鄭重推薦小朱做導游,人挺老實的(熱線電話:13557032968/ QQ:352657472)。
第四天 龍勝
小朱給我們買好去龍勝的票後,我們7點多鐘就出發了,
偏居於桂林西北部,是一個寧靜的小城。它以溫泉。叢山峻嶺和淳樸的民族風情聞名。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龍勝的風景也別有風味的。
從桂林到龍勝有一百多公裡,山路蜿蜒在群山之中,被茂密的山林所遮掩,遠望去,根本不會料到山腰中竟藏著一條山路。山路很窄,一邊即是深不見底的山溝,而常開山路的司機又很大膽,車速平均在五六十碼,以致於我們坐在車裡心驚膽戰,不斷囑咐司機開慢點。崎嶇的山路隨著山的形勢時上時下,使得我無心欣賞窗外的風景,只能忍受翻江倒海的痛苦。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總算到了龍勝縣城。縣城很小,和許多散文中描寫的山城一樣,遠遠看去,是一排排的矮矮的灰灰的房子,雨蓬下是擠滿人的市場。而再遠處是模糊地只能見到大概輪廓的青山。縣城不是我們的目的地,因為龍勝的風情不在縣城,我們還得去尋找。
繼續向大山深處進發,翻過幾座山後,我們終於來到了心儀已久的龍勝溫泉了。龍勝溫泉好稱華南最好的溫泉,這裡已建設得很有規模了。溫泉在山腰中,已經砌好了幾座溫泉池,不像長白山那種自然的溫泉。沉浸在暖暖的泉水中,四肢百骸充滿了一股股暖流,抬頭看看漫天的星鬥,耳畔是猿猴呼嘯,四周蒼郁的青山,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真想一輩子都住在這裡!
山谷了流淌著一帶藍色的河水。河水因深度的不同而顏色略有所不同。較深的地方呈深藍色,較淺的地方則呈現出青色;比漓江的水干淨,但比九寨溝的海卻遜色多了。河水很激,坐在橡皮艇上漂流很是刺激,而且河水多險灘,時而一個浪頭打來,把橡皮艇拋得老高,驚得一船人大叫起來。
山谷半空中橫亙著一條如長龍一般的鐵索橋。橋的兩頭各有一座亭子,橋的護欄就是幾條鐵索鏈。橋身是用木板鋪就的。風一吹,橋身就搖晃起來,看來走這座橋可得有點膽量。但我一想起革命年代紅軍戰士過鐵索橋的壯舉,便不再猶豫了。“衝”。一下子就到了橋中央了。我立刻被眼前的景像迷住了。雄偉連綿的青山,空曠的山谷,靜靜的如藍寶石一樣的河水,氣勢磅礡,這是在山上看景所看不到的。“只緣身在此山中”,難過古人會如此感嘆。
看完了山,看完了水,那就去看看人吧。龍勝全稱是龍勝各族自治縣,有壯,瑤,苗等好幾個少數民族。我們拜訪的是瑤家。瑤家村落在山腰上,瑤家的房子很有特色,是那種高腳木屋,木屋的底層是關牲口的,樓上才是住人的。按他們的習慣,由幾戶人家接待的。我們被瑤族少女迎了進去。她們上身穿的是艷麗的布衣,下面則是黑色的裙子,這是她們的民族服飾。瑤族少女們給我們每人獻上了一杯油茶,還每人給了一支筷子。若你再想喝一杯的話,就把筷子留在手裡,不想喝的話,就把筷子放在杯子上。和瑤族少女們一起跳舞是第二道節目。對我們這些外地游客來說,能夠體驗到這麼純真的民族風情,真是非常難得。我們也情不自禁地融合進去,載歌載舞。
後記:
這篇游記本來是打算回來後馬上寫完、馬上發表的,可惜寫了一半就被忙亂的工作打斷,然後一直沒有找回續筆的興致。終於等到如今國慶長假再來補記,但因為時隔已久,後半段的花費實在是不記得了,致使該游記失去了初衷的“實用攻略”之功用,難免有點遺憾。
但回顧這次陽朔之行,著實是過得充實而又節省,確實是一次很不錯的經歷,值得回味!同時我也希望,文中提及的哪怕是點滴的信息,能夠為大家今後的旅途提供一點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