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0壯哉!林慮山出了紅旗渠,時間大約是10左右。不一會兒,回林州的班車駛來。我講在去林慮山方向的十字路口下車。同樣是2元錢。反正是很便宜。
到了當地人稱作六路口的路口,一打聽,去林慮山的車要等到11點左右才能從客運站開過來。我知道自己又一次犯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應該知道這一點的。因為去林慮山的車很少,就是二輛車來回開,中途等車,是一回事。而這兒是在城市的北郊,空蕩蕩的,只好傻等。
將近10點45分,一輛去石板岩方向的班車來了。這兒距林慮山27千米,票價4元。車子向東開出城市,沿途除了農田村落沒有什麼風光。大約開出近20千米之後,車子進入了山區,車子盤山而上,越來越陡,山勢突然變得險峻起來。奇峰怪石撲面而來,在車子的旋轉和晃動下,不斷地變換在形態。時而猙獰可怖,時而雄偉莊重。我趕快掏出相機,在搖晃中抓拍。
忽然眼前豁然開朗,車子駛入了平坦的大道,右邊是空廓的山谷,一條河流在谷底靜靜地流淌。車子開過一座大橋,停靠在一個廣場上。周圍都是各種店鋪和餐館。石板岩鎮到了。
一看時間是11點半。便直接進入一家餐館,點了一菜一湯。吃飽喝足之後。先到橋對面的一座山頭往上爬。一共有4個長坡共312個台階。上面有一座紅柱蘭頂的亭子,一塊扁額上書“谷文昌亭”幾個字。亭中樹著一塊黑色的石碑,上面刻著谷文昌的事跡。谷先生是本地人,參加革命,解放後是本地的父母官,為當地建設作出過貢獻。至於何人為其樹碑立傳,不得而知。
天下起了蒙蒙細雨,我站在亭前,向遠處眺望,只見山嵐疊翠,波瀾起伏。氣勢磅礡,而且山體緊湊,比起長江三峽更顯峽谷的氣勢和神韻。所以被我定為ZA級。
林慮山實際上是太行山大峽谷的一部分。號稱南太行。太行大峽谷起林州市任村鎮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順縣井底村,南北長30公裡,東西寬200米,最窄處60米。群山環繞,山巒重迭,奇峰突兀,台壁交錯,形態萬千,森林覆蓋,郁郁蔥蔥,青山流水,懸崖棧道,景色"雄、險、奇、秀"。林慮山山體大體都是以土黃色沙岩為主,綿延千裡,像一條青黃色的巨龍,盤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遼闊的大地上。
這裡建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主要景區面積有100平方千米.
我國錦繡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稱,而林慮山是北雄風光最勝處,此言不差。如果大家到過北岳恆山和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無論其氣勢和雄壯程度都無法與林慮山比擬也。
林慮山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屬暖溫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為我國在華北地區第二台階,從東部過來的海洋性到此受到阻擋。形成獨特山區氣候特征。
林慮山歷史悠久,彙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從南北朝時期起,這裡就已成為眾所矚目的旅游勝地。 這裡曾留下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賢士、文豪武俠、名流高僧、神醫巧匠的足跡,也有他們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故事。
商朝第22代國王武丁,少年時被其父送往王相岩與平民奴隸生活在一起,在此結識了奴隸傅說,發現其很有才華,他即位後三年不語,方把朝臣說服,請傅說出山並拜為宰相,而武丁得傅說輔佐,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殷道復興"。
這時花草葳蕤,淫雨霏霏,透過雨霧,群山處於虛無縹緲之中。但是不久就被一陣風刮走了。從亭上看,除了面前這條大溪形成的大峽谷之外,在對面的崇山峻嶺之中,另外還有一條峽谷與之垂直。於是,我走下亭來,跨過大橋,穿過村莊,沿著公路朝谷口走去。
穿村而過的公路兩邊,已經全部是農家開的店鋪和旅舍,出售山貨野味。旅游帶動了當地的經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我來到到了谷口,只見一條山道彎彎曲曲地向前延伸。不知通向何方?沒有指示牌。公路上不時有一些車輛向前奔去。一打聽,是通往山西省壺關縣的。
而壺關縣也正在大做太行山大峽谷的文章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尤其是這些貧困地區,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資源優勢大打旅游牌。以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回到鎮上,有一趟班車被當地一所中學包了。原定13:30開的車子,推遲了10分鐘。14:20回到客運站。決定從安陽走。票價7元5角。15:50到達安陽。安陽客運站離火車站200米。16:48有K233次,從石家莊開往上海的車子,座票116元。沒有臥鋪。21:41車到商丘站,下車睡覺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