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游陽朔

作者: 66899373

導讀2004年9月初游陽朔,雖然去之前查天氣預報說有雨,可我們在陽朔的四天卻是天天艷陽高照,陽光明媚。抵達陽朔的第一天已經是下午4點鐘,所以只在西街溜達了一圈。晚上去看漁鷹(學名鸕鶿)捉魚,交給導游30大洋/人,其實可以自己到河邊同船夫直接接洽(西街走到盡頭右拐下河邊)。我看見有個長期住在那裡的老外就是如此。我們的船沿著漓江上行,一路走走停停,一直 ...

2004年9月初游陽朔,雖然去之前查天氣預報說有雨,可我們在陽朔的四天卻是天天艷陽高照,陽光明媚。抵達陽朔的第一天已經是下午4點鐘,所以只在西街溜達了一圈。晚上去看漁鷹(學名鸕鶿)捉魚,交給導游30大洋/人,其實可以自己到河邊同船夫直接接洽(西街走到盡頭右拐下河邊)。我看見有個長期住在那裡的老外就是如此。我們的船沿著漓江上行,一路走走停停,一直到有魚的地方才停下來。這時候,船夫打開探照燈,在每一只漁鷹的脖子上系上細繩,用一要長長的竹竿將它們趕下水。借著船頭的燈光,只見漁鷹一頭扎進水裡,伸長了脖子,撲騰著雙蹼忙碌起來。不過也有那懶惰的,悠閑自得的在水面上游著。於是船夫又揮動著竹竿,將它們按下水去。漁鷹如何捕魚,小學課本裡都有描述,這裡就不細說了。只是感嘆河裡已很難見到大魚了,想必是濫捕和管理不力的結果。第二天早上醒來,推開窗戶,眺望著對面薄霧摭掩下的漓江風光,呼吸著清晨清新的空氣,心情一下輕快起來。打了個電話給朱志濤(我們找他聯系的游遇龍河的船,全程¥120/兩人,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既不是船主也不是船夫),7點出發。他把我們帶到車站,打了個的向富裡橋方向駛去。當地不打表,我們也不知道,大約10分鐘的行程收了我們40元,冤啦!由於公路路程太短,不由得懷疑是否真的到了富裡橋,後來證明是我們多慮了。石頭砌成的富裡橋黑乎乎的,不算雄偉卻也不失威武,據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民國重修的,怪不得橋面上不見雜草叢生。

待了大約十分鐘,遠遠的看見我們的竹筏駛來,襯著身後藍黛色的山,碧綠的水,儼然一幅國畫大師筆下的中國畫卷。此情此景,真是愜意極了!懷著興奮的心情踏上竹筏,開始了我們6個多小時的遇龍河之行。河水不深,水裡不見魚兒,岸邊漂浮著一叢叢的水草,兩岸是廣闊的稻田,一路上不見其它船只,我們享受著這一刻難得的清靜。船漿有規律地擊打著水面,偶爾鳥語啾唧,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沿途過了近十個河壩,因為已近枯水期,所以並不危險,反而增添了不少的情趣。不過由於不能直接衝下河去,船夫每到一個壩就得下去推竹筏,讓我們多少覺得不安,所以最後又多給了一百元給他們(他們並不是船主,扣去老板,中間人和將船運回上游的費用,他們一人一天只得20元不到)。船行途中,看見一群學生騎著自行車穿行田間,互相揮揮手,打個招呼,正羨慕他們集體騎車漫游大好河山的精神,忽聽"啊"的一聲慘叫,原來一個女生摔下了田埂,心中又不由得一陣安慰:-&。中途船夫會停靠一個地方在那裡就餐。我們給自己和船夫各點了兩菜一湯,很難吃,不過也只有將就了。在那又碰見了一群集體騎車游河的,不過他們看起來就老道多了,裝備也齊,頭盔、護膝、氣槍的什麼都有。

很多游客會選擇只游半程,其實下游的風光同上游比起來遜色多了,一是人太多,二是沿路都有水面售貨亭,讓人很難感受真正的遇龍河。如果是兩個人或一家三口,我建議游全程,感覺真的不一樣。下午4點左右下船後游岩洞,覺得沒什麼意思,反而騎自行車走在路上的感覺很棒。

第三天起早游漓江,說實話這是陽朔行程中最糟糕的一天,我們遇見的船主狡猾貪婪,加上水上巡警不停地在水上巡邏,所以我們一會上船一會下船,如同做賊一般。馬達的轟鳴聲不斷,與游遇龍河完全是天攘之別。下午回酒店睡了一下午,為明天爬月亮山儲備體力。

在陽朔的每一天我們都起得很早,也不知哪來的動力。第四天又起了個大早爬月亮山,沿途都有箭頭指示,拾級而上就是了,不用擔心走錯。人工開鑿的石梯盡頭有一處平台,正好處在那個形如月亮的山洞下。平台不大,沒有護欄,有塊大石頭可坐,俯覽陽朔美景。但真正的山頂還在高處,需繼續往上攀登一段小徑。小路很窄、比較陡,只容一人行走,一旦下雨路會比較滑。我們是第一對到達平台的,BF拉肚子,找了個隱蔽地方施肥去了(山上沒有廁所,實在是對不住後來者),而我則繼續攀登。一個人走在路上心裡還是有點怵,心裡唱著"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終於登頂。山頂不大,一次只容得下3、4個人。極目遠眺,陽朔全景盡收眼底,遠處的山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大的假山,鱗次櫛比,每一個都是一個景。我一個人站在山頂,舉起攝像機來了個360度的大特寫。忽聽得林子裡有聲音,心裡一緊,轉身一看,上來了一個六十開外的老外。哈羅之後說他嚇著我了,他開玩笑說"Are you still alive?"(你還活著嗎?)跟他聊了一會還不見BF上來,心裡擔心就下去了。一路上看見好幾個頭發都已花白的老外,佩服之心油然而生,心想,以後我老了也一樣要到處走走。

回到酒店退了房,去Red Star吃中飯。那裡的西餐真不錯,很地道。酒足飯飽之後,去買了本陽朔山水圖冊,然後戀戀不舍地離開。

吃:首推Red Star的西餐,其它餐館吃了覺得一般般。

住:當然住西街最好,如果不嫌吵,可以住街口的麗景或沿街的私人旅館,我們住的帝都,說是四星,不過跟招待所差不多,只是更清靜一點。

購物:西街小攤的價格都差不多,攤主一般只會讓利幾塊錢。那裡有好幾個門面出售自制的工藝品,很不錯,有民族特色,這些店就可以半價對砍。有一家民族包專賣店,店堂設計比其它店都要華麗一些,東西也更精致,逢周六周日打6折,可惜我是周一去的,說盡了好話都不打折。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