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盡管還有些寒意,卻已經聞到了春的氣息。聽著春的纏綿,聞著春的氣息,仿若從寒冷中走出脫去了負荷,從憂傷中站起拋開了郁悶。周末我懷著對春的眷戀,踏上了去尋放飛的路,驅車來到了風景秀麗的人間天堂—---蘇州,開始了和春天的約會。
此行的目的是去太湖邊品嘗聞明遐邇的太湖船菜。車過吳縣,朋友無意中提到,現在到了香雪海。我覺得這名字意境香幽,放眼四看,卻未見有什麼不同,於是問“香雪海”名字的由來。朋友說,此地遍種梨樹,梨花開放的季節,滿天如雪花瓣紛飛,香飄數裡,非常美麗。聽著他的描述,我陷入遐想之中.
穿過香雪海,不遠即到“船餐街”。走向船餐街街口,只見萬頃波濤上,浮托著一條五彩繽紛的“街”,它不是利用湖中的小島築就,也不是砂石填成,而是由幾十條大船,整整齊齊地排列兩行,船頭對著船頭,用甲板緊緊相連,連成六七米寬、七八十米長的一條水上街道。沿湖是偌大華麗的船舫,每家都是兩三層樓的舫,新新的裝飾了,一家緊挨著一家的船倉酒樓看過去,數目不下幾十家,棧橋搭過去,以為步入了繁華的街市呢。
在“船餐一條街”上用餐,確實別有風味。為了看風景,挑了最裡面的一家,四層樓高。置身船倉酒樓,便是安坐水上樓閣,只覺得粼粼波光殷勤地搖曳入室,推窗憑欄,清新的湖風無遮無攔地迎面拂來,不時還帶幾滴浪花濺起;陸續有飛島掠過,還能聽著清脆或渺遠的鳥聲,真令人心曠神怡。在享受得天獨厚的氛圍時,熱菜就上桌了。那是船家特別推薦的太湖三白---白水魚,白米蝦,銀魚,還有醬爆螺絲,椒鹽財魚,蓴菜銀魚羹……特色都到齊了。那菜炒得極妙,一色是太湖所產的湖鮮,現捕現制現享用,其鮮活程度無與倫比;那烹制的方法,全是當地漁家的作派,根本沒有城裡菜館的老鹵和高湯之類,猶為突出鮮活、原汁原味,讓人感覺到地道。尤其那白蝦依然本色,味兒甜得有點乳香,肉質極有彈性,鮮美無比。我們不駐箸地吃,把一路堵車帶來的郁悶拋到九霄雲外。
走出“船餐一條街”,再回頭看一眼,發現這水上街道真是動人,不免贊嘆一番.接著,我來到了古鎮木瀆。走進木瀆,就如走進了一部千年史詩,一幅歷史畫圖……木瀆歷史可上溯吳越春秋,文化蘊積深厚,名勝古跡遍布。境內除了山川林石之美,更有小橋流水之秀,古宅深巷之幽。鎮上河道縱橫,橋街相連,其中胥江、香溪均為吳越遺跡,山塘老街則為乾隆御道,小鎮人家或臨街或枕河,粉牆黛瓦,重脊高檐,一派典型的水鄉古鎮風貌.
倘佯在木瀆,午後的陽光照在廊橋的木柵格上,像照著一本泛黃的毛邊書。頑皮的孩子在如琴鍵般的陽光中奔跑著,惹起的塵埃有一點厚重。千年的古石橋掛滿了藤蔓,如老人在時間的長河中沉睡......閑庭信步,在綴滿藤蘿的小橋上坐賞霧籠寒水,看小橋人家,有若干奇形怪狀的人在照奇形怪狀的東西,溫煦的陽光照著,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靜靜地揮發掉了。
夜幕降臨,依依不舍,短暫之旅就這麼結束了,它集成了記憶的膠片凝聚在了腦海裡。開啟回憶的懷舊匣,展開這幅美好的畫卷,我會心地笑了。在這幅好山好水好景好風光的江南水彩裡, 我感受到春的美好,不禁怡然陶醉.